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助力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探究*
2022-03-18孙春艳侯岩峰
孙春艳 侯岩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家庭教育的融入发挥着显著的作用,我们鼓励家长参与到语文教学中,一方面为学校教育助力,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其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帮助;同时家庭教育也是生活化教学的体现,有效地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使学生在生活中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做好家庭教育与课堂教育的结合,采用科学且多元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成长。
一、家庭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拓展语文课堂的深度和广度
学校虽然是开展教育的主阵地,但语文学科知识丰富且复杂,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仅凭课堂教学肯定是不够的,而且在小学阶段,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强,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和监督。所以,通过语文家庭教育的配合,可以很好地实现语文课堂的拓展,使学生在课下能够对课堂知识进行更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从而使语文知识更加扎实。同时,在家庭环境中,学生相对来讲是非常轻松的,如果家长在旁边配合,或者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提供解决方式,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积极学习,充分利用课下时间,从而提升学生课下学习的效率。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在小学阶段,学生由于受年龄以及学习经验的限制,很多学生都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课下作业来讲,有的学生是先完成作业,再进行娱乐活动,而有的学生回到家便想不起来写作业。再如,在语文学习中,有的学生习惯性地在阅读时记录下自己喜欢的句子,而有的学生则没有这样的习惯。凡此种种,都和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关系。当我们将家庭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就可以很好地借助家长的力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掌握有效的学习技巧,并逐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三)有利于实现生活教育
生活化教学在教育发展中经常被提起,生活化教学更偏重于实际教学,是学科与生活的融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知识,在知识中寻找生活,很好地实现了学以致用,也有助于学生获得应用知识的能力。当我们在语文教育中融入家庭元素时,其实就是将生活拉入了学科中,给学科教学增添轻松、愉悦的气氛,使以往抽象、死板的知识教学具象化呈现,同时借助家长的配合,推进了生活教育的实现。
(四)有利于检测课堂教学效果
在语文课堂中,学习的知识需要得到必要的检验,除了课堂评价外,家庭教育同样要突出其作用。在家庭教育中,教师会和家长提前沟通好,将当天学习的知识分享给家长,然后为家长布置任务,让家长在配合学生完成作业或者学习的过程中,适当地、迅速地对其进行考查,然后将学生的表现发送到班级群中,这就使教师能够第一时间获得反馈信息,教师可根据反馈的信息比对教学过程,然后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可以看到,家庭教育的融入能够很好地辅助教师检测课堂效果,从而落实家校共育的理念。
二、家庭教育助力语文教学的策略
(一)立足课堂,实现课程知识的课下拓展
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非常突出,在小学课文中,包含着大量的人物故事、传记以及其他各个领域的知识,而这些内容大多数都来源于生活实际,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学生在生活中的实践经验较少,接触的外界环境也比较单一,所以在接受新知识、体会文章内涵时就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经过对很多语文教学案例的研究,我们发现,课堂的传授只能够满足学生的基本学习需求,但如果将知识延展到课下,让学生在生活里也能够应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就比较困难了。所以,家庭教育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家庭教育对语文课堂起到了很好的延伸作用。
据此,在布置语文作业时,教师可择机布置一些亲子活动式家庭作业,鼓励家长和学生一起完成作业内容。例如,在学习与节日相关课文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制作节日宣传的手抄报,或者制作一些手工艺品;在学习革命精神类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与家长一起观看一些抗战题材的影视作品,让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学习革命精神。通过这样的作业布置,将课堂知识更换一种形式呈现在学生的生活里。学生在家长的陪伴支持下,提高了完成作业的能力,培养了学习兴趣,从而推动家庭教育在学生生活中的融合。
(二)落实“四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一点一滴地培养和锻炼,而学习习惯不仅包括学习方法,还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完成作业的方式以及遇到问题时的解决策略等,这些都在学生的学习习惯中有所体现。因此,在家庭教育中,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我们建议家长采用“四抓”步骤,即抓态度、抓作业、抓技能、抓能力。一是抓态度。家长应该观察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是否出现懈怠或者焦躁的情绪,从而影响学习状态,若出现,家长应该给予及时疏导,让学生静下心来学习;二是抓作业。要求家长应该对学生的作业引起重视,在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同时也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检查;三是抓技能。要帮助学生练习教师课堂讲授的知识,如教师讲解了写作,家长就根据教师的讲解内容帮助学生进行巩固;四是抓能力。需要家长考查学生是否具备复习、思考、写作、阅读等能力。
