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啦啦操的发展形势及策略

2022-03-18杨薇梧州学院

体育风尚 2022年6期
关键词:动作运动大学生

杨薇 梧州学院

啦啦操运动的开展对于增强大学生体质、丰富大学校园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近年来,我国高校的啦啦操运动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仔细分析目前的发展形势会发现,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其制约了啦啦操运动良好的发展。如何采取有效策略促进高校啦啦操的发展,成为当下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啦啦操运动的起源与目前的发展态势分析

啦啦操是一项在音乐背景的衬托下,通过运动员们完成一系列高超技巧动作的同时结合多种舞蹈动作,以更为集中地展现青春活力、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追求至高的团队荣誉感的体育运动形式。啦啦操运动最早起源自19世纪末期的美国学校校园,其英文名称是cheerleading。名称中,leading的意思为“主要、重要的”“首位的”等,cheer 表示“喝彩”“欢呼”,展现出一种让人愉悦、非常兴奋等积极的意思,暗含着提振士气的表示。在19世纪,美国很多高等学校的校园里都建立了本学校的橄榄球队。在这种形势下,需要啦啦队为球队进行助威、鼓舞士气,激励校园橄榄球队在比赛中获得更为优异的成绩。啦啦操凭借其自身激昂的音乐、让人愉悦的舞蹈动作以及非常高雅的技巧,集中展现出了青年人活泼向上、健康进取的体育精神与团结一心的团队观念。正因为如此,啦啦操从19世纪末期开始在美国高等学校的校园诞生,至今在全球很多校园里已经非常的普及。从地区来看,涵盖了北美大陆、欧洲、大洋洲等广袤的区域。今天,全球很多地区都成立了啦啦操协会,专门负责啦啦操比赛、表演的公司数量也非常庞大。整体来看,啦啦操运动呈现出一种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

具体到我国,在1999年,由我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成员发起,草拟了中国啦啦操开展及设想草案,随后,啦啦操运动逐渐开始在我国高等院校进行传播,到了2001年,我国大学生健美操艺术体操协会成功地举办了第一届大学生动感啦啦操比赛。2008年,借助北京奥运会举办的东风,啦啦操运动隆重亮相,并赢得了广泛的好评。随后,到了2010年,国家体育总局体操中心正式进行了立项,并整合成立了全国性的啦啦操委员会。自此开始,啦啦操运动在我国高等院校的传播持续推进,并走进了校园的大课间,融入了全民健身,为其他各种类型的体育项目进行助威表演。

二、啦啦操的特征和新形势下高校开展啦啦操运动的重要意义

啦啦操运动之所以能够受到人们的广泛热爱,可以如此流行,和其他运动相比,主要源自于其自身非常鲜明的特征。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啦啦操运动具有多样性。啦啦操运动的诸多特点中,多样性是非常鲜明的特征之一。其动作丰富多彩,展现了非常强的包容性。举例来说,啦啦操运动一方面囊括了其自身的动作,另一方面还能够及时与当下最流行的舞蹈动作相结合,所以,舞蹈啦啦操看起来非常动感、丰富。在技巧啦啦操方面,其又能够囊括诸如跳跃、托举、翻身等一系列难度较高的动作,进而实现表演时的系统性、整体性。由于各种不一样动作的有机组合与衔接,使人们在视觉上能够产生一种享受感,再辅之以动感的音乐节拍,使啦啦操运动整体上给人一种愉悦之感。正因为如此,啦啦操运动就像一个魔术盒那样,能够给人们呈现出极为丰富的动作形态。

第二,啦啦操运动具有实用性。啦啦操运动本身的实用性非常强,不仅可以陶冶情操,锤炼气质,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还能增强学生的团结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通过长期的锻炼,还能够使学生树立强大的自信心。与此同时,在啦啦操运动的过程之中,通过动作协调、团队合作等形式,进一步增强了学生们的团队观念以及对美的探索能力。总而言之,啦啦操运动本身具有非常强大的实用性。

第三,啦啦操运动具有观赏性。啦啦操运动是一种较为新颖的健身形式,其利用优雅动作之间完美的衔接,能够给人们一种视觉的美感。因此,其观赏性非常强。再辅之以动感的背景音乐,使这一运动形式整体上呈现出一种非常浓烈的形体之美,使人们沉醉其中。对啦啦操的观赏者来说,整体上就是一种视觉、听觉以及心理上的高雅享受。正是因为观赏性这一特征,使啦啦操能够达到其他运动形式无法实现的高度。

