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策略浅析
2022-03-18詹莉
詹 莉
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策略浅析
詹莉
(杭州市余杭区凤栖幼儿园,浙江杭州310000)
合作能力是提升合作行为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亦是幼儿成长路上必须具备的素质。一方面,幼儿合作行为受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性格特征以及社会交往技巧的影响;另一方面幼儿合作行为还会受学校环境、教师教育教学以及家长教育模式的影响。研究认为,幼儿教育中对孩子合作能力的培养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以及家长应熟练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合作行为发展特点,认真分析影响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因素,才能为提高孩子的合作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
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策略;家园合作
合作能力是提升合作行为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亦是幼儿成长路上必须具备的素质。它对于培养幼儿的性格、发展幼儿的学习能力以及提升幼儿的交际水平等都具有较直观的影响。幼儿的合作行为是指幼儿和同伴出于相同的目标,将幼儿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组内合作,实现幼儿之间的协调和帮助,从而实现目标的过程。一方面,幼儿合作行为受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性格特征以及社会交往技巧的影响;另一方面幼儿合作行为还会受学校环境、教师教育教学以及家长教育模式的影响。因此,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帮助幼儿从小树立合作观念,不断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
一、立足幼儿差异,优选教学策略
(一)情境教学
利用情境教育方式可以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接受教育,有效激发幼儿的合作兴趣,增强幼儿与其他人合作的欲望,从而培养幼儿的各种合作行为。例如,在以角色扮演为主的情境教育中,不同的幼儿之间只有一起合作完成表演,并主动分享角色扮演的感想,才能更加体会到合作的快乐。因此,教师要采取以情境教育为主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激发幼儿合作的兴趣,以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比如在学习“认识恐龙”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还原当时的地球生态情况,通过让幼儿观察地球与月亮的距离、火山爆发时的情境以及各种各样的食肉和食草恐龙等,促进幼儿开阔视野和发散思维。同时教师还要利用讲故事的方式,声情并茂地讲述火山爆发时一些食草恐龙如何躲避灾难和食肉恐龙追击的故事,使幼儿在想象与思考中提炼知识和技能。为保证情境的真实性、趣味性,教师还应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利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经验增添故事情节。通过将这些故事情节编制成一个小剧本,设置出更具个性特征的角色,使幼儿在表演中相互学习、交流、探讨,进一步提升合作能力,从而获取理想的教学成果。此外,小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幼儿合作能力发展的实际采取相应的措施,切勿好高骛远。教师要注意转变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多角度地培养幼儿的合作观念,才能为提高幼儿合作能力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将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目标进行分解,采取多种方式,譬如故事、表演、参观等,为幼儿创造可供参考、模拟和练习的情境,让幼儿可以从现实生活出发,身临其境地体现、比较,从而让幼儿明白分享、轮流、等待和互助等合作品质的重要性,为幼儿产生自觉的合作行为奠定基础。
(二)游戏教学
教师要采取游戏活动为主的方式培养中班以及大班幼儿的合作能力。中班以及大班的幼儿活动积极性和活动水平、探索欲望和社会交往的需求明显高于小班幼儿。因此,教师可以采取游戏活动为主的教育方式为幼儿的合作能力培养提供有效的场所,让幼儿在浓缩的环境中进行合作的实践,帮助幼儿体会到合作的乐趣,并帮助幼儿学会合作的基本方法与策略。幼儿的游戏活动有很多种类,在日常生活中的合作机会也很多。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幼儿的性格以及兴趣爱好,为幼儿设置不同的活动区域,从而实现孩子合作能力培养的目标。
例如,教师可以在音乐区内为幼儿提供相应的音乐表演服装和道具,鼓励幼儿之间合作表演歌曲,通过增设多样化的评价环节,让幼儿说出彼此的优点和不足。然后教师根据幼儿的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加强音乐知识指导,促进幼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认识不足和改正错误。在绘画区,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共同讨论绘画的主题,并进行合理的分工,让幼儿在合作中创造出绘画作品。通过创设良好的绘画学习氛围,教师做好监督、指导、激励工作,使每个幼儿都能全身心地学习绘画知识,以及在合作交流中提升绘画水平。同时,教师也不能忽视户外活动和体育活动对于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重要性。例如,当开展“跳竹竿”的体育活动时,教师可以借助体育活动中的角色、行为等特点,强化幼儿的合作行为。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按做操排队的顺序轮流游戏。当一段音乐结束时,教师要让学生转换角色,提高幼儿的协调意识和合作意识,从而达到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目的。
