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虚状态对动脉血压的双向性影响研究进展

2022-03-18刁承林郑彩杏赖丽娜李金霞周小青

世界中医药 2022年16期
关键词:阳虚证阳虚低血压

刁承林 郑彩杏 赖丽娜 李金霞 周小青

(1 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沙,410208; 2 湖南省高等学校数字中医药协同创新中心,长沙,410208; 3 中医诊断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410208)

阳虚状态是指机体阳气虚衰,功能减退或衰弱,代谢活动减退,机体反应性低下,阳热不足的病理状态。阳气有温暖肢体、脏腑的作用,若阳虚则机体功能减退,易出现虚寒征象。阳虚状态常可分为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等。白明华等[1]通过数据平台收集并统计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108 015例体质辨识数据,发现阳虚质占比16.41%,位于偏颇体质之首。

阳虚状态可见于阳虚证、阳虚体质中。阳虚证是指机体由于疾病导致体内阳气亏损,温煦、推动、蒸腾、气化等作用减退所表现的虚寒证候,具有虚证、寒证的性质。阳虚体质是人体或由于先天遗传表现为阳气虚少,或由于后天生活方式不良损耗阳气,导致阳气不足表现为虚寒特征的体质状态。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体病相关”,体质决定病证种类的倾向性,是决定病性、病位、病程阶段和病变趋势的重要因素。阳虚体质与阳虚证的形成前提、形成原因、形成与表现特点、概念范围与分类特点、调治难易等方面有明显差别,如阳虚体质多与先天禀赋、后天饮食作息习惯、自然社会环境因素相关,形成时间长,长期稳定存在,反映机体整体状态的特质特征;阳虚证主要由疾病引发,形成时间短,随疾病出现,病去则消,反映疾病演变过程中的病理特征[2]。然而,阳虚体质与阳虚证都存在阳虚状态,即阳气虚少、功能减退或衰弱、虚寒的状态。故本文讨论阳虚状态,将阳虚体质与阳虚证均纳入讨论的范畴。

动脉血压,即血压,指动脉血管内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血压的异常会导致一系列疾病,其中主要有高血压和低血压。我国是高血压的高发国家,约有2.45亿高血压患者,而低血压发病率较小,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提高而进一步缩小[3-5]。通过系统检索阳虚血压异常领域的论文,我们发现,阳虚状态既与高血压有关,又与低血压有关。高血压阳虚与低血压阳虚在疾病分布、病因病机、症状体征、治疗和生理病理机制方面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各自的鲜明特征。故我们认为,阳虚与血压呈现明显的双向性。

1 阳虚与血脉

因高血压、低血压在古籍中均无直接对应,学界通常用“眩晕”溯源高血压病,“眩晕”“虚劳”溯源低血压病。中医诊断辨证主要参照《中医内科学》《中医诊断学》制定的内容[6-7]。《灵枢·卫气》曰:“上虚则眩。”《灵枢·口问》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景岳全书》中记载:“眩晕一证,虚者居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说明各类虚症为眩晕的基本病机要素,病位多责之于心、脾、肾。《灵枢·决气》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脾胃气虚,化源不足,心血虚少则见脉道不通,引起血压变化。《丹溪心法》云:“头眩,痰邪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久病不愈而致心肾阳虚,阴寒内盛,血行瘀滞不畅,引起血压变化。

2 阳虚在血压异常疾病中的分布

阳虚体质在高血压病与低血压病中均占有一定比例,位列靠前且并非首位。这提示阳虚虽然并非引起高血压病与低血压病的主要因素,亦为二者发病的重要因素,说明阳虚对血压的影响具有双向性。通过将高血压病阳虚体质与低血压病阳虚体质的分布情况做初步对比,我们认为总体而言高血压病中阳虚体质占比略低于低血压病阳虚体质。值得注意的是,高血压病阳虚体质分布与年龄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病中阳虚体质分布逐步增大。

2.1 阳虚在高血压病的分布 由于现行高血压辨证标准主要依照历版《中医内科学》,分为肝阳上亢证、气血亏虚证、肾精不足证、痰湿中阻证、瘀血阻窍证,并未专门针对阳虚进行辨证[6]。气血亏虚证、肾精不足证中可包含阳虚,但不可简单等同于阳虚。故我们收集各类涉及阳虚证、阳虚体质和高血压病的文献,以做调查探究。

