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转岗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2022-03-18朱志永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教学科研专职教师队伍

朱志永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思政课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提出了“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1]4的科学论断。此后,思政课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受到广泛关注。

早在2017年9月,《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7年本)〉的通知》(教社科〔2017〕1 号)中就明确提出要强化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 的比例设置专职教师岗位,加快配齐建强专职教师队伍。专、兼职教师应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或相关学科背景;新任专职教师原则上是中共党员。”[2]随后,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各高校开始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从思政课教师编制核定、思政课师资的配备与选聘以及强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着手,千方百计配齐思政课专职教师。“截至2020年11月,登记在库的全国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总数为106 411 人,首次突破10万人大关,比2015年增加44 290 人。“十三五”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师年均增长率达14.4%,其中专职教师由2015年的43 353人增加到71 749人,五年共增长65.5%。”[3]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数量方面配齐之后,如何在质量方面建强成为关键。

校内其他部门工作人员转岗成为专职思政课教师是高职院校专职思政课教师的重要来源渠道之一。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或相关学科背景的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辅导员和相关职能部门人员转为专职思政课教师,对配齐建强本校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满足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教学科研工作需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校内转岗思政课教师在转岗动机、角色转换、教学科研经验和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其作用的发挥。

一、高职院校校内转岗思政课教师存在问题分析

为便于研究,结合某高职院校2018年以来思政课教师队伍相关数据,通过该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数量扩充和结构变迁的微观视角来揭示在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宏大命题下,校内转岗思政课教师在壮大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的同时,给教师队伍建设带来的普遍性问题,并提出解决之策。

为强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满足学校思政课程建设需要,除进行公开招聘和人才引进外,该校通过考核分三批次从校内教职员工中转入31 人从事思政课教学科研工作。与公开招聘中对于学科专业背景的严格限制相比,校内转岗思政课教师的学科专业背景限制有所松动。从学科背景看,第一批转岗人员学科专业背景与该校招聘简章中对思政课教师岗位专业方向要求相同或相近的占比50%;第二批转岗人员与岗位要求相同或相近占比39%;第三批转岗人员与岗位要求相同或相近的占比43%;全部转岗思政课教师学科专业背景与岗位要求相同或相近的占比仅为42%。

此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在数量扩充和结构变迁方面,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和揭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是全国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缩影。虽然校内转岗思政课教师确实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对推进课程思政以及强化与校内各学院和部门的交流沟通,起到建设性作用,但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的壮大,尤其是教师学科专业结构的多元化,也给教师队伍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转岗动机复杂多元,对思政课教学科研工作认识不足

根据《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中对高校内部转岗思政课教师主要来源的相关规定,高职院校校内转岗教师大多来源于校内党政管理干部、思想政治辅导员、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背景的专业课教师或相关学科专家。许多人之所以转岗到思政课教师岗位,是因为长期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经历让其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转岗到思政课教师岗位可充分发挥其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并以其经验和视野为思政课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另一方面,部分校内人员转岗为思政课专职教师或是出于对思政课教师政治地位、职称评定、福利待遇以及日常作息等方面的浅显认识,或出于对思政课教学的简单化与片面化认识,或出于对自身职业发展路径的重新定位和思考。简言之,校内不同岗位与不同群体人员转岗为专职思政课教师的动机较为复杂。

(二)心态转换不及时,对思政课教师岗位适应性不够

正是因为转岗动机复杂多元,对思政课教师的岗位职责、工作内容、职称评定和薪酬待遇等方面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一些人员转岗之后,面对现实的岗位职责要求与自身预想的岗位职责要求之间的巨大差异,许多人心态出现不适,难以适应思政课教师岗位要求。主要表现为:意识形态敏锐性不强。“学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不是一个象牙之塔,也不是一个桃花源。”[1]7思政课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高校思政课承担着传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任。思政课教师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应严格要求自己,既要遵守课堂教学纪律,也要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等六方面的要求。有些转岗思政课教师在日常教学和工作中,一是对自己和学生的言行不够敏感,难以做到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播正能量,对学生的一些错误言行,缺乏积极引导教育意识。二是岗位心态与管理方法转换不及时。部分转岗教师和辅导员原先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涉及的是学生管理工作,对学生硬性的要求和管理较为突出,而思政课教学要求通过课堂授课等环节,借助软性说理的方式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的头脑,一些转岗教师仍旧习惯于用冷冰冰下命令的方式而不是软性说理说服的方式进行教学管理,不能够适应新时代思政课教学要求。三是缺乏学科归属感。为达到教育部门规定的按照师生比1∶350 配置思政课教师的要求,部分高职院校来自非学科专业背景的转岗教师进入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而这部分教师对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归属感不强,在教学科研中,存在潜在的冲突和矛盾。

