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分组教学在小学体育跳绳教学中的应用

2022-03-18肖丝娟青岛蓝谷小学

体育风尚 2022年6期
关键词:跳绳因材施教分组

肖丝娟 青岛蓝谷小学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小学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发展自身潜力。因此,小学体育的教学内容应需要围绕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行选取和设计。在小学体育跳绳教学中,采用分层分组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自身能力和条件,科学合理的划分层次,进行系统的分组练习,可以有效地提升整体教学效果。分层分组教学不但能够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要求,同时达到加强师生友好交流,并提升小学生运动热情的目的。

一、小学跳绳教学现状

(一)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学校在课程的具体设计上,针对跳绳教学目标设置了详细的规划,在以往的教育方式基础上进行创新。但由于教育理念落后,即使采用了新的教学模式,依然无法摆脱原有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沿袭填鸭式教学方式,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降低整体教学成果。

(二)忽视学生的自主性

教师在课堂进行测试时,通常会预先设定好跳绳的具体动作和所用的时间,测试的成绩也依照学生实际完成情况进行判定。这种预先设定好的测试方式,虽然能够做到规范标准,但却忽视学生的自主性,限制学生潜力的发挥。因此,教师无法具体的了解每位学生身体素质和潜能资质的实际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分层分组教学带来一定困难。

(三)课程设计不完整

虽然分组分层教学逐步在小学跳绳教育推广开展,并积极促进教学成果整体提高,但由于对分层分组的教学方法没有系统的理解,并对跳绳教学课程设计不完整,导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问题的出现。因为在小学跳绳教育中实际应用的案例很少参考,教师对于其中的优势、劣势、好处和需要改正的地方并不熟知,进而导致课程设计与实际情况偏离。使得分层分组不仅缺乏针对性的学习和锻炼,同时阻碍了学生潜能的发挥,影响整体发展。

二、分层分组教学含义

分层分组教学指的是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将学生科学合理的分组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恰当的分层教学策略中,自身能力得到发展。在小学体育课程中,分层分组教学方式应用于跳绳教学中,是指根据学生实际能力水平,考虑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多种要素,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水平,再根据层次分组进行教学。在分层分组的过程里,教师应当按照优秀、中等、后进三个层次进行分组。由于学生层次不同,教学内容和任务的设置也有所不同。根据小学生的实际运动能力依次划分为A、B 和C 三个层次,将跳绳水平相似的学生分配到同一层次,而不同层次的学生水平则存在很大差异。A 层学生要求熟练掌握跳绳的各种技能,B 层学生要求具备跳绳的基本技能,而C 层学生属于跳绳基础较差的学生,需要努力提升。

三、分层分组教学的必要性

因为跳绳是一项对青少年非常有益的体育项目,并且跳绳教学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能够采用的跳绳方式也多种多样,对于正在成长期的小学生而言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同时对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具有一定的要求。目前,在我国小学体育教学中,逐渐开始重视跳绳课程的教学,并对此开展系统的研究和学习。因为跳绳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同时还能够愉悦学生的身心,缓解学习的压力,在学习中得到乐趣,从乐趣中得到锻炼。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不同的学生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优势特点和身体素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如果教师看不到这些实际的差异问题,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没有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那么很容易落入一刀切的教学误区当中。在跳绳实际教学中,开展统一的教学方式,试图采用一个流程,一个标准和统一的进度来对待所有的学生。只能确保大部分的学生能够跟上课堂的整体教学步伐,而对于一些身体素质稍差的学生而言,达到教学任务目标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面对不同资质,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相同的教学内容,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将会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消化不了的现象。对于体育能力强,身体素质好的学生而言,统一的教学目标很容易做到,对这些学生的能力根本起不到提升和锻炼的目的,同时导致他们的一些特长和特点很难在学习过程中体现,促使他们敷衍的对待跳绳的学习,并渐渐地失去跳绳的兴趣,同时也影响了潜在能力的开发。结果对于学生整体而言,不仅很难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同时严重打击了学习跳绳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和锻炼的过程中,渐渐丧失信心,失去对跳绳的兴趣,甚至产生排斥或抵触的情绪。降低了小学体育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严重阻碍跳绳教学的顺利展开,影响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的长远发展。

