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本课堂助力初中数学走出低效困境

2022-03-18魏爱文

吉林教育(综合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探究数学课堂

魏爱文

生本课堂的核心理念就是将课堂主人的角色交还给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掌握更高的主动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构建生本课堂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激发,使学生萌生出更强烈的学习探索欲望。[1]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因学科的重要性及学科内容的枯燥性,初中数学教师一直在不断探索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尤其是伴随着教师队伍的年轻化,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多样性及多媒体性越发明显。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构建生本课堂能够有效帮助初中数学教学走出低效困境。

一、生本课堂的内涵与特征

生本课堂,指的就是以生命的本能作为依托为学生进行的课堂设计。这样的课堂应突出的特点为高效+健康+快乐。[2]而课堂的构建理念则是一切为了学生。在这样的理念下关于生本课堂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 生本课堂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课堂

生本课堂与师本课堂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教学中心的转变,师本课堂是围绕着教师而展开的课堂教学设计,这种教学模式更便于教师施展,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学习习惯能否适应教师所制订的教学计划。而生本课堂是围绕着学生而展开的教学设计,一切以学生好学为目的,将学生当作学习的根本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3]生本课堂的构建会以学生的经验与认知水平为基础,以学习任务为核心,为学生制定或与学生共同确定适合其认知能力及学习进步的学习任务。同时,生本课堂强调教育理念与先进教学技术的融合,实现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通过网上公开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法的普及,推翻传统讲授式课堂形态,逐渐形成个性化的教育生态。

(二) 生本课堂是符合学习活动规律的课堂

学习活动规律包含个体与群体两个维度,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主要强调个体学习活动规律,而忽视了对群体学习活动规律的探究与应用。但是人是具备社会性的,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行为都是产生于社会群体之间的,学生不能完全隔绝社会交往,而学习活动也不能完全脱离社会交往。[4]一方面,当学生完全处于孤岛环境时既无法实现高效学习也无法获得良好发展;另一方面,教学的内容都具备情境性,学习行为也要置身于社会与人际交往的情境中,当学习者能够在情境中产生更多的互动、担负更多的责任,就会创造出更大的学习可能性。而生本课堂就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强调群体交流、有效开展小组合作、致力于构建牢固的学习互助网络的教学模式。

二、初中数学教学所面临的困境

(一) 学生群体数量众多,成绩两极化分布

对于学生数量庞大的学校而言,教师的教学压力是很大的,教师要进行一对多班的教学,每个班级数十名学生,教师很难对所有学生展开针对性指导,按照学生特点制订教学方案,学生的学习需求可能无法被教师及时捕捉到。同时因为对升学率的追求,部分教师会不断增加课业任务,这对于学习优异的学生自然能够起到助力作用,但对于本就容易被教师忽视的学困生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长此以往,班级内学生的数学成绩两极化现象严重,学困生的成绩问题必然会成为数学教学的难点,教学质量的提升必然会迎来瓶颈期。

(二) 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习步调不一致

步入初中后,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异性被不断放大,对于学习基础牢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而言,从小学向初中过渡得十分顺畅,能够快速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然而对于基础弱的学生而言,面对学习难度的提升,将会出现适应力较差的问题。[5]导致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原因有很多:一是部分学生因自身学习能力本身较弱,对于数学知识的敏感性不强,在小学阶段可能就与同龄人在数学学习上存在一定的落差,步入初中阶段,面对更高的思维要求及学习难度时,这种落差被进一步拉大;二是有的学生因为对基础学习的轻视而导致学习基础不牢固,这些学生并不是不聪明或不善于数学学习,而是过于相信自己的小聪明,自我感觉良好,不重视基础知识、技能与方法的学习,在日常学习中不能够认真地对习题进行推演演算,更乐于通过钻研难题而凸显“水平”。此类学生在作业或考试时,经常会出现演算错误、思路卡顿等现象,导致解题慢、正确率低、成绩不理想;三是很小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对初中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不适应,不能快速地进行适应与转变,容易与同学拉开距离。

(三) 学习习惯差异明显,自信心建立困难

1.缺乏自主探究习惯

部分学生仍然沿用小学的学习习惯进行初中数学的学习,依旧保持着被动学习的惯性思维,不能够自主地进行题型总结、解题思考、知识梳理及思维扩散,在学习活动中不具备积极主动性。此种学习习惯所带来的弊端可能在初期简单数学知识学习上不明显,随着学习的进一步深入,在涉及如不等式方程等理解难度较高的学习内容时,此类学生就会感觉到理解困难、无法应对。[6]

