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思政课改下学生主体性教学探析

2022-03-18郑长青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思政中职课堂

郑长青

(福建经济学校,福建 福州 350003)

2020 年12 月18 日,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指出:“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进一步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在中职思政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实现“三全育人”,并把立德树人真正压实落实,是各大中职学校正在努力探索的重大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关键在“人”,这包括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两个方面。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的统一,加大对学生认知规律的研究,才能让思政课堂呈现新面貌,做优做强中职思政课堂的。

一、中职思政课堂学生主体性缺失的现象

(一)获取知识的主体性缺失

在当今智能化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中,自媒体扑面而来,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便捷和多元。但在中职思政课堂中,教师仍花费较多时间在基本常识和基础知识点的讲授,使得课堂不仅低效且流于形式。因此,思政教师应在课堂前,引导学生通过各类主流网站、现有教材等,提前熟识本课的知识点;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将知识点与实践进行良好的串联运用;在课后,利用相关教学软件检验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反馈成果。这样一方面能使课堂更高效,能让学生将相关知识进行重新架构;另一方面能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从而实现“满堂灌”的“要我学”到“我会学”的转变,让课堂得以延展,使得课堂学习更具针对性。

(二)思考问题的主体性缺失

中职思政课的教不是简单地输出,学也不是盲目地填充,师生之间应该进行良性的双向思想流动。新时代的中职思政课程明确了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功能,因此,在课堂上就不应该只进行基础概念的普及,而应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这就要求师生之间建立稳固的呼应关系,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教学过程,做到“有呼必应”。此外,在中职思政课的政治理论阐述过程中,思政教师应牢牢把握政治方向、树立政治标准、体现政治价值,既能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又能有效地讲好政治。学生通过“掌舵者”的理论引导,提升了政治洞察力、辨识力、判断力,使得思政课真正入心入脑。

(三)表达观点的主体性缺失

中职思政课堂的目的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出服务于新时代下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传统的中职思政课堂上,往往出现“课堂中心论、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的现象,无法让每位学生主动表达观点,学生只是无逻辑地接收,无法将知识进行整合再造。思政教师相较于学生更讲政治、更懂理论,要主动搭建思政课堂的互动平台,结合最新时政和社会热点,编撰兼具时代性、发展性的话题供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课后在平台上进行互动、互相评论、引思明理、提出疑问,从而实现思政课堂深度延伸和广度扩展,让学生有想法可以表达、有载体可以讨论。

二、中职思政课堂学生主体性缺失的原因

(一)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较大

在现今中职思政课堂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已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共识。但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在实际的思政教学中,仍然是教师单边讲、学生单边学。此外,中职思政课堂往往氛围沉寂、学生课堂兴趣不高、回答问题水平层次不高或不着边际。在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时间分配上,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思辨的时间少,教师进行讲授、点拨总结的时间较多。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较牢

传统思政教育教学的惯性较大,大多数教师采用“讲授法”来进行课堂实施,学生不善于思考、学习热情不高涨、课堂氛围不活跃。在“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教学背景下,极易造成教师“一言谈”、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课堂实践不尽人意。这样的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思维活性,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对于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较弱。

(三)教学评价作用发挥较弱

传统的中职思政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概念记忆,弱化了对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培养,忽略了学生对当下时政热点的关注和判断。因此,要充分发挥思政课堂评价的硬标杆,既重视过程性评价,也重视终结性评价。在每一次的思政教学实施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肯定、奖励等评价方法,不断让知识在学生头脑里碰撞出火花。要密切跟踪学生在课外的学习探究活动,对学生收集到的信息资料与整理情况进行分析研判,总结反馈学生课堂上的掌握情况,挖掘他们潜在的学习能力。

