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22-03-18郑霞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园林绿化中心
郑霞 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园林绿化中心
传统模式下的事业单位已经无法保持之前的市场竞争优势地位。如果不能充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做出创新改革,势必会直接受到市场的冲击,影响事业单位整体的健康发展。因此将信息化应用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是事业单位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一)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这种方式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具有一定的弊端。首先,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能够改变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存在的弊端,因为事业单位人员信息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需要进行及时的补充和调整,采用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可以改变传统人工填写出现错误的情况,为人事调动和查询提供巨大的便利,增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准确度。其次,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具有防御系统,可以设置相关的访问权限和加密处理,提高了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的保密性和信息的全面性。
(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
首先,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方式能够将事业单位所有人力资源进行快速的整合与分类,建立起一套事业单位专属的人力资源信息库和检索目录,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大数据的出现简化了人力资源管理程序,方便工作人员进行人力资源的收集和查找,具有较大的优势和便利性。其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发展改变了传统的纸质管理方式,利用硬盘能够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资源存放其中,能够实现对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人力资源信息的大批量存储,节省空间,增强人力资源的使用价值。
(三)充分发挥人力资源资料的作用
首先,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发展能够更好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利用,能够改变传统的人工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从不同角度对工作人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对比。比如,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资料可以全面反映所有工作人员的学历、业绩等综合情况,为其后期进行职称评定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根据这些条件,还可以把员工锁定在合适的岗位上,充分尊重事业单位的优势,促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切实提高事业单位的服务水平,帮助事业单位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次,信息技术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工作中的应用,能够为事业单位进行决策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提高了信息资源的有效衔接和共享。
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现状
(一)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陈旧
大多数事业单位一直以来深受“单位制”传统思想观念影响,对于现代管理模式知识认知严重不足,人力资源质量管理的理念较为落后。同时,事业单位还在不断采用过于传统的人才资源管理模式,导致单位内的各职能部门、各岗位无法吸纳一批足够的优质人才,严重影响了基层事业单位的整体管理工作效率,制约了基层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1]。就目前来看,大多数事业单位缺乏一个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体系和明确的规范标准与要求,这就导致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工作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工作人员主观性较强,工作缺乏责任心。同时,部分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无法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制定,缺乏长远发展规划,导致管理制度体系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漏洞,无法给予工作人员约束,以至于管理人员工作较为懒散,工作积极性较低。很多事业单位在改革的背景之下缺乏与之相对应的规章制度,导致很多工作人员在开展人力资源规范管理的过程中,并没有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这也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缺失。除此之外,当下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不能够全方位的落实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同时也忽略了法律法规。在事业单位改革背景之下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工作质量。
(二)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不足
多数事业单位对实施人力资源管理项目工程管理工作的基本认识严重不足,只是简单地把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当作帮助事业单位招聘新员工的方式。对于如何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非常落后,没有为员工自身发展制定规划,也没有为事业单位员工设立一个长期奋斗目标,无法充分激发事业单位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潜能[2]。此外,有些事业单位虽然已经开始探索实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方式,但是大都只浮于表面,致使在实行人力资源管理时始终达不到期望的管理效果。
(三)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新一轮政策背景下,国内的人才竞争越发激烈,优秀的技术人才在正确选择自己就业发展目标时,不仅会充分考虑自己薪资、待遇等一些传统就业因素,还会充分考虑在日常工作中自己实力能否能够得到有效培养,取得进步[3]。而我国的一些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缺乏完善的专业人才培养管理体系,不仅对员工的专业培训管理不够重视,同时过于看重专业学历,只限于重视培养个别技术人才,而忽视对整体团队的能力培养。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其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不仅仅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要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但是,大多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素质不高的现象,大多数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化的信息技术培训和学习,甚至年纪过大,缺乏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无法熟练地使用信息软件和计算机技术,所以在短时间内无法熟练地运用各种信息的录入与查询技巧,影响了信息管理工作效果的提升。同时,受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影响,一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虽然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知识,但是在计算机应用上仍然停留在简单的操作上,缺乏对计算机和信息系统的深层次地了解和运用[4]。
(四)绩效考核管理过于生硬
现阶段的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考核大多数采用的都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对不同岗位专业、科室、层次的优秀员工没有详细要求,做出严格区分。医疗机构人员没有采用统一的绩效考核制度标准,因此很难有效反映出员工的真实工作量和业绩。而且绩效考核制度结束以后,对于考核结果优秀的优良员工可能没有得到实质上的绩效奖励[5]。对于表现积极的员工也缺乏绩效激励管理措施,绩效考核流于形式,达不到激励优秀员工不断进步的积极作用,甚至可能会影响部分员工的工作热情。
三、信息化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在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推进的背景之下,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其发展的核心环节,对于推动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作为工作人员应当加强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以及创新工作,通过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以及方式,将事业单位改革背景之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与互联网技术进行融合,确保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加数据化以及规范化。最终确保事业单位改革背景之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质量,使得事业单位各部门的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同步发展。
