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贡献及现实启示
2022-03-18张晓琳
张晓琳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4)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建设实践及改革发展过程中获得了极其宝贵的成功经验,那就是注重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这既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执政优势。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随着形势的变化,突出思想政治工作为抗战服务的主题,不断完善方式方法,为战争胜利提供了思想保障。
一、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
(一)工作主题上突出为抗战服务
当抗战成为时代最主要的任务以及人们需要面对的最大实际时,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战时期最中心的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1]574。当时开始实行抗战教育时,党提出一切手段,包括思想政治工作,都是革命工作的组成部分,要创造一切条件,从抗战实际出发,以抗战现实需要为准,做到发挥一切主观能动性配合、服务于抗战。“抗战救国”成为抗战时期根据地的工作总方针,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都围绕抗战大政进行,为抗战这个中心任务服务。毛泽东在《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中指出:“改变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2]356中国共产党作出“实行抗战教育政策、使教育为长期战争服务”[1]616的决定,强调指出“伟大的抗战必须有伟大的抗战教育运动与之相配合”[1]617。
(二)工作原则上侧重统战性和团结性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是将当时各种爱国主义力量联合起来的过程,而这种联合以及抗日统一战线的顺利形成,与思想政治工作强调统战的重要性和团结的全局性是分不开的。
要夺取抗战胜利,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看能否把大多数人民群众发动起来实行对敌斗争,大多数群众发动起来了,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3]52。自抗战爆发之日起,中国共产党便宣传号召广大民众团结起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中国是否能由如此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解放出来,将决定于这个统一战线的发展状况。”[2]364中国共产党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和中坚力量,力求通过广泛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使政治上存在严重分歧、经济地位各不相同的各民主党派、各社会团体、工农商学兵各界以及广大的海外侨胞团结一致,把抗日救国当作头等大事。
(二)工作机制上日趋科学化、系统化
首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毛泽东在《论新阶段》中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1]658-659。根据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实际情况,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中国革命实践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使之成为中国革命建设的指导思想,这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成熟的显著标志。
其次,思想政治工作组织科学化。抗战时期,党创设并扩大各种干部学校,在培养大批抗日干部的同时,依托学校教育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组织科学化。如,抗日军政大学特别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毛泽东亲自担任教育委员会主席,并为抗大规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4]29;鲁迅艺术文学院的教育方针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讨论拟定,经中共中央书记处通过的,其内容首先要求坚持马列主义的理论与立场[4]84。
第三,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系统化。1944年4月,谭政代表八路军留守兵团政治部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作《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系统地总结了自党创建以来,特别是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两个时期革命军队政治工作的经验,提出了极为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5]134,明确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性质、内容、目的、地位、作用、方向、任务、组织形式和工作制度等,形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完备体系。
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贡献
(一)奠定了全民抗战的思想基础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是保证广大军民“思想领先”,用科学的理论即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人们的头脑、指导人们的行为,为革命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6]9。
《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强调:没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和学习,“不但不能引导中国革命到将来的社会主义阶段上去,而且也不能指导现时的民主革命达到胜利”[2]706。通过政治宣传和政治教育大普及活动,对党的政治主张加以大力宣传,以此唤醒工农群众,使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共产主义理想和夺取民族战争胜利的坚定信念内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和内在的心理需求,进而变成推动革命取得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这样进一步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有效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参与革命斗争的热情和积极性,促使他们无畏艰难、克服困难,拥护革命、参与革命,共同走向成功与胜利,为全民抗战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形成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在抗日战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明晰了定位,具备了一定理论基础,逐步完善了工作体系。
首先,确立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地位。古田会议决议首次提出了“政治工作是党的生命线”的伟大论断,这一先进思想在抗日战争时期得到了持续发展。1938年1月,周恩来在《抗战军队的政治工作》中对革命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地位进行了专门阐述,将其视作民族革命的关键影响力量。《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明确“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7]207,“生命线”一词因此被赋予了丰富的意义,既凸显了政治工作对革命事业不可或缺的作用,又明确阐释了思想政治工作与其他革命工作间的关系。
其次,奠定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基础。抗战时期,毛泽东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完成了一系列理论著作,包括《论持久战》《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等,在正确分析革命形势的基础上,提出抗日战争的方针、政策,总结党的建设和中国革命的经验和基本规律,奠定了当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理论基础。
再次,形成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作风和方法。工作作风和方法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关键构成。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会议上作的《论联合政府》报告,明确强调了“三大作风”的工作原则,即密切联系群众、理论联系实际和批评与自我批评,将党的思政工作经验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有效融合。
(三)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8]279。伟大的抗战精神,既对当时全民抗战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也是今天激励我们攻坚克难完成民族复兴重任的动力源泉,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
首先,传承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的论述中,毛泽东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国际主义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实施。为此理由,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发挥其全部的积极性,英勇坚决地走上民族解放战争的战场”[2]521。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最深厚的民族情感,与一定时期内国家的历史任务要求、国家和民族生存相关联。抗日战争时期,面临外敌入侵,各民族、各阶层、各社会团体以及华人华侨以国家利益为重,以饱满的爱国热情积极成立抗日组织,以多种方式支援抗战,积极开展救亡图存斗争,使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民族自卫战争中得到了升华。
其次,弘扬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民族气节是中华儿女世代坚守的精神品质,是民族复兴大业强大的精神支柱。在外敌肆意入侵、山河破碎民众痛苦之时,中华儿女奋起抗争,用生命和鲜血捍卫民族独立和尊严,积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席卷中华的抗战高潮。抗日英烈前仆后继赴国难,用血肉之躯筑长城,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塑造和展现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再次,展现了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抗日战争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争,中华儿女坚持同敌人血战到底决不退缩。用实际行动告诉日本侵略者,无论遭遇任何残酷暴行,中国人民都不会屈服。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指引着抗战走向胜利。
最后,强化了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在持久的抗日战争中,面临艰苦卓绝的条件和极度残酷的战役,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始终保持必胜的决心,百折不挠地坚持战斗。必胜的决心,来源于对当时革命形势的科学判断,也来源于自强不息的意志和坚定不移、永不言败的自信。抗战初期,敌我力量悬殊,一直处于敌强我弱境地,中国共产党发挥艰苦奋斗精神,坚定百折不挠的信念,领导人民群众战胜困难、走出困境。1939年4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开展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告全党同志书》号召大家为实现抗战胜利,厉行精神上的改造,坚持中国共产党历来所实行的艰苦奋斗工作作风,强调“在伟大的抗战时代中,如果不养成艰苦奋斗的作风,则奋发蓬勃之朝气必不能养成,而醉生梦死、苟且偷生、自私自利的恶习必不能掉除”[9]60。在延安抗大,党的优良传统被凝练成作风要求,党坚持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引领革命逐步走向胜利。
三、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启示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抗战取得的胜利是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结果,不仅证明了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也更加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理论支撑。新时代,我们要围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一根本任务,始终将思想政治工作放在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命线”位置,更加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
(二)坚持以弘扬中国精神为主要内容
党在抗战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在始终紧扣抗战主题的背景下,着重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宣传,坚持用民族精神凝心聚力,形成了伟大抗战精神,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具有重要价值。”[10]因此,新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刻理解中国精神的内涵和价值意蕴,准确把握其时代价值并加以传承弘扬,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三)坚持以服务时代中心任务为工作目标
在不同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始终要为时代中心任务服务,要有明确的工作方向、清晰的工作目标和内容。新时代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守正创新,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情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中心任务,发挥思想凝聚和引领作用,引导大家积极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家干事创业,努力营造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凸显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