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述评与展望

2022-03-18丽,陈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优化政治环境

张 丽,陈 俊

(遵义医科大学,贵州 遵义 563000)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方面的研究,既能为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奠定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也能为新时代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本文将从以下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进行国内研究现状的梳理与分析: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影响因素;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路径。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国内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与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当前该领域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展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的发展走向,以期为进一步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探寻新的切入点。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影响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1]。显而易见,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具有重要地位,客观深入地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影响因素显得非常必要。现阶段,国内研究主要从外在影响因素(时代、文化、媒介)和内在影响因素(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进行了探讨。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外在影响因素

1.时代因素

随着时代向前发展,整个社会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在不同时期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少学者以时代主题为切入点,紧扣时代主旋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进行了深入研究。有些学者从社会和谐、文化繁荣、政治稳定、创新发展、科技进步等角度出发,深入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各类影响因素,并探索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有效路径,以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续快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2]。

2.文化因素

在研究早期,一些学者注意到文化的多样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国内学者张红霞按照影响范围的大小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进行阐述,对文化多元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具体分析。在对每一层面的影响进行论述时,又从更细化的方面以严谨的逻辑思路进行论述,并运用具体数据和调研结果支撑自己的观点,增强说服力;然而,遗憾的是没有提出解决方法[3]。

3.媒介因素

近年来,随着大众传媒快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学者认为传播媒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学者丁玉龙认为应当有意识地规避大众传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有效发挥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性优势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进行个性化创新,使教育环境的积极作用得到彰显,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整合并彰显出协同效应。在此基础上全面深入地利用好大众传媒这一载体,努力培养高校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从而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4]。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在影响因素

1.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存在一定的影响。学者车颜森提出高校思政教育至今还存在“满堂灌”、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由于忽略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地位,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不能在情感上进行互动、产生共鸣,致使大学生对高校所开设的思政课提不起学习兴趣。为此,高校应秉承“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地位,有意识地提高和调动教育对象的积极性,激发教育对象的自我教育能力,从而间接性地达到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目的[5]。

2.教学方式

大部分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的认识并不全面,还停留在以理论课教学、讲座报告、社会实践活动、展板宣传等传统方式为主的阶段,未能重视现代科技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功能。虽然有些高校已经将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运用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但是没有注重融合发展,所以导致实效性不强。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侧重于教学方式的创新以及顶层设计方面,才有利于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6]。

3.教学内容

随着时代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内容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不相适应,加上理论课程内容本身相对较为枯燥,如果仅仅采用灌输式的方法进行讲授,难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校必须坚持“内容为王”原则,要紧跟时代发展,结合大学生的现实需求,设计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要在整合优化教育资源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供给方与需求方的“高度契合”,在最短时间内让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获得有价值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真正喜欢上思想政治理论课[7]。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教育对象的影响

关于人与环境的相关科学阐释,在马克思主义环境论中已有诸多论述。在此可归纳为:人创造了环境,环境也创造了人,两者是相互影响的关系。总体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个人价值以及个人行为等四个方面。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影响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大学生政治素质所产生的影响,有学者以环境对人的影响为切入点展开了深入研究。学者彭正德、邵似玉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由于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营造了良好的社会大环境,然而,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主要体现在新媒体环境的负面影响干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品格的塑造,新媒体承载着海量的信息,其中夹杂着许多消极的思想意识。一些西方国家也借助互联网技术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渗透,干扰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理想追求。由此可见,需要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环境,加强大学生的网络法治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低俗文化和错误价值观的影响,为净化网络环境提供正能量[8]。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影响

有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所产生的影响,学者刘延雷从社会的人文环境与学校的内部环境两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解决此类问题的相关对策,并重点讨论如何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以便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刘延雷以政治、经济和文化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为逻辑起点,指出高校应当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全面发展,应通过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环境、高校组织环境、人际交往环境以及周边环境,提升上述环境的隐性育人功能,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影响。此外,高校还应着力培养大学生对环境的认知能力、对信息的辨识能力以及大力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9]。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大学生个人价值的影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帮助大学生实现自身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的实现需要以各种环境为基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实现教育对象个体价值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学者张社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实现环境进行了探讨,他结合国内和国外大环境论述了深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实现大学生个人价值的现实意义,并从社会、学校、家庭和网络四类环境出发进行了详细的现状分析,指出每一类环境所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为实现个人价值而优化教育环境的方法[10]。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大学生个人行为的影响

随着文化多元化和价值观多样化发展,一些消极的价值观影响着大学生,使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与社会道德规范不相一致,影响了大学生群体综合素质的提升。此类现象的发生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针对这一问题,学者杨毅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对大学生的失范行为进行了总结,认为大学生对道德认知的缺失、情感的不稳定以及周边环境的复杂性使大学生心态浮躁,以至于做出一些有违社会秩序、社会公德的行为。此外,大学生自身的自控力、调节能力较差,缺乏职业生涯管理规划意识,对未来感到迷茫,导致大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进而做出失范行为;在大学生群体中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现象,其原因在于大学生群体受到了来自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必须有针对性地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类环境,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11]。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路径

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利用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并将环境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使环境成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有利条件,发挥其对教育对象的熏陶作用[1]。目前,国内关于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路径研究主要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展开。

(一)从宏观层面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1.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介环境

随着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媒介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大众传媒彰显出强大的传播、交流和共享功能,给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大众传媒也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学者张文华认为大众传媒所具有的强大社会功能,可以主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有必要对媒介环境进行整治和优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他认为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介环境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要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立法和监管力度,通过行政、立法等控制手段,抑制其消极影响。通过监督和管理手段,规范网民们的言行,从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并引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二是要牢牢地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并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12]。

