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问题与研究
2022-03-18郝江波山东省核工业二四八地质大队
郝江波 山东省核工业二四八地质大队
财务内部控制是所有企业和单位发展过程中所必需的一种管理活动,是经济组织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企业和单位的发展提供准确并且完善的数据,保障企业和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决策的有效性,为企业和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但是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在开展的过程中,却受到多个方面问题的影响,导致事业单位的正常发展受到限制。因此,就要分析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制定科学有效的措施。这样既可以加深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财务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为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做铺垫,还可以促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水平显著提高,推动资金的使用向着合理化的方向发展,进而可以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概述
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主体是事业单位,是以提升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为基础,对各种活动进行管理控制的一个总称。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财务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有着明显的不同。在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中,会把财务管理当作财务内部控制的一个途径与媒介。站在整体的角度来看,现如今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但是依然存在诸多的内部控制问题,而且部分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重视财务内部控制问题的解决,也就导致事业单位的多个方面发展受到限制。因此,要求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财务内部控制问题的解决,以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1]。
二、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现实意义
(一)提高内控能力
在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资金的支持和保障,以此维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这也就表明资金对于事业单位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就要重视资金的合理使用。而在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中,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开展可以对资金的配置和使用等多个方面的情况进行监管,保障财务工作者在利用资金的过程中,处于合理的状态,并且保障事业单位预算的准确性,进而可以达到控制事业单位发展成本的目的,并且有效杜绝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挪用公款问题的出现。通过这些方面内容的存在,促使财务内部控制的现实意义得以体现,可以有效地提高事业单位的内控能力,为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二)关乎单位发展
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应用财务内部控制的措施直接影响单位的发展。因为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促使财务内部控制可以监控与记录单位的日常资金流动情况,之后以此作为事业单位内部部门与小组等工作安排的依据,提高工作安排与项目开展的合理性,促使事业单位的内部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尽最大努力保障项目的进行,并且保障会计人员进行财务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为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和发展过程中的财务需求和管理等方面的判断工作提供依据,实现保障事业单位进一步发展的目的。
(三)应对市场变化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优质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地减少事业单位中不必要的经济支出,进而达到控制资金和提高资金利用率等方面的目的。现如今,在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面对的不光是自身资金的胡乱使用问题,而且还要面对经济市场的竞争压力和面对经济市场的快速变化,以此保障自身的发展。因此,事业单位需要借助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帮助财务人员对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的工作资金需求和项目资金需求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和预判,对于其中的高风险问题进行发现,并且根据分析的结果,对项目和工作进行合理选择,保障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应对经济市场的快速变化,维持自身的经济和工作等方面的效益,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
三、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现存问题
(一)内控环境尚未成熟
在国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管理,但是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财务方面的问题。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以权谋私”和“贪污腐败”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忽视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缺少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工作难以落实,使得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责任意识淡薄的问题。同时部门财务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存在的问题,抓住事业单位的制度缺陷和管理缺失,进行多种违法或者腐败的活动,严重影响事业单位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的问题,难以对财务进行全面的监督,进而导致事业单位的内控环境处于未成熟的状态,严重阻碍事业单位的发展。
(二)内部监督力度不足
国家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事业单位的发展,使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大量的资金流动,尤其是事业单位承接大型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会出现资金大量的涌入和流出,并且资金变动的情况也是较快的。同时在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中,在其中的开发和投资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也是需要相应的单位部门进行审计的。但是在实际的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其中因为体制方面的问题,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审核工作的开展受到限制,影响审核职能的发挥。通常表现为:只是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口头询问,并没有落实监督的工作。并且在事业单位之中也没有相应的监督体系,严重影响审计功能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也就导致财务监督的职能难以发挥,影响事业单位的发展,而且缺少专业监督人员的支持。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也就使得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内部监督力度不足的问题,限制事业单位的发展。
(三)外部监督严重受阻
在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外部监督的问题。因为在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财务信息不透明的问题,而这更是事业单位发展的普遍现象。在事业单位的内部进行拨款和资金使用的过程中,都不会对资金的使用方向和相应的监督信息进行公开,在这种情况下,也就为部分“不怀好意”的人员提供机会,进而导致事业单位出现问题,阻碍自身的发展。同时在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中,自身的资金使用是以自我监管的方式为主,这就导致资金的公开性和透明性难以保障,使得具备财务管理知识的专业人士难以进行财务管理,并不能对资金的去向和过程进行监督,最终导致资金使用问题的出现,严重限制事业单位的发展。
四、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有效措施
(一)构建内控环境,展现隐性作用
