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文解字》“止”考

2022-03-18黄震云邓淅元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法权说文解字本义

黄震云,邓淅元

(中国政法大学,北京 102249)

《说文》是东汉许慎所撰的中国第一部字典,收录了汉代及汉代以前9353个汉字,并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个汉字分别归纳进540个部首中。《说文》中止部包含有14个字:止、歱、、歭、歫、前、歷、、、歸、疌、、、歰,表示“止”含义的字有:止、歱、歫、前、、歸。通过与“止”字含义相关的42个字,以研究《说文》的“止”,经过对《说文》的考释、分析和归类,将“止”分为以下几类:一是表示“止”本义;二是表示停止、平息;三是表示语言法权;四是表示其他含义。

一、表示“止”之本义

《说文》止部中的14个字表示“止”之本义的除“止”外还有歱和歫。歱:“跟也。从止重声。”[1]38歫:“歫也,从止尚声。”[1]38在止部之外,表示“止”之本义的字还有疋,疋:“足也。上象腓肠,下从止。”[1]48《管子》卷十九《弟子职》:“问疋何止。”[7]

二、表示停止、平息

为了研究的细化,将表示停止、平息的“止”进行进一步的分类,分为表示行为的“止”字,如礙、救、宿等;表示情绪的“止”字,如悛、眕等;表示行动的“止”字,如跸、辵等;表示语言的“止”字,如讫、等;表示天气的“止”字,如霁、廓等,具体叙述如下。

(一)表示行为

礙:“止也。从石疑声。”[1]195现同“碍”。指因为妨碍或者阻挡而导致了行为的停止。《列子·力命》:“谁能碍之。”表示阻止的含义。《法言·问道》:“圣人之治天下也,碍诸以礼乐,无则禽,异则貉。”[8]95意思为依赖。

救:“止也,从攴求声。”[1]68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论语》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马曰:‘救犹止也。’马意救与止稍別。许谓凡止皆谓之救。从攴求声。”[9]12《5孟子·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10]148这里的“救”表示制止,使停止,救字应用最多的为救治、解救、援救,可以理解为通过救治、解救、援救的手段达到止病、止祸、止灾的目的,是“救”止之含义的演化。如《礼记·檀弓》:“扶服救之。”[11]18《5礼记》:“匍匐救之。”[11]87《4吕氏春秋·劝学》:“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12]7《8全上古三代文》:“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逐兽者,比入禁之罪。”[13]25

遏:“微止也。从辵曷声。读若桑虫之蝎。”[1]41《尔雅·释诂》:“遏,止也。”[15]67在《列子·汤问》中的“响遏行云”,表示使停止的含义。《易·大有卦》:“君子以遏恶扬善。”[16]12《9诗经·大雅·民劳》:“式遏寇虐。”都表示阻止。《全上古三代汉魏六朝文》:仲秋之月朔令曰:“谨功筑,遏沟渎,修囷仓,决刑狱,趣收敛。其禁:好攻战,轻百姓,饰城郭,侵边竟。乃令民畋,醵庶甿,毕入于室,曰:时杀将至,毋罹其菑。五位令:西方之极,少、蓐收之所司,其令曰:审用法,诛必辜,备盗贼,禁奸邪,饰群物,谨著聚,修城郭,补决窦,塞蹊径,遏沟渎,止流水,雍溪谷,守门闾,陈兵甲,选百官,诛不法。”[13]87-88其中的“遏”都表示止的意思。

庢:“碍,止也。从广至声。”[1]192意为妨碍、阻止。

(二)表示情绪

悛:“止也。从心夋声。”[1]21《9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17]5《0国语》:“其有悛乎?”[18]15“2悛”表示悔改、改变的意思。《左传·襄公七年》:“亦无悛容。”[17]95《3韩非子·难四》:“过而不悛。”[14]384现代汉语中怙恶不悛、悛改等也表达此意。

(三)表示行动

跸:“止行也。一曰灶上祭名。从走毕声。”[1]87《后汉书·铫期王霸祭遵列传》:“光武笑曰:‘卿欲遂前跸邪?’”[19]732表示禁止行人来往,多用于君王出行时清道,如警跸。

