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程 多维 广域*
——指向小学思政教师专业再发展的团队研修可行性路径

2022-03-18李婷婷

吉林教育(综合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学段研修思政

杨 梅 李婷婷

新时期赋予思政教师新的历史使命,将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时代己任。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专业再发展的可行性路径研究”课题的开发与研究进程,以国家政策方针为指引,以东北师大附中学术型教师培养纲要为指导,设定研究目标,积极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体化培养路径,创新培育方式,加快思政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

一、研究背景

(一) 基于时代背景、学校发展和学科发展的研究

1.“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2020 年3 月18 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度评价思政课教师队伍在铸魂育人、立德树人方面的重大作用,深情嘱托广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对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2.我校是东北师大探索基础教育改革创新的实验学校,在创新课堂教学多要素协同,统筹推进小初高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下,打造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对照学校教师培养目标,小学段思政教师要坚定思政教育的初心,厚植思政教育情怀,做一名心中有信仰的思政教师,提升政治觉悟,在教育沃土下培育思政教师专业体系。

3.思政学科作为意识形态课程,体现中央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理念,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需求和特点,彰显中华文化的特色。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社会责任感、法治素养等,进行理想教育、人文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三位一体的教育。因此,培养思政学科专业队伍,思考学科的深度发展,建构教师发展体系是重要的历史使命。

(二) 基于我校道德与法治教师团队现状分析

我校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团队专职教师6 人,兼职教师2 人,平均年龄37 岁,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占80%,拥有本科学历的占20%。团队中正高级教师1 人,特级教师1 人,多人为省级名师工作室主持、吉林省级学科带头人,并兼任省、市兼职教研员,多人被评为省、市教学精英,省、市教学新秀,并有1 人获“长春市十佳教师”称号。团队教师专业覆盖人文、历史、地理、心理、德育管理。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团队中缺少专业思想政治及党政专业教师人才;纵向衔接的思政教学认知处于浅层了解;对国家方针政策的感知力、理解力和传导力不强。亟须将政治学科素养应用到学科教学和学生活动中,要以学科团队教研发展带动个体教研发展,以团队联动推动个体教师专业成长。

(三) 小学思政教师在一体化团队专业化发展背景下的现实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基于思政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小学思政课教师需要突破自身专业瓶颈,在一体化备课研课中实现常态化专业发展,与初中段及其他学段衔接,补齐课程理念、教学目标、学科思维逻辑等要素,指导学生未来学习思想政治的模式与导向,以便更好地把握现阶段学段教学,在小初高大思政课教育质量螺旋式上升的目标下实现自身专业发展。

二、思政教师专业再发展团队研修可行性路径研究

(一) 在跨学段研修中,聚焦学科最高点,以长程视角反观小学思政教学

1.依托师大资源,组织跨学段集体备课,加强四个学段间思政教师的集体备课。从教学内容的整合到主题教研的有效衔接,全面提高学段思政教师有效衔接的思政课一体化意识,并落实到日常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在这样的团队研修过程中,每位教师就自己所授学段与其他学段课程的比较分析,不再仅着眼于小学段的教学研究,而是打通学习思政的思维逻辑,研究学段学习方式的异同,对小学思政的学习方式有了新的认知。在长程视角的跨学段研修中,盘点小学段思政教育更注重启蒙浸润,更适合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体悟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突出层次和重点、螺旋上升、有序递进。学科思维的培育是学科教师的专业气质和底蕴。在长程视域下的备课磨课研课过程中,开阔了学科思维,提升了专业能力。探究可复制的启蒙性、体验性、常识性、理论性及探究性学习的教法和学法,推进体现不同学段特点的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

2.加强跨学段教学体验,开发跨学段同题授课。通过加强顶层科学设计,探索具有附中特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相统合的“大思政”,实现活动连贯、同题授课特色发展模式,实现教师跨学段教学体验。主要形式为通过跨学段思政联盟及大中小一体化系列活动,开展不同学段的同课异构、同题异构教学体验,分别以爱党教育、抗联教育、法制教育、学生关键能力和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为主线,探索和实施一体化长程衔接的教学研究。

明确教学内容的总体思路与逻辑关系,提升教师协同攻关的能力,为思政教师种好“责任田”,守好“一段渠”指明方向。如在爱党主题教育实施策略研讨活动中,小初高大四个学段联合教研。活动形式是跨学段集体备课研修用同一个教学场地,请四个学段的思政教师上同一主题的课。课前向现场听课教师布置课堂观察任务,课中通过即时采集电子信息,整理课堂观察反馈,课后针对采集共性问题做集体课后反思交流,全程所有小学思政教师参加观摩。在集中授课和课后交流研讨活动中,小学段思政教师不仅聚焦小学段的教学突破,也关注初中段、高中阶段乃至大学段在爱党教育、全学段教育覆盖集中展示中怎样在目标确立、实施途径以及育人模式三个递进式维度上做出尝试,怎样纵向衔接,培育以长程思维着眼阶段学习目标与实践运用。