(三)教学科研经验不足,难以胜任思政课教学科研工作

教学方面,校内转岗思政课教师原先工作岗位虽涉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等相关工作,但不直接涉及思政课教学,故校内转岗思政课教师大多缺乏思政课课堂一线教学及课堂管理经验。转岗后,教师需要较长时间来熟悉思政课教材和最新的教法,要将思政课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则需要花费更长时间。从其他学院专业课教师转岗而来的教师虽然具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学生在专业课上的表现和在思政课上的表现存在较大的差别。专业课转岗教师在讲授思政课之前,对学生在思政课上的表现可能预判不准,授课时又在路径依赖的作用下,按照讲专业课的方式来讲思政课,导致其思政课授课效果不佳,短时期内挫败感增强,甚至对思政课教学产生畏惧心理。

科研方面,尽管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7年本)>的通知》中已经明确提出思政课专兼职教师应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或相关学科的知识背景。但现实情况是,很多校内转岗教师的学科背景更加多元,这给转岗教师在思政课岗位进行与学科教学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带来了挑战。调查显示:“人员补充压力下,一些多元学科背景的教师进入思政课教师队伍,部分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归属感不强。”[4]况且,即便校内转岗教师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或相关学科背景,但由于其原先未直接从事思政课相关教学研究工作,要提升思政课教学科研工作水平还需较长时间的努力。

二、强化高职院校转岗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

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高素质和专业化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直接关系着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成效,关系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作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校内转岗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帮助其尽快适应新角色,不断提升其思想认识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成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配齐之后需重点完成的任务。

(一)加强沟通,引导转岗教师正确认识思政课教学科研工作

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和各教研室负责人要加强与校内新转岗思政课教师的交流沟通,尤其是要对开设思政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思政课教师的岗位职责和基本要求、党和国家出台的有关思政课科研教学改革创新的文件和政策、高校思政课及思政课教师面临的历史机遇、当前学校思政课课程建设所取得的成绩、所面临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遵守的纪律和教学管理方面的要求、思政课教师的政治地位与薪酬待遇以及学校各专业学生的学情特点等进行客观、全面和深入地分析介绍,让转岗思政课教师深入了解即将从事的思政课教学科研工作、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岗位职责和要求、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学环境等。引导其端正态度动机,摒弃对思政课教学和思政课教师岗位职责等方面片面与不符合实际的想象,建立正确的认识,尽快适应新角色,积极投入到思政课教学科研工作中去。

学校可在学院层次和教研室层次建立定期交流沟通机制,设定负责人,帮助新转岗教师进行职业测评,重新梳理转岗后的角色定位和职业发展规划。要协助其分析自身优劣势和与思政课教学科研需要之间的匹配度与契合度,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教学科研方向,制订详细具体和可操作性强的职业发展规划,帮助新转岗教师尽快熟悉新岗位,适应新岗位,奉献新岗位。面对转岗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发展困惑,第一时间解惑答疑,创造支持性的环境,为转岗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全方位支持。

(二)严抓转岗教师业务知识培训,全面提升教学科研水平

提升校内转岗教师教学科研能力,让校内转岗教师成为高职院校高素质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和承担思政课教师直接管理培养责任的马克思主义学院须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增强校内转岗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和责任感。

1.建立指导教师制度

要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教研室内部建立转岗思政课教师导师一对一指导帮扶机制,充分发挥“老带新、传帮带”作用。在学院学科内部遴选一批政治素质高、师德师风正、教学科研精、学生评价高以及群众口碑好的思政课资深教师作为新转岗思政课教师在岗位适应期与过渡期的全程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要对转岗教师在政治素养、师德师风和教学科研等各方面进行详细与一对一的专业指导。具体而言,指导教师可通过日常交流沟通,针对教学设计、重难点把握、授课技巧分享、课堂管理与教学秩序维护、科研方向选择以及师德师风培育等方面对转岗思政课教师进行专业化指导,帮助新转岗教师全面掌握思政课教师岗位要求,不断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尽快成长为合格的思政课教师。

