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线上教学期间的德育研究

2022-03-18王迎新

吉林教育(综合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班会家庭班级

王迎新

线上教学让学生的学习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特点是由群体转向了个体,由公共场所大空间(教室)转向了私人家庭小场合,人际相处模式也由师生、生生沟通,转向了家庭成员间的朝夕相处。高中时期的孩子正处于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发展却相对滞后的特殊时期,所以在父母的高期待值和学生的低自控率之间矛盾就会频发。

鉴于此,线上教学实践中如何做到协调教学与教育,对学生进行监管与引领,做到有效沟通,合理促其成长,笔者倡导“五在”风尚,以下尝试略做总结。

一、思想引领“在”前——源浚者流长,根深者树茂

(一)促进学生独立学习、自我成长是首要任务

《礼记·中庸》讲“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含章可贞。”意思是君子在独处时,即使别人看不见、听不见,也要谨慎不苟,不做违反道德法律之事,不负良知,不欺内心。在这里 “慎独”取其“表里一致,不自欺、不欺人”,是学生努力培养的自我品德修养。特级教师赵谦翔在一次讲座中曾提到“无论怎样的教学技巧,都需要思想教育先行……”,也就是说,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一切教育的关键。线上教学之初要切实强化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强调“君子慎独”,强化独立自主学习意识,做好线上教学期间思想认知储备。

(二)强调家庭氛围对学生学习的渐染作用

《墨子·所染》讲“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故染不可不慎”。意思是“在青色中染就是青色,在黄色中染就是黄色。所放入的颜色变了,它的颜色也就变了。所以染丝不能不慎重啊。”那么,该如何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网课氛围呢?

首先,在线上教学初期的家长会上,就要强调营造家庭学习氛围的重要性。在全城静默时期,家庭成员长时间共处一室,特别需要创设温馨向上、沉静求知的空间氛围,这种家庭氛围的特点是以学习为主线,家庭生活为辅线,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其次,家庭关系中父母角色意识要变化。在中国式家庭中父亲育儿观念通常淡薄,但在学生的高中阶段,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父亲的高大沉稳,勇毅宽容,都会给予他(她)真切可知的安全感与幸福感,从而为他(她)独立学习、自律生活注入更有效的力量。

良好的学习环境,温馨的生活氛围,让学生从容、淡定地面对暂时不能更改的事实,“蚕食”但不要只想着“鲸吞”地做一点点小的改变,目的是让生活承托起孩子学习的幸福感。

二、班集体“在”前——愿修我甲兵,必与子偕行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典中,关于团队力量的阐释睿智而深刻。《吕氏春秋》中有 “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之语,荀况讲“民齐者强”,孙武讲“上下同欲者胜”。这些内容无外乎阐释一个道理,团队的力量是成功的保障。

网课期间要让学生感知到班集体、同学力量的存在,是学业上的你追我赶也好,是生活上的互相帮助也好,让学生置身在一个有“他律”力量牵引的团队建设中,时刻感受到来自班集体的管理、关怀和提醒,这会让学生在独立学习的生活中滋生出不同于学习的枯燥氛围以外的被关注之感,从而借此不断提醒自己时刻处在集体的包容与关注之下,从而产生更强烈的氛围感、自豪感、荣誉感、成就感。

(一)以班会活动带动班级成员的参与感

1.注重班会活动主题。线上班会的特点是同一时间不同地点,所以要以鲜明的主题贯穿,让班会成为巩固思想,引领风尚的主阵地,如设置“乐学、智学——学习方法大讨论”“线上学习‘特别’的收获”“线上学习心得分享”“ 《奇迹·笨小孩》观影大讨论——‘担当’ ”等主题班会,这里既有对学生切身的学习体验的展示,也有对社会上随时发生的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内容的关注。

2.注重班会形式的多元化。例如“看看谁在默默关心我”,由家长传给班主任老师孩子学习和生活的照片,班主任在班会时以“惊喜”的方式给大家播放,以提醒孩子要感恩,要铭记来自背后的家人关注的目光,自己学习与生活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类似的活动还有“云”运动比赛,如无绳跳绳比赛(无绳可减少噪音),其他如憋气、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噪声较少的室内体育比赛活动。这些活动在班会期间以发视频或现场开视频的方式来进行,获胜者颁发证书。“晒出我的生活”活动,可以让同学们晒出“一种收获、一盘菜(特殊情况下的储菜、买菜的照片等)、一张照片、一本书、一首歌、一段音乐……用生活小细节,彰显人生大意义。又如“明孝悌之义”,作为疫情线上教学期间的传统文化教育项目,要求学生交一张和父母拥抱的照片、促膝长谈的照片、一起做某种事情的照片等,并讲讲照片背后的故事,目的在于让学生感知在这样一段特殊的与亲人朝夕相处的时光里,去收获,去认知,去享受那种亲情的美好。还有线上学习状态总结——“真心话大冒险”活动,让学生对自己整个线上学习状态做一次真实而有趣的审视等等。

(二)用仪式感增强班级团队意识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线上的班级生活也可以把仪式感拉得满满,在线上学习空间里,学校的上课铃声每堂课正式响起,升旗仪式会严肃而认真地进行,学生可以在课间针对问题热烈讨论,也可以在课前放上一首自己心仪的乐曲。开办班级自由自习室,创建“手拉手,一对一”互助式学习联盟……总之,在线上教学活动期间,班级各项活动有序进行,人可以散到城市各个角落,人心却一定要在班级的那个核心求学空间里。