3.聚焦教材(学习内容) 的跨学段研修。小学低中高学段教师都要有全学段的衔接意识,主动参与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教研活动,包括对初中、高中乃至大学教材内容的解读及学习内容、课程资源的研修。

吉林省教育厅作为全国思政课改革创新试点,深化落实《吉林省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先行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吉林省6 个实验基地附中师大2 个基地部署,围绕大中小学共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制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6 个方面内容展开。这是教师专业再发展再提升的宝贵资源基地。我校以爱国主义教育地方教材开发为蓝本,首先从四个学段教学内容的贯通性研究开始,通读全学段教材,分别形成四个学段的教学大纲,再推进遵循不同学段学生认知规律的课程内容。

在这样的研修教材过程中,结合统编新教材,梳理小初学阶段教材的整体架构,厘清内容逻辑,每个教师做到心中有数。从相邻学段教学内容的衔接性研究开始,推进上下游学段之间思政课教学的承续衔接。一体化研修的探索改变了对本学科聚焦学习最高点的认知,以前小学段思政教师认知的最高点是小学六年级,现在将认知最高点上升到大学,更加深刻理解学科知识的架构。

(二) 以多维发展体系指导团队研修,丰富本学段课程体系,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引领、实践

1.开拓小学道法辐射课程群,活化热门课。带领学科教师在开足开全国家必修课程的基础上,结合校情和学情创设学科嵌入式课程、学科自创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形成学校特色的课程群。同时参加小初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体化机制研究,形成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如“博物馆课程”“实践课程”“研学课程”等实践体验类课程,以此作为学校思政教育的延长线,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2.丰富课程资源,开发学科特色活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首先在策划学科活动时,从学科背景及学科活动意义上进一步思考学科本质属性所在。在开展学科活动过程中,经过学科实践和反思,学科思想及教育信念在不断加强,在与学生价值观培养中,思政教师的学科价值观也在不断深化,在活动中推进思政课程教育。以这样的学科活动改变过去的被动式、低效式专业发展状态,激活团队研发能力与学科活跃度。如学科活动时政新闻眼、法治故事大赛、民族故事我来讲、讲述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及校园爱国宣讲活动等。

3.聚焦人才培养方式的跨学段研修。教育的本质就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多维的。在一体化教学实践中,小学思政教师跳出了以往的学习思路,多方式多角度、跨时空、跨学段思考一体化人才培养方式。

如在小学阶段讲授“救亡图存——抗联英雄”一课时,通过在屏幕上呈现和抗联精神有关的很多具象的事物切入这段历史,遵循小学生形象思维优先发展、注重启蒙教育的学习方式,进行层层剥茧抽丝。初中阶段是以“生命至上——抗疫英雄”一课,联系学生生活体验,重视体验式教学,唤起学生自我教育。高中阶段的“报国之志——时代楷模”和大学段的“强国之魂——中国精神”是从爱国主义的精神内核、历史表述、时代镜像和鲜活实践等维度来表达爱国情感。不同学段的人才培养方式使小学思政教师对小学的学习方式有了更多的思考,了解了所授学段学生未来的学习方式是什么,对学生未来在各个领域内爱岗敬业、有责任担当其实就是爱国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三) 聚焦儿童成长全域,多领域构建联动学习路径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价值塑造,深化思政教师对学科内涵的理解。小学思政教师在学校“大思政”的育人理念下,不断拓展课堂外育人途径,建立“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实践育人格局。以思政课为主导,开展校园育人路径。以学生班级、中队等校园实践活动为有效形式,深入培植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学生团、队活动相结合,深入学生班级、少先队组织,立足于校园科技文化节、体育艺术节、社团活动、少先队活动等课外实践教育平台,开展包括小学生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爱党爱国、网络道德等内容的活动。

2.跨学科吸纳和整合课程资源,建立跨领域的学习方式。儿童学习是文化实践,思政学习方式也是多维的。道法教师要主动了解其他学科的学习内容与方式进行融合。如加强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整合,专业化、渗透式融入国史、国情教育;与语文学科整合资源“读红色经典,筑思政情怀”。在关注学生在理想信念、信仰追求等精神层面的进步和成长时,道法教师要从关键能力到必备品格再到正确价值观念的学科核心素养内化过程认识学生的成长规律,科学实现“通过哪些内容与哪些方式实现铸魂育人”。

3.跨领域实现自我突破,加大跨学段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并辐射带动示范培训思政教师。跨学段教师培训增强思政教师的理论厚度和思想深度。依托名师工作室组织和开展的联合培训,同时依托吉林省党校、吉林省高法、吉林省高检等思政教师体验合作基地,展开思政教师联合实践培训。全国培训依托中国人民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建立思政课教师培训基地,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思政教师队伍能力素质不断提高。同时开展教育帮扶“1+1 深耕计划”,向安图县、西藏日喀则市送课送教,带动专业成长。

猜你喜欢

学段研修思政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思政课“需求侧”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