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惯奠基,以“学”促“长”
——基于体育品格塑造的小学体育教学创新研究

2022-03-18马东方太仓港港口开发区第一小学

体育风尚 2022年6期
关键词:品格习惯育人

马东方 太仓港港口开发区第一小学

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品格,以“学”促“长”是当前持续改善学生身心素质、优化体育教学体系的重要诉求。在全面育人理念指引下,为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体育习惯,需要为学生设置良好的体育教学场景,通过改善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调整学生的体育学习情绪,培养学生形成循序渐进的体育学习思维,真正实现育体育人的理想成效。

一、习惯奠基:基于体育品格塑造的小学体育教学创新内涵

良好的体育品格是实现体育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要基础。因此,在重构小学体育教学进程中,通过设置面向不同场景的体育实践,有效激发学生的成长潜能,并且使学生在突破自我极限过程中,形成了个性化的学习情绪、差异化的学习思维,最终形成异于他人的优异品格。

(一)关注学生体育学习习惯培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态度

在提升育人质量进程中,需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载体优势,完善学生体育学习场景,培育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第一,体育习惯与学生体育学习质量、体育学习效果密切相关,通过做好学生体育学习时间投入、体育学习专注度的监督与评估,激励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实现以“学”促“长”的教学目标[1]。第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需要重点做好学生日常锻炼情况的监督工作,通过将体育学习态度、体育学习意识和体育锻炼习惯等要求进行合理分解,使学生能够在日常体育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比如,在小学短跑教学时,为消除学生对短跑学习的“抵触”心理,可以设置障碍跑、校园定点跑等活动,通过增加体育教学的吸引力,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学习。第三,培养小学生养成健康习惯,需要科学监督小学生的体育锻炼状况,并采取有效的健康干预措施,需要重点收集学生的体育学习问题、研判相关问题成因,通过采取个性化、针对性地体育教学策略,真正消除学生体育学习的消极情感。

(二)关注学生体育学习情绪培养,积极回归体育教学本质

竞技对抗、集体协作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属性,充分利用体育竞赛环境,能够帮助学生在集体协作和团队对抗中,形成良好的团队荣誉感及协作精神。首先,要引导学生淡化体育竞赛的“胜负”心理,积极回归体育教学的趣味本质。在以培养学生体育习惯为基础,以体育品格塑造为内核,积极创新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适当降低体育竞赛的对抗要求,重点关注小学生实际的体育参与体验,通过为学生营造以“学”促“长”的良好空间,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最佳成效[2]。其次,要以体育活动的“集体”属性为基础,通过开展集体竞技、协同对抗等活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精神与团队协作意识。通过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品格为重点,为学生创造以“竞赛”促“学习”的良好氛围,推动小学体育教学实现全面创新。最后,要以协作精神为体育教学内核,丰富学生对体育教学的理解与认识。通过合理分组,重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比如,在小学篮球教学时,教师应对班内学生进行合理分组,通过设置模拟对抗赛,使学生在具体参与过程中,对团队协作形成合理认识。

(三)关注学生体育学习能力培养,改善学生体育学习思维

关注学生体育能力与体育品格培养,是对传统体育教学理念的全面超越与完善。通过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知识发现、学习加工与体育实践能力,将实现体育教学的真正创新。一方面,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发现学习”思维。深度学习思维需要学生自觉收集相关体育知识、技能,并在个人思考、分析过程中,提炼其中蕴含的教学规律,形成具有个人认识的体育学习观点。为促进学生有效思考,教师应尽可能减少使用专业体育术语的频率,通过采用生活化的教学语言,加深学生对相关问题的认识与理解[3]。另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形成应有的学习加工能力。体育教学是体育知识技能、体育思维与体育实践训练等一体融合的活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相关体育知识的有效理解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将个人理解与体育知识一体融合,拓宽学生的体育思维空间,实现从体育知识传输向体育深度教学的全面升级。

二、回归育人:基于体育品格塑造的小学体育教学创新价值

关注学生体育品格的塑造与培养是从小学体育多元育人价值出发的重要体现,通过充分、合理利用体育教学场景,关注学生的成长变化,使小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养成遵守规则的文明理念、生成相互尊重的精神品格以及养成良好的集体责任感,真正发挥体育学科的多元育人优势,促进体育教学真正回归育人本质。

(一)遵循教学创新规律,重塑“以体育人”的课堂形态

小学生体育学习状态与学生的体育习惯培养、体育意识塑造密切相关,学生对体育学习价值的具体理解、认识,最终会转化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4]。其一,通过从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体育学习的情绪和体育学习思维等维度来具体开展教学活动,针对性设计体育教学方案,能够引导学生重新定义体育课堂,并且在全面参与体育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体育品格。其二,通过将体育意识、体育习惯培养纳入体育教学方案,实现了体育教学体系的重新调整与全面优化,也为当前改善学生的身心素质、实现体育教学的多元价值提供了现实可能。基于体育品格塑造的体育课堂充分遵循了小学生的认知变化与成长规律,通过为学生创造主动融入、深度参与的体育课堂形态,使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感悟更加深刻,对体育意识、体育趣味的理解也更真切。