2.缺乏逻辑思考习惯

很多学生习惯了单纯背诵记忆的学习模式,麻木地进行数学概念与公式的背诵,并不能很好地构建数学逻辑思维,这使其在解题时也是单纯地套用公式,不能够有逻辑性地按照步骤进行解题,这是导致很多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3.缺乏主动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差的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得不到有效提升,学习成绩一直保持中下水平,其学习信心及积极性就容易受到打击,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缺乏快乐体验,对于他们而言,数学学习只是为了应对考试、家长与教师,他们不能在数学学习中真切地感知快乐,也较少能从数学解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四) 学习兴趣难以激发,缺乏长远性动机

步入初中阶段,学生的课业压力陡然上升,学生的生活被上课、学习、作业填满,学生会明显地感受到自由支配时间的减少、文体活动的减少,这也使学生的诸多负面情绪缺乏正向的宣泄渠道,加剧学生的压抑感,容易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同时,若学业压力过重,学校与教师单纯以成绩衡量学习成果,会使学生身心疲惫,从而滋长厌学情绪。尤其对于学困生而言,来自各方的压力与数学学习的吃力感,会让其感觉学习是一种苦难,从而产生逃避心理。[7]

三、构建高效初中数学生本课堂的基本路径

(一) 精心设计课前作业,引导学生自主预习

课前预习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在生本理念下,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引导学生进行课前自主预习。在学生课前预习时,教师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课前预习的任务布置不能太过简单,这样无法有效发挥课前预习的作用,甚至会让课前预习过分形式化;二是课前预习所布置的任务不能过于繁重,这会导致课堂教学时间无法得到科学合理的分配。[8]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来展开课前预习任务的布置,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预习作业的设计要将学生的主体性表现出来,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充分的了解,按照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来对教学内容做出调整,要突出预习作业的代表性。由于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教师一定要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可以按照自身的需求和不足对作业的难度和数量做出选择,改变过去统一布置、统一完成的弊端,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 合理组织小组合作,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的方法在生本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交流互动取长补短,将生本理念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落实到实践中。教师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以组为单位,为学生布置课堂任务,让学生通过交流互动自主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构建生本理念下的初中教学课堂,还能有效促进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将学生按照学习情况的不同进行小组划分,然后让小组同学自行分配任务,探究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同时举例说明,为什么其他条件无法证明三角形全等。小组成员之间互动交流,最终找到了合适的方法来证实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对本节课的内容迅速有了理解。由此可见,构建生本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探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途径。

(三) 构建生动问题情境,消除课堂枯燥之感

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一定要有新颖性,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化,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主动投身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生动形象的教学道具,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采取游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例如,教学“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利用教学道具,让学生对两者间的关系进行观察,这样的教学方式更为直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轻松,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四) 开展多样探究活动,发展自主探究能力

教师在设计预习方案时,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要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以及学生学习的不同特点,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发现问题,通过思考来解决问题,要有利于学生利用不同的渠道达成同一个目标。以问题情境设计为基础,教师还要对数学问题做出准确的描述,通过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探究方法一定是多样化的,要让学生尽可能将自身思维的独特性展现出来,鼓励学生在自主条件下解决数学问题。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探究结果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合理总结与分析,让学生在下一次的探究活动中有更加优异的表现。

例如,教学“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先在网上搜集关于勾股定理的历史及命名原因,以图片或动画的形式向学生播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展开关于勾股定理的探究,然后再进行勾股定理的概念教学。在学生初步掌握勾股定理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勾股定理证明研究,并在生活中发现能够体现出勾股定理的地方。如此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思考,还能够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五) 及时进行课堂评价,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课堂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而言,都有着明确的导向作用。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优点,采取有效的课堂评价,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促进初中教学质量的提升。

仍以“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为例,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有效激发,教学评价时教师并非仅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而是对学习过程做出评价。因为教师发现,在小组合作期间,有些学生有着非常积极的参与热情,有些学生则保持着灵活的思维模式,还有一些学生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过程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学生的这些行为都是值得表扬的。生本理念下有效的课堂评价,对于学生潜能的激发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学生得到了应有的鼓励,才能在课堂上表现得更加积极。

结语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各个学校对于生本理念的理解各有不同,所以实践路径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构建生本课堂对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促进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应进一步探究初中数学构建生本课堂的策略,充分发挥其教学价值。

猜你喜欢

探究数学课堂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