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析
2022-03-18张媛
张 媛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析
张媛
(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香泉初级中学,甘肃陇南742400)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教学方式,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对于初中生而言,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语文知识体系。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应该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而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阅读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不仅可以有利于学生语感和写作能力的提升,而且还有利于学生语文逻辑思维的培养,对开展后期更高难度的语文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
阅读教学;初中阶段;思维能力;阅读能力;语文素养
一篇好的阅读文章可以帮助学生建设优质的思想道德品质。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思想引导的关键阶段,而好的书籍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很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初中生正处于求知欲很强的阶段,丰富的语文阅读素材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积累语文的素材,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文字的“乐趣”,感受语文的魅力,从而提高语文的综合素质,让学生的整体语文学科水平得到提升,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对于初中生而言,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语感,在不断地阅读锻炼中提高语文的学习成果。所以老师要重视语文阅读在教学中的应用,发挥其作用。
第一,语文学科知识综合性较强,通过不同文本的阅读,可以能掌握更多的写作品方法和技巧,了解更多的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量。同时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展开对文章的分析、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掌握文章的主旨和重点内容,让学生能够在阅读教学中找到“归属感”。
第二,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讲述教材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将学习能力、情感等因素融入课堂教学中。因此,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第三,新课标指出,教育要遵循人文化,即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取向以及人文情感,而阅读教学就有效地满足了这些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多方面的阅读,感受到语文学科知识的魅力。同时老师引导学生在进行阅读时要随手记录好词佳句,分析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感受其中蕴含的意义,在作者身上找到情感共鸣,完善自身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建设。
二、初中语文阅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教学方式单一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课堂中只注重教材知识的讲解,缺乏一定的创新教学手段,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不愿意参与课堂学习。而且老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过分强调阅读技巧以及应试能力的教学,缺乏情感教育,使得阅读教学失去了原本的教学意义。甚至部分老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让学生依据问题阅读文章,在文章中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教学模式使文章的整体性被破坏,学生只是依据问题找答案,并没有完整地阅读完一篇文章,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课堂教学以老师为主
部分老师认为老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学中学生的课堂作用得不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阅读的时间很少,致使语文阅读水平一直得不到提升,对学生自身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如语文知识积累不够,缺乏语文功底。在阅读教学课堂中,大部分老师都在进行分析以及教学,没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更有部分老师怕阅读会耽误语文课程的学习进度,没有重视学生阅读的拓展,导致学生的阅读量少,只有书本中的课文,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
(三)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部分老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依据考试的阅读模式进行教学,要求学生记住难以理解的生词,背诵名言佳句,完全不涉及课文的情感教育,并且有时候还会将课文改编为考题,让学生依据问题找答案,忽略了学生的个性情感体验。时间久了,学生习惯了带着问题找答案的阅读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再加上学生在阅读中,缺乏老师的指导,导致学生无法解决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久而久之问题越来越多,从而抵触语文阅读。
(四)阅读教学教案不合理
老师在设计阅读教案时,只是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并没有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缺乏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注重教材知识的讲解,认为学生只要掌握好教材知识就能在考试过程中取得好成绩,从而忽略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对于大部分初中学生而言,几乎没有课外阅读,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较少,仅仅依据教材进行学习,没有发挥出该学习模式的真正作用,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没有太大的帮助。
(五)注重刷题忽视总结归纳
除了上述问题之外,老师过于重视对学生成绩的提升,“题海战术”导致老师忽视了在课堂上对教学内容的树立与总结,这是目前教学阶段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但是对于阅读教学而言,不能一味地刷题,更多地需要学生自身感受文章的意境,属于内化的过程。例如,在进行课外文言文阅读过程中,老师通常会让学生找到文章中的生字词,对生字词进行解析。之后老师会带领学生理解课文,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有时还会为学生分析文章的背景,等学生能够自行翻译文言文,这堂课的任务就算完成了。虽然有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但是这样做往往忽略了培养学生总结分析文章的能力。学生虽然掌握了这篇文章,但是如果遇到其他题目或其他文言文,就难以给出正确的答案或做出详细的解析。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采取多元化的阅读教学方式
阅读教学是不受传统的教学观念限制的,教学模式比较灵活多变。而且新课标要求教育要全面化,面向全体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掌握自主学习的精髓,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选取的文本要与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匹配,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综合的考虑,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阅读习惯进行教学,同时还要结合教材知识,帮助和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掌握其中的知识点,采取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和能力。
