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对策解析

2022-03-18宋隽梅

吉林教育(综合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认同感中华民族民族

宋隽梅

一、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的意义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反之,就会缺失文化归属感,导致信仰失衡。在英语教学中,加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培养势在必行。初中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大范围接触西方文化的开端,在此时期给予学生正确的民族文化认同教育意义重大。

(一)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的原则和目标

1.什么是民族文化认同

民族认同感是社会成员对自己民族归属的自觉认知。本质上说,文化认同是对某一文化信仰、价值观、道德规范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认同。

2.初中英语教学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的目标

作为初中英语教师,应该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课程设计,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培养渗透,使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国家、出生地和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从而形成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及热爱,逐步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即热爱祖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二)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的必要性

1.现阶段教学中的问题和误区

(1)对民族文化认同的教育意识淡薄

现阶段,老师对培养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意识淡薄。在三维知识目标体系中,不能有意识地挖掘教学资源中的民族文化培养目标,淡化情感价值观培育的真正含义,没有在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融入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培养。

(2)对民族文化认同教育落实不到位

有些教师对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培育有意识,但却不能很好地落实。教育应无痕,深入人心的民族文化认同不能强迫获得,需要依靠自觉意识和主动接受。民族文化认同感必须借助课程内容、借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浸透学生心灵,转化学生行为。

2.培养民族文化认同的必要性

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是全球语境中的国家软实力,不言而喻把握时机、抓住契机、凸显生机,形成民族文化的认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有让学生意识到“立德”在前,“树人”为任,才能从根本意义上,赋予民族文化认同实际意义。

二、培养学生民族认同的教学策略

教、学融通,基于民族文化认同的培养应该教什么? 怎么教? 学生通过什么方式方法学,能够乐学? 通过研究发现,教师可以通过对教学内容分析,进行相似文化,物与事的类比与迁移,渗透民族文化内容,使学生产生认识迁移、情感迁移,形成中外文化对比,求不同文化的“同”。通过活动打开思维,形成正确的文化认识、文化认同。通过对于文化事与物内涵的深度挖掘,体会不同文化间的差异,知不同文化间的“异”从而保持正确的文化立场与文化认同以及文化自信。

(一)课内的挖掘

课内挖掘主要是基于教材文本内容深研的课堂活动和话题开发,多维度、多角度理解和感受民族文化。

1.针对与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相关的话题单元,进行深入挖掘。

以新目标九年级英语“Unit 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为例,本单元的话题是节日。其中Section A 3a 的短文的内容是关于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可以抓住这个节日设计活动让学生进行深入学习。

Day One:

教师将学生分成三组,利用课后时间小组合作,针对三个话题进行资料收集整理。

Topic One: What's the background of the Mid-autumn Festival?

Topic Two: What do people do on Mid-autumn Festival?

Topic Three: What are the traditional stories about the Mid-autumn Festival?

Day Two:

T: 让三个小组成员分别对所了解到的内容进行英文汇报。

设计意图:

①通过学生的汇报,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②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学生可以扩展很多和中秋节有关的英文词汇,如 秋 分(autumn equinox)猜灯谜(guess lantern riddles)等。

2.针对与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没有关联的话题单元,可以进行相关内容的扩展性挖掘。

有一些单元话题没有涉及民族文化的内容,对于这样的单元,我们可以根据话题进行深入挖掘。以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Unit 1 What's the matter?”为例,在Section B 大课文中,介绍了美国的一个攀岩爱好者Aron Ralston 的故事以及他的励志精神。那么,在课文讲授完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我们中华民族中这样具有冒险精神和坚忍品质的人物进行探讨。

T: Do you know any Chinese like Aron who has the spirit of challenging and tough character?

S: …

T: What do you know about him/her? What can we learn from him/her?

Tell us his/her story?

What should we do in our future life?

设计意图:

在对课文故事的深入理解后,通过对文章中的Aron 冒险精神和坚韧意志的品质的迁移,使学生能够看到这种冒险精神以及坚忍的品质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郑和七次下西洋,杨利伟登上太空的故事,中国女排国家队的女排精神,等等。通过对中华民族中具有代表性人物故事的分享,使学生了解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同时,也传递着这种正能量,并使学生以自己为中国人而骄傲,形成民族自信。

3.可以针对中西方民族文化的差别,进行课堂中的对比性活动设计。

以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Unit 4 Don't eat in class”为例,本单元的主要话题是规则。教师可以设计中西方校规对比的活动,使学生深入地了解中西方规则的差异以及利弊。

活动设计:

T: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the school rules between America and China.Look at the picture.Can you tell the difference?

S: Students in America can wear their own clothes to school,while in China students must wear school uniforms.

