APP下载

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旅游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养机制创新研究

2022-09-05张琳琳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工匠职业院校精神

张琳琳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 工商管理系,山东 济南 250200)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发展阶段,社会发展逐步迈入高质量、高品质阶段,由此带来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全社会层面消费需求升级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工匠型人才的培育,逐渐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核心和焦点。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弘扬我国的“工匠精神”。在当前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新冠疫情叠加影响下受到极大冲击,正面临加速升级的局面。旅游职业院校肩负着培养和输送高素质高技能旅游人才的重担和责任,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为旅游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开展工匠精神培养机制创新研究的必要性

1.1 新时代工匠精神植根于习近平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时代工匠精神培育,将工匠精神融入治国理政的深厚实践,在多个场合、以多种方式对工匠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论述,并深刻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形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1]。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工匠精神内涵的精准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深入认识和把握新时代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提供了理论依据,为职业院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工匠精神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加快建设一支重知识、善技能、创新型的现代产业大军提供了根本遵循。

1.1.2 关于工匠精神的作用。面对新时代、新阶段、新的历史方位,需要更多的劳动者发扬奋斗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徐工集团考察时指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为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中争取人人出彩”[3],他鼓励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们全身心投入劳动实践,在新时代生产劳动中开展创新创造、获得精神升华,推动自我实现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习近平总书记鼓励新时代劳动者继承发扬精益求精、拼搏创新的工匠精神,用干劲、闯劲、钻劲鼓舞更多的人,激励广大劳动群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4],并通过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引领职业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新时代职业人才队伍建设成长壮大,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1.1.3 关于工匠精神的培养。要推动现阶段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更高的发展目标,就必须培养造就一支庞大的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强调,“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劳动者的知识和才能积累越多,创造能力就越大”[5]。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6],为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和路径。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祝贺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举办时再次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7]。新时代工匠精神既体现为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们对产品工艺和质量的执着追求,也体现为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和高尚追求,更体现为敢于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行业难点攻关中发展新理论、开拓新领域、探索新路径的创新创造精神。这些品质一旦融入我国广大劳动群众日常工作生活中,内化为公民品格和价值追求,就一定能够迸发出新时代的道德和实践伟力,加快实现科技、民生等各领域创新突破和自立自强,使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成为高质量、高品质发展的标杆。

1.2 新时代工匠精神源于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治理格局正发着深层次调整和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复杂的国内环境。在这样的形势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离不开执着专注、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离不开具有高尚敬业精神、持久努力,保持干事创业定力和韧性的劳动者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8]。每个人对工作和事业执着坚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形成的强大合力,必将托举起各行各业的持续发展,最终汇聚为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1.2.1 工匠精神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客观需要。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和传承是德国、法国等国际制造业传统强国之所以成功并且长久立于不败之地的秘诀。当前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消失,想要继续保持国际竞争优势,建立令世界尊敬的中国制造,就必须致力于培养中国的职业技能人才,而这种人才必须具备工匠精神。唯此,中国才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旧动能向新动能的转变。旅游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新形势新要求,也需要在工匠精神培养上下大力气。

1.2.2 工匠精神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如今,国内不少企业追求即时利益、短期效益,忽略产品的品质灵魂。产品质量差的最主要原因往往就是缺乏执着坚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能够传承和依靠信念、信仰,不断改进、完善产品质量,通过高标准、严要求锤炼之后,其产品就能持续赢得广大用户的认可、赢得市场。工匠精神实践对当下旅游行业企业实现服务迭代升级,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有着很强的现实价值,不论提升服务品质,还是深化文旅产品的开发,都离不开旅游工匠精神的深度融入。

1.2.3 工匠精神是职业院校推进改革、创新发展的迫切需求。职业教育是与学历教育并存的教育形式,其突出优势就是体现职业特色,能够适应职业发展要求。研究调查发现,多数企业家认为,知识、经验和能力可以在工作实践中逐步培养,但是敬业、责任等职业素质必须从学校抓起并逐步养成。工作责任、追求职业的卓越恰恰是工匠精神最为珍贵的价值内涵,职业院校在加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职业精神尤其是工匠精神的塑造和培养。

1.2.4 工匠精神是学生就业和个人发展的必备条件。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对从业者的职业生涯至关重要。强化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素质,全方位提升人文素养,尤其是工匠精神能够有效地将个人价值实现融入职业实践,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使职业价值实现过程与个人价值实现过程同步发力,极大地提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职业体验感,促使就业者深度融入职业,有效地提升自身人力资源附加值,提升学生就业和未来职业的发展潜力。

