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路径分析
2022-03-18高如国
高如国
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更新是在“新课标”及现代教育模式的发展背景下衍生出的教学措施,主要以新颖化、科学化的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体验中进一步掌握多元化的数学知识,从而为发展学生数学综合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设计趣味性教学游戏,强化学生探究兴趣
针对小学生设计教学游戏的根本原则就是趣味性,从根本设计环节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及学习积极性。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对于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及单一化的学习方式并不感兴趣。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小学生对于趣味性学习方式更加感兴趣,可以帮助学生在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更加全面化、具体化的数学知识,进而促进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综合效果[1]。例如,在小学数学“小数的加法与减法”一课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并掌握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练习,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趣味性教学游戏,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基础内容。比如,教师可以运用学生感兴趣的购物游戏作为基础,通过对超市购物过程中出现的小数进行分析,使学生在游戏的学习情境中理解小数的概念,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实际运算方式。除此之外,为了丰富游戏教学形式,全面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果,教师在设计趣味数学游戏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平时喜欢玩耍的游戏进行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喜好设计有针对性的数学游戏,全面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趣味性游戏作为基础与核心设计教学方案,可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及效果。
二、设计创新性数学游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新颖的数学游戏是吸引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教师将创新形式的教学游戏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可以促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水平,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提升,思维能力获得发展。例如,在小学数学“三角形”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往的教学方式多以教师为核心,讲授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这种教学方式的效率不高。为了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创新性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参与欲望,全面提升数学学习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创新性的数学游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水平。对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教学方案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学生结合自己的思路设计学习方案,这同样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有效措施。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设计创新性的数学游戏,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创造能力,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2]。
三、设计实践性数学游戏,提升学生应用能力
游戏教学法中,提升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是比较重要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措施。在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数学游戏的设计不仅要注重基础的趣味性及合理性原则,同时也要注重其有效性,以较高的效率完成数学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提升数学知识运用水平。为了全面提升数学游戏应用效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实践性数学游戏的方式,全面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在愉快的数学实践游戏中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内容间的关系。例如,在小学数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过程中,其中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理解平均数的统计含义及应用。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设计实践性的数学游戏,增强学生对本课学习目标的探索欲望,全面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比如,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实践性的游戏任务,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生活中的真实事件进行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完成平均数的学习目标。对此,可以结合家庭用水这一内容设计游戏教学方案,使学生针对自己家、邻居家等家庭用水情况制作条形统计图,在统计图制作后,通过平均数的计算,对家庭用水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是游戏教学法中比较有效的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实践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会通过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问题。
四、设计启发性数学游戏,培养学生逻辑能力
数学教学游戏设计过程中,启发性问题具备较强的学习效果,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在主动分析的过程中学习相关数学知识。在启发性数学游戏的设计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作为基础与核心,以此确保数学游戏的设计效果,强化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小学数学“可能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设计启发性数学游戏时可结合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游戏探究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可能性这一基础数学概念,从而促进学生提升数学知识的学习效果。比如,教师可利用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在做游戏过程中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增强学生掌握可能性知识点的效果。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启发性数学游戏的设计及运用效果,数学教师可以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全面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设计总结性数学游戏,增强学生巩固能力