辵:“乍行乍止也。从彳从止。凡辵之属皆从辵。读若《春秋公羊传》曰‘辵阶而走。’”[1]39意为走走停停。

(四)表示语言

讫:“止也。从言气声。”[1]53本义与语言停止相关,多用于表示完结、终了。如《尚书·西伯戡黎》:“天既讫我殷命。”[20]17《6尚书·吕刑》:“典狱非讫于威,惟讫于富。”[20]422

(五)表示天气

霁:“雨止也。从雨齐声。”[1]242指雨雪停止。杜牧《阿房宫赋》:“复道行空,不霁何虹?”[21]7744王勃《滕王阁序》:“云销雨霁,彩彻区明。”[21]1846都是表示雨停止彩虹出现,皆有停止的意思,也表示人怒气消除。

霩:“雨止云罢儿。从雨郭声。”[1]242是指雨止云散的含义。在古代汉语中,同“廓”,表示空阔、开朗的意思。

三、表示语言法权的“止”

童之伟认为,法权是一个反映法律承认和保护的全部利益的法学范畴,以社会的归属已定之全部财产为本源,表现为法律权利和法律权力之总和或统一体。也就是说,法权是权利与权力的统一体。那么,语言法权就是指语言的本身所表现出来的权利与权力的统一。在汉语中,有一些字从创造之始就蕴含了权利或者权力的含义,从对这些文字的考察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人民对权力的遵守以及对权利的维护,体现了法律思想在中国古代的产生、渗透与提升。

(一)表示反对性骚扰

毋:“止之也。从女,有奸之者。凡毋之属皆从毋。”[1]265表示莫、不要的意思。《广韵》:“毋,止之辞。”《论衡》:“毋者,禁之也。”都能看出毋字的本义为莫、不要的意思,又特指禁止对女性进行性骚扰,对比《说文》中(母)与(毋)的写法,发现“毋”字是在母字的基础上,用一横将左右两点连接起来。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女有奸之者。一禁止之。令勿奸也。”[9]632可以看出对于女性权利的保护,从造字的角度看,“毋”为历史上第一个反对性骚扰的字。《全上古三代汉魏六朝文》:“毋淫宫室,以妨人宅。板筑以时,无夺农功。”[13]30意思已经发生了变化。

嫪毐不是真名,据颜师古注《汉书·五行志》记载,嫪不是姓氏,嫪毐原来姓摎,祖籍邯郸。“摎”表示缚杀,为绞刑的名称,也有纠、挠的意思。《战国策》卷二十六:“宣王谓摎留曰:‘吾欲两用公仲、公叔,其可乎?’对曰:‘不可。晋用六卿而国分,简公用田成、监止而简公弑,魏两用犀首、张仪而西河之外亡。今王两用之……则王之国必危矣。’”[22]937-938东周韩宣王时期,摎留文韬武略并长,因此深得韩宣王信任。摎姓族人不喜欢嫪毐,因此不承认嫪毐,将摎改为嫪。“毐”是毋上加士,这个“士”指无行人士,“毐”表示不正当的男女关系。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贾侍中说秦始皇母与嫪毐淫,坐诛,故世骂淫曰嫪毐。”[9]632

(二)表示限制人身自由

拘:“止也。从手、句。手句者,以手止之也。句亦声。”[9]88说明“拘”的本义为用手制止一件事物或使其中止。《韩非子·十过》:“狎徐君,拘齐庆封。”[14]48《易·随卦》:“拘系之乃从物。”[16]155《史记·太史公》:“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5]3300正因为手被拘,活动范围很小,因此演绎出算命的方法,这也是《周易》的特别之处。正因为如此,周代建元后盛行卜筮。《左传》昭公十二年:“南蒯枚筮之,不指其事,泛卜吉凶。”疏“南蒯枚筮之”。正义曰:“礼有衔枚,所衔之木大如箸也。今人数物云一枚,两枚,则枚是筹之名也。”[17]1337《尚书·大禹谟》:舜禅禹,禹让不受,请帝“枚卜功臣,惟吉之从”。孔安国云:“枚谓历卜之,而从其吉。”彼谓人下一筹,使历卜之也。此则不告筮者,以所筮之事,空下一筹,而使之筮,故杜云“不指其事,泛卜吉凶”也。或以为杜云“泛卜吉凶”,谓枚雷总卜。”[20]472《礼记·曲礼》:“无雷同”,[11]16是总众之辞。这段文字解释了周人百谷之筮的依据。