究其原因,由于顶管在顶进过程中遇到了较多大粒径砂卵石及坚硬岩石,且没有使用减阻措施,所以阻力加大,顶力突然升高,顶程15~31m之间顶力较大,因其上方是道路交通载荷影响区,顶管顶进较为吃力。

1.3 新时代工匠精神是应对疫情影响下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

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2019年,旅游业对国内 GDP综合贡献为9.94万亿元,占 GDP总量的11.04%;对全球GDP的综合贡献率为 15090亿美元;贡献就业岗位7991万,数量居世界第一[9]。2020年以来,虽然受到疫情的冲击,但在市场需求的支撑和科技创新的推动下,文化旅游产业复苏较快,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加快,新形势新要求为工匠精神文旅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1.3.1 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与复合型旅游人才紧缺。虽然,在过去两年时间里,中国旅游产业无论是消费、投资,还是出入境旅游,都承受了40余年来最严峻的挑战,经历了40余年来最艰难的复苏,但旅游作为人民群众日益关注的精神与体验消费正越来越呈现出智慧化、品质化、国际化等特征,全域旅游、康养旅游、智慧旅游、研学旅游、乡村旅游、沉浸式旅游等新方式不断涌现。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文旅产业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加快适应疫情形势需要、破解发展瓶颈的必然趋势和选择。从疫情影响下的文化旅游产业变化来看,“互联网+文化旅游”新业态表现突出;文化旅游需求保持旺盛,线上休闲成为文化旅游消费的重要方式;在资本和科技双赋能下,文化旅游产业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同时,文化旅游产业更加注重社会效益。这些变化无不体现了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尤其是疫情后旅游业态的创新发展和高品质发展急需旅游职业教育供给更多的具有精益求精服务品质、善于创新创造的复合型旅游管理和技术人才,人才的紧缺成为制约文化旅游产业进一步提质增效的重要因素。

1.3.2 文旅产业跨界复杂多变与教学改革载体建设推进缓慢。过去两年来,中央关于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在各地得到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人们在旅游过程当中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诉求更加凸显,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市场基础更加稳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供给体系初步成型。科技应用和疫情影响也加速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进程。毫无疑问,文旅融合进一步推动了旅游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发展,文化的融入更加注重匠心、匠质的培养,对职业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尤为明显的是,在培养新时代工匠精神方面,旅游职业教育教师、教材、教法建设改革存在的系统设计不足、目的不明确等问题更加凸显,怎样实现人才质量的提升,匠心匠技匠质的全方位提升是旅游职业教育改革迫切需要推进解决的难题。

1.3.3 旅游服务迭代发展与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相对滞后。新旧动能转换和疫情的影响加速了旅游服务的迭代升级,这一影响是系统性、全方位的,旅游管理内涵不断丰富,外延日益扩大,方式更加丰富多样。但当前我国旅游职业教育还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特别是伴随人工智能和旅游管理服务的智慧化发展,以及文旅融合后新产业的不断出现,急切地需要提升旅游人才培养质量,进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全方位变革。融入工匠精神的培养,构建工匠精神人才培养创新机制无疑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的有益探索。

2 旅游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养实现的价值内涵

工匠精神是一种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全面思考、仔细琢磨、精益求精、谋求卓越发展的理念和品质,贯穿于人类生产活动的全过程。现代社会,工匠精神与职业紧密结合在一起,本质上是一种职业精神。“工匠精神”自从首次出现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后,就成为社会各界广泛热议的焦点。同年,人社部、财政部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的通知》提到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艺、精湛技能和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10]。2019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指出“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养成严谨专注、敬业专业、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品质”。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颁布以后,各地相继出台推进落实方案,也多次提到工匠精神。所谓工匠精神,虽然表述各异,但归纳起来有3个方面的精神内核:(1)专业专注、精益求精。(2)崇德尚能、德艺兼修。(3)追求卓越、创新创造。

旅游产业属于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从业人员具备良好工匠精神才能更好地提供精细化的服务和产品。具体而言,新时代工匠品质在旅游行业中集中体现为以下3个方面:(1)服务和细节。作为服务业重要组成部门的旅游行业,服务质量无疑是旅游从业质量高低的重要评价标准。同时,服务的要义在于细节,细节决定品质,品质决定竞争力。旅游还是一种文化体验,需要从业者具备丰富的文化积淀,在旅游服务过程中需要时刻准确掌握和传达旅游场景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这无疑更是一种高超的艺术。(2)敬业和严谨。旅游业的服务对象是人,每个旅游产品对应不同的个体,个体的需求千差万别,这就决定了从业者要从始至终地为游客提供高品质、差异化的服务。以传统的地接以及导游服务为例,不仅要直接面对形形色色的游客,而且需要付出高强度的体力、精力,没有一以贯之的敬业精神是无法提供精准满意的服务的。(3)个性和创新。工匠不是简单的复制模仿。在旅游业发展初期,旅游产品出现了标准化、规模化、批量化的倾向,像一度出现的盲目跟风建设旅游度假区、主题乐园、高尔夫球场等,缺乏创意的重复建设过多,游客的重游率和体验感就会降得很低。用工匠精神打造旅游产品和服务,则能够注重突出产品和服务的个性,赋予每个产品不同的文化内涵和灵魂,下功夫把每一个元素做到极致。职业教育中开展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就是要把从事旅游服务和产品开发中应当具有的严谨细致、精益求精、创新创造的理念、技能和品质传递给学生,在教育的初始阶段培养树立良好的职业精神,锻造良好的职业品质,这无疑越来越被认为是职业教育的极致目标。