第四,啦啦操运动具有创新性。和其他的运动形式不同,啦啦操运动自身的创新性非常强,其颠覆了别的体育运动形式没有背景音乐、动作较为单一等弊端。啦啦操运动既有着其他体育运动较高的活动强度,还包含着舞蹈的独特美感,再辅之于动听的音乐,使其创新性非常突出。一方面它能够展现运动的刚性之美,另一方面又不缺乏舞蹈的柔性之美,真正契合了新形势下大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的特征。实践过程中,在表演啦啦操运动的时候,很多大学生能够结合不同的背景音乐,表现出许多新的形式,实现对啦啦操运动的持续创新。

第五,啦啦操运动具有活力性。啦啦操运动通过丰富多彩的肢体动作、动听的音乐,使其展现出爆发的活力。在表演啦啦操的时候,很多学生能够通过良好、丰富的动作,展现出自身的青春活力。对于观看者来说,能够从表演中深切地感到一种强烈的青春激情,有时候还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动起来。可以说,啦啦操运动的这一活力特征,很好地契合了大学生的特点和要求。正是因为这一原因,使这一运动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基于啦啦操运动上述的一系列特征,新的时代下高校开展啦啦操运动表现出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具体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大学生群体通过观看啦啦操运动,可以有效地鼓舞大家学习的士气,起到感染人心的良好作用。啦啦操运动与其他体育项目相比,其不仅是一项简单的体育项目,更能够作为一种教化育人的重要手段,有其自身充满活力、向上、积极等自身特点,这些正符合当下大学生们身心发展需要和实际。目前,我国有的高等院校还积极开展了一些啦啦操项目的体育比赛,这样有利于锻炼大学生们的运动技能与体育活动技能,能够较好地增强它们的身体机能与素质,为它们更好地进行学习奠定了良好的身体条件和基础[2]。

其次,啦啦操运动自身的多样性、创新性等特征使各个类型的学生都可以参加,另外,它还能够和很多种的体育运动结合起来,有利于啦啦操运动员增强自身素质、锻炼运动技能,进而持续地超越自我。伴随着啦啦操运动的不断推广,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得到了加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加到体育运动中来了。可以说,通过开展啦啦操运动,大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增强了,也就更有利于引导它们有效地进行学习。

最后,总体来看,我国高等院校的啦啦操运动持续、较快发展,主要得益于其自身良好的艺术性、健身性,受到了不少学生的喜爱。目前,逐渐有更多的高校正积极引入、推广这项体育运动。啦啦操的发展既极大地丰富了体育课程的内容,增强了校园活动的娱乐性,推动了学校体育项目的完善,也丰富了学校的文化氛围,展现了自身多方面的积极作用[3]。

三、当前我国高校啦啦操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生活的丰富,高校啦啦操运动也实现了很大进步,不论是参加该运动的大学生人数还是活动开展的形式,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和增强。然而,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等学校对啦啦操重视程度不够

与网球、乒乓球等运动相比,啦啦操属于大型运动形式,因此,资金保障、人力投入等后勤资源的支持必不可少。然而,从整体来看,当前很多高校对于篮球、足球等田径运动关注更多,而对啦啦操重视不足,表现在缺乏相关的专业设施场地、教育技术引进不多,尤其是在啦啦操教师方面,没有专业的教师,也缺少对教师的专门培训体系。

(二)高校啦啦操运动的专业教学训练不足

啦啦操本身是一项重要的竞技运动,一般都有较为严格的竞赛制度与竞赛标准,而且在竞赛实践过程中还包含不少高难度的技术动作。然而,作为高校啦啦操运动更多体现为一种学生的日常运动,目的是强身健体。现如今高校学生距离专业的啦啦操运动有较大差距,再加上相当一部分高校重视不够,不可避免地导致啦啦操在高校的开展缺乏专业的教学训练,影响了啦啦操运动的更好开展。

(三)啦啦操专业师资队伍力量不强

高校啦啦操在我国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其传播、实施程度较为有限,目前仍没有形成一套专业技术教育体系。当下,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的啦啦操教学活动是体育教师或舞蹈教师兼任,尽管很多教师通过短期的技术培训与自身的不懈努力,能够掌握基本的啦啦操教学技巧,然而,由于缺乏专业的教育培训和技术培养,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论是动作的组织还是背景音乐的设置等方面,都无法达到专业化、规范化的水平,直接制约了啦啦操活动的开展[4]。如果这一形势无法得到改变,将对高校啦啦操的开展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

