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计划”背景下提升双创内生动力的实证研究

2022-04-13朱晓红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专创双高计划内生

董 理,朱晓红

(河南工业大学 漯河工学院,河南 漯河 462000)

“双高计划”旨在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为国家培养具有双创精神和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其中的两个支点是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对双创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双创教育升级[1]要坚持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原则[2]。“双高计划”要加强专业课、创新创业课和思想政治课的“三课融合”,以达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3]的要求。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个体的创新内生动力对其创新具有正向相关作用。本文依据奥苏贝尔(David Pawl Ausubel)的内生动机理论,以职业教育中课程思政、专创融合、双创教育模式构成影响因素,以“三课融合”实践,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各因素对创新内生动力的影响。

一、提出假设

(一)课程思政教育与创新内生动力

课程思政是要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和专业课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政课程体系。课程思政起主导作用,双创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起启蒙和拓展作用[4]。思想政治教育要服从国家意识形态战略,在培育目标、内容和方法上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5]。创新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蕴含大量创新精神,课程思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6]。课程思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念、培养优良品质、塑造坚强意志、培育开拓精神,将价值观、家国情怀、职业道德等思政元素与创新创业精神融合,激发高技能人才创新内生动力[7]。思政工作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促进其个性发展的同时,挖掘创新潜质,培养想象力,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行为模式,提升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创新创业能力[8]。根据以上研究,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课程思政教育对培育高技能人才双创内生动力有正向影响

H2:课程思政教育对专创融合有正向影响

H3:课程思政教育对双创融合有正向影响

(二)专创融合教育与双创内生动力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9]。高技能人才具备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根据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理论,专业知识中“新”“旧”模式是相互转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这也是专创融合的基础[10]。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侧重点不同,创新创业教育侧重培养学生人格、促进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健康发展;专业教育侧重培育专业技能、实现学校办学理念和推动社会发展,但二者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上都重视专业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11]。根据以上研究,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4:专创融合教育体系对培育高技能人才双创内生动力有正向影响

(三)双创融合教育与双创内生动力

双创融合教育已经得到大多数学者认可,但在双创融合教育是否是普适性教育,是否能激发创新内生动力方面还有较大分歧。如果从自我认知、超越自我、自我生存、建立基业而论,则每个人都具有创新创业的潜质,此过程是不断创新创业的过程[12]。要培养具有双创内生动力的高技能人才,需要在教学模式上从“传授型”向“自主探究型”转变。从“认知本位”到突出“实践本位”,真正扎根于“知行合一”[13]。双创融合教育已经成为职业技术院校转型发展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核心,通过加强产教融合,构建双创融合教育体系,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双创意识[14]。双创融合教育体系构建有不同途径,如基于三螺旋理论的政府、高校和产业所形成的三主体结构[15];基于生态理论构建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涵盖宏观和微观系统所形成的立体教育结构[16]。根据以上研究,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5:双创融合教育对培育高技能人才双创内生动力有正向影响

综上分析,本文构建了高技能人才创新内生动力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图1),课程思政、专创融合、双创融合是外在变量,创新创业内生动力是内在变量。

二、研究设计

(一)变量的测量

根据图1提出的概念模型,涉及的潜变量有四个:课程思政教育体系、专创融合教育体系、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创新创业内生动力。本文对变量的测量采用李克特(Likert Scale)7级量表,设计了从1至7个等级。尽可能使用相对成熟量表,同时根据本文研究内容进行二次开发设计。

图1 高技能人才创新创业内生动力模型

1.被解释变量

创新创业内生动力量表设计。基于奥苏贝尔的成就动机理论,创新内生动力可从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探索。借鉴Amabile T.M.(1993)[17],赵伟、张亚征(2013)[18]等多位学者对内生动力研究文献及调查量表,设计了10个题项:

DL1.无论创新创业项目的结果如何,如果我觉得我获得了一个新的经验,我会很满意;DL2.我希望我的工作能为我提供增加知识和技能的机会;DL3.好奇心是我做很多事情的动力;DL4.挣到更多钱是我创新创业强烈的动力;DL5.对我来说创新创业是自我表现的很重要机会;DL6.创新创业意味着比别人做得更好;DL7.只有创新创业才能达到设定的人生目标;DL8.创新创业能够使父母和亲朋感到荣耀;DL9.任何企业和组织都会重视创新创业人才;DL10.创新创业能够得到师长和领导的赞许。

