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班工坊”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外语人才培养提升路径研究

2022-03-18王国纬吴莹莹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鲁班工坊外语

王国纬,杨 婧,吴莹莹

(1.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 300204;2.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 300350; 3.天津农学院,天津 300384)

为响应和贯彻落实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探索和构建职业教育国际化新发展模式,进一步探索创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新窗口。2015年,在教育部指导下,天津市教委启动“鲁班工坊”项目研究,次年,正式挂牌。鲁班工坊,是以平等合作、优质优先、重能强技、产教融合、因地制宜为建设原则,以“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为教学模式,以中国教育部主导开发的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为基本依据,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赛)优质赛项装备为主要载体,以师资培训先行及教材教学资源为必要保障,在境外创建的实施学历教育和技术培训的实体化合作机构。鲁班工坊为合作国培养熟悉中国技术、了解中国工艺、认知中国产品的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鲁班工坊建设有利于将中国优秀的职业教育成果在一带一路国家进行传播和分享,成为中国同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和交流的重要纽带,是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传播中国先进职业教育技术技能、提高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桥梁。“鲁班工坊”主要有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政府合作三种发展模式,其中,职业院校校际合作共建“鲁班工坊”模式,即以天津本地的职业院校为依托,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筛选对口优质的合作院校组建“鲁班工坊”;再者,校企合作共建“鲁班工坊”模式,即与承揽海外工程的大型企业或在国外投资办厂的企业合作,选择海外适宜的职业院校或机构共同建设“鲁班工坊”;最后一种模式是依托政府合作共建“鲁班工坊”,即结合国家外交和地方政府间合作的战略规划,融入对外人文交流机制共同建设“鲁班工坊”。

截至目前,已在南亚、东南亚、欧洲、非洲等世界多个洲的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鲁班工坊”。随着工坊的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日益增多,职业教育、文化交流、技术学习、理念传播交流日益密切,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同时,翻译技术正在发生快速的变革,传统的外语人才培养,尤其是职业教育外语人才培养的模式,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市场的变化进行变革和改革,不能简单地局限于过去的听说读写的提升语言能力的基本训练,而更多的需要将中国文化传承、文化创新纳入培养目标,培养政治立场坚定、专业能力突出的职业教育外语人才,为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努力强化对外宣传能力,讲好中国故事,推进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对于外语人才培养,尤其是翻译人才培养,学者提出了各种主张,其中戴炜栋认为外语人才尤其是新时代翻译人才培养需要注意语言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体而言“一是要以语言能力为核心;二是要以应用能力为抓手,突出实用性与即时性;三是要以创新能力为动力,发展多角度思维和自我学习、追求发展的能力。”而以鲁班工坊为代表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大发展,同样对职业教育外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一、“鲁班工坊”建设对外语人才提出的挑战和要求

在鲁班工坊建设过程中,逐渐发现在人才培养进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在发展过程中改变。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在校学生对于“鲁班工坊”蕴含的工匠精神价值观认同程度还有上升空间;文化习俗与观念冲突带来各种摩擦;跨文化教育造成的教材编写的困难,语言问题导致教学过程中效果打折;本土和国内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加强、教材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和完善。这些都对职业院校尤其是参加鲁班工坊建设的高校外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一)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过硬的政治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办好中国的大学,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出中国特色,要坚定不移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培养的新时代职业教育外语人才也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注重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要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党员干部和师生深刻领会两个确定的决定性意义,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系统性、学理化、学科化研究阐释,要坚定不移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全方位融入,巩固和拓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成效,有效提高思政教育的综合效能。要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要善用大思政课,把广大职业教育外语学生始终凝聚在党的旗帜下,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能够在职业教育国际化大发展中成为中坚力量。