T: Why do the two countries make such school rules?

S: America school want students feel free and happy when they go to school.While in China,schools want to relieve the burden of the family.

T: So,we see.Each rule has a point.We should understand the culture behind it.

设计意图:

通过对中美一些校规的对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校规制定的原因,从而了解中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不同。那么,通过对比,学生更能理解我们自己国家的文化,从而形成民族文化认同感。

4.针对一些话题,可以做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深刻理解。

以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 “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为例,本单元主要谈论假期生活以及旅行经历。在“Section B”的writing 部分,要求学生写一篇游记,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与学生共同了解中国的名胜古迹,写游记。

5.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以民族文化为主题的展示性活动,如戏剧表演。

八年级英语上“Unit 5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为例,文章主要内容是谈论电视节目等文艺作品类型以及表达个人喜好。“Section B3a”中介绍了由中国传统故事木兰代父从军改编的电影《Mulan》。教师可以设计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表演、配音等形式展示这些作品,同时,更深入地理解文化作品背后的含义。

(二)课外的拓展

1.如何选择课外拓展材料,如视频、音频以及阅读材料。

综上所述,浅阅读无论是作为一种阅读方式的存在,或是作为进阶到深阅读的起步,或是为深阅读提供筛选功能,都体现了及其重要的价值。

对于课外拓展材料的选择,需要根据单元话题进行相关拓展。在英语语言知识上,能给予学生新的内容,而在内容方向上,要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契合,能够使学生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传递正能量,并帮助学生形成民族文化认同感,能形成对不同文化包容理解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以八年级英语上“Unit 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在备课时充分准备相应的视频资源以及阅读材料。比如说,关于中国的5G技术的视频文章,关于中国的机器人、人工智能方面的材料以及中国科技馆的介绍等。可以把这些资源课后分享给学生,让学生作为课内的补充进行学习。在此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2.如何开发课外实践活动。

(1)手工实践类的课外活动开发

以新目标英语九年级“Unit 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为例,在“Section A 3a”课文中我们了解了中秋节的背景故事。课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手工实践类的作业,使学生通过实践深刻体会中华传统文化。

活动一: 让学生在家自己手工制作月饼并带到学校和大家分享。

活动二: 让学生自制灯笼和灯谜在班级展示,并组织猜灯谜活动。

设计意图: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真正要深入体会中华民族文化之美,理解文化的由来,形成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就务必要亲身实践。从这几个活动中,学生可以深入地体会民族文化的内涵,而不是纸上谈兵,更有利于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形成。

(2)体验性课外活动开发

以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为例,本单元主要内容是谈论上学的交通工具,尤其是在最后一个2b 大课文中,讲述了中国贫困山区乘索道上学的故事。

设计意图:

针对这个话题,教师可以布置给学生一个体验性的课外活动作业,体验长春的交通工具,其中包括地铁、轻轨、公交车、出租车等。那么,有的同学也在上海乘坐过磁悬浮等高科技的交通工具。从这些交通工具的体验中,可以直观地感受交通工具,同时也可以了解中国科技的发展带给人们的便利。其中,还可以让学生去了解课文中乘索道上学发生地的现状。了解后会知道有的地区已经建了桥梁,而有的地区无法建设桥梁,政府已经安排这些居民迁址到交通便利的地区,这也是中国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了解到这些,能促进学生了解国家、国家政策,形成对国家民族认同感。

(3)展示性的课外活动开发

以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1 Can you play the guitar”为例,本单元主要以运动和乐器为载体谈论学生的能力。

活动设计:

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运动和乐器,布置学生课后进行练习,然后安排课上或课余时间进行展示。在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让学生将其弹古筝、拉二胡、打太极等作品拍成展示性视频,在班级群里展示或在课上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

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展示传达中华民族文化的美和精髓,对于展示者和观赏者,都是一种民族文化的洗礼。

(4)视频或阅读类课外任务的开发

根据单元话题,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后观看视频或阅读文本,进一步全方位了解中华民族文化。

活动设计:

以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 “Unit 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为例,其中的中国传统故事都有英文版的动画片。教师可布置学生在课后观看英文电影或动画片,观看后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复述或谈感受。

设计意图:

通过对文艺作品的赏析,提高了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并可以脱离课本,换一个角度让学生认识中国文化,增强他们的喜爱度和认同感。

结语

民族文化认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合力共同培养。需要对各学科课程进行整体设计,以求课堂内外相融合、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一体化。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认同教育,教育者本身必须理解中华文化与科学民主间的关系。学校教育活动也必须将民族文化认同融入基础性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性课程中,形成课程的系统化、主题化和常态化。

猜你喜欢

认同感中华民族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多元民族
浅析大学实习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