跳绳在我国小学体育课程中,是一项比较重要的教学项目,并且不同的学生在能力上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应按照学生实际情况,在跳绳课程中应用分层分组教学。将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针对不同小组的学生制定相对应的教学任务,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既有客观必要性,又存在现实可能性。采用分层分组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身体条件和实际运动能力,将班级全体学生划分成几个层次。根据不同层级学生的发展要求,设定与之适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出发,开展个别化教学。在引导学生实际学习和锻炼中,结合小组方式教学,使每位学生在自身能够接受的范围内都能得到进步和发展。分层分组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同时促进跳绳课程创新教学的不断发展。因此在跳绳实际教学中,采用分层分组教学,做到因材施教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四、应用分层分组进行教学的优势

(一)注重因材施教

随着因材施教概念的提出以来,一直都是我国教育界的重点关注问题。按照我国新教改的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现行的教育环境下,要求小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从而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得到提升。但在小学体育教学课堂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没有充分地发挥作用,在统一的教学目标和标准下,因材施教很难体现,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成长和发展。导致教学很难实现既定的任务和目标。而运用分层分组的方式开展教学,根据学生自身能力和特点,按照一定的要求和条件,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然后针对特定层次的学生身体素质和能力水平,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目标,进而系统的开展教学,适合层次内每个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轨迹。使整个班级的学生都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不断的改正和进步。这与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不谋而合。由此可见,采取分层分组的教学方式,注重因材施教,能够满足学生实际发展的需求。不仅能够做到针对性教学和培养,同时提升整体教学效果。因为因材施教就是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特长潜力进行分组分层教学,这种系统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使人体素质较好的学生,通过学习和锻炼,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而资质较差的同学也通过因材施教,找出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并获得自信,从而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跳绳学习当中。因此,可以说采用分层分组教学充分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使跳绳教学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传统教育方式,面对学习和实践能力不同阶段的学生,依然采用相同的教学内容,设定统一的教学目标,相同的教学方式。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问题,甚至严重阻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一般资质较好的学生,因为教学内容简单,则使得自身潜能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发,从而阻碍能力的发展。而对于资质一般或无法跟上实际教学的学生,教学内容难以理解,无法达到学习的目标,久而久之,失去对跳绳学习的兴趣,同样阻碍学生潜质的开发和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开展跳绳教学应以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为出发点,分析身体素质和体能等因素,将学生系统的分层分组,结合学生自身水平开展合理有效的教学。使资质好的学生经过更难更高强度的训练,潜力得到充分的挖掘,自身的能力和技巧等方面也有所提升;而资质一般的学生,能够跟上教师的教学步伐,将学习的内容理解透彻,自身能力也得到发展。分层分组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班级的整体学生都得到有效的发展,促进整体跳绳能力提升的同时,身体机能也得到提高。采取针对性教学方式,可以实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值得广泛应用。

五、在小学体育跳绳教学中分层分组教学的应用

(一)转变教学观念

在小学跳绳教学中,采取分层分组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因为这种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方式,首先需要教师实现教学观念上的转变,深化教师对分层分组教学方式的认识,充分理解分层分组教学的重要性及具体的教学方法。因此,学校可以组织有关分层分组详细的教学方法培训,邀请已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优秀教师分享经验,为本校体育教师开展分层分组教学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使跳绳教学方案能够顺利执行。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所有的学科教学,教师都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突出学生在整个跳绳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因为学生才是整节课的主角,是教师授课的对象,而教师是授课者,也是鼓励和支持学生的引导者。在开展跳绳分层分组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小学生针对具体问题积极的探讨,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给予合理的指导,采用科学恰当的方式进行分层和调配,实现学生进步和发展最大化。按照学生的水平和要求,讲解跳绳的各种技巧,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培养其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三)进行合理分层,设置层次目标

