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有内容、重实效的学校教研体系

2022-03-18王丹丹郭彦东

吉林教育(综合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教研组教研成果

王丹丹 郭彦东

教育大计,质量为重;质量大计,教研为先。开展教学研究是学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必然要求。能否构建有内容、重实效的教研体系,是考量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绩效的一把标尺。

一、形成制度,重教研过程

(一) 加强动员

开展教研工作是教师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实践技能的必由之路,是教师终身学习、与时俱进的职业特征的重要体现,是增强职业认同感、克服职业倦怠的锦囊秘籍。但是,或大或小的教师群体是由不同经历、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性格特征的个体组成,因此,开展教学研究就成为一项不容易整齐划一、凭简单操作就能完成的工作。有的教师还不能认识到教研的真正意义,以为是增加了工作任务和负担,占用了有限的工作时间,产生抵触心理。同时,教研的成果又不是立竿见影的,甚至不可测量,短时间内大投入小回报或者暂无回报的现象,也难以激发教师从事教研的内在动力。

然而,教学是一项复杂性很强的活动,教学技能是一项需要长期探索、反复实践、积累总结才能形成的能力,单有专业知识、仅凭书本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形成不了教学技能,满足不了教育教学的需要。更何况,时代和社会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国家意志、教育形势对学校、对教师不断提出新的命题,不加强教学研究无以应对职业需求和国家需要。

所以,有效教研是减负提质的关键。每一所学校要想达成办学目标,完成责任使命,必须有效开展教研工作,做好全校教师教研总动员,让教师充分认识教研工作的重大意义,高度重视教研工作,以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态度投入到教研工作中来。

(二) 周密计划

学校的工作千头万绪,每位教师各负其责,学校要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分组分类把有共同研究项目的教师组合到一起。根据相同学科、相同学科不同研究方向、不同学科相同研究方向等条件,学校可将教师分成若干教研组,将教研组作为开展日常教研的基本单位。通常情况下,教研组的成员组成是以学科为背景,不排除完成同一项研究目标而岗位、学科不同的情况。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要确定时间、地点、人员组成、一般程序、研究要求、成果形式及数量等,形成可操作的活动方案。学校对学生实施教育的核心场域是在课堂,所以,课堂教学是学校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制订方案的过程中,应查找文献、资料,广泛听取教师意见,赢得教师的认同和支持,最大限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为后续教研开展提供坚实保障。

(三) 充分准备

1.学习资料

预则立。学校要为开展教研做好必要准备。学习是研究的基础,学习与研究相伴而行、密不可分,学校要为教师准备充分的、必要的学习资料。信息时代,资料数量庞大,取用便捷,但搜索适用材料也可能如大海捞针。为了减少教师在收集材料中可能消耗的时间和精力,学校可以为教师购买国内权威网络文献资源,如知网等,让教师根据自己的教研方向、主题,快速检索可以学习、借鉴的有质量的学习资料,做基础研究,为开展教研做必要的准备。如果教师手中有能够确认满足使用条件的专业资料当然很好,如果漫无目标,靠海量阅读之后再确认自己的参考书籍,有点远水不解近渴,也不完全符合信息时代对教师信息素养的基本要求。

2.表格工具

模板化、图表化工作方法是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工作实效的好方法,这个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内容、程序、参与人员都比较复杂的教研工作。在制订计划时要同时制作好表格工具,如《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教师教研工作记录表》 (包括研究主题、基础研究、参考文献、研究过程设计、时间周期、成果形式等)。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教师的常规教研属于行动研究,无论是研究程序和表格工具都要遵循便捷高效、化繁为简、易于整理的原则,避免因形式过于繁复而给教师增加不必要的负担,更不能让教师产生厌倦、反感的情绪。

二、聚焦课堂,重教研实效性

教研最忌流于形式。教师在专业成长上没有获得感,教研就失去了意义,也难于持续推进。开展教研不能坐而论道,必须依托具体的教学活动,才能有的放矢、“研”之有物。而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场域,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小教学单元,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聚焦点,因而围绕具体课堂教学而开展的教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课堂教学虽然只有短短的45 分钟,但教与学是复杂的师生双边、多边活动。聚焦于课堂教学的教研仍须在多维度课堂空间中确定目标、主题,让教研围绕一根主线展开,避免因目标分散、主题多元而造成的教研行为、成果的碎片化倾向,这样势必出现高耗低效、事倍功半的现象。成果不明显,教研的真正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教研就变成了为了教研而教研的空泛形式。

解决主题聚焦的关键是明确教研的方向,一般可遵循以下原则。

(一) 目标导向

为了落实国家、地区或学校的教育改革主张,学校对课堂教学应遵循的原则、采取的方法、达成的目标等要有明确的方向和要求。教研的任务之一是让这些原则、方法落地,从而达成目标。这就要求无论是对课堂教学的目标还是对教研的目标,学校或教研组都要有相对成熟、深入的思考,制订分解落实的方案,教研的任务是稳步推进方案,直至目标达成。

(二) 问题导向

教育教学工作中,在贯彻教育方针、执行教育政策、推进教育改革、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技术、实现教育目标等诸多方面一定存在若干问题。马克思说:“一个问题,只有当它被提出来时,才意味着解决问题的条件已经具备了。”为解决这些问题,让教师教育行为和教育效果向着理想状态无限趋近,就要最大限度、最快速度解决这些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最实质的落点仍然是课堂。

要想解决问题,首先要找准问题。学校或教研组要敏感地发现问题,对司空见惯的或者突然出现的、违背规律和规定的、高耗低效的、形式主义的等种种现象做出反应,通过冷静分析,抓住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商讨对策,磨合实践,反复修正,破解难题。其实,实现教育理想、达成教育目标的过程,就是破解一个一个难题的过程,树立坚韧不拔的信念,培养攻坚克难的精神,寻找正确有效的方法,假以时日,就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