阳虚是否在高血压病中有主要占比,学界对此尚无定论,其中一种观点认为阳虚体质在高血压中占比并不高。蔡光先等[8]收集1 038例高血压患者病历资料,发现阳虚体质56例,占比5.3%,较不常见。宋麦芬[9]通过德尔菲法专家咨询问卷调查,得出阳虚并非高血压病主要证候的专家意见,同时针对心内科高血压住院患者的临床证候调查显示阳虚占10.4%,较少见。唐兴荣[10]通过对广东省江门市高血压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1 866例高血压患者中脾肾阳虚型高血压患者占比5.45%。杨萌[11]收集门诊患者、住院患者及社区志愿者,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原发性高血压组、非高血压组病例各448份,发现病例原发性高血压组中阳虚质占比6.92%,位列第7,且明显低于非高血压组阳虚质占比12.5%。黄希等[12]收集福州地区278例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体质资料,发现其中阳虚质占比5.4%,位列第7且低于非高血压组阳虚质占比。

另一种观点认为,阳虚体质在高血压中占比较高,且与年龄有关。陈春玲[13]调查壮汉两族高血压病患者共1 551例,发现阳虚质189例,占比18.14%,位列第3。患者分为成年期(<45岁)、老年前期(45~59岁)、老年期(≥60岁),发现其阳虚质占比排名均位列第3。马红娥等[14]采集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高血压睡眠科收治的306名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病例,发现阳虚质占比10.5%,位列第5。戴霞等[15]收集山东省境内三家三甲医院1999—2009年的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病例2 029份,发现与阳虚相关的“肾气亏虚”证占比28.4%,位列第2。李显红等[16]收集门诊及体检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91例,其中阳虚质67例,占比7.5%,位列第3;在各年龄段高血压患者中,青年组阳虚质占比3.7%,排第6位;中年组占比6.7%,排第2位;老年组占比10.1%,排第2位;将体质类型赋值后逐一做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阳虚质与高血压呈负相关。赵梦茹等[17]收集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3 083例,发现阳虚质275例,位列第4。陈燕[18]的研究显示,年龄大于65岁的高血压患者中阳虚体质位列第3。尉敏琦等[19]的研究显示,上海某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体质分布中,阳虚体质排第3位。

2.2 阳虚在低血压病中的分布 王相东和苗琦[20]通过调查治未病科门诊就诊的2 210例低血压患者的体质分布,发现阳虚质占比26.61%,位列第2。王璇[21]通过收集并分析统计1988年2月至2014年12月间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的中医治疗低血压的文献资料,发现低血压证型分布中脾肾阳虚、心脾阳虚位列第3、第5,频率分别为6.3%、5.1%。其余与阳虚相关的证型有心阳不足(2.6%)、肾阳亏虚(0.9%)、气血阴阳亏虚(0.6%)、肾阴阳两虚(0.5%)、脾阳亏虚(0.3%)、阳虚气滞(0.3%)、肺卫阳虚(0.2%);病机要素中阳虚占19.9%,位列第3。张庆[22]依照“眩晕病”辨证低血压病,调查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以“头晕”为主诉就诊于神经内科的57例原发性低血压患者的证型分布,其中与阳虚有关的证型有气血亏虚证(59.6%,位列第1)、肾精不足证(22.8%,位列第2)。乔红元[23]调查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门诊及住院老年慢性低血压患者250例,其中以心肾阳虚证为主(占比35.2%)。

3 阳虚血压异常的病因病机

通过对比诸多学者对于高血压病阳虚体质和低血压病阳虚的分析,学界基本认为阳虚从各方面影响血脉运行,继而影响血压。二者相比,共同点集中于脉管中气血运行乏力,差异点主要在继发痰浊水饮和外周血管阻力方面,高血压阳虚继发痰浊水饮和外周血管痉挛收缩,呈现明显“本虚标实”的特征。