(二)中国文化和素质修养较强

要注重中国文化学习和传承与传播,“鲁班工坊”是未来职业教育中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对于中外文化交流和传播、中国对外形象的塑造、中国对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作为职业教育中的外语人才,尤其是翻译人才,要注重在课程教学和日常学习中加强对中国文化的学习,要加强对学生中国文化传承能力的培养。对于职业教育中外语人才的培养,要培养学生三个方面的基本能力。首先是要帮助学生构筑文化自信,要注重培育学生中国文化的自信,让中国文化根植于学习过程中,厚植爱国情怀,激发职业教育外语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学生能够自觉践行“四个自信”,能够积极融入世界,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国。其次是要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培育,将中国文化的教育同专业课程的学习有机融合,贯彻教学全过程,融合于外语教育的各个环节,将育人责任由任课教师,扩展为教辅人员、行政人员、保障人员,实现全员育人新局面,从而将中国文化培育落到实处,培育我国需要的适应职业教育国际化大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最后,提高文化抵御能力。在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大发展之际,国际交流频繁,文化交流和融合程度进一步加深。我国对此一直保持着扬弃的态度,吸纳外来先进文化,摒弃外来文化中的糟粕。在职业教育外语人才培养中,对于我国教育来说,抵御外来文化的侵入不容忽视。要提高中国文化教育质量,调动好学生中国文化的学习热情,有效避免在中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西方文化的“单向输入”。

(三)职业素养突出

外语人才的职业能力核心是外语水平,提高外语人才尤其是翻译人才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新时代,更要注重外语人才的职业素养,而不仅仅局限于外语水平。这对于外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素养应该包括外语水平、对行业或者专业的认知、商务礼仪、交际沟通能力等等,都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国际化对外语人才职业素养的要求。突破了以往的单一要求,在提出挑战的同时,也为学生的发展和未来的就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而且,职业素养的高低具有显性特征,很容易为人所认知,而专业素养则具有隐性、专业性的特征,很难为一般人所认知。因此,较高专业素养能够很快地使人得到他人的认同。对于在沟通交流中,迅速打开局面,获得信任,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

(四)具有较强的沟通交际能力

职业院校的外语专业学生的沟通交际能力将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能力。在新时代,随着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快速发展,鲁班工坊建设的迅速铺开,职业教育中对人才的沟通交际能力,尤其是跨文化交际沟通能力需求急剧增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语言的差异、宗教的差异和文化的差异都会对交流造成各种影响,有些甚至会造成误会或者误解。因此,懂语言、了解文化、熟悉对方的宗教的具有较高沟通交际能力的外语人才就显得十分必要。同样,较强的跨文化沟通交际能力,也对现有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对语言之外的文化、传统、宗教、习俗、民族、艺术、历史都需要进行学习和了解,而目前,由于师资等原因,只有个别职业院校外语人才培养可以开设宗教、艺术、民族等相关文化类课程。

二、现有职业院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培养模式导致同质化的培养结果

目前,传统的职业教育,甚至普通高等本科教育中,对于外语人才培养还是依照原有的模式,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提高学生的个人外语水平,通过外教和翻译练习,提高实践能力。在学习阶段后期,分设语言学、翻译学、文学等研究方向,深化语言能力研究。但是,由于是在我国国内进行语言教育,缺乏相应的语言环境,学生的外语水平提高一直与付出的时间不对等。而且,职业教育学生的培养方案设定基本同本科没有较大的区别,只是在难度和进度上略有降低,没有形成独特的错位竞争优势,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本科外语教育的“简配版”,造成了职业教育外语类人才培养效果不佳,竞争力不强的现象。

(二)传统的培养课程体系、教材与现有需求存在差异

传统的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中,教材和课程体系建设是培养的核心。培养方案的设定一般很难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同步更新,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教材的编写和课程体系的修改都需要一代又一代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而现在教育评价体系中,更加注重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虽然近几年,国家大力倡导破“五唯”,但是由于之前评价体系的影响,很少有教师愿意将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性价比”不高的教学中,课程体系的改进和新教材的编写也就难以实现。再者,就是课程体系的改进和教材的编写,对于教师水平要求较高,甚至需要团队的合作,而不是教师个体可以完成的工作。这是造成目前这种现象的另一个原因。

(三)职业院校开设语种数量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外语人才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培养的语种较少。除了英语、日语、俄语等个别通用语种外,非洲、东南亚、美洲和欧洲的大多数语种仅在个别高校开设,而且只存在于本科教育。专科教育中,更多的是通用语种教育。但是,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深化,已经成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在“鲁班工坊”建设、国家对外形象塑造、构建世界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大量的精通外语的职业教育人才是必不可少的,而目前的培养体量,难以满足和支撑我国对职业教育外语人才的需求。缺乏相应的语种,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而言,已经成为某种程度上的阻碍。