例如,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文学作品,都是著名文学家的著作,如,老舍、鲁迅、朱自清等,在这些文本的学习中,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内容,积累更多优美的词句、短语,有利于学生思想观念的正确建设,并且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文学家的情感,学会用正确的语文知识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老师可以选取教材中的文学作品进行主题阅读教学,《背影》《春》《济南的冬天》等。老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利用多样化的阅读形式进行教学,利用晨读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或者定时开展读书课让学生进行阅读,同时在教学中辅助一些视频、图片。老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掌握文章的主旨和写作技巧等,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老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考虑每个学生的基础程度和学习能力的强弱,了解学生的发展特性,选取适合学生的文本开展阅读教学。在教学中,老师要对学生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进行引导,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例如,在母亲节来临之际,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亲情的伟大,感受到母爱的伟大,老师在阅读教学课时,选取教材中的《荷叶母亲》《秋天的怀念》这两篇文章进行教学。首先老师组织学生阅读这两篇文章,并且为学生讲解阅读技巧,让学生学习在阅读中如何快速地抓住文章表达的情感,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让学生熟知文章的内容,并且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表达技巧,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到亲情的伟大,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要想让阅读教学有一定的效果,就必须养成长期阅读的阅读习惯,通过大量的阅读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积累更多的素材。首先,老师要注重氛围的营造,让学生积极参与,引导感悟作者的情感。其次,老师引导学生将遇到的好词佳句进行摘抄,并及时书写读后感,不断积累和练习,提升写作的水平。与此同时,老师必须注重为学生选择符合的阅读素材,引导学生积极阅读,从而积累阅读素材,丰富学生的知识素养,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老师在进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且在阅读过程中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及时进行标注。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利用学习的阅读技巧以及文章的分析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将文章中遇到的好词佳句随时记录,并且对文章内容进行批注,可以用加评语的方式或者写读书笔记的方式积累阅读素材,并且在平时的写作或者语言表达中将积累的语文知识灵活运用,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四)积极开展阅读活动
由于初中生的心理还不够成熟,活泼、爱玩还是他们的天性,学生难以在课堂中完完整整地集中注意力上完一节课,枯燥乏味的阅读课堂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老师也不能仅仅依据教材内容开展阅读教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抵触心理,从而拉低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因此老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书籍阅读,这样可以让学生喜欢上阅读,提升学习语文的“幸福感”,让学生在更多的书籍中感受到语文阅读的魅力,在实践活动中体会阅读带来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以读促写的教学模式。
例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演讲活动、听报告会、参加辩论赛、参观博物馆、观看时事新闻、著名影片观后感交流等形式。在不同的主题中让学生体会语言的魅力,并且通过此类活动,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可以得到提升。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阅读内容,让学生享受语文阅读,爱上阅读,从而提升和锻炼写作能力。
(五)创设教学模式,增强阅读效果
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很多老师的教学模式都是以自己为主体,组织学生枯燥地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如读生字、抄字词、抄句子等,这样的教学形式会磨灭学生的创造力,并且还使学生在压迫中完成学习,难以让他们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也难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因此,目前在新课改的影响下,老师需要根据教学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设新颖的教学模式,并且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活动,由此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例如,在进行《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老师可以先根据课文内容为学生创设一幅大自然的情境,并利用大自然的不同时期、地点的图片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顺势引出今天所学的内容《大自然的语言》。在课堂上,为了改善课堂的枯燥情况,老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再进行小学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每一小组选出一位同学进行分段朗读,并细致讨论文章中描写大自然的句子的特点和优点,从中感受课文向人们透露了哪些大自然的奥秘。之后在找出文章结构中相似的自然段,并找出作者的写作手法,可以请几位同学进行仿写,评价这种写作手法能够给文章带来哪些影响。最后让同学们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进行课文朗读,学生是什么样的理解,就会用怎样的语气。这样不仅解决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劣势,还通过小组学习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并在讨论和朗读课文的过程中领悟文章的主旨与作者的用意,从而完成高质量的阅读教学。
(六)结合信息手段
在一节阅读课堂上,良好的教学情景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使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老师就需要在课前准备环节中率先深入了解课文的内容,根据课文内容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除了传统方式以外,老师还可以根据信息技术这一辅助手段为学生提供视频、图像、音频等丰富的学习资料。通过合理的方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能够切实提升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并且还能够有效形成较好的学习氛围。除此之外,由于初中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都有限,因此通过新颖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阅读,也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例如,在进行《黄河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想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形式为学生播放一段黄河奔腾不息的壮丽景观。在吸引全班同学的注意力后,老师还可以让学生聆听有关黄河的歌曲,感受黄河的壮美。之后,老师可以为学生分发任务,如“用简短的话来概括自己心目中的黄河”“用简笔画画一画黄河的样子”等,在学生发表自己的感言之后,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以提问的方式使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大家想不想知道著名的文人作者看到黄河都是怎样描写它的?”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满期待地展开朗读活动。在此过程中,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剖析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掌握作者写景的写作手法,从而将该写作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是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特性,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开展教学时,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依据学生的喜好选择合适的阅读教材,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元化的形式开展教学,促进初中语文高质量课堂的建设。
[1] 谭静.基于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A];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20:1467-1468.
[2] 田如芬.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46):295.
[3] 贺林平.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A];2019年南国博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五) [C];2019.
[4] 邓静泊.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实施策略探究[J].才智,2020(04):51.
G632
A
1002-7661(2022)02-01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