3.1 高血压病阳虚的病因病机 刘法友[24]认为,脾肾阳虚则水无以制约而泛溢,化生为痰为饮水肿等实邪,肝气素盛之人若脾肾阳虚,则厥阴风气挟寒水之气上犯颠顶,形成高血压病脾肾阳虚证。唐兴荣[10]认为高血压病日久损及阳气,疾病的主要矛盾因此转化为阳虚。路广晁和周次清[25]认为,高血压病发展至后期,因患者年老体弱,肾气亏虚,加之久病及肾,病性转为以肾虚为主,并可分为肾阴虚、肾阳虚和阴阳两虚。王浩中等[26]认为,阳虚导致高血压的病机有如下四点:肾阳虚衰,失于温养,脉管收缩,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可导致血压升高;阳虚特别是脾肾阳虚,脾不能运化水湿,肾不能蒸腾气化水液,水液运行代谢失调,出现痰浊、水饮,阻滞脉管,上犯清阳之位,从而导致血压升高;心肾阳虚则阴寒内盛,全身功能降低,气血运行受阻,血行瘀滞,络脉绌急,外周阻力增大而致血压升高;阴寒内甚,导致格阳于上,虚阳浮越,鼓动血脉出现血压升高。《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寒收引,皆属于肾。”以此,严石林等[27]认为肾阳不足,阴寒内盛,筋脉收引而挛急,气血凝滞,血络不畅,外周阻力增大,可致血压升高,并将高血压病肾阳虚证细分7个亚证。陈燕[18]认为,阳气虚,气推血行无力,气血停滞在血管中,使血压升高。或者阳虚则寒,寒入经脉,引起血管痉挛收缩,导致血压升高。

3.2 低血压病阳虚的病因病机 目前学界多认为原发性低血压病证型为气虚,阳虚证或为兼夹,或由气虚衍生而来。徐荣鹏[28]认为原发性低血压以脾肺气虚为主,可兼有心阳虚、肾阳虚,其中心阳虚多见。脾肺气虚,则气血不能充盈,无力鼓动脉道。心阳虚则“奉心化赤”功能减弱,则脉中血少,血压下降;肾阳虚则推动、激发脏腑功能相对减弱,水谷精微化生、运行和输布相对减弱,则血压下降。强致和[29]认为原发性低血压多属虚证,其中包括气虚、阳虚、阴虚。王相东和苗琦[20]认为低血压病患者多因体质虚弱,气血阴阳亏虚,脉道不充,脉气无力。粱潇[30]针对老年低血压病患者作观察研究后,认为低血压病关键在“气”,初期多为气虚、阴虚、血虚证,病久不愈,阴损及阳,终致阴阳两虚;且老年人生理特点易夹杂阳虚。

4 阳虚血压异常的症状体征

在症状体征方面,高血压阳虚与低血压阳虚均呈现典型的阳虚症状体征,如畏寒、腰酸、便溏,面色白、舌淡、苔白,脉无力。其中,高血压阳虚以眩晕、头痛等症状为主症,舌、脉体现湿邪内蕴,呈本虚标实状,口干口苦、心烦、脉弦等症状体征,提示病位涉及心、肝、脾三脏。低血压阳虚以自汗、懒言、胸闷等气虚征象为特点,舌脉均为虚性。

4.1 高血压病阳虚的症状体征 刘法友[24]认为高血压病脾肾阳虚证,主症为头痛头晕,伴眩晕、恶心呕吐、心慌气短、腹胀、纳差、下利、自觉全身肌肉颤动、畏寒肢冷等症状,舌质淡胖嫩脉,脉多弦大无力或浮大无力。路广晁和周次清[25]认为高血压病病程后期可出现肾阳虚证,表现头晕头痛、耳聋耳鸣、腰膝酸软、乏力、记忆力下降、畏寒、小便清长、大便溏等症状,体征为肢冷,面色白光白,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并可伴见心阳虚、脾阳虚、阳虚水泛,出现心悸、气喘、水肿等症。唐兴荣[10]在研究中认为,高血压病脾肾阳虚证的症状为眩晕、头痛、乏力、畏寒、腰酸、夜尿频、大便不成形、口干口苦、头汗出、心烦不寐;体征为肢冷、面红或颧红、舌淡胖或淡紫,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研究认为高血压病脉象图中阳虚所代表的脉图占比极少[31-33]。

陈燕[18]针对老年高血压的阳虚体质分型特点做了归纳,老年高血压阳虚质患者最易出现的症状依次为头晕、乏力和健忘,其中头晕与其他体质相比有较为明显差异;最不容易出现的症状依次为呕吐、恶心和头重。张进进[34]收集398例高血压患者舌象资料,统计发现与阳虚有关的淡白舌占舌色比例10.6%,居第3位;阳虚有关的齿痕舌、胖大舌共占比22.6%,分别居第2位和最末位。且各个年龄层的淡白舌占各类舌色比、齿痕舌+胖大舌占总舌形比均呈现年轻老年人>老年人>中年人的特征。