(三) 结果导向

坚持结果导向,是以终为始的工作策略。结果往往是一个大方向,是一个可以描绘、宏观感知的愿景。把愿景变成现实需要把诸多相关要件梳理、组合,使其有机关联,再制订方案,分解目标,绘制路线图、作战图、时间表,然后一步一个脚印,逐项落实任务,步步为营,久久为功。

教研工作中,研究内容要主题化、系列化。主题化有利于汇聚教研组成员的资源、思路、智慧、力量,有利于形成成果,也有利于成果的转化、分享、推广。系列化则有利于把单一任务或成果串联起来,使任务或成果形成有机聚合体,而当成果连点成线、成面的时候,学校的办学水平、教育教学质量便会有整体上、大幅度的提升,教研提质增效的目的由此达成。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教研工作要把学校计划的常规教研项目、内容与国家、地区随时发布的政策、文件的落实落地结合起来。如果没有延续性的、计划性的教研项目,学校的教研工作就缺少规划和系统性;如果不能兼顾落实改革政策,就不能及时回应社会热点,不利于推进改革,不能做到与时俱进。

三、总结提升,重教研可持续性

无论是多大项目、多大任务的教研,过程很重要,成果的总结整理同样重要。总结教研成果既是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过程,也是帮助教师提升师德修养、厚植职业情怀的过程,对于持续开展教研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一) 梳理成果

教研过程中,组内成员用心钻研、反复实践,各自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总结经验、方法、规律,甚至可能有一些教学模式、教学思想方面的突破。这些教研成果,需要随时记录、整理、归纳、总结,否则,这些来之不易却略显零散的成果也可能随着时间消逝而逐渐淡化、消散,共享、推广的作用也不能及时发挥,教研应有的作用大打折扣。及时梳理、提炼,形成凝固的成果,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丰富教育教学理论,推动教师和学校在教育理论、教育实践两方面水平的整体提升。

成果可大可小,细大不捐。积少成多,聚沙成塔,重要的是持之以恒。

1.精品教案、经典课例。教案是教学设计的浓缩,是教研的源头。经典课例是优秀教学设计的完美呈现,具有可模仿、可研究的多元价值。精品教案、经典课例是教师最直接、最管用的学习资料。

2.经验论文、案例分析。论文和案例都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反思后的整理所得。是教师在学科知识、教学方法、教育教学实践经历等方面经过更深入、更理性思考之后的体会,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是促进教师提升、成长的宝贵财富。

3.建构模式、提炼思想。在深入学习、实践之后,有了丰富、深刻的体验,不断总结经验,再抽丝剥茧,反复揣摩提炼,寻找蕴含在现象、经验之中的核心和主线,抽象出具有以一总多、高度概括的本质、规律,再用文字、框图、表格等形式精确、简约地表达出来,就形成了实施某项教育教学任务的模式、图式。这模式、图式的总结、表达是教研的结晶,凝聚着教研组、学校教师的汗水,是促进教师专业提升、促进学校办学水平提升的精华所在。而教育教学思想,则又是这模式之上的更具有理论高度、实践智慧的既专业又富有个性特征的表达,是教师个体和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成就的最高境界。

4.建立制度、形成传统。当成果足够分量、足以说明教研的价值、意义的时候,就有建立制度、形成传统的机会、条件和内生动力了。学校也要适时扩大教研成果的精神价值,让具有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教研形式在制度中保留下来,形成传统,形成文化,形成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 培养骨干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长期深入投身教研是名师成长的共同特征,没有深度教研就没有名师。教研工作的骨干和带头人,通常就是学校学科教学的骨干和带头人。有教研指导的教学才更有学科特点和韵味,也才更贴近教育规律,才更能培养符合国家意志和时代需要的人才。学校的名气和声誉不是靠苦干、蛮干得来的,而是在探索规律、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过程中用智慧和汗水换来的。智慧从哪里来? 从学习、研究、实践的循环往复中生发、碰撞、凝练、升华而得来。多年的不懈求索,几代人的接力奋斗,数位名师的推动与抬升,以一个个硬核成绩作为里程碑式的标记,名校的内在气质、外在光芒才逐渐培养起来、显现出来。所以,培养教研骨干就是在培养名师,培养迭代的教研骨干就是在培养学校的未来。教研骨干怎样培养? 就是要创设浓郁的教研氛围,在规范的教学管理条件下,相信教师,依靠教师,激励教师,成全教师,让教师受到尊重,有安全感、成就感,由衷地产生既拼搏奋斗又畅享职业幸福的内在动力。这样,有潜质、肯钻研、常反思、重实践的教师就会崭露头角,一批又一批的骨干就梯次成长起来。学校要努力为教师提供学习、研究、创造、展示的条件和平台,帮助教师走向更高、更远的未来。

(三) 价值引领

开展教研工作固然要围绕着教师更新观念、改进方法、夯实知识、提高技能,但同时,对教师的价值引领应贯穿其中。牢固树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业理想,修炼个人师德水平是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上位概念,是决定教师成为什么样的教师的先决条件。如果有崇高的职业理想、良好的师德修养、深厚的职业情怀、悲天悯人的道德水平,那么他很难不是一个好教师。师德的塑造和培养不是生硬说教,而是润物无声;不是空喊口号,而是身体力行。解决教师“术”和“道”两方面的问题,是教研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

猜你喜欢

教研组教研成果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验收成果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工大成果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江苏省天一中学语文教研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