(一)实施科学的绩效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在开展绩效考核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重视和多个部门之间的联动关系。例如,可以将PACS、LIS、HIS等系统结合起来,发挥他们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促进作用,以此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果。同时,加大对绩效考核办法结果的综合应用指导力度,充分发挥对突出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激励引导作用,调动事业单位以及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6]。
(二)提高人力资源工作人员专业水平
首先,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这就要求事业单位招聘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挑选具备工作经验和具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员工,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工作提供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其次,事业单位可以定期开展相关的培训和讲座,引进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增强相关从业人员理论知识,经验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增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了确保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开展过程中的信息化发展[7]。作为事业单位,应加强人才建设,通过打造一支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以及服务水平的信息化管理团队,并且对不同行业的业务状况展开全方位的了解,最终具备较为全面的计算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全方位地做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最终满足人力资源建设的信息化需求。与此同时,作为工作人员也应当从事过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定向对一些社科知识展开了解。在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推进的背景之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出来,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人力资源的挖掘能力以及编演能力,在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的同时,使得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具备文化属性,最终推动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
(三)完善人力资源信息管理体系
首先,完善的人力资源信息管理体系是促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信息现代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事业单位要积极推荐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建立,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对人力资源进行整合与分享,落实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任务的分工与合作。其次,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数据资源较为丰富,要求事业单位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人力资源管理规范和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约束,为其开展工作提供标准和规范,增强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提高工作人员信息安全意识,通过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从而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首先,作为管理人员应当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且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以及保密意识,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体现这种意识。其次,为了确保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安全性,应当完善人力资源收集、移交以及查阅的制度,确保制度的科学性以及可行性。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将制度真正的落实并且按照规范工作。再者也应当建立追责制度,使得权责分明,无论是人力资源的形成还是查阅,一旦出了问题都可以追究到人,只有这样才能够全方位落实事业单位改革背景之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效率[8]。
(四)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首先,信息安全管理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事业单位要增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培养其责任意识,同时制定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约束,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其次,事业单位可以定期引进专业的人才来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硬件软件设备进行检查,发现软硬件系统出现安全问题就要及时地进行更换或是维修,保障硬件软件设备的正常运行,实现人力资源信息的安全管理。比如,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过程当中必然会应用到计算机系统,这要求主管部门定期检查计算机的安全,防止病毒感染,并确保数据存储和人力资源输入过程的机密性。搭建平台才能更加有效地实现人力资源资源共享。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提出“创新、发展、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大理念同样适用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推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应建立规范化的信息平台,运用信息化管理模式帮助事业单位,改善内部和外部沟通以及人力资源信息交流,并最终实现资源交流。一是促进对内交流。当下很多事业单位在进行人力资源规范管理的过程中,缺乏信息化管理,导致很多部门在沟通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不仅会直接降低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不能够深入挖掘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作为工作人员通过建设人力资源信息平台,使得不同部门能够更加快速地获取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各种有价值的信息。精准利用人力资源,最终确保国有事业单位改革背景下的人力资源规范管理质量;二是建立资源共享激励制度。作为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应当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制度,鼓励工作人员共同参与打开信息建设过程,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确保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同时也应当加强对于人力资源信息的审核力度,通过对资料的来源进行详细的标注,从而方便医护人员对人力资源进行查询和处理。
(五)加大对基础设备的资金投入
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加大对于工作人员的管理加强信息化建设,除此之外,在事业单位改革的背景之下,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创新工作应当对管理过程中可以使用到的设备以及软件进行及时的更新。在对硬件设备以及软件进行购买的过程中,也应当对这些设施进行检查。在购买的过程中,除了应当投入大量的资金之外,同时通过加强设施建设也能确保事业单位改革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质量,通过运用科学的网络设备以及计算机技术既能够确保事业单位改革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质量,同时也能够确保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进程避免受到硬件以及软件等设施的影响。对于人力资源的资料也应当选用电子人力资源的方式进行存储,与此同时,工作人员也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做好防火墙工作,确保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保密性以及安全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人是一切实践活动的决定性因素,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通过培训实现对事业单位员工的管理。信息化管理决定了整个事业单位的发展,它不仅可以激发员工的潜能,而且可以保证员工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