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孩家庭的大孩儿童心理健康调查与学校教育对策
——以福安市韩城第一中心小学为例

2022-03-18陈惠英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韩城心理健康家庭

陈惠英

(福安市韩城第一中心小学,福建 福安 355000)

国家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生育二孩甚至三孩的家庭越来越多,许多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容忽视的是,二孩政策对家庭中大孩的心理健康影响日渐凸显。部分大孩因无法适应家庭角色的转变,出现不同程度心理与行为问题。为促进大孩的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增强家长家庭教育能力,调查组对福安市韩城第一中心小学(以下简称“韩城一小”)一至六年级的大孩进行心理接纳度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调试策略,促进大孩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征得韩城一小一至六年级1010 例二孩家庭的配合,对大孩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组根据7-12 岁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制订问卷,对其心理变化程度进行评估。问卷共有4 道多选题、12 道单选题。参与本次问卷的男女儿童人数相当,男孩占46.73%,女孩占53.27%。

(一)调查结果

通过对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发现:

家庭结构:相当部分被调查学生的家庭已经生育了二孩,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55.84%,其中,生育三孩的家庭占了9.41%;

大孩的理解支持度:赞成父母生二孩的学生超过半数,占73.17%,17.42%的学生表示无所谓,9.41%的学生不支持生二孩。其中,94.06%的大孩愿意帮助照顾弟弟妹妹,5.94%的大孩不愿意照顾二孩;另外,87.62%的大孩和弟弟妹妹关系亲密,2.28%的大孩和弟弟妹妹关系不好,常有冲突,10.1%的大孩和弟弟妹妹关系冷淡。

大孩的心理变化:72.28%的大孩感觉有了二孩后父母对自己的关心没有变化;6.63%的大孩感觉关爱增加;17.82%的大孩感觉关爱减少;46.63%的大孩表示有弟弟妹妹后,变得更加开朗独立,和家人关系更好;44.46%的大孩和家人的关系没有明显变化;5.54%的大孩因为二孩的到来变得消极敏感,与家人关系疏远。

(二)结果分析

从调查数据看出,大部分大孩理解并支持父母生育二孩,和弟弟妹妹关系良好,父母对其物质和精神上的关注没有改变,甚至增多。这对家庭的和谐、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是积极的。更应当引起注意的是,数据显示有少数大孩不愿意接受二孩的到来,和二孩相处矛盾较多,消极情绪增多,甚至和家人关系变得消极疏远。

二、基于二孩的大孩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深入访谈,发现和二孩相处矛盾多、情绪消极的大孩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父母“偏心”的教育

家长在二孩到来后,把主要精力和关注转移给二孩,对大孩忽视明显。孩子间发生矛盾,父母偏向指责大孩,个别父母甚至打骂大孩,缺少对大孩的理解和共情,少部分大孩无法适应长辈态度的变化,在精神上产生失落和不安全感,逐渐产生对弟弟妹妹的敌视心理和攻击行为,并泛化为对同伴的不满,影响大孩的人际交往。

(二)前期亲子陪伴不足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把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分为八个阶段,他认为每一阶段是否顺利度过,都会对人的终生发展造成影响。“八阶段理论”提出,第一阶段(0-1 岁)发展的危机是信任与不信任,在这一阶段,如果婴儿获得母亲有规律的充满爱的照顾与护理,需求被满足,就会形成安全感,形成对世界信任的基本态度,反之,则总会为需求是否会被满足而担忧焦虑[1]。在问卷访谈中,这一点再次得到验证。亲子矛盾突出的大孩中,多数在小时候由祖辈抚养,上学才回到父母身边,心理上与家人隔阂明显,爱计较,防御性较强,不容易沟通。

(三)错误的激将法

“一胎照书养,二胎照猪养”。父母往往对大孩寄予高期望,给予最好的教育,要求严格,前期成长备受关注,此后,二孩到来,其独宠的地位消失,被迫分享,感受关注转移的痛苦,因此,大孩常以各种不同以往的行为,以此争夺父母的关注[2]。在这过程中,如果父母态度过于严厉,大孩则容易自卑,很可能形成焦虑、消极的心理以及攻击性行为。

三、大孩心理健康的调试策略

出现消极情绪和适应问题的大孩学生虽然人数不多,却给学校安全管理和教学带来挑战。通过学科教学、个体辅导和家长学校直接或间接干预,多管齐下,发挥教育优势,帮助他们生调整心态,适应环境变化,促其身心健康发展。

(一)开设专题课程,调节关系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发展性、预防性功能的重要载体,教师如果能够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发现学生出现的重大的行为偏差或成长危机,运用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形式,将“引领、诱导、防范”工作做在偏差和危机出现之前或初露端倪之时,能有效预防因缺少关注、疏导而可能发生的心里不适应、心理障碍等问题[3]。针对部分大孩存在的心理问题,笔者专门设计《亲亲一家人》《站在爸爸妈妈的位置去看看》《与爸爸妈妈的沟通之道》《学会调控情绪》等心理辅导课,通过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等活动体验和讨论分享,让学生平时委屈、愤怒、压抑的情绪在课堂营造的安全的氛围中得到理解和疏通,学会站在父母的角度看问题,调适自己的情绪,用合适的方法与父母沟通,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最终学会正确处理与父母、弟弟妹妹的关系,转化消极情绪,促进自我的心理发展。

(二)开展个体辅导,疏导情绪

由于遗传因素、生长环境和后天教育差异的影响,大孩儿童对于二孩到来而产生的心理波动,行为异常也各不相同,有的压抑自己,变得沉默;有的直接争宠,行为退化;有的表现叛逆,言行乖张。对于表现出明显问题的学生,仅靠上团体大课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需要教师开展长期跟踪的一对一的个体辅导,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技术,如低年级学生或不善于表达的可用箱庭疗法或绘画技术,对于高年级学生或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可用倾听共情技术,认知行为疗法等疏导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建立合理信念,适应变化。

(三)开启父母课堂,指导方法

众多研究表明,家长不能正确处理子女之间的关系,会对子女心理健康发展产生长久影响。2022年1 月1 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中小学校、幼儿园应当根据家长的需求,传授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促进家庭与学校共同教育。教师有较为系统而专业的教育教学和心理学知识,懂得儿童发展的普遍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导和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意识和能力。2017 年起,韩城一小定期举办家庭教育讲座,邀请家庭教育专家为有相关心理问题的大孩家长传播科学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并组建家庭教育指导师团队,定期组织家长读书沙龙,引领家长系统地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在本问卷结果出来后,学校针对大孩教育问题,连续开展了《偏爱一方,会让手足关系紧张》《父母错误的爱会导致孩子之间的竞争》《二孩时代》等家长课堂,对于指导和帮助二孩家庭正确处理孩子之间的矛盾、改善亲子关系,效果较为明显。

猜你喜欢

韩城心理健康家庭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魅力韩城
嗨!韩城
韩城老街
请到我们韩城来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