(二)遵循学生成长规律,重归“以体育人”的动态过程

以体育品格塑造为核心,重构体育课堂,既是遵循“以体育人”规律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体育教学育人价值的客观诉求。在重点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品格理念统领下,体育技能教育、体育意识培养相互交融,共同促进学生成长。一方面,为健全学生人格创造良好可能。体育品格是学生人格的重要维度,其中主要涉及学生对待体育胜负的心理、学生对体育集体协作的认识。因此,充分利用体育活动场景,重点关注学生在体育胜负前后的情绪变化,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体育学习及竞赛过程,对当前健全学生人格,增强学生的身心素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充分激发体育教学趣味,关注学生的体育学习、体育素养成长过程。良好的体育品格塑造需要建立在科学、合理的情境之中,通过将相对抽象、不易讲述的体育品德、规则意识和协同精神等内容融入极富生命力的“体育实践”空间,使体育学习过程更有吸引力。

(三)遵循健康育人规律,实现“以体育人”的多元价值

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是一项不断深化、持续拓展的过程,通过培育学生形成深度体育学习思维,促进学生形成循序渐进的体育实践能力,为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奠定良好基础。第一,通过汇总小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学习能力,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设置体育教学难度,使学生在探索体育知识学习外延基础上,形成深度思维能力。第二,体育学习思维是学生将所学体育知识、技能进行实践应用的重要基础,通过以体育品格培养为焦点,推动体育品格与体育技能深度融合,引导学生跨越简单的体育学习认知,实现学生体育素养的全面生成与根本提升[5]。第三,以塑造学生体育品格为基础,推动体育教学与学生育人工作相融合,体现了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视。综合小学生体育教学创新的相关要求,通过构建学生主导、趣味丰富的深度课堂,使学生能够以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参与体育锻炼,真正实现“身心一体”的教学目标。

三、以“学”促“长”:基于体育品格塑造的小学体育教学创新路径

体育品格是连接体育“教”与“学”的内在基因,体现了体育教学的人文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体育品格,对完善学生体育知识学习、培养良好的体育习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的体育教学环境下,应以“人本理念”为前提,关注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识,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体育品格,极具现实意义。

(一)合理设置目标:以体育品格塑造为基础,重构体育教学体系

体育教学目标是指引学生学习认知与态度的重要基础,也是创新小学体育教学的关键要素。以塑造学生体育品格为基础,创新体育教学时,要对体育品格的内容进行合理分解,通过有效融入体育教学全过程、全环节,以实现体育教学的理想成效。一方面,要按照体育品格的具体内容,从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特征和学习情绪等多个维度来合理设计体育教学目标,通过合理分解体育教学考核要求,最终引导和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品格[6]。以学生体育学习态度为例,要对学生体育课堂的出勤状况、课堂表现进行综合考核,通过适当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改善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负面情绪、学习压力,持续优化学生的学习心态。另一方面,要按照根据体育教学内容合理渗透“体育品格”,通过增强体育教学与体育品格的匹配度,全面提升学生体育品格的培养成效。比如,在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思维时,应按照体育教学内容,分别从学习发现、学习加工和体育实践等角度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品格。

(二)科学设置情景:以体育品格塑造为重点,重塑体育教学机制

体育教学情景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体育品格的重要环境,在创新体育教学时,要根据体育教学情景的感染力、启迪性优势,持续改善学生对体育教育的感悟和理解,促进学生完善自我。第一,设置难度适中的体育教学、训练机制,针对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品格。通过设置合理的体育实践场景,使学生合理调控个人心理情绪。要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实践性场景,通过设置学生不断超越的体育学习目标,使学生在有效控制个人情绪的基础上,不畏挑战,达到学习目标[7]。第二,要综合学生的学习诉求、体育教学的内容要求,合理开发和利用多种教学资源,通过将学生日常生活与体育教学一体融合,改善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识。要以“大体育观”为教学指引,积极推动体育教学与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体融合,通过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体育意识和生活习惯,持续拓宽学生的体育学习空间。比如,通过设置校内“打卡点”,将学生课间跑步与校园文化相融合,丰富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认识。第三,以体育学习习惯培养为支点,完善学生体育品格的培养体系。为充分做好小学体育教学创新,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应广泛收集学生的体育学习数据,通过构建体育测评成绩、线下锻炼数据等完善的体育成绩收集、整理分析体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

(三)合理开展评价:以体育品格塑造为导向,重建体育教学评价模式

以体育品格塑造为导向,全面创新体育教学,需要遵循小学体育学科的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学习规律,通过对“立德树人”理念进行合理分解,从体育素养、关键能力和学习习惯等角度来评价、考量学生的体育学习状况,推动体育教学回归育人本质。首先,为促进学生塑造良好的体育品格、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需要对小学生的体育学习状况进行个性化分析,通过将智慧技术引入小学体育教学,营造多元、智慧的体育教学形态[8]。其次,要重视做好多源体育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工作,通过对体育品格进行合理分解,搭建学生体育学习数据共享平台,营造协同育人的全新体育生态,充分激活体育教学的内在活力。最后,要增加师生互动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人理解与体验,通过为学生展示自我、相互交流创造良好场景,使学生对体育品格形成深度认识。教师要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通过倾听学生的学习诉求,不断调整和优化体育教学方案,全面增强体育课堂的趣味性,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四、结语

体育教学是引导学生塑造正确体育观念,养成健康体育思维的重要载体。面对新的体育教学场景,为充分做好体育教学工作,需要以塑造学生的体育品格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为支撑,通过丰富体育教学的人文内涵、趣味属性与健康本质,构建身心协同一体成长的体育课堂,促进学生深度参与体育学习,实现体育教学的理想价值。

猜你喜欢

品格习惯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上课好习惯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