二、立足幼儿生活,积极诱导合作
(一)活动中感受合作
教师要让幼儿明白竞争和合作可以共生,并让其充分体会到合作的乐趣。受中国特殊生育制度的影响,当前我国的幼儿多为独生子女,受到家长的过分溺爱,其要求基本都会被满足,甚至是某些并不合理的要求,家长也会尽量满足。然而,当幼儿离开了家庭,走向社会交往中,针对其要求,往往会出现竞争者和反对者,导致幼儿的合作意识淡薄,无法形成正常的竞争以及合作心理。竞争的实质在于如何实现目标,而不是反对与幼儿一起竞争的伙伴。在学习与生活中,教师以及家长要教育幼儿认真区分学习与日常生活的区别,可以将同伴视为学习上的对手、生活中的合作对象,而不是漫无目地地孤立他人,把所有人当作对手和敌人。在生活中,许多事情是需要大众合作完成的,家长以及教师要教会孩子合作的基本技能,努力约束自身的行为,不放过任何一个让幼儿体验挫折感的机会,才能让幼儿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并让幼儿在合作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二)践行中体验合作
生活意识和能力是发展幼儿综合素质能力必不可少的条件,教师和家长都要认识到幼儿在生活活动中的自理能力对合作能力发展的影响。因此,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家长要时刻关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差异,并积极地推动幼儿走进社区,参加各种形式的互助活动。例如,让幼儿与同伴在吃饭、睡觉、饮水、入园、离园、整理等环节中进行密切的合作。如果他们产生反感情绪,家长也进行及时性的教育指导。同样,教师也要对幼儿的合作意识进行相应的引导,不放过任何一个合作教育的机会。对于有问题的幼儿要进行耐心指导,全力攻克其心理障碍问题,使他能带着更多的热情投入合作活动。
三、立足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能力
(一)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父母作为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其行为习惯以及教育意识对于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具有关键性的影响。若家长对于幼儿过分溺爱,会导致幼儿合作机会的大幅度减少,降低幼儿的合作能力。同时,家长对于幼儿采取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对幼儿设置过高的期望值,容易激发幼儿的反社会行为,不利于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家长必须提高自身的幼儿教育能力,适度降低对幼儿的教育期望,将期望值设置在与幼儿身心发展相符合的范围内,采取循循善诱的方式,尽可能地与幼儿进行友善和蔼的交流。而且家长要注意自身的教育态度对幼儿交往方式的影响,积极鼓励幼儿同其他伙伴交往,采取民主型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幼儿与其他伙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例如,幼儿自己玩耍的最佳时期是幼儿出生半年后,父母应避免给予幼儿过多的关注,应给幼儿提供更多的自己独立玩耍的空间,使幼儿在独立探索中认识世界和汲取知识与经验。而在上幼儿园时期,家长要鼓励幼儿学会与其他同学分享书籍和玩具,引导幼儿认识“交朋友”的重要性。通过融入成年人对人脉资源的认识,讲述一些“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为朋友两肋插刀”“做朋友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等故事,促进幼儿在听故事后所有启发。如果幼儿不愿意与其他朋友分享东西,或是有明显不情愿的态度时,家长应注意和幼儿进行正面的沟通交流,而不是对孩子打骂和训斥,否则会大大降低幼儿的分享意愿,不利于幼儿的成长。当幼儿表现出明显的合作意愿时,家长要及时地给予赞扬,鼓励幼儿进一步合作,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
(二)加大家园融合宣传
幼儿园在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过程中不应该忽视家长的重要性,应积极推动家园融合,让家长与幼儿园的教育相配合,从而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比如,幼儿园应加大“家园合作”的宣传力度,利用各种途径和方式引导家长走入教育幼儿的统一战线上。教师可以采用建立《家园联系册》、家长会等形式,加强同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教师和家长通过及时交流孩子在家和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共同制定提高幼儿合作能力的教育策略和方法,才能使幼儿得到更加全面、系统、深入的素质教育。同时,幼儿园要注重提高家长的教育活动能力,通过举办相关的游园活动以及音乐比赛等,让家长参与其中,并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
四、立足课堂教学,培养合作兴趣