在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构建内控环境,展现隐性作用的方式,保障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效果。在这种方式的应用情况下,可以直接提升领导人员对财务方面的重视程度,以此为财务管理现实意义的体现奠定基础。因为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领导人员重视程度的增加,才会对部分心怀不轨的人员起到警示作用,并且为财务工作人员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事业单位还要聘请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尤其聘用拥有大型企业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扎实的财务人员,以此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最后,事业单位还要对自身制定的规章制度进行落实,对于部分重要的岗位,采用“轮岗制”的方式,明确员工的职责和义务。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实现优化和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环境的目的,保障财务内部控制力度的提升。
(二)落实奖惩机制,推动单位发展
在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中,还可以借助落实奖惩机制,推动单位发展的方式,提高财务内部控制的力度。在这个过程中,要求事业单位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体系,保障奖惩机制得以落实,以此实现加强内部监督和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使得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利润得到保障,并且还可以促使事业单位的社会责任得以承担,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因此,要求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借助健全奖惩机制的方式,保障财务防范工作的开展效果,及时发现和解决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根据出现问题的责任和解决效果进行科学合理的奖惩,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可以更好地约束自身的行为,保障事业单位内部监督管理的效果,进而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效果的提升提供主助力[2]。
(三)建设共享平台,加大外部监督
要想保障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效果,就要建设共享平台,加大外部监督,促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向着公开透明的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求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以自身的发展为依据,同时借鉴成功企业的财务管理经验,使用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模式,以此为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保障和借鉴等多个方面的作用。其次要求事业单位要定期编制和公开财务报告以及财务内部控制报告,以此保障信息的公开透明性;最后要增加社会和新闻媒体对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督力度,帮助事业单位规范自身的行为,杜绝违法犯罪行为的出现。
(四)加大人员培训,优化人力资源
为了促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效果得到保障,就要加大人员培训,优化人力资源。因此,要做到以下几方面:首先,重视思政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党优良传统的一种体现,可以有效地预防职务犯罪的出现,所以,在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提升事业单位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降低外界利益的诱惑力。其次,要开展专职教育活动,促使财务控制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尤其是改革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更要重视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培养其重视自身岗位责任的意识和分析能力,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以此降低事业单位的经济损失。
(五)注重财务预算,提高内控实效
在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中,借助注重财务预算,提高内控时效的方式,实现提升自身财务内部控制的目的。因为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所以在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中,也把财务预算当作核心内容。因此,在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中,就要通过设立管理会计的岗位和应用全面预算管理法的方式,促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体系得以建立。在预算管理体系的影响下,可以对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的各项指标进行细化和量化以及有效地分配,并且可以把预算达成情况和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关联,保障预算管理的全面性,进而为形成优质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奠定基础,而且促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效性得到保障和提升,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3]。
(六)应对财务风险,凸显内控功能
要想保障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效果,就要应对财务风险,突显内控功能。因为在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中,财务风险会一直存在,影响事业单位的发展。因此,在应对财务风险的过程中,不但要尝试建设常态化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而且还要引入风险意识,以此保障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以健康的状态进行运行。在这个过程中,要求财务人员要定期排查和分析财务风险,并且以分析结果为依据,对财务管理活动进行优化和调整,以此达到预防财务风险的目的。同时在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中,还要制定相应的风险预案,以此提高事业单位预防财务风险的能力,降低事业单位的经济损失,把财务风险预防和规避的意识融入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之中,促使财务内部控制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保障事业单位稳定发展。
(七)健全内控制度,保障有据可依
借助健全内控制度的方式实现提升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力度的目的,促使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做到有据可依。这时要求事业单位要对预算执行工作进行控制,对每一个环节的预算结果进行核算,发现其中的问题,对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多余环节,采取缩减不必要环节的方式,减少资金的浪费,增加考核工作,减少“滥用职权”的出现,并且制定相应的优化方案,以此保障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八)保障制度落实,达成内控目标
为了促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效果得到保障,就要保障制度落实,达成内控目标。这就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首先,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保障内控制度可以作用在每一个部门之中,推动部门的发展。并且要对部门发展过程中的财务变动进行记录,对于容易出现的财务问题进行监督管理,减少资金损失现象的出现。其次,要加强公开执行的力度,借助内部网站和报刊的方式对财务信息进行公开,接受国民的监督;最后,加强内部监督机制,对内部设计机构层次设置进行提升,促使机构的权威性以及独立性得到保障,以此可以更好地监督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推动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4]。
五、结论
综上所述,促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财务内部控制意识显著提升,可以更好地保障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保障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就要对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根据研究的结果,制定多个方面的措施,促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力度显著提高,保障事业单位的资金处于合理配置的状态,为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