三、发挥中职思政课堂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对策

(一)乐于探究、交流合作,提升信息化学习能力

新时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运用,使学习方式发生了实质改变,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现代信息技术将以往“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帮助学生形成自觉主动地探究知识规律。思政课程学习活动应摒弃以往简单记忆和依赖模仿,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探索探究是中职思政课堂有效的方法,也是学生学习思政课程的重要方式。思政课堂教材是最为重要的工具和资源,但教材不是学习唯一的资源。中职思政教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从网络、APP、自媒体等多种渠道,检索与所学课程有联系的资料和信息,进行加工再造。在这样的主动实践、运用落实的过程中,提高信息化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第五课内容,重点阐明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特点,不论顺境与逆境,都是对人生的考验,顺境与逆境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为了引导学生认识要用积极的心态面对顺境和逆境,教师可以在课上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网络收集相关图片和视听资料并在课堂上分享资料成果。此外,“学习通”是一款在中职学生中具有较高接纳度网络教学平台软件,同时拥有电子图书、报纸文章等数据,提供更方便快捷的移动学习服务。它可以让学生能自主学习学校教学课程,结合不同的教学资源中,根据自身的需求去主动、有目的地学习,进行小组讨论和电子资源搜索下载,攻克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点,强化自身学习的优点。通过课前资料收集、课堂交流思考、课后巩固提升,学生形成自己的内心体验,从而学会学习、享受学习。

(二)主动参与、动脑动手,提升辩证法思维能力

中职思政课堂旨在培养道德品质、专业技能过硬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将德育教育落到实处。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一环。思政课的宗旨是让学生在纷繁复杂的事例中领悟相关道理,提高思政素养,提升辩证思维能力。现今5G 时代,大多数学生主要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类资讯,因此,教师要对社会热点有独到的见解,不能生搬硬套、照单全收,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教会学生主动提问,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提出疑问。中职思政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课堂进行组织和引导,构建紧密的师生共同体。要教会学生从全书的架构中领悟宗旨要义,加深对知识点的情感认同,对所学知识有个宏观的基本构架,明确所学内容的重难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种种联系。要将所举案例贴合学生实际,将思政课内容与鲜活的现实结合,深入浅出地讲好思政课,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要不断丰富教学活动和载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辨析、实践和反思,真正改变学生的行为认知,让德育教育外化于形、内化于心。此外,加强课堂中的小组分工协作,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对于小组合作的成果,教师要及时跟踪了解,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偏差。

例如,在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第二单元第一课“职业对从业者素养的要求”这部分内容时,可以组织一场辩论赛,组织正反双方以“一生只做一件事好”还是“一生从事多项行业或工作好”为题,探析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培育方法,理解践行工匠精神必须从日常生活做起,培养专注认真、精益求精的品质,自觉成为工匠精神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学生围绕教师布置的问题,广泛搜集相关资料,运用逻辑性来学理,让理论知识融会贯通。通过赛前的资料搜集、赛中的辩论组织、赛后的评价反思,使学生提升辩证思维能力,拓宽思想的广度和维度。

(三)引领方向、关注体验,提升逻辑性表达能力

中职思政课堂坚持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相统一,是推动中职思政课堂改革和创新的基础问题。在传统的思政教学实施中,学生整个课堂基本是按照教师的思维,被动地接受教材知识,缺乏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学生在思政课堂的主体作用发挥较弱,思想素养不高。

首先,中职思政课需要将思想政治渗透到学生的一言一行中,思政教师要切实树立起学生主体观念,做到心中想学生、有学生、为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与学生架起心灵的桥梁,让学生主动参加课堂活动。

其次,中职思政课需要着眼于学生个体差异和发展前景,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当下社会,需要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政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侧重于对核心素养的培育,如话题选择、情境设置、活动开展、课程评价等,都要指向中职思政学科的核心素养。要将思政学科的知识融入学生的体验中,解决学生的困惑,激发学生的思维,对现象进行多角度、深层次地思考,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认清事物背后的本质。

如在讲授《职业生涯规划》第四单元第二课“掌握求职的基本方法”中,可在课堂组织一场实战求职面试的过程,现场同学进行现场投票,选出最佳应聘者。通过这样的实际演练,加深知识在头脑中的再造,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从课堂上的“演”到课下“导”的一以贯之,把课堂延伸到课外。

最后,思政教师要多关注学生从每堂课中得到什么、得到多少,以学生成长成才作为重要课堂评价指标,及时高效地答疑解惑。这就要求中职思政教师有目的、有方向、有标准地讲授思政课,能明辨是非曲直、传播核心价值观,能优化课程形式、创新教学设计。

中职思政课堂不止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触动、提升学生的思想;不仅要会讲政治,还要有特定的教学目标、系统教学设计、精辟的教学内容、精当的教学方法。在新时代的中职思政课程改革创新背景下,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大势所趋,只有全面调动思政“教”和“学”这两方面积极性,才能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

猜你喜欢

思政中职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美在课堂花开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