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的德育渗透研究
2022-06-15赵俊
赵 俊
目前,将德育与其他学科融合已成为小学教育事业中的重要课题。而小学语文作为兼具知识性与人文性的重要科目,蕴含丰富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以其作为德育载体可以实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本文以小学语文的德育渗透存在问题与实施途径为研究对象,以本地区A 小学的语文教师作为主要调查对象。
(二)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在确定研究主题后,利用互联网平台充分了解了素质教育内涵,并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文献平台,以“德育”“小学语文”“渗透实施”等词作为关键搜索词进行相关文献资料的搜索与整理工作,为本文内容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2.访谈法
确定研究内容后,制定了相关访谈提纲,选取本地A 小学中的46 名语文教师展开访谈活动,访谈提纲以电子形式发放到各位语文教师的邮箱,以此咨询研究所需信息,为内容研究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现状
1.教师关注度
在受调查的46 名语文教师中,只有6 人从未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占比为13.04%;其余的40 名教师都认为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有必要的,且会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不同程度的德育渗透。其中有45.65%的教师会保证德育智育齐头并进,有41.31%的教师会偶尔进行德育渗透。通过访谈还了解到语文教师的德育渗透主要以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为主,除此之外的深度渗透较少,且教学年级越高的教师德育渗透频率与内容越少,因为学习任务太多,时间并不富裕,只有学生出现非常明显的德育问题,教师才会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2.小学语文德育渗透与生活的联系
在受调查的46 名语文教师中,有50%的小学语文教师表示自己会偶尔将德育内容与日常生活相联系,39.13%的教师表示自己会经常将德育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还有10.87%的语文教师从未将德育内容与生活相联系。另外,结合表1 数据还可以发现,纪律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师最常进行的德育渗透内容,选择百分比为89.13%,其次是爱国情怀、环境保护和尊老爱幼德育内容,占比基本持平,依次为63.04%、58.69%、58.69%,而心理健康和法律常识德育的渗透较少,只有15.22%和13.04%的教师会进行这两方面的德育渗透。
表1: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内容调查(n=46)
3.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方法应用
由表2 可知,讲授法是小学语文教师最常用的德育渗透方法,选择比例为80.43%,其余依次是情境法、榜样示范法和对比法,应用频率分别为52.17%、32.61%、17.39%,其中情境法是教师公认的效果最好的德育渗透方法,而讲授法的应用频率最高主要是因其操作简单。
表2:语文教师德育渗透方法应用调查(n=46)
4.小学语文德育渗透途径分析
表3:语文教师德育渗透途径调查(n=46)
通过表3 调查可以发现,阅读中渗透德育是小学语文教师最爱使用的方式,选择此途径的教师共有39 人,占比84.78%,这是因为阅读板块的教育思想较为清晰,可以很自然地将德育渗透其中;选择通过口语交际途径进行德育渗透的语文教师有15人,占比32.61%,可见这一途径的运用情况并不良好,有待进一步发掘;选择识字写字、习作途径进行德育渗透的语文教师分别有7 人、6 人,占比分别为15.22%、13.04%,这主要是因为识字写字板块的教育思想内容较少,且随着小学年级的升高,该板块的教学价值有所弱化,而习作大多由学生独立完成,很难有德育渗透机会,甚至教师过多插手教育反而可能会禁锢学生思路。
(二)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1.语文教师对德育渗透关注度不足
现阶段,虽然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都能认识到德育渗透的重要性,但是渗透行为并不乐观,这主要是因为小学教育工作量较大,导致教师没有多余精力与时间考虑实践德育渗透相关内容,再加上学校教育任务重,且并未明确要求教师进行德育渗透,所以教师不会将德育渗透内容融入教案设计中。
2.德育渗透内容偏离实际
对于小学生来说,进行德育首先需要贴合学生生活,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宜学生年龄,学生容易理解的德育内容,才能取得良好德育效果。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更倾向于以爱国情怀和纪律教育作为德育内容,而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心理健康和法律知识却往往成为教师忽略的内容,这种偏离学生实际的德育内容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
3.德育渗透方法单一
德育本就具有一定枯燥乏味的特点,所以在选择德育渗透方法时需要格外用心。但目前来看,小学语文教师德育渗透的主要方法是讲授法,这种方式虽然简单易操作,适用性高,但不应成为唯一,只有丰富德育渗透方法才能有效提高学生接收质量,优化德育渗透效果。
4.德育渗透途径单调
目前为止,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都是通过阅读教学板块进行德育渗透,这一板块内容占比较高,常常需要花费大量的课堂时间进行教学,且内容丰富,所以教师偏爱通过此途径进行德育渗透。但是口语交际等也是适合德育渗透的板块,教师应了解到其他板块的渗透优势,积极丰富渗透途径,使渗透途径多元化。
(三)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实施途径分析
1.转变教育理念,端正德育思想
针对小学语文教师德育渗透行为难落实的问题,需要教师端正思想,强化德育理念。首先,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秉持终身学习理念,积极进行自我提升,不断了解吸收素质教育思想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与学生观,为德育渗透的有效落实提供基础条件。其次,学校领导也应认识到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意义,积极为语文教师提供更多培训学习机会,并建立相应机制,鼓励、督促教师进行培训学习,使教师在良好的氛围下构建完善的德育渗透认知结构。最后,教师还应遵循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突出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德育学习,强化德育渗透的效果,促使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