三、学生“在”前——引青青子衿,铸悠悠我心

守护学生心灵健康,关注家校合作,适时线上家访。人是社会性动物,绝大多数人更多依靠的是情感而非理智生活,信念会从某一个体的头脑迅速传递到另一个体的头脑中,从而形成共同的信念。这是处于良好集体中的优势和好处。相反独处时,尤其是心理压力较大时,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影响而处于焦虑状态时,会容易滋生出各种各样的心理不适,特别是青少年,他们处于高中阶段的特殊的敏感时期,会有大起大落的心理变动。线上学习过程是网络机器下的沟通,许多细微的变化是隐匿的,不为人知的,所以就更需要育人者有敏锐的观察力,体贴的分析力,并且有找准时机、见机点拨的锐气。

(一)“单边”家校沟通

为了不让学生和家长产生过重的负担。作为教育者,需在家长与学生之间做好沟通的桥梁。必要时,可以采取分别和家长与学生沟通的方式。与家长沟通以获得孩子最真实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与学生沟通可以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这样就基本把握到了线上教学过程中的家庭成员间最真实的学习和生活动态,为进一步的德育智育找到更好的突破口,让家校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师生之间形成合力,努力提升线上教学质量。

(二)“点对点”师生交流

线上教学,课堂可以停止,学习不能停止。线上教学有弊端,也有一定的优势。比如,他可以使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变得更快捷与灵活。教师可以和学生在教学平台上一对一地进行沟通,不受时空的限制。教师抓住一切时机,如一次考试、一次比赛,一次成功、一次失败来对学生进行鼓励或疏导,及时缓解因各种事情带来的学生的心理危机。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说: “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虽然说成长归根结底是自己的问题,但关键时刻的点滴引领有时确实可以起到指点迷津,催人奋进的作用。

四、革新意识 “在”前——领异标新,与时俱进

(一)技术的革新意识

实践证明,通过网络的方式组织班级的活动,引领学生的思想,把握学生的心绪,是特别需要教育者在各个领域里与时俱进的。现在存在的事实是,学生比老师更加熟悉网络,技术也更加熟练,所以在运用网络技术层面,有时候老师反而要向学生学习,这也意味着,想要有效抓住学生线上的学习节奏,与学生做到充分有效沟通,缺失技术层面的优势对老师而言是不利的,所以需要教育者自觉地拥有更强的网络技术以及更强的网络管理能力。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让所有教师都成为计算机高手,但不可否认的是,较好的网络技术能力可以在掌控学生网上学习的动向,回答学生问题,处理学生线上学习期间出现的以网络手段进行的一些挂网溜号、连麦不畅、发言滞后、匿名发言等问题时能从容许多。

另外,现在线上教学平台比较多,依据不同的学科需求,平台之间转换也比较灵活,教育者高超的网络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学生在线上上课时出现的因时空转换而呈现出的问题,提高线上上课的学习效率。从这一点来说,不是疫情带来的线上教学给教育者带来挑战,实则是时代的发展给每一位教育者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方法的革新意识

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方式方法可以更加灵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可以将沟通的方式由“言语沟通”,转向“文字沟通”。

比如,可以每天早上让一名学生在授课平台上用“箴言”抒写心情,老师适时在其文段后做“唱和”。

生:我们都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王尔德

师:作家韩寒评价电影《怦然心动》: “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世人万千种,浮云莫去求,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这样既可以实现思想上的沟通与交流,也可以在语言构建方面做写作方面的点拨。

又如,可以定期与学生进行“真心话大冒险”活动。通过调查问卷讨论学生线上学习期间感兴趣的话题,因为是以文档的方式提交,所以情绪会因为语言文字的沉淀,更趋向于理性和真实,又因为形式活泼有趣而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五、传统文化教育“在”前——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一)利用网络教学,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虽然线上教育教学所使用的是现代的网络教学模式,探讨的更多的是如何进行班级的个性化管理,但实际上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整体状态来看,其实是等于在家庭生活中进行学校教学,所以若以家庭作为教育主阵地,就更适合适时渗透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从语文学科入手,凸显语文学科在育人和班级管理上的重要作用。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从“孝”开始,如让孩子体会父母亲的辛劳,建议让学生参与到家庭劳动中去,从日常的饮食起居,收拾整理内务开始;借助节日强调传统美德,如“清明节”“劳动节”“母亲节”“父亲节”等等,强化家庭中节日的仪式感,督促开展家庭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和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论语》讲“寝不尸,居不容”,《道德经》讲“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提及了居家生活中的或放松,或自律,或严谨的姿态。而《礼记》中也总结“父子笃,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强调了家庭成员和睦是最大的利好之事,这些对线上教育教学来讲都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二)利用线上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家庭氛围

《论语》讲“色难”,意思是侍奉父母经常保持和颜悦色最难。孔子所提倡的孝,体现在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宗法制度的需要,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但有一点重要的共通古今的理念就是“孝”,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所谓的侍奉父母,而是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敬爱父母。其实在现代家庭生活中,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两辈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好好说话”很多时候反而成了难题。特别是在高中阶段,与家长的良性沟通一直是家校合作中谈及最多的问题。事实上只有家长与学生做到平等互重、互敬互爱,才可能做到沟通时的和颜悦色,前提是学生要对“色难”有一个正确的良好的认知,这于线上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家庭氛围的形成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我们真正走进了信息化教育的大门,也让长期以来的传统线下教育获得了更多深思的机会。如何在新时代教育教学背景下,让教育真正拥有“跨越空间的魅力”,作为班主任,笔者奉行“五在”理念——思想引领“在”前,班集体“在”前,学生 “在”前,革新意识 “在”前,传统文化教育“在”前,这是种理想,也是一种信念,作为一名教育者,以此为原则,不断尝试,不断琢磨,力求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力争实现为学生一生奠基教育理想。

猜你喜欢

班会家庭班级
班级“四小怪”
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主题班会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初中生主题班会创新策略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不称心的新班级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主题班会共话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