2.解释变量

(1)课程思政量表设计。借鉴赵光、孙伟锋、仲璟怡(2020)[19],王明慧[20]课程思政量表,根据思政元素对创新创业的方向引领和思想激励,提炼思政元素并转化为相关题项:

KC1.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是创新创业的基础;KC2.绿色发展观教育为我创新创业提供了方向;KC3.家国情怀使我有创新创业的担当;KC4.思政教育创新创业精神使我更注重专业及创新创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KC5.创新创业中要重视科学发展观;KC6.辩证理论、实践观、实事求是要求注重创新创业实践与经验总结。

(2)专创融合量表设计。借鉴贺峻熙(2019)[21]、陈宏利[22]、王希[23]设计的量表,结合专创融合中的教学特点和教学模式,提出以下专创融合特点并转化为相关题项:

ZC1.专业老师经常在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创新解决问题;ZC2.专业老师能够在教学中经常以创新项目作为案例;ZC3.专业老师经常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习兴趣;ZC4.专业老师在教学中经常引入前沿性知识和创新技巧;ZC5.授课老师能激发学习潜能,使我努力做到最好;ZC6.专业老师对创新作品经常给予指导和鼓励;ZC7.老师教学中经常让学生多途径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思维;ZC8.老师在教学中经常启发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3)双创融合量表设计。借鉴董弯(2018)[24],何宜庆、黄哲星等(2019)[25]设计的量表,结合双创教育中的实践与理论认知,提出以下双创融合要点并转化为相关题项:

SC1.学校设置足够多的创业课程和创业项目;SC2.学校经常组织实战型创业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实践;SC3.政府非常支持学校的创新创业活动;SC4.学校重视创新创业文化、沙龙和宣传;SC5.学校的创新创业活动与企业和产业结合非常紧密;SC6.学校有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SC7.创新创业的老师们非常有热情和经验;SC8.学校有较多的创新创业典型案例;SC9.学校有较完善的校内和校外创新创业基地。

(二)数据收集

1.样本选择

本文研究的问题是“三课融合”。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在所有专业推进双创融合和专创融合已经有5年多;2019年以来,积极探索并推进课程思政,在推广中取得一定成绩,因此,以在校二年级学生,采用随机抽取班级方式选择调查对象。

2.问卷回收分析

问卷调查多采用网络调查方式。2020年11月至12月通过电子邮件、QQ群、微信群等发送问卷星调查问卷二维码及线下采集两种方式,共计收到1015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为734份,满足样本量至少为测量题项5倍的要求。有效样本中男生416人,占56.68%,女生318人,占43.32%;100%的学生完成了创业计划书(此项为创业课必学内容);15.27%的学生参与过系或院级创新创业选拔赛。

(三)研究方法的选择

由于双创教育、专创教育和课程思政对每个学生的影响作用难以直观表述,调查结果主观性较强、差异大,采用结构方程能够解决相关问题。本文中数据和模型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和AMOS 21.0软件。

三、实证分析

(一)数据分析

通过SPSS软件计算,偏度C.R.的最大值为1.92,最小值为0.06,峰度C.R.的最大值为1.81,最小值为0.01,满足低于临界值1.92的要求,满足正太分布要求。α值与KMO均在0.85以上,说明整体量表与各分量表有良好的项目区分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和区分效度。

(二)测量模型检验与优化

在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测量之前,要对各测量模型进行检验,使各测量模型拟合指标达到最优。创新创业内生动力测量模型在删除第DL2、DL3、DL5、DL6和DL7题项后各指标达到理想值。双创融合测量模型在删除题项SC3、SC4、SC5、SC6后达到理想值。专创融合测量模型在删除题项ZC2、ZC4、ZC7和ZC8后达到理想值。

(三)SEM模型检验

1.SEM模型调整

在AMOS环境下,各因子载荷0.5-0.95,所有估值在0.001的水平上显著,但在潜变量路径系数中KCSZ0→CXDL0和SCRH0→CXDL0非标准化系数只有0.291和0.410,且P值分别为0.084和0.002,未能达到0.001的水平上显著。因此删除路径KCSZ0→CXDL0后,所有路径均达到0.001的水平上显著。