3 构建工匠精神培养创新机制的策略选择

新形势下深入推进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关键在人。人才的培养,尤其工匠精神的培育过程,是涉及学生匠心、匠技、匠质的全方位塑造的过程,需要从职业院校培养源头抓起,构建起文化理念熏陶、课程实践塑造、师德师风传承、体制机制保障,适宜新时代工匠精神培养的全方位、系统化的培养体系。

3.1 转变教育理念,全方位融入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新时代劳动精神的重要体现。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培育,离不开工匠文化氛围地滋养,更离不开崇尚劳动、尊重工匠价值观念地引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首先就要脚踏实地劳动”[2],这就是在号召广大劳动者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来开创美好未来,“脚踏实地的劳动”无疑是工匠精神最朴素的体现。转变教育理念,使工匠精神深入人心,一方面,要在全社会层面形成工作合力,积极营造涵养工匠精神的社会价值导向和浓厚文化氛围,扭转轻视劳动的落后观念,鼓励更多当代青年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另一方面,在职业教育方面则应当把崇尚劳动、尊重工匠的价值理念有效融入教育实践各阶段,贯穿青年成长成才全过程,让工匠精神成为当代青年的价值追求和职业素养。

时至今日,仍有部分职业院校片面追求“技能至上”,过分地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比如,单纯在各类技能大赛、实训等方面投入大量精力,却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养地培育,有效的文化浸润措施少之又少。“重技能、轻人文”的现状与当前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培育工匠精神的内生需求,与职业院校提出的培养高质量高技能型综合人才目标不相适应。培养新时代工匠精神,扭转落后的教育观念势必先行。对于旅游职业院校而言更显重要,工匠精神本身就内化于旅游服务供给全过程,直接体现为服务的品质、职业的风貌,培养成效在旅游从业者中有着更为直观的体现,需要倍加重视。

3.2 构建集成课程体系,系统塑造工匠精神

对尚未就业的学生而言,工匠精神的文化属性、人文价值可以通过优秀文化的传承、匠心匠技匠质的传授进行传递。旅游职业院校在推进教学体系改革的过程中,要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课程体系开发的全过程,并且围绕工匠精神的培养,突出旅游特色开展课程体系建设。

3.2.1 提高思政教育质量。思政教育课程包括了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培养等方面的内容,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结合旅游职业特色开展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从思想上深入了解旅游专业,强化学生的旅游专业认知,为培养旅游工匠型人才奠定基础。为更好将旅游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程,学校应根据学生认知行为特点,进一步明确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具有旅游职业特色的思政教育内容,选用合适的方法途径、实践案例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将工匠精神纳入其中,使其明确旅游职业工匠精神的实质与内涵,认识其价值和意义,从而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职业道德素养,在学习职业技能的同时理解并实践旅游工匠精神,促进自身全面成长成才。

3.2.2 开展就业创业教育。职业教育是最为直接面向就业创业的教育。就业创业精神的培养离不开工匠精神的支撑。融入工匠精神开展创业就业教育有利于职业技能人才正确定位、发展自己,学习掌握就业创业所必需的职业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多角度了解、把握进而适应社会。学生灵活运用自身所学知识技能,通过实践努力开拓眼界视野,开展持久创新,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已成为新时代人才的必备素质。开展旅游专业创业就业教育内容,可以通过开展旅游生涯和职业意识教育、职业发展规划教育、就业能力提升、求职技能培养发展学生职业意识,培养职业技能,适应未来职业需要。(见表 1)

表1 旅游专业创业就业教育内容体系

3.2.3.改革专业课程体系。专业教育是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应当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将工匠精神的构成要素融入专业建设方案构建、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学环境打造,从理论到实践,落实到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知识、技能、核心素养全面均衡的专业授课模式。通过专业教学使学生具备专业技能、专业素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专业岗位的基本职业素质。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从旅游管理就业岗位分析入手,确定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应当具备的岗位能力素质,针对性地设计相应授课内容、制定课程标准,通过拓展提升融入工匠精神培养要素,达到既传授知识、技能,又提升核心素质,培养工匠精神的目的。(见表2)