畱:“止也。”[1]291今同“留”,有停留、逗留的含义。《楚辞·云中君》:“灵连蜷兮既留。”[23]28《战国策·秦策》:“令之留于酸枣。”[22]273《素问·虐论》:“风气留其处。”《史记·项羽本纪》:“乃令张良留谢。”[5]31《4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5]2440在现代汉语中,“留”和“拘”多连用,即拘留。“拘”是用双手制止住对方的反抗,而“留”表示使对方动作停止,因此拘留被理解为人触犯法律而失去人身自由。

(三)表示诉讼

诤:“止也。从言,争声。”[1]53诤同争为同源词。从字形上可以看出,(争)和(诤)的区别在于言字。“争”的本义为用两只手去争夺东西,可以推断出,“诤”的意思为用话语去争夺东西,以达到止的目的。李斯《仓颉篇》:“诤,讼也。”《后汉书·刘玄传》:“王凤为平理诤讼。”[19]467在现代汉语中,诤讼、诤论、诤诉等词就是诤字的本义。

(四)表示尊礼守纪

《诗经》中《桧风·素冠》《豳风·东山》《曹风·候人》《小雅·采芑》《小雅·瞻彼洛矣》《小雅·斯干》《小雅·车攻》都提到及其装饰,说明古代用得非常广泛,郑玄注《礼记》说从舜开始使用,实际上相当于配巾,颜色越浅,级别越低,以朱色为最贵;用皮制成,有等级区别,名称也各不相同:缡、芾、。应该说这是我国第一个防止走光的字,主要防止在隆重的场合失态,后代则流行为装饰。名称不同,也与地域有关,汉扬雄《方言》认为,江淮间这东西叫纬。

四、表示其他含义

此:“止也。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凡此之属皆从此。”[1]38小篆为,左为止右为匕,表示在美食面前停步的意思,“此”原指就餐的意思。在应用中,“此”大多表示这、这个的含义。如欧阳修《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25]

逗:“止也。从辵豆声。”[1]41小篆为,左为辵右为豆,《说文》:“乍行乍止也。从彳从止。凡辵之属皆从辵。读若《春秋公羊传》曰‘辵阶而走’。”[1]39“逗”的本意就包含止的含义。《汉书·匈奴传》:“逗留不进”[2]3786;《后汉书·张衡传》:“乱弱水之潺湲兮,逗华阴之湍渚。”[19]1923在现代汉语中,“逗”也可表示“引、惹弄”的含义,如逗笑,逗人等词语。

乍:“止也,一曰亾也,从亾从一。徐锴注曰:出亾得一则止,暂止也。”[1]267因此,乍在这里却表示忽然的含义。《广雅》:“乍,暂也”;《孟子》中:“今人乍见孺子。”[10]56

敔:“禁也。一曰乐器,椌楬也,形如木虎。从攴吾声。”[1]69《说文》中的“敔”字表示一种乐器,形状如伏虎,在奏乐将要停止时,敲击以使演奏停止。《释名》:“敔,衙也,衙,止也,所以止乐也。”[26]98由此,敔用来表示声音的停止。

澨:“埤增水边土,人所止者也。从水,筮声。”[1]233到了水边人即停止,因此为水边的意思,也有停止的意思。《左传·成公十五年》:“则决睢澨。”[17]875《楚辞·湘夫人》:“夕济兮西澨。”[23]33也特指水名,在今湖北境内。

掕:“止马也。从手夌声。”[1]256小篆为,指用双手使马停止。

处:“止也,从夂几,夂得几而止也。”[1]299表示止的含义的词语为:处暑。

《说文》表示“止”含义的字虽然都有禁止的意思,但程度不同,使用场合也不一样。汉字从创造之时就蕴含了深刻的含义,既有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也有对精神世界的折射,表示“止”含义的字不仅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状态,更体现出人们的法律思想、维权意识与尊卑秩序。这些字经过演变,有的已经不再表达最初的意思,有的则在本义的基础上继续深化,从而折射出中国古代法律强大而深远的影响。

猜你喜欢

法权说文解字本义
中国画论中的“逸品”本义辨析
新中国成立初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与中国共产党人民法治理念及其法权设计的形成
论法权、习惯与道德
“六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说文解字》中的反形字分析
体验知识的形成、产生和发展
“酉”字初探
“自”的本义是鼻子
权利的道德基础—一种关于康德法权思想的解读
明代商人的法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