2.建立集体备课制度

讲好思政课需要教师具备广阔的知识视野、历史视野和国际视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思政课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以及治党治国治军,涉及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涉及世界史、国际共运史,涉及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等等。这样的特殊性对教师综合素质要求很高。”[1]8-9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决定了思政课教师只有在备课过程中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将最新的理论成果、教学案例和热点素材融入课堂教学中,才能适应思政课教学要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对于校内转岗思政课教师来讲,囿于思政相关学科背景的缺乏或长期脱离思政课一线教学工作,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相较于经验丰富的思政课教师有所差距。个人备课受学科背景、知识视野、经验积累和思维局限等方面限制,不利于转岗思政课教师快速成长。集体备课则为经验丰富的教师与新转岗教师之间搭建了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在集体备课中,新老教师可以就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资源、教学管理等方面分享经验,拓宽视野,取长补短。为此,除参加教育部等有关部门组织的全国性集体备课外,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教研室内部也应建立集体备课机制。针对特定的专题或者章节进行集体研讨与交流,通过备课让新转岗教师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教材基本精神,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开阔理论知识视野,学习借鉴成熟教学管理经验,汲取集体智慧,实现个人成长,提升教学质量。

3.建立多层次听课制度

建立教研室交叉听课,马克思主义学院院级督导听课与学校校级督导听课相结合的多层次、多轮次听课制度。以教研室为单位,根据整体教学安排和教学进度,制定思政课教师之间相互交叉听课制度。以3~5 名在年龄、性别、学历和教龄等方面优势互补的教师为一个听课小组,实现校内转岗思政课教师交叉听课全覆盖,促进新老思政课教师之间的交流。以学院为单位,由校内转岗思政课教师的指导教师采取一对一定期跟堂听课的方式,实现指导教师对指导帮扶对象的针对性跟踪听课、专业指导和综合反馈,给转岗教师以专业化的学科指导。校级督导根据学校质量管理部门统一安排,重点从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学习规律等角度对转岗思政课教师的教姿教态、语言的规范性、课堂掌控力以及课堂气氛等方面进行一般性评价。交叉听课小组成员、院级督导或指导教师在听课后要与新转岗思政课教师进行交流座谈,指出其在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指导帮助新转岗教师提升课堂管理水平和教学能力。

4.强化教学科研培训,建立竞赛观摩交流机制

高职院校应该将校内转岗思政课教师作为重点培训对象,强化教学科研能力提升培训。可借助教育部、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搭建的三级培训体系对新转岗思政课教师进行多轮次和多层次的思政专项培训,引导具有多元学科背景的新转岗教师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认同感、归属感的基础上,鼓励新转岗教师结合岗位职责及时将学科思维、学科话语和研究方向调整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上来,或将自身学科背景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提升教学科研水平。也可通过让新转岗思政课教师参加或现场观摩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比赛、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劳动和技能大赛以及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大赛等各级思政类比赛的方式,开阔理论视野和知识视野,吸收借鉴先进经验和有益成果,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5.组建科研团队,强化科研指导

应结合校内转岗思政课教师的学科背景、理论素养和学术兴趣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科研核心素养进行匹配分析,合理分配转岗思政课教师所属的学科方向和相应的教研室。在此基础上,各具体教研方向负责人应该将其纳入到不同层次和级别的科研团队中,指导其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术话语和思维方式,结合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重点需要,重新发现和定位学术研究方向和学术兴趣,引导其将学术研究方向与思政课教学实践相结合,提升教学研究能力。鼓励转岗思政课教师制定学历提升和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通过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学位等方式,不断提升转岗思政课教师科研能力。

(三)强化转岗教师激励考核,完善思政课教师退出机制

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于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高职院校必须要在思政课专职教师的配备与选聘、培养与培训以及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搭建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要建立、完善转岗思政课教师激励机制,对岗位适应快、教学科研能力突出、师德师风正的转岗教师要在评奖评优、绩效分配、荣誉授予和培训进修机会等方面给予及时地肯定和激励。尤其是要充分发挥转岗思政课教师与相关部门、相关学院及相关专业联系紧密的优势,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衔接,鼓励其在教学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总结和摸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具体路径,落实好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还应加强对转岗思政课教师的考核评价,严把转岗思政课教师的政治要求关、师德师风关和业务能力关,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师退出机制。“对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以及政治道路上不能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或理论素养、教学水平达不到标准的教师,不得继续担任思政课教师”。[5]通过科学有效的激励考核评价机制,确保高职院校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政治可靠、师德优良和业务过硬。

三、结语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于充分调动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挥其创造性。思政课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加强校内转岗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和战略性工程,只有通过强化思想意识引导,严抓教学科研能力提升,完善激励考核退出机制等举措,才能锻造出一支专业化和高素质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承担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

猜你喜欢

教学科研专职教师队伍
自主筹资筹劳 农村公路要设专职“保姆”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云上中文”教学科研数字化资源平台助力一流学科建设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独立学院转设过程中如何构建合理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体系
加强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建设
专职调解员有了自己的家
专职媒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