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信息化阅读教学实践探究
2022-03-18蔡琳
蔡 琳
针对学生而言,信息技术可以应用于反复练习和个别学习,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多样化学习情境,不断刺激学生感官,增强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反应,通过不断地演练、强化,学生可以了解阅读内容的基本框架、核心思想、基本观念,掌握阅读材料的语言特色,达到全方位学习的效果。
一、初中英语信息化阅读教学背景——探本溯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信息化阅读教学的两大支撑,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学习者需要发挥主动性,开展知识建构,在建构的过程中需要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高度关注学习者的动机,学习者不但要建构出完善的知识,还需要对知识进行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增强学习内容的针对性,让新旧知识有机融合,形成完整的英语知识框架。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将“刺激—反应”作为学习过程,当学习者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就能够主动选择学习行为。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能够进行重复学习、反复练习,不断接受新的外界刺激,最终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阅读教学通常伴有大量的理解题,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软件练习回答,不断探索正确答案,反复练习错误的问题,查漏补缺、精准训练,提高自身的英语思维品质,增强英语核心素养。
二、初中英语信息化阅读教学——独具魅力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采用信息技术,能够创新阅读学习环境,实现交互式学习。在交互式阅读模式中,学生需要在阅读材料中筛选有用的信息,运用英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与学生和教师开展交流互动,针对关键性的阅读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
(一)学生、教师——互动性
互动性是信息化阅读教学的突出特点,网络环境中的互动更加方便、快捷,学生可以和他人开展交流反馈,与教师进行沟通,增强英语阅读的学习能力。信息技术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需要树立“授人以渔”的思想,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充分运用已有的英语知识,主动梳理文章内容,提出与阅读材料相关的英语问题。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组建在线讨论群组,引导学生互相交流阅读经验,沟通阅读写作技巧,使学生和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
(二)学生、网络——联结性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需要巧妙利用互联网教学资源,让学生掌握英语阅读的有效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好地开展英语知识建构和迁移,最终提高英语核心素养。通过融合计算机与超媒体,英语阅读教学内容能够更加丰富,学生有机会运用超链接畅游网络世界,阅读丰富的英语材料,自由掌握英语学习进度,做学习的主宰者。英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教师网页,设计网页中的不同信息模块,充分结合网络学习资源,将站内和站外的节点连接起来,不断加强学生对学习环境的自主控制性,落实“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论,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开展交互式阅读。
(三)学生、社群——兴趣性
信息技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让阅读教学不再枯燥乏味,具有较强的社群特点。网络空间是一个四通八达、互相连接的虚拟场所,社群能够聚集大量的英语学习资源,是网络使用主体根据一定的需求和志趣组建而成的,能够开展信息资源共享,进行线上即时交流。教师可以加入教学资源网站,从中了解到最新的教材内容和课程信息技术,整合阅读教学资源,并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加工和改造,使之成为高质量的阅读教学材料。针对学生而言,信息技术所提供的网络式学习,能够真正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不但能够自主学习,还能拥有更多的学习机会。
三、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信息化阅读教学途径——临时施宜
(一)优化阅读途径,增强语言能力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学生不但要熟练运用词汇和语法,还要在英语思维、文化意识等方面获得综合进步,实现核心素养的提高。初中阶段的课堂教学容量是非常有限的,教师需要运用互联网技术来拓展学生阅读途径,让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自主阅读,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轻松。八年级教材有“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我将要做一名篮球运动员),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广泛搜集互联网资源,将篮球运动、梦想等内容整和起来,搜集名人传记,实施群文阅读,丰富学生的英语阅读途径。在群文阅读中,教师可以利用名人图片、职业图片,让学生了解更多职业,互相交流各自的梦想,增强学生英语语言表达能力。有些学生想要当一名警察,有些学生想要成为一名医生,这些都是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展望,可以调动学生说英语的欲望。在群文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互联网资源收集大量经典内容,从中进行挑选、甄别,结合学生英语阅读水平和阅读教学目标,创建适宜的阅读内容,开展主题式阅读和讨论,调动学生英语阅读的积极性。
(二)创设阅读情境,发展语言思维
在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需要营造积极、愉悦的英语学习氛围,增强英语教学的吸引力,将重要信息传递给学生。初中英语七年级有“What do you like pandas?”,这部分阅读内容中讲述了人们的宠物,包括猫、狗等。第二部分内容是泰国学生介绍大象,写到了大象失去家园,森林被砍伐的事情,描述了“杀象取牙”的残忍行径。关于大象的阅读内容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了大象的聪明伶俐、多才多艺,描写了大象较强的生存能力、记忆能力,后面的画风急转而下,凶残的暴徒、环境的破坏者,这些都严重威胁大象。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巧妙利用声影图文,让学生体会到阅读材料内容的前后对比,调动学生的情感,从而提高英语语言思维。
(三)明确阅读目标,提高文化意识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资源,明确阅读教学的根本目标,让课堂教学更加具有方向性,不断提高阅读教学效果。文化意识是学生对不同国家文化的理解,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根”,运用客观的眼光看待文化差异。初中英语七年级教材中有“I'm watching TV”,这部分阅读材料中包含了中美文化差异,课文中写到“朱辉”和美国家庭住在一起的故事,其中写到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等内容,这是关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和饮食文化的渗透。中国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节日文化,很多风俗习惯都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教师需要在阅读教学中培育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认识到不同国家文化的历史渊源、精神追求等,尊重不同文化。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英语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渠道,搜集中西方具有代表性的节日,并通过图片、视频等方法,整理相关节日的风俗和饮食习惯。
随着我国信息化教育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优势逐渐凸显出来,无论是互联网资源,还是网络交流平台,都能有效促进教学效果。英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资源丰富学生的阅读途径,确定阅读教学目标,还可以用多媒体技术的呈现方法,让阅读教学拥有多样化情境,致力于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