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2022-03-18刘志坤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实验小学

体育风尚 2022年6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小学生游戏

刘志坤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实验小学

体育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关系到学生身体素质的完善和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竞争精神、合作思维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小学生的身体素材参差不齐,对体育课程的喜欢程度也不尽相同,加上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兴趣点不同,所以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常常存在巨大的差异,影响了班级学生的全面进步。对此,建议将体育游戏运用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活跃体育课堂教学氛围的基础上,释放小学生贪玩好动的天性,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潜能。

一、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价值与功能分析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体育课程具有非常高的教学地位。但是基于体育课程的特点,很多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以及体育活动的开展存在抵触心理和负面情绪,在体育课堂上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堂上的导入,则可以让体育课堂上的教学项目充满变化和趣味性,让学生产生新鲜感,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身心素质、意志品质、德育素质、交际能力等综合素质。

(一)可以有效改善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由于体育游戏多是集体性、趣味性的项目,所以小学生在体育游戏中可以保持更高的参与热情,提高体育项目在小学生群体中的覆盖范围,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并增加个人在体育运动中的精力投入,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小学生的体育运动量,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改善学生的生理素质,奠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可以让小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加强交流,在体育游戏活动中收获更多的快乐,从而及时排解内心的学习压力和负面情绪,进而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保持更加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提高健康体适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与生活

体适能是近几年提出的新概念,竞技体适能和健康体适能是主要训练方式,一些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多去进行竞技体适能练习,健康体适能的适应人群多为健身者和低龄儿童。对于小学生而言,基于体育游戏的健康体适能可以帮助他们进行适度的训练,使他们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情、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和肠胃的消化,保证更好更充足的摄入所需营养和睡眠休息时间,进而让小学生可以更好地开展日常学习和生活。同时,当前小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重,学习压力也比较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了学生的体育活动空间,导致很多学生的健康体适能素质不断下降,而体育游戏可以吸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有效提高学生对校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让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成长形成良性循环,进而奠定学生高效学习与健康成长的良好基础。

(三)培育和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与习惯

在小学生群体当中,很多学生对体育运动是缺乏参与兴趣的,所以在体育课堂上的学习活动表现得比较消极,没有端正体育课程的学习态度,更不利于学生良好体育行为习惯的养成。通过体育游戏的设计和导入,可以让学生在趣味化的氛围下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能够让体育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进而激发出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潜能,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逐步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参与乐趣,收获更多的成功与快乐。同时,要通过多元化的体育游戏的设计和应用,有效对接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打破有课堂上传统教学枯燥、无新意的束缚,让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保持新鲜感,进而促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

(四)可以促进学生德育素质的完善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游戏的德育功能开始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首先,体育游戏基本都是集体性的体育运动项目,所以学生参与体育游戏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扩大体育交际范围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扩大个人的交际范围,在体育运动中提高交际能力。其次,在集体性的体育游戏中,学生会受到相应的规则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进而提高小学生的自觉意识和纪律意识等。再次,在体育游戏中,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意志品质、团队精神、协作能力、拼搏精神、集体荣誉感等,这些都是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所以体育游戏的德育功能和育人价值也是显而易见的。

二、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不仅拥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和应用空间,在体育游戏的内容与形式上也有很多的选择,所以小学体育教师一定要结合体育教学目标,贴近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采取科学的体育游戏教学运用策略。

(一)丰富体育游戏内容,贴近体育教学目标

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堂上的导入,归根结底是要为体育教学所服务的,所以体育教师在选择和创编体育游戏项目内容时,一定要贴近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并尽可能地保障游戏内容的多样性、层次性和趣味性。如针对小学低年段的学生,体育游戏项目的内容选择,要以集体性、互动性强的趣味游戏和休闲游戏为主,运动量不宜过大,游戏难度也不能太大;对于小学高年段的学生,由于已经掌握了一些跑、跳、投掷、球类等方面的运动技能,所以可以安排球类游戏,“以赛代练”的竞技游戏等,游戏的难度可以逐渐提升,这样才能让体育游戏更好的贴近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更好的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素质潜能。例如,在高年级“短跑”的教学训练中,在学习短跑这一项目时,为了训练学生的反应和跑步速度,可以设计一个“立棍不倒”的游戏,让学生围成一个大圈,依次报数确定自己的号数,中间一个学生扶住一根木棍,游戏开始后中间的同学迅速叫出一个号码然后放开木棍,被叫到的同学要迅速跑出去扶住木棍,以此类推,没有扶住木棍的同学代表游戏失败要接受一定的“惩罚”,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又能贴近短跑训练的教学目标,可谓一举多得。

(二)科学导入体育游戏,适应学生身心水平

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堂上的导入,能够实现很多方面的教育价值和功能,但是也需要做到科学导入,要减少体育游戏开展时的主观性、盲目性,避免出现游戏难度或运动量超出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情况,那样不仅难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可能造成学生的受伤情况。例如,体育教师在组织跑步竞赛类的游戏时,要考虑到小学生注意力、忍耐力差的方面的情况,适当降低游戏强度和游戏规则的复杂程度;再如,在集体性的游戏项目中,要考虑到一些学生创造力、团队合作意识薄弱以及性格内向等方面的情况,进而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并对学生的游戏过程进行科学引导,确保游戏项目的开展可以很好地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增强其在体育课堂上的适应性。此外,体育游戏的导入,还要考虑到小学生心理发展方面的需求,即体育游戏的难易程度要科学把握,避免难度过大,否则很容易影响小学生的参与信心和参与效果,最终可能会与体育游戏教学目标的背道而驰。