为了实现落实以上“四抓”步骤,建议家长在与孩子的日常相处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家长要做好情绪管理,在遇到问题时,心态平和,做好自我调整,为学生树立榜样,并且要耐心和细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从而使学生跟着学习,以此促进学生在学习中也能养成良好的学习状态。其次,家长应少说空话,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问题,同时也要指导学生在学习中量力而行,自己能做的事一定做好,自己做不到的事也要努力去做,从而用自己的习惯影响学生,培养其正确的学习观念。另外,在家庭教育中,如果家长发现学生表现出来的良好的学习行为或者思考习惯,应及时予以鼓励,引导其继续按照正确的方向努力,并使之成为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亲子实践,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提升学生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处理信息的重要方式,只有让学生学会阅读、掌握阅读的正确方式,同时在阅读中学习捕捉重要的信息,才能够从中得到更多的收获,以此提升学生语文成绩。所以,在语文家庭教育中,我们建议家长应多和学生进行一些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和家长一起在书籍中寻找知识的快乐,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家长在辅导学生阅读时,可从三个步骤进行操作。首先,家长应根据阅读的内容做好朗读和理解,相当于家长也要备课,熟悉文章内容和大意,才能够在引导学生阅读过程中有话可说;其次,家长应注意引导学生的默读能力,也就是在学生读一遍文章后,家长拿文章中的问题提问,学生可以结合文章内容做出回答。为此,家长可以鼓励学生学会抓取阅读的重点信息,养成用笔记录的习惯,以此提升默读能力;另外,家长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对其进行总结,分析文章的层次和脉络,厘清不同段落和句子之间的关系,然后锻炼学生讲故事的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完文章后能够自己复述,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教师指导,促进课堂效果的信息互通
实施家庭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为了推进家校共育。在家校共育的理念下,教师和家长必须站在同一角度上,保持思想的统一、动作的统一,避免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知识在家庭中却得到了不同的评价和反馈,引起学生的误解,从而降低学习效果。因此,这就需要在家庭教育中,教师也要介入指导,给家长和学生两方面提供建议,从而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为课堂教育的开展做好铺垫。
为此,教师可从两方面做好努力。一方面,教师要做好和家长的联系,不仅体现在学生情况的信息反馈,同时结合课程内容,也要和家长做好同步分享,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阶段,教师可制作相关的课件展示,然后发送至家长群,让家长明白课堂讲授的知识内容。同时,教师也要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完成的工作,因为在很多学生家庭中,不少家长忙于工作或者其他事情,对学生的学习疏于管理,这时,教师就要做好提醒工作,要求家长在课下要监督学生完成作业,还要和学生一起完成学习任务等,指明家长的职责范围,做好指导,只有如此才能实现优质的家庭教育。另一方面,教师应针对家庭教育的效果进行及时总结和评价,选出优秀的家庭教育案例,分享给其他家长,然后鼓励家长树立榜样意识,在关注孩子学习方面应多多努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家长推荐一些有价值的管理孩子的好办法,让家长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推进家庭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落实。
(五)奖励机制,提升学生课下的学习动力
奖励机制是新时代下鼓励学生的一种重要手段,能够很好地激励学生的信心,使学生不断进步。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同样需要奖励机制的运用,用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推动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挖掘自身潜能,实现自我价值,从而逐渐提升学习效果。
在家庭教育的奖励中,家长应注意,奖励的方式有很多,并不拘泥于奖品,也可以是微笑、拥抱、带孩子出去玩,或者奖励一些小红花、小星星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奖励。家长也可以鼓励学生集赞奖励的次数或者奖品,每实现一个目标,就给学生更大的奖励,用这种方式督促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当然,家长不应给学生空头奖励,不要为学生许愿,如“完成这个任务,明天带你去游乐场,结果第二天并没有履行自己的诺言”,家长应从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奖励,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赞扬,从而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帮助学生成长。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家庭教育的融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对语文课堂起到延展作用,同时借助家长的力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对学生实施生活教育。在当下知识经济时代,教师应注意社会发展对学科教育所产生的影响,我们应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更应在学科教学中彰显育人的价值。所以,我们建议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做好学科整合,结合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教育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素养,促进学生提升学习动力,进而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优质融合,进一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品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