2.因子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利用AMOS软件进一步验证各因子之间的信度和效度。根据表1所示,除专创融合测量模型的平方差提取量略低外,其余各项都达到要求。

表1 变量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三)SEM模型分析与假设检验

1.模型修正及适配检验

根据图1的初始模型运算,SEM模型绝对适配度指标(X2、RMR、SRMR、RMSEA、GFI、AGFI)、增值适配度指标(NFI、RFI、IFI、CFI)和简约适配度指标(PGFI、PNFI、CMIN/DF、AIC)都在标准范围之内,拟合效果基本合适。路径系数均为正数,但模型修正指标值中有多个误差变量存在相关关系,修正相关指标能减少卡方值,提高模型适配度(如表2所示)。经过相应调整,各项指标得到优化(如图2所示)。各因子载荷0.619-0.770,C.R.均大于1.96,S.E.均大于0,参数估计显著性概率均小于0.001,路径系数与理论假设相符如表3所示,各项指标都达到要求。

表3 修正后路径系数及检验结果

图2 修正后的结构方程模型

表2 总体样本协方差关系及相应的MI值

2.模型稳定性检验

采用分组交叉效度方式验证模型的稳定性。利用SPSS软件随机生成0-1之间一组数据,将数据等分为两组。根据严谨策略,将两个群组逐步设定为测量系数、结构系数、结构协方差系数、结构残差和测量残差相等进行比较。前三个模型△P>0.05,说明增加的卡方值未达到0.05显著水平,△CFI≤0.01和△TLI≤0.05,满足温和检验要求,表明原始模型具有稳定性(如表4所示)。

表4 结构方程的稳定性检验

3.各潜变量之间的效应关系

由于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内生动力之间的直接路径(H1)未达到显著水平而删除,因此二者之间为中介效应,且达到显著水平。其总效应值=总中介效应值=H2*H4+H3*H5=0.7983,潜变量之间的总效应、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见表5。

表5 总效应、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汇总表

四、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1.相关假设得到验证

根据前文中模型假设及检验可知,课程思政、专创融合和双创融合对高技能人才的双创内生动力有显著正向相关。首先是课程思政对双创内生动力总效应影响最大,课程思政每增加1单位效用,双创内生动力可提高0.798;其次是双创融合每增加1单位,双创内生动力可提高0.511;最后是专创融合每增加1单位,双创内生动力可提高0.371。

2.“三课融合”各因素之间关系

(1)课程思政对双创内生动力起间接效用。课程思政对双创内生动力直接影响由于作用不显著而删除,但通过双创融合和专创融合形成对双创内生动力的间接影响。(2)课程思政在三者关系中具有决定性作用。课程思政每增加1标准单位,对二者分别增加0.943和0.853的效用。课程思政教育具有引领性作用,思政元素保证了双创方向不跑偏,为双创的目标正确引航;思政元素保证专创融合发展思路,为专创融合提供思想动力。(3)双创融合和专创融合是双创内生动力的基础。双创融合使高技能人才有意识地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专创融合使创新创业有了支撑,使高技能人才有能力将创意或想象变成现实。

(二)启示

1.突出课程思政的领航作用

积极推进思政课程体系向课程思政体系的转变,使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之中,着重解决思政课程的“孤岛”现象和“两张皮”现象,通过思政元素的加入使专业课和创新创业课程增强方向感。

2.双创融合要突出全方位与全过程

双创融合是高技能人才第一次接受系统性的创新创业理念,要从理论到实践、软件到硬件、校内到校外、课内到课外全方位、全过程引导与帮扶。在双创融合中要实行分层教育和树立榜样,在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基础上,更要重视典型高技能人才的个性化教学、深度化教学和跟踪式教学需求。

3.专创融合要重在应用中创新

专业知识与技能是高技能人才双创的基础,没有专业知识或技能的创新创业难以形成特色或核心竞争力,很容易夭折。双创课程、双创竞赛和第二课堂是专创融合的起点,双创理念要更深入、更广泛地形成个人意识,必须根植到专业课程中。专创融合要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时将创新创业的能力融入其中。

猜你喜欢

专创双高计划内生
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与实践体系建设研究
专创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与“专创”融合式教育的实践探索
专创融合视域下旅游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实施路径探索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党建+”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