四、推动高校啦啦操科学开展的策略

针对当前高等学校啦啦操运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切实采取针对性的策略,并积极加以解决,才能够促进啦啦操运动的科学、高速发展和进步。具体来说,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切实提高对高校啦啦操的重视程度

啦啦操在高校的科学快速发展是离不开学校领导人的重视和支持,因此,在开展啦啦操运动的过程中,领导人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要加大啦啦操的宣传、推广力度,切实增加对该运动的资金投入,不断改善目前啦啦操运动的教学、训练条件,为该运动的科学开展提供强大的保障支撑[5]。

(二)成立高校啦啦操专业组织,有效发挥其作用

1.举办啦啦操比赛,扩大影响力

在高校成立啦啦操协会,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啦啦操比赛,持续增加公共啦啦操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啦啦操的学生基础,为啦啦操活动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待相关比赛机制较为完善、健全时,积极探索与公司合作,增加比赛的影响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尝试引入市场化管理,提高啦啦操比赛的特色性,吸引更多学生加入进来,推动活动进一步发展。

2.完善竞赛制度,提升赛事水平

我国高校啦啦操运动比赛目前大多仍是舞蹈啦啦操,不利于运动的进一步开展。为扩大啦啦操比赛的影响、促进传播,一方面要不断提升舞蹈啦啦操比赛的创办条件、增强竞赛的激情。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制度,积极争取更大的比赛场地、更大的学生参与规模,切实提高啦啦操的影响力,提升赛事的水平。

3.加大和先进地区、高校的交流和沟通力度

我国高校啦啦操运动的发展很不平衡。鉴于这一事实,高校要立足自身实际,积极学习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加强和先进单位的沟通、交流力度,既要向活动较成熟、条件较好的高校学习,也可以聘请专业教学人员到学校进行实地指导,进而推动高校啦啦操运动的科学、快速发展。

(三)不断优化啦啦操运动员培育制度

一方面,为提升运动员素质,要建立、健全专业训练机制,强化对高素质运动员的教育培养,夯实啦啦操训练的基础,增强教练的处理能力,激发教师、学生开展训练的主动性[6]。另一方面,要进一步熟悉啦啦操的行为规则,了解啦啦操比赛的评分指南、技术要点,遴选更好、更优秀的运动员,经过培养锻炼,实现啦啦操运动的突破和发展,以扩大啦啦操运动影响力,吸引更多学生参加,形成良性发展循环。

(四)积极推动资源整合,改善啦啦操运动开展环境

要有意识地促进高校啦啦操运动的资源整合,通过这一办法和措施,实现为我所用,进而推动高校啦啦操运动的科学、快速发展。

1.探索共享型整合模式

高校所拥有的体育资源,要积极向外界进行开放,以使高校之间的学生在开展包括啦啦操在内的体育运动时,能够实现已有活动的设施共享,提升培训、训练的条件。通过这样的资源整合模式,进一步促进啦啦操开展基础的优化,为我国大学生提供更为优良的培训环境、更为过硬的训练设施。

2.实施联盟型整合模式

高校在科学评估自身啦啦操运动开展水平的基础上,加强与水平相当的高校合作力度,探索和实力相当的高校成立联盟,进行共同投资,通过这种方式,搭建起一个大型、高端的运动平台,为各个高校啦啦操运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达到互赢目的。

3.推动平台型整合模式

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探索啦啦操活动的商业化模式,积极吸引市场上的公司参与进来。利用这样的整合模式,不仅可以将社会资源为高校啦啦操活动所用,推动高校啦啦操运动的快速、科学发展,还能够使公司收益,扩大其知名度,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赢目的。

五、结语

近年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大学校园体育运动也在这一大潮中持续发展。其中,啦啦操运动也得到了较大的进步。通过啦啦操运动的开展,提高了大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体育技能,为更好地开展学习和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在目前高校开展啦啦操运动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高等学校对啦啦操重视程度不够、高校啦啦操运动的专业教学训练不足、啦啦操专业师资队伍力量不强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不足之处,高等院校必须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通过切实提高对高校啦啦操的重视程度、成立高校啦啦操专业组织并有效发挥其作用、不断优化啦啦操运动员培育制度、积极推动资源整合以改善啦啦操运动开展环境等办法,进一步推动啦啦操运动的科学发展,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丰富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环境和舆论氛围。

猜你喜欢

动作运动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动作描写要具体
大学生之歌
不正经运动范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