4.2 低血压病阳虚的症状体征 徐鹏荣[28]通过临床观察认为,低血压阳虚的主要症状包括蹲后起立时头晕、面色苍白、困倦少食、失眠多梦、畏寒,主要体征为肢冷、舌淡红、苔薄白、脉弱。王璇[21]通过收集统计近30年来涉及低血压的各类中医文献,对涉及中医舌象、脉象的论述作总结分析,得出舌质4种,舌苔3种。其中与阳虚有关的舌质为:舌质淡白(频率42.25%,位列第1),舌质淡红(频率36.38%,位列第1);阳虚有关的为舌苔为:苔白(频率25.29%,位列第1),舌苔薄白(频率8.9%,位列第2);通过从文献中对涉及中医脉象的论述作总结分析,总结出8种低血压脉象,其中与阳虚有关的脉象为:沉脉(频率52.27%,位列第1),细脉(频率36.40%,位列第2),无力脉(频率29.87%,位列第3),弱脉(频率26.13%,位列第4)。通过对症状体征进行聚类分析,总结出低血压病脾肾阳虚证的症状体征:食欲减退(频率4.75%)、面色淡白或萎黄(频率5.55%)、腰膝酸软(频率2.37%)、畏寒肢冷(频率3.82%)、自汗(频率1.61%)、懒言(频率1.61%)、便溏(频率0.89%)、胸闷(频率2.50%),舌象主要为:舌薄白(频率58.9%)、苔白(频率25.29%),脉象主要为:脉迟(频率未提及)、弱(频率26.13%)。

5 阳虚血压异常治疗

在治疗方面,高血压阳虚与低血压阳虚差异较大。用药方面,高血压病阳虚病多采用温肾、助阳、化饮等方剂化裁,代表方剂真武汤加减,低血压病阳虚多采用补中益气方剂加温阳药物,代表方剂补中益气汤加味。

5.1 高血压病阳虚治疗 郭福[35]辨证一位以眩晕头痛为主诉的65岁高血压患者为脾肾阳虚证,采用真武汤加味温阳化饮,疗效显著。刘法友[24]以温补脾肾以治水,并镇敛肝气而熄风,选用真武汤易干姜为生姜温阳制水,加代赭石、龙骨、牡蛎、天麻、钩藤镇肝熄风,治疗高血压病脾肾阳虚证。李仕才[36]选用济生肾气汤治疗40~78岁高血压病脾肾阳虚证患者40位,疗效显著。路广晁和周次清[25]采用右归丸治疗高血压病肾阳虚证,真武汤治疗高血压病肾阳虚证伴心阳虚证、脾阳虚证或阳虚水泛证。孙秀英和李运伦[37]采用温阳利水法,治疗60~80岁高血压患者30例。宋文华和黄经文[38]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予以金匮肾气丸加桑寄生、黄芪、菟丝子、杜仲等中药,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唐兴荣[10]针对高血压病脾肾阳虚证采用温补脾肾法,自拟健脾益肾降压合剂,方剂组成为炮附子、熟地黄、白茯苓、泽泻、山茱芙、炒山药、车前子、牡丹皮、官桂、川牛膝、人参、炒白术、姜半夏、干姜、茯苓、天麻、钩藤、炙甘草。朱倩和刘士敬[39]以温补肝阳法自拟温肝降压方,用于治疗肝虚寒型高血压病患者,获效良好。温桂荣[40]采用吴茱萸汤加牛膝、山楂、天麻、钩藤等治疗因寒积脾胃而犯肝导致肝气挟胃浊上逆的高血压病患者。吕会民[41]采用五苓散加清肝安神之石决明、郁金等治疗50例因中阳虚损、水饮内停导致的高血压病患者。江宏等[42]采用五苓散加减治疗60例阳虚痰湿壅盛所致的高血压病患者。沈丽[43]采用真武汤加减治疗45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张晶等[44]总结王强老师经验,应用加减真武汤治疗阳虚水停型原发性高血压病。刘平[45]在西药降压基础上加用温氏奔豚汤治疗30例心肾阳虚型高血压病患者。姜北等[46]根据“肾虚为本,络脉自病”的病机,在应用非洛地平缓释片降压的基础上加用补肾和脉方颗粒剂治疗35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患者。李学贤等[47]在予以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基础上加用温肾通脉协定方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马玲和朱斌[48]采用金匮肾气丸化裁加龙骨、牡蛎治疗老年阳虚型高血压病患者。