数学游戏教学模式之所以效果好,其根本原因在于与学生的兴趣爱好息息相关,教师可将游戏元素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全面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果。将游戏教学方式运用到数学教学的总结复习环节中,可以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及总结知识。例如,在小学数学“测量”一课教学时,其中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强化学生对于质量单位及长度单位概念的理解,使学生学会简单的单位换算,从而提升学习效果。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设计总结性的数学游戏,将思维导图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在复习环节中,同时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对数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探究,全面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果及综合学习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复习巩固教学环节中运用数学游戏教学法,是提升学生知识梳理能力及数学综合学习效果的有效措施。
六、设计多样性数学游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运用游戏教学法进行教学时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游戏均适合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同样,相同的数学游戏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教师在设计数学游戏时要注意针对性及合理性,确保游戏设计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提升数学综合学习水平,全面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对此,教师可将多样化的数学游戏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喜好及身心发展特点,利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措施,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例如,在小学数学“位置”一课教学时,将多样化的数学游戏教学方式融入其中,教师可以及时观察并了解学生对不同数学游戏的感受及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在多元化的数学游戏中全面提升学习效果,掌握与位置相关的数学知识。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尝试将拓展化的教学内容通过多样化的游戏形式展现出来,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效果十分突出,不仅能够延伸学生的学习范围,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基础学习内容,全面提升学生数学综合水平。因此,在数学游戏教学模式设计时,强调因地制宜地设计教学游戏,是促进学生全面提升数学学习效果,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掌握和了解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
七、设计合理性数学游戏,帮助学生增强记忆
教师要把在教学中导入游戏,当成重要的课堂教学内容组成部分进行设计,帮助学生理解学习数学的概念和解题要求。由此,他们才能通过合理性的数学游戏,掌握课堂上讲解细致的语言文字。有很多学生在完成课上学习任务后,记不清如何将数学概念运用到解题中。他们需要以二次阅读教材为主要方法,用于唤醒自己当堂课学习的逻辑概念和专用名词解释的记忆。对诠释和总结课堂内容的数学概念而言,教师教给学生的学习思路,都隐藏在了对概念包含范围和具体应用内容中,需要大家在解题中获得启迪。比如,在“位置”这节课的教学时,是通过两个物体互为参照物的形式,诠释了物体在某平面中的位置。教师通过设计引导学生认识物体位置的数学游戏,总结这部分课堂内容能够用于怎样的解题步骤中。首先在平面位置上,建立一个可承载坐标物的平面空间,然后再在上面放一个装满小球的盒子,让学生尝试描述小球和平面间的关系。当小球在盒子内部时,它在盒子的上面,而平面在盒子的下面,两者不构成空间内部位置关系。当教师把小球放在平面时,它在平面的上面。当教师拿出好几个小球,同时放在平面上时。这些小球的位置关系,就能够通过在某个小球的前面或后面、左面或右面等方位进行表示。教师可以把引导学生表达类似关系的游戏过程,作为帮助他们记忆物体位置和表达这样位置的基础,增强学生对位置这个概念的理解和对所学语言的总结。并对同样专门用于讲解数学概念的教材章节进行设计导入概念,解题学习思路的合理性设计,使学生能够通过运用概念来记忆解题步骤的思路,增强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记忆。
八、设计科学性数学游戏,拓展学生敏捷能力
学生把他们在课堂上认识的内容,用语言准确表达出来的能力,属于独立分析和得出结论的敏捷能力。而大多数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比较薄弱,在表达上容易呈现出词不达意的现象,给他们个人学习数学知识带来了难题。教师需要根据不同课堂中的知识讲解内容,落实对科学性游戏法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使学生能够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和分析结论的思维,不断拓展个人在运用知识方面的敏捷能力。比如,在“认识钟表”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帮助学生认识表盘上的时针和分针,使他们能够学会辨认和阅读一天中的某个时刻。那么,适合这部分内容的数学游戏就需要能够增强学生对读数字的敏感性,让他们能够牢记一天24 小时以内的所有时刻表达方式。教师可以利用纸张制作一个简易的钟表道具,或者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示一个可以用于表达时间的模拟时钟。每当到了整点时刻,就进行一次报时和阅读表达,使学生能够对这些特殊的时刻有充分的认知。然后,利用数字时钟展示时刻,使学生学习逐步脱离表盘指针的引导,学会用语言表达某时刻的时间。并通过帮助他们认识上午和下午同一时刻,在24 小时计数法下的不同表达,进一步增强学生准确表达时间的能力。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不同,调整学生表盘上的时间,并设计科学的阅读游戏。通过在游戏中减少学生阅读的时间,增强他们对某个错误阅读时间的记忆能力,使他们在完成几轮游戏后,就可以拓展提升个人分辨时间能力和语言表达速度,并对当中学生有所反馈的规则进行修改。
九、设计独立性数学游戏,引导学生理解知识
在小学阶段,数学有一部分知识只需要学生理解即可,并不需要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进行过度应用。比如,在“认识人民币”这节课内容,只需要学生认识人民币这个可以用于消费的特殊货币形式,对其基本换算过程无须过度理解。教师可由此设计一款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课堂小游戏,使他们能够独立完成使用人民币的消费过程和兑换人民币的生活化使用过程。通过自动贩卖硬币的机器,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完成人民币计算单位的理解。然后,再结合硬币面额和纸币面额的区别,进行是否可以完成机器兑换过程的详解,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认识人民币。再通过建立一个课堂消费实际场景,使学生尝试通过使用人民币换取对应的物品,使他们认识到人民币用于消费的过程,主要是为了购买等值物品,而并非为了获得更多具有价值的货币。个人或单位私自使用人民币兑换其他货币的过程,目前在国内属于违法行为。即便是在旅游友好城市进行兑换,也必须由国家政府机关对个人或单位的资质进行审核,实施定量与合法收入上面的查验。避免存在以货币兑换为赚钱目的的任何交易行为。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理解人民币是用于日常消费的货币,使其成为数学知识中锻炼学生运用个人敏捷能力的重要部分。并引导学生在独立的数学游戏中认识人民币的面额和可交易的数量,避免他们在生活中对货币产生非法的认知。
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运用游戏教学法,需要从多角度进行分析,结合基础教学原则设计有针对性的游戏教学方案,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逐渐掌握丰富的数学知识,进而促进学生全面提升数学学习效果及综合素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