1.科学划分层次

在划分学生之前,教师需要了解班级整体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是教师将学生分组分层的重要依据。使每位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能够得到最好的发展,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教师要着重考虑如何才能合理的分层分组,使教学能够顺利有效的开展。不合理的划分层次,不仅导致教学没有任何意义,同时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针对性教学,教学效果甚微。因此,在跳绳教学中,采用分层分组,首先需要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协调性、反应力、耐力等方面因素,这对跳绳的学习非常重要。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交流,或通过父母在分层分组前做好这些方面的系统调查。然后可以设计一些与之相关的项目测试来充分了解各因素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多种因素再进行分组具有充分的根据,不能只依照其中一个或两三个因素而草率的进行分组,这种随机性将会给以后的教学开展造成一定的困难,甚至引发其他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拖慢班级整体的教学进程。因此,在分组前对学生做到系统全面的了解十分必要。

因此老师要明确层次之间的差异性,制定针对每个层次的教学难点和重点内容。如在小学跳绳分组时,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身体素质,以及跳绳的技巧和能力来划分层次,做到科学合理。每层和每组学生都有相应的学习目标,从而开展相应的教学。恰当的划分层次,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也使学生能够充分学习和掌握跳绳的相关知识内容,自身能力也能够不断地提高和发展。在开展小学体育跳绳课程中,采用分层分组教学的一个重要步骤。

2.合理设置目标

学生层次不同,设置的教学目标也要不同,因为教学任务和目标是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需要符合学生跳绳的实际能力水平,确保设置的学习目标能够顺利完成。若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统一的教学目标,则会导致分层教学无法顺利开展,对学生学习和发展也没有实际意义。如按照学生资质,分为三个层次,针对第一层次的学生,设置的教学目标不仅包含跳绳基本课程要求,同时可以设置能够提升学生能力的目标,让学生自身能够更好地发展。对于第二层次的学生,设置的教学目标是掌握并巩固跳绳基础课程内容,而第三层次学生,为保证顺利完成教学目标,要求尽量学习和掌握跳绳的基本内容。依据实际能力,合理设置目标,让每个学生都有符合自身特点的目标,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得到提升和发展。

(四)丰富教学方式

为提高学生对跳绳运动的兴趣,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不断地丰富教学组织的形式,以配合分层分组的教学需要。不断的尝试新的跳绳组织形式,是推动课程开展的重要因素。一些学生喜欢跳绳,能够从中感受快乐,自身能力也有所提升,但还有的学生不喜欢跳绳,认为跳绳课程枯燥无趣,这就需要教师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创造多种组织形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在跳绳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花样跳绳,如单人跳绳、双人跳绳、多人跳绳等,绳子长短变化、粗细变化等,都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变化点,避免学生感到枯燥。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里,能够自己挖掘和创造跳绳的各种形式,赋予跳绳运动多样性。从而提高小学生对跳绳课程的参与度,推动学校跳绳教学整体发展。对于学生教学应用分层分组的方式,能够使学生以更多的角度来学习和参与课程。此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合理作出评价,给予鼓励和肯定。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分析和解决跳绳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具体表现,来听取学生对于课堂设计、课堂流程的意见,结合学生实际来修正课堂设计。同时针对水平不同,层次不同的学生,采取的评价要求也要有所区别。不断地激励学生提高自身能力,并认可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因此,总结和反馈在分组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跳绳教学中,采用分层分组的教学方式,要转变原有教学思想观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设置相对应地教学目标,合理分层分组。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针对性地开展教学。通过分层分组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通过跳绳的学习和锻炼,找到自身的优势和特长。根据学生的实际身体素质水平制定对应的教学方案,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不仅使跳绳教学变得活泼有趣,同时增强学生对跳绳学习的自信心,不断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跳绳运动能力,促进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

猜你喜欢

跳绳因材施教分组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学跳绳
跳绳
学跳绳
跳绳
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