5.2 低血压病阳虚治疗 徐荣鹏[28]采用补中益气汤,辅以温阳治疗。孔宪兰等[49]采用自拟方升压饮,组方为肉桂、桂枝、枳实、甘草,治疗低血压病心脾阳虚证,并酌情加用红参、附子等药。李金水[50]采用自拟方人参升压汤,组方为人参、麻花、黄芪、当归、何首乌、鹿角胶、茯苓、附子、甘草为主加减化裁,治疗低血压,其中针对脾肾阳虚证加用干姜、肉桂。刘小平[51]以温补脾肾为原则自拟方,组方为熟附片、干姜、肉桂、桂枝、白芍、鹿角霜、杜仲、菟丝子、金樱子、升麻、炙甘草,治疗低血压病阳虚证。高新彦[52]将低血压病分为“中气不足”“气血两虚”“肾阳虚弱”3个证型,针对肾阳虚弱证型采用温补肾阳法治疗,自拟方鹿角片、熟附片、淫羊藿、仙茅、补骨脂、肉苁蓉、桂枝、枸杞子、生姜。粱潇[30]自拟方六味升压方,组成为肉桂、桂枝、玄参、麦冬、五味子、甘草,该方温阳益气、滋阴生津,针对包括低血压病阳虚证在内的低血压诸证均有治疗效果。李洪峥等[53]认为低血压病阳虚证治疗以补气为主,配合补阳药治疗,如补中益气汤、理中丸、升阳益胃汤等。或以黄芪、白术、升麻、炙甘草等补气类中药配伍仙茅、杜仲、续断补骨脂等药。丁友钦等[54]采用升压胶囊治疗低血压。刘华等[55]采用扶正升压片治疗低血压病气虚证和阳虚证。

6 阳虚的生理生化指标与血压

阳虚的实验研究开展已久,目前学界主要从各类疾病的中医阳虚证和阳虚体质入手,研究各类阳虚证的和阳虚的病理机制。这些研究涉及面广,涵盖内分泌、代谢、免疫、各器官功能、血液流变学、氧化应激、微量元素、离子通道、肠道菌群等,既有临床观察、干预试验,又有动物实验,有助于我们抓住阳虚的特点,从不同角度构建阳虚的完整病理机制模型。我们研读此类论文发现,阳虚的病理机制中既有降低血压的因素,也存在升高血压的因素。

王琦等[56]发现,阳虚体质人群与平和体质人群相比,血清皮质酮(CORT)、环腺苷酸/环鸟苷酸(cAMP/cGMP)比值、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含量较高,而血清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环鸟苷酸(Guanosine 3′,5′-cyclic Phosphate,cGMP)及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含量较低,故可证阳虚体质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减退,及环核苷酸系统和免疫功能紊乱相关。cGMP升高、cAMP/cGMP比值降低,与高血压相关,推测cGMP降低、cAMP/cGMP比值升高与低血压有关[57];血清皮质醇降低可导致低血压[58];TSH含量较高、FT4含量较低,提示阳虚体质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减退有关,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减退可导致血压降低。而IL-1β可调控血压,使血压升高[59]。

李学玉和张子贵[60]的研究表明,阳虚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对照组。刘素蓉等[61]对比了阳虚、正常人的血液流变学,显示阳虚证与正常人相比血液黏度增高,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血小板聚集率高。上述改变均可导致血压升高[62-63]。

不同的阳虚证型,也可通过其特有的致病机制影响血压,例如心阳虚方面,周瑶等[64]通过以方测证,发现阿霉素造模的慢性心力衰竭心阳虚大鼠存在心脏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下降,如左心射血分数(LVEF)、左室缩短率(LVFS)、左心室收缩压(LVSP)、等容收缩期左心室内压力上升的最大速率(+dp/dtmax)、等容舒张期左心室压力下降的最大速率(-dp/dtmax),心力衰竭相应指标的上升,如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上述指标变化与心排血量下降有关。而输出量下降会导致血压下降。

脾阳虚方面,韦祎等[65]在通过比较部分左室切除术及高脂饲料造模的脾阳虚动物模型组与对照组的免疫功能,发现模型组胸腺指数,脾指数,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显著降低,表明模型组大鼠免疫功能低下。其中胸腺指数低与血压呈负相关,IL-2有抗高血压作用,IL-6、TNF-α可从多途径升高血压[66-67]。唐汉庆[68]观察部分左室切除术、高脂饮食和隔日冷环境刺激造模的脾阳虚大鼠,发现与正常大鼠相比,脾阳虚证大鼠血糖(GLU)和三酰甘油(TG)减少,三磷酸腺苷(ATP)减少,体温下降,提示脾阳虚大鼠代谢下降。因高血糖、高三酰甘油是高血压发生危险因素,故推测血糖、三酰甘油减少与血压降低有相关性[69-70]。而ATP减少与血压的稳定升高有直接因果关系[71]。