2.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环境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深入推进,造就了新的发展环境,使信息产业更加活跃,也使思想文化领域更加多元化,各种文化和价值观相互激荡和碰撞,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环境也面临一些新挑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网络知识欠缺;教育工作者对网络文化环境的认识不足;高校的教育理念与网络文化产生冲突,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吸引力和影响力;大学生容易受到网络文化的冲击,被各种错误思潮侵蚀,扭曲三观,甚至使他们沦陷其中或对网络文化产生强烈的依赖感。毋容置疑,高校须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的文化环境提供了技术性保障,高校可利用网络平台、“互联网+”思维方式和数据收集技术等,构建师生友好互动、开放和谐与包容多元的文化环境[13]。

3.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

这里的“生态环境”并非通常所指的“自然环境”,而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的客体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共同构成的一套完整的生态系统。国内学术界在讨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问题时,主要是以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并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细分为生态系统论、生态互动论和生态人本论。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应当全面系统地考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影响因子,要逐层理顺系统之间的内部联系及影响,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良好发展。学者徐蔡余借鉴了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探索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优化路径:高校要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扮演“朋友”角色,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开展更多的思想政治主题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立足于实践,注重教育方式,以引导为主;实现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的三级联动,并建立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功底与较高专业学术素养的教师队伍[14]。

(二)从微观层面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1.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环境

高校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优化校园环境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15]。学者秦自强和陈南南认为校园环境的各要素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主要体现在校园环境中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以及网络和人际交往环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物质基础,提供了制度保障、精神力量、发展平台和交流沟通的桥梁。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环境也存在一些问题。高校硬件建设不到位,育人功能缺失;高校制度建设不完善,人文关怀缺失;高校精神文化建设与实际发展存在差距;高校未能重视网络平台建设;高校人际交往环境建设面临诸多挑战。针对上述问题,高校应从物质环境、精神文化环境、网络环境等方面进行全面优化,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16]。

2.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虚拟环境

随着网络虚拟技术的日益发展,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也越来越重视网络技术的运用。深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虚拟环境对提升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学术界从广义和狭义角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虚拟环境进行了概念界定。学者王东方和肖永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虚拟环境是指在网络空间中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发展以及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具有虚拟性、隐匿性和复杂性的特征。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虚拟环境的对策主要包括:必须立足于“虚实结合”,加强网上网下虚拟环境的建设;需要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专业网络技术人员协同配合,尽可能地发挥虚拟环境的育人功能;在学校管理方面要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要兼顾道德与法律两种管理手段,为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提供制度保障,使教育效果更加持久[17]。

3.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环境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8]。学者刘薇和边和平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环境是指能够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他们以马克思关于环境的观点作为根本依据,以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作为现实依据,指出优化教学环境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环境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有效路径是优化社会的宏观环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环境提供良好的基础背景;优化高校内部和外部的微观环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环境的建设提供具体条件;优化大众传媒环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环境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与此同时,在选择优化策略的同时,还须把握方向性、整体性和主动性的基本原则[19]。

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国内学术界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方面的研究成果丰硕,研究思路和研究视角各有不同。目前,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研究已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为后续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整体梳理与分析发现存在一些不足。缺乏系统完整的内容研究,且研究不够深入,尤其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的研究还不太成熟,研究成果尚嫌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的整体性研究体系不够完整,需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存在未涉足领域和研究的薄弱环节,尤其是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环境研究还存在不少薄弱和空白的地方。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理念,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即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法治环境建设,既适应当前依法治国的时代要求,又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具有很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当前从理论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法治环境进行研究的成果丰硕,从实践方面进行探讨的成果稍显不足,尤其是如何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法治环境建设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亟待加强研究。研究方法较为单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研究还是以宏观和微观研究为主,并侧重于定性研究,缺少定量研究和实证分析。总之,国内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现有成果确实为进一步深化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为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一)完善研究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缺乏完整的研究内容。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拓展和深化: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的研究,使生态环境研究体系越来越成熟完整,尤其是要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入其中,使之成为该研究领域的重要理论基础;要注意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影响,关注环境对人的能动性作用以及人本身所具有的主动性。环境影响人,而人也创造环境,二者之间相互影响;要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大学生所产生的消极影响的研究。只有认清了这些消极影响,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拓展研究领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研究还存在薄弱环节和空白领域,这些领域亟待拓展和深入研究。虽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研究领域已经非常广泛,也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研究体系,但除了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以外,中观层面研究领域中的现实问题和非现实问题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微观层面的研究也不是非常完整。有关法治环境领域的研究成果从理论视角进行探讨的较多,而从实践角度进行研究的成果相对较少,尤其是怎样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大环境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成果不多。今后的研究中应加强对法治环境、道德环境、心理环境、同辈群体环境以及社区生活环境的关注。应根据时代发展进程,分析新的矛盾和问题,提出新的解决策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的深入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日益完善。

(三)丰富研究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只有采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才能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研究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无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者,还是实践工作者,都应不断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研究方法。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研究不能仅停留在宏观层面,须关注微观层面的变化,才能从整体上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使研究视野更开阔,研究范围更全面;还要实现虚实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随时代变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虚拟环境的形成,意味着在研究过程中要将现实环境与虚拟环境相结合,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研究更贴近现实生活,更接地气,只有这样的研究成果才能更好地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猜你喜欢

优化政治环境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