(一)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各项合作实践活动是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基础,只有通过合作实践,幼儿才会在需要的时候提出合作,或是接受其他伙伴的合作建议。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采取针对性的策略提升幼儿的合作意识以及合作能力,保证幼儿合作的自觉化和稳定化。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对幼儿合作行为的情感培养,帮助幼儿从合作活动中收获更多的快乐。例如,教师应承认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尊重幼儿的个性想法,通过采用民主选票或者自愿结合的方式,对全体幼儿进行分组,促进幼儿更好地执行合作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依据不同小组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合作能力培养方案。如某个小组的幼儿们喜欢唱歌,那么教师可以让他们进行“合唱”,或者共同表演一个音乐节目的方式,引导他们增进合作交流和学习音乐知识,以让幼儿切实体会到合作带来的成功和喜悦。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多布置一些协作性的任务,以此激发幼儿合作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布置出版报的绘画任务,并以“分享树”为主题进行分享树的创作,让幼儿自由组队和分工,共同绘出这棵分享树。教师通过坚持“开放性”的教育原则,为幼儿展示个性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在合作完成过程中感受到满足和快乐。比如教师可允许幼儿将自己想要分享的物品挂在分享树上,对于物品的形式不应有太多的规定,它可以是照片、书籍、玩具等。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关注活动的教育效果,及时调整教育方案,保证合作的持久性、趣味性,才能使幼儿在合作中收获更多的心得和体会。
(二)精准实施分层教学
幼儿合作行为的特点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其整体合作行为的特点并不是整齐的。因此,对于幼儿教育中孩子合作能力的培养,要适合不同时期幼儿的发展特点,采用个性化的培养策略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教师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需要认真观察不同幼儿的性格特点,并记录不同幼儿的行为习惯,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的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策略。例如,某些幼儿可能天生性格比较内向,缺少合作能力,有强烈的交友欲望,但不懂得正确交友的方式。教师在制定具体的教育方案时,将其教育重点放在如何帮助幼儿学会正确的交友方式,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提高。
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幼儿与伙伴进行交往,并负担相关的责任和义务。让幼儿拥有充分的与伙伴交往的时间,是提高幼儿合作能力的重要基础,亦是幼儿发展综合素质的关键,所以教师要为幼儿合作创造更多的空间和机会。比如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开展“说什么,做什么”的游戏。将每三个幼儿分为一组,让一个幼儿说词语或者成语,让一个幼儿表演能表达词语或成语含义的动作,让一个幼儿进行场外指导和援助。通过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鼓励每组幼儿交谈想法和分工任务,从而实现对游戏规则的把握和更好地完成游戏任务。这样一来,不仅能增进幼儿做游戏的兴趣,还能培养幼儿之间的友谊,更能在幼儿的心中根植责任意识。此外,家长也要有意识地鼓励幼儿与其他幼儿进行交往,不应该对幼儿的交往给予过分的限制,从而使幼儿丧失培养合作能力的最基本条件。同时,家长在幼儿的交往过程中要鼓励幼儿勇于承担自己的任务,积极地完成属于自己的工作,当幼儿能力足够时,鼓励幼儿尽可能地帮助同伴,这样可以培养幼儿的合群性,避免幼儿出现执拗或孤僻的倾向。同时,针对幼儿交往中的一些复杂的任务,家长和教师可以辅助进行分工,并保证每个人承担的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互相牵制性,进而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中孩子合作能力的培养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以及家长应熟练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合作行为发展特点,认真分析影响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因素,才能为提高孩子的合作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以及家长要分析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尊重不同年龄的幼儿合作能力差异。尤其是教师要培养幼儿合作行为,为幼儿树立合作意识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园要努力推进家园合作,在家庭和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1] 王海丽.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J].读写算,2021(14):51-52.
[2] 刘晓霞.幼儿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J].新课程,2021(16):177.
[3] 任倩.例谈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J].新课程,2021(16):178.
[4] 陈树晶.幼儿教育中孩子合作能力的培养[J].幸福家庭,2021(02):36-37.
[5] 王露.探讨培养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有效途径[J].当代家庭教育,2020(36):53-54.
G616
A
1002-7661(2022)02-00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