2.贴合实际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生普遍抽象思维能力弱,需要通过生活经历感悟知识与观念,小学语文德育渗透也是如此。对小学生来说,最好的德育氛围应是真实的、贴合生活的,而非统一的、刻意设置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德育渗透时需要秉持知行统一原则,强化德育与生活的协同性,避免造成小学生道德认知混乱。尤其不能借助做好事牺牲自己生命的事例进行德育,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应考虑到学生的发育特点,正确引导学生运用智慧解决问题。比如,同学a 和b 两人相约出去游玩,但是同学a 不小心失足落水,但是同学b 并未惊慌失措跳入水中救同学a,而是利用衣服制成绳索成功救起了同学a。
3.丰富德育渗透内容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内容不仅需要强调爱国情怀、纪律教育,还应关注其他多种类型的道德教育。具体而言,需要进一步关注心理健康、法律常识等方面的道德教育。其中,法律教育是比较重要的德育内容。作为法治国家,我们每个人都应掌握一些法律常识,所以各小学应该在校园内张贴与学生生活较为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语文教师则可以在此基础上将其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其知晓身为中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比如当教学《变色龙》 一文时,教师可以根据内容顺势引导学生了解保护稀有动物既是善良品质的重要体现,更是国家法律规定。
4.合理应用教学方法
通过上述调查可以发现,讲授法最常被应用于德育渗透,且大部分教师也表示讲授法具有高效、简单的特点。但随着新课改发展,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展开教学,这点同样适用于德育。教学方法其实是教师根据学情及教学需要选择的指导方式,良好教学效果需要依赖合适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亦是如此。德育方法有许多种,不同的方法有其独特的优点与缺点,教师需要在充分了解其特性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运用。
5.丰富德育渗透途径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并不算少,但是大多数语文教师都习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但通过前文可知小学语文德育渗透途径主要有识字写字渗透、口语交际渗透与习作渗透、阅读渗透四种,下面将简单对其进行介绍:
首先,识字写字板块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内容,贯穿整个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阅读等学习的基础前提,所以也应被语文教师重视。尤其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字亦是如此,语文教师应学会借助文字含义对学生进行德育,使学生在学习汉字读写的同时了解文字背后的思想。
其次,口语交际往往出现在每一篇课文的最后板块,每一个口语交际的主题不同,涉及的德育思想也较为丰富,是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重要平台。语文教师应积极把握此板块的优势,在学生表达时既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要关注学生言论思想与立场,及时纠正、引导思想存在偏差的学生,并肯定思想积极正确的学生。
再次,文字作品是揭示作者思想道德情感的重要标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板块也是德育渗透的关键途径,作文中心思想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文章质量,所以在习作时,语文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主体思想确定给予适当指导,引导学生正确立意,写出主题健康积极的作文,在此过程中完成德育渗透。同时,在对作文进行批改时,教师不应只分析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更应透视文章内涵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内容,时刻关注习作过程中的德育渗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最后,阅读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基本方式。通过阅读进行德育渗透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学生只有充分理解文章内容才会形成思考,而道德教育往往伴随着思考产生。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其主要教育思想无非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热爱生命、关爱他人、勇敢善良,如果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有此感悟,那么德育渗透自然是成功的。
6.积极实践新观念
随着国际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竞争日益汹涌,各国的竞争说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而道德是人才立身的关键。因此,教师应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积极转变培养观念。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师生的平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促进作用。教师只有正视素质教育内涵,尊重学生的独特性与独立意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允许、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我,才能真正了解学生想法,从而有目的地进行德育渗透。
结语
总而言之,突出德育并将之与小学语文学科有机融合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语文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本文从教师角度进行了相关分析,并从教师自身观念以及德育渗透的内容、方法、途径等方面提出些许实施策略,希望可以进一步强化小学语文与德育融合效果,提高德育渗透质量,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