在肾阳虚方面,戴冰等[72]发现氢化可的松肾阳虚模型小鼠与对照组相比,血清ACTH、Cor、TSH、T3、T4水平降低,血清促卵泡素(FSH)、雌二醇(E2)、睾酮(T)水平升高,反应出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会导致血压下降,FSH、E2、T的升高也能导致血压下降[73-75]。

何晓红等[76]观察氢化可的松大鼠模型组与对照组氧化相关指标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模型组红细胞超氧化酶歧化酶(红细胞SOD)及血浆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组织中的单胺氧化酶与过氧化脂质(LPO)高于对照组。王钰霞等[77]在观察氢化可的松阳虚小鼠自由基代谢情况的研究中发现,阳虚小鼠血中SOD活力下降,丙二醛(MDA)含量升高。由于组织中的单胺氧化酶可调控血压,起降压作用,过氧化脂质(LPO)升高与血压升高有关,血清MDA随血压升高而升高,血清SOD、GSHP-X活性随血压升高而降低[78-80]。综合上述氧化应激指标可发现,阳虚与氧化应激密切相关,氧化应激又与血压升高密切相关。

吴瑞艳等[81]研究表明,30~60岁肾阳虚伴夜尿频多、尿急、尿失禁等排尿异常的患者体中的锌、镁、铜含量水平较正常人偏低,且补充锌、镁、铜后可改善患者排尿异常的症状。而微量元素如锌、铜等可参与各种蛋白的合成,从而影响血压[82]。

此外,尚有一些阳虚的特征性生理病理改变难以总结但确定能对血压构成影响,如季韵音[83]对比了氢化可的松阳虚动物模型与正常动物多个脏器组织能量代谢水平,结果表明模型组肝、心、肾、小肠组织的Na+-K+-ATP酶活性均较正常组显著降低,表明阳虚动物模型以上组织的能量代谢水平均降低。李英帅等[84]探讨了阳虚体质人群肠道菌群改变的意义,认为阳虚体质肠道菌群的改变涉及免疫、能量代谢、脂代谢,可对血压造成影响。

上述研究也反映出,阳虚对于血压的影响非常复杂,对血压的影响可呈双向性。其中,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异常可从肾上腺、甲状腺、性腺等多个方面降低血压,代谢下降和降低血压、可从侧面印证低血压阳虚“阳气虚损、虚寒内生、机体功能减退,气血不充,脉行无力”的病机,而血液流变学异常与高血压阳虚“虚寒内生,脉道收引,痰浊内生,阻滞血脉”吻合。这为解释阳虚对血压的双向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未来可进一步研究,把握阳虚的本质,区别阳虚的直接调控机制和代偿机制。

7 小结

综上所述,阳虚状态既与高血压有关,又与低血压有关,既有升高血压的因素,又有降低血压的因素。这为解释和研究高血压阳虚和低血压阳虚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研究阳虚和血压的关系提供了研究基础。我们可以据此提出假设:阳虚对血压具有双向影响作用;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阳虚越明显则血压越低,而在一定范围和条件内,如高龄、痰湿、气郁等因素,阳虚越明显则血压越高。从我们应用中医体质辨识的经验来看,现实中极少有单一的阳虚体质,阳虚体质可同时伴有气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气郁体质、血瘀体质等,这些因素如何参与阳虚对血压的影响,是否存在协同、促进、拮抗、竞争调控作用,或独立起效,是值得探索的。

周小青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发现部分人群年轻时血压偏低,该类人群以手足易冷、脉沉细为主要特征,提示存在阳虚状态。随着年龄的增大,该类人群血压逐渐升高,乃至接近高血压临界值。周小青教授提出,对该类人群的血压管理应异于青年时期血压正常人群,换言之,对待阳虚体质人群的血压管理目标应有别于其他体质人群。本文通过系统梳理文献,为周小青教授的观点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推进不同体质人群的血压差异化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

猜你喜欢

阳虚证阳虚低血压
实脾散治疗脾肾阳虚证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温中止泻汤联合脐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证)临床观察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阳虚血淤型冠心病的有效性分析
二仙汤及其拆方对肾阳虚证小鼠附睾P34H、Prdx6的影响
白术附子汤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阳虚水泛证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