(三)创设适宜游戏场所,保障体育教学安全

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堂上的有效导入和开展,需要以创设适宜的游戏场所为保障,这是因为小学体育课堂上的教学资源条件是相对固定的,能够直接导入和开展的游戏项目也相对有效,所以体育教师在创编游戏教学资源时,要同时考虑游戏活动开展的适应性,对于需要配置新器材、新设备的,一定要结合实际条件进行配置。例如,对于“投壶”这一传统体育项目,体育教师就可以将其导入课堂并创编相应的游戏教学项目,对于游戏开展中需要的器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直接购买,没有条件的也可以由教师和学生自行制作,这样不仅可以营造出良好的游戏教学环境,还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同时,对于参与人数较多和竞争比较激烈的游戏项目,体育教师必须做好游戏教学的组织管理工作,游戏场所的安全性是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如在游戏教学前要认真检查场地的平整程度,游戏器材的性能状况等。不仅如此,体育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认真遵守游戏规则,如在“投壶”游戏当中,学生要在规定的区域进行投壶,其他同学则要在安全区域等待。

(四)注重游戏教学评价,激发学生素质潜能

教学评价是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只有体育教师提高在游戏环节对教学评价的重视程度,才能及时发现游戏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实现游戏教学方案的持续优化,以及对学生在体育游戏过程中的行为、态度等进行正确的引导。在以往的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通常将体育游戏作为课堂放松或休息娱乐的内容,所以对学生在体育游戏中课堂表现是不太关注的,也很少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全面、系统的评价,这一方面会影响学生参与体育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也会制约学生在体育游戏中的学习效率。对此,体育教师必须将教学评价作为游戏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积极丰富体育游戏教学评价的内容、主体、方式等,如小学生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态度、热情、能力等要及时纳入体育课程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既要注重对体育游戏竞赛结果的评价,也要正视对体育游戏过程的评价,必要时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例如,在锻炼学生的平衡能力时设计了一个夹气球的游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两人,两个学生需要夹着气球从起点走到终点,并且整个过程不能用手触碰气球。在体育游戏评价环节,要观察学生在比赛中的态度、方法、合作能力、竞技表现等,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心态看待游戏成败,反思自己的优缺点等,这样学生才能不断激发个人的素质和潜能。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注意事项

随着体育游戏的多元化教育功能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频率也越来越高,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出现了一定的教学误区,所以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对出现的问题给予高度重视。

(一)避免体育游戏教学的过度娱乐化

基于小学生的学龄特点,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很难得到长时间的集中,个人的学习效率也容易受到个人学习兴趣、学习情绪的影响,所以很多体育教师在设计小学体育游戏时,都非常注重体育游戏的趣味性、娱乐性,以便营造出良好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但是一味强调小学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也是不可取的,这是因为每堂体育课都应当有自己的教学目标,如果出现体育教学的过度娱乐化,那么小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会因为彻底放松或过度娱乐而遗忘教学目标,让课堂学习行为偏离正确的教学方向。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运用体育游戏时,可以将体育游戏作为重要的辅助手段、促进手段,但是要避免体育游戏的过度娱乐化,一定要实现体育游戏与课堂教学目标的充分结合,避免让学生养成自由散漫等不良习惯,以确保体育游戏的育人成效。

(二)避免体育游戏内容过于单调

体育游戏的教学设计和运用要以科学设计为前提,要将体育游戏融入教学过程当中,并尽可能地保障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层次性,避免游戏教学内容和形式上过于单调,否则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热情,乃至影响体育游戏的教学效果。例如,每堂课的不同阶段学习目标不同,应采取不同的活动方式,课程开始时应以热身为主,课堂中间是教学的主体,游戏的内容要紧贴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高效完成学习计划,游戏结束要以舒缓的放松运动为主。不仅如此,体育游戏的内容和形式,还应当充分贴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要以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前提,所以要尽量结合每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设计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避免教学内容的单调乏味,进而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体育参与热情进行最大程度的调动,充分保障课堂教学效果。

(三)避免游戏过程缺乏科学组织

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需要做到科学的组织和有效的融入,所以体育教师对游戏教学的组织水平也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效率。从小学体育课堂上体育游戏的教学组织情况来看,很多体育游戏组织开展的严谨性不强,顺畅性不足,未能面向全体学生,游戏后的教学评价也不够全面,成了体育游戏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例如,有的体育游戏的组织设计,本身就是面向少数学生的,很多学生要么因为不感兴趣,要么因为缺乏参与素质,所以未能有效融入游戏教学过程。再如,有的游戏规则制定的过于复杂,注意事项过多,所以游戏前需要教师花大量的时间进行讲解,学生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学习和适应,进而侵占了大量的课堂时间。此外,在游戏教学活动开展前,有的教师未能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导致游戏过程中学生配合不够默契而导致游戏进行的不顺畅,经常出现游戏中断等情况,最终影响了学生的课堂情绪和学习体验,制约了良好体育行为习惯和运动情感的养成。而这些问题大多是由于体育教师对游戏教学的组织和准备不够充分造成的,所以体育教师提高对体育游戏的教学组织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四、结语

总之,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堂上的运用,可以有效增强体育课上的趣味内容和快乐元素,让小学生在快乐的教学氛围中增强体育学习的主动性,获取更多的愉悦体验和快乐体验,进而减少在体育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和抵触心理,提高知识学习和身体锻炼的效率,实现个人身心素质的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小学生游戏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我是小学生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