(四)外语教学中实践锻炼强度不足

国内通行的外语人才的实践方式基本是强化听说读写的训练,条件较好的高校往往通过开设足量的外教课、与目的语所在国进行交换、联合培养等形式开展合作,提高学生的水平和能力。但是,职业院校的学生往往由于学校的资金和实力,很难开设高水平的外教课程,由于学习时间较短,很难同国外高校进行联合培养、交换学习等合作,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空间较为有限。而只能通过加大课程量、语言角,或者将更多的力量放到读、写、听等分项训练,对于口语等实践性较强的分项,练习强度不足。

三、以服务需求,改革创新,实现内涵式发展为提升路径

(一)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要坚持守正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党的领导聚力,要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强化学校党委管党治党、办学治校和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好办学方向观、人才政治观、发展质量关,加强闭环管理,以严峻的态度,抓好严格的过程,办好严肃的事,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充分发挥竞赛平台的激励和示范带动作用,通过组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竞赛等形式,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思政教研,努力实现教师的课程思政全员、全过程参与,推动课程思政教研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将课程思政工作作为教师党支部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学生教育也要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要认真落实总书记提出的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六个方面下功夫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

(二)以创新推进教学改革发力

职业教育外语人才培养要利用好职教本科新方式,打通专业型培养模式,在订单式培养的基础上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校企合作新思路。2019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办发〔2019〕4号)文件,开始进行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职业教育本科的设置不仅仅是学历层次的上升,更主要是办学思路的转变,外语人才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区别在哪里,竞争力在哪里,是需要明晰的首要问题。要充分借助职教本科设置的巨大推力,探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原有的培养模式,如订单式培养的基础上,要探索新路。原有模式更多的是和企业合作,培养的路径和上升空间都在一定程度受到限制。新设置的职业教育本科更需要和行业合作,要有更宽的路和更广阔的上升空间。要积极探索错位发展的新模式,聚焦行业企业需求,宽口径,小领域精准定位,充分发挥职教本科小而精,新而专的优势,为职业教育外语人才的高速发展打造新模式,探索新方向。

(三)提高教学信息化程度

将职业技能和外语相结合,打造复合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深刻的影响。”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布局数字经济,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制高点。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要深刻把握全球大势,坚持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理念变革、思想变革、方法变革、实践变革,形成职业教育发展的中国新范式。要充分借助信息化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契机,将职业技能和外语能力相结合,打造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要将人才培养的过程和职业发展的方向相结合,在立足提高外语人才外语专业水平的同时,进行职业能力培养,要一专多能,要将外语水平定位于必备技能和优势技能,而在此基础上,要积极开拓新的职能技能,确定职业发展方向,提高职业潜力和职业水平,提升发展空间,避免出现仅会外语,从而成为简单交流工具的职业发展的障碍和天花板。

(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探索建立完善的评估评价体系。过质量关,要有大质量观,着眼于综合施策、辩证统筹,向改革要质量、向开放要质量、向管理要质量。要深化综合改革。完善供给侧的体制机制,提升供给质量,包括推动课程设置、教学体系管理机制改革、优化教育结构、改进招生计划管理和资金投入机制、激发基层办学活力等。要深化对外开放。特别是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更要增强全球意识、开放意识,着眼于研究、参与和引领世界变革,推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多渠道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要推动科学严格管理。加强宏观政策统筹协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管理能力,切实加强细节管理,完善基本培养要求,规范基层办学行为,培育严格自律的办学文化。

四、结论

以“鲁班工坊”为代表的职业教育新发展模式,为职业教育带了新的发展契机,也为职业教育外语人才发展提供了新的需求和挑战,同时也为职业教育外语人才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职业院校外语人才培养需要积极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调整培养模式,全面参与“鲁班工坊”建设,并以此为契机,进行专业布局优化整合,凝练优势专业,做强职业教育,探索符合职业教育发展实际需求的新模式。注重政治素质,解决好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推进改革创新发力,利用好职教本科,打通专业型培养模式;提高应用化程度,将职业技能和外语相结合,打造复合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健全完善的评估评价体系,全面打造符合时代需求的新型外语人才。

猜你喜欢

鲁班工坊外语
星月工坊
星月工坊
快乐小鲁班
超级『鲁班』
聪明的鲁班
星月工坊
星月工坊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鲁班造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