表2 旅游管理专业知识、技能、核心素养全面均衡授课体系表

3.3 优化实践教学,拓展训练工匠精神

建立以培养实践能力素养为主线,工匠精神为内涵,分层次、多模块、产学研协同、相互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改进传统的教学实训方法,不断增加课程训练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并密切结合旅游行业需求,不断更新实践项目,拓展产学研一体培养范围。

3.3.1 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一是开展模拟现场教学,现场实践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良好途径,能够充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适应职业的能力。旅游职业院校各专业对于现场教学的需求更加强烈,比如,酒店管理专业的部分核心课程就需要在实训酒店或者实训室中进行;餐饮专业的技能教学需要在实训餐厅中进行等。二是探索拓展综合实训教学,重视专业实训课程的建设的同时,鼓励具备条件的专业开展综合实训,可以将实践场景搬到景点景区、酒店大堂等,总之要贴近实际,不拘泥于形式,有效地将相关课程知识点贯通起来,通过真操实练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在实践操作中提升工匠精神。

3.3.2 深化产学研协同。工匠精神的精神内涵是职业道德和职业品质。职业教育应与行业企业全面合作,产教深度融合,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11]。校企作为共同责任主体,协作培育学生工匠精神,使学生在真实生产和工作环境中感受工匠精神的魅力,体悟工匠精湛技艺,真正认同和追求工匠精神,自觉地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逐渐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工匠型人才。在当前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旅游工匠精神的落实还体现在精准对接旅游行业发展需求,主动搭建和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实施“走出去”战略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比如大力培养乡村旅游人才,有利于助力乡村振兴,拓展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视野。

3.4 建强师资队伍,带头示范坚守工匠精神

优化师资结构,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广泛引入旅游行业、企业人员参与。一方面,教师只有高度注重传承、弘扬工匠精神并且将其融入自身师德师风建设,率先垂范,才能更好地培养教育学生。在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加大旅游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顶岗锻炼力度,建立旅游职业院校教师定期与企业人员双向交流机制,支持旅游职业院校在企业专设实践岗位。通过交流,使得教师率先适应旅游产业发展和参与市场竞争的需求,掌握职业发展需要。另一方面,大力支持从旅游行业企业聘任兼职教师,吸引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高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兼职任教。也可探索实行 “双导师”制,使每个学生同时接受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的指导。校内、校外导师共同负责帮助学生理解确立职业发展目标,共同研究制定培养计划,根据学生性格、兴趣以及创新精神,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进行规划。通过校内、校外导师共同示范引领,促进专兼职教师协同育人、共同发展,切实提升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建设水平。

3.5 发展优秀校园文化,传承弘扬工匠精神

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能够影响塑造人。旅游职业院校要在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中有效融入工匠精神元素,强化学生工匠精神的熏陶、培养,让学生在校园中就可以直接感受工匠精神的力量。一方面,职业院校可以在校园打造利于传播工匠精神的器物文化,比如张贴先进模范事迹、树立工匠名人雕塑、张贴宣传口号标语等,旅游院校还可以发挥特色优势,参与创建A级景区校园,让全体师生参与其中,营造一种崇尚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工匠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国内某旅游职业院校将“我们是绅士、淑女,我们培养绅士、淑女”作为校园核心文化,赋予了旅游工匠精神鲜明的职业特色,就起到了很好的熏陶作用。另一方面,旅游职业院校,可以推进优秀旅游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助力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多维度传播,营造体现旅游企业、产业、职业元素的校园文化,全面立体地弘扬旅游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和归属感。

3.6 强化组织管理,为工匠精神培养提供保障

开展旅游工匠精神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系统性工程,需要不断健全完善各项管理机制,以创新和勇于付诸行动的精神,保障工匠精神人才培养创新举措的实施。首先,要健全组织机构,发挥教务教学部门牵头作用,推进工匠精神教育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实施方案的制定落实,加快将工匠精神培养要求融入各教学环节。其次,强化制度建设,将旅游工匠精神教育培养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建立完善质量保障和专项考核评价等制度,定期针对性开展评价评估,确保取得实效。最后,鼓励开展工匠精神人才培养的教学科研和成果应用,以先进教学理念、基本理论为先导,推动工匠精神全面实施落实。

综上,在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大力强化旅游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养创新机制的研究,既符合旅游职业院校改革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推动实现职业院校学生价值,助力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工匠职业院校精神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工匠风采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工匠神形
拿出精神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