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对策探究
2022-03-18丁新丽宁阳县华丰镇人民政府
丁新丽 宁阳县华丰镇人民政府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内不同产业、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遭遇了更多挑战,在此背景下,新农村的建设不断推进,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逐步向信息化靠拢,在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村区域的整体经济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对此,本文将以农村信息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为切入点,深入分析新农村的信息化对策,实现农村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一、农村信息化的概念
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方式和方法,信息化成为各行各业的必然发展趋势,农村地区也是如此。近年来,城镇一体化建设工作有条不紊地持续展开,这为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新农村的建设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应用实现技术的突破,从技术层面推动农村地区产业经济的发展并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满足农村区域的发展需求。农村信息化所应用的技术多为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综合性技术,这些技术在实践和应用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农村经济的生产生活方式,充分适应农村区域的经济发展需求,从事科学生产和科学管理,从而最大化地推动信息技术为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1]。农村信息化顺应了信息时代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是对新农村建设政策的落实,是推进传统农村产业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
根据目前农村信息化的发展状况来看,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已然得到了拓展,逐渐在不同生产生活活动中进行了推广与普及,如农产品种植、产品加工以及智能生产、自动化作业等,与农村地区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相比,信息化作业所需的成本更低,用技术的进步降低了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成本损耗,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效益,同时现代化生产作业模式产出的产品和商品质量也有所提升,经济价值相较以往得到了强化。除此之外,信息化生产作业模式采用了更为科学的生产方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材料浪费、能源损耗等不合理的资源消耗问题,是落实环保政策和资源节约政策的集中表现。
二、农村信息化在产业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
第一,农村信息化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应用为农村生产活动带来了新的技术手段和作业设备,一方面,能够带动农村产业经济的转型,突破传统农业经济的限制,另一方面,则是推进农村地区人才培养和技术更新的进程,让农村地区的工作者能够掌握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生产方式,运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科学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进而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
第二,推进农村地区的产业经济发展模式向现代化转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已然出现了落后的倾向,不能够适应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需求和人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因此,农村地区的产业经济和发展模式必须进行转变,向现代化靠拢。事实上,目前农村地区的资源和条件尚不能够实现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的迅速转变,因此,提高资源利用率并减少能源浪费等问题成了推进农村地区经济转型的核心要素。此时,农村信息化的展开为该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能够实现自动化作业和信息化作业,相较传统的生产模式,在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上得到了提升,对于资源的利用率相对较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源不足的问题。
第三,农村信息化解放了农村的部分劳动力,为农村劳动力的分配提供了空间。农村信息化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生产活动的部分自动化和信息化智能化,有效提高了机械作业的效率和资源的共享率,降低了对人员劳作的依赖度。除此之外,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系统也为智能化管理平台的构建提供了基础,支持农村产业经济可通过自动管理和服务的方式构建一体化服务中心,解决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管理问题。
第四,农村信息化拓展了农业生产活动的范围。农业信息化为农村产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技术和设备,同时也将部分外部的新兴产业引入到农村产业结构中,拓宽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在技术层面上实现了原有产业的改革和创新,延伸了部分产业的产业链并提高了产品和商品的价值,为生产者和劳动者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在信息化的进程中,互联网平台和现代智能物流也拓宽了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客户的沟通渠道,让农村的产品能够流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实现商品的高度流通。
第五,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渠道和收入类型。农村信息化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为农村地区的居民带来了更多的收入,从不同的渠道为农村的居民收入提升带来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信息时代下信息资源的流转速度不断提升,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落后,不具备高速运转的信息流通能力,而采用信息化的生产生活方式能够在农村市场和外部市场中建立有效联系,通过互联网和信息网络实现商品和资源的流通[2]。
第六,推进农村产业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传统产业经济的发展模式中,传统生产工艺往往带有地区的特色,所产出的产品也能够实现部分要素的个性化,在信息时代下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其生产效率和销售渠道、流通渠道往往受限,此时,可将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融入传统产业中,在原有生产工艺的基础上予以优化,拓宽产品的销售渠道并加大特色产品的宣传力度,构建独具特色的农村产业经济发展模式,最终实现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
三、农村信息化下推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构建农村信息化的基础网
农村信息化的推进离不开相关配套设施和基础设施的构建。首先要建设网络基础服务设施,在这一环节中可充分利用原有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基础网络,通过现代科技予以改善和延伸,拓展其覆盖范围并提高服务效率与质量,打造高质量的信息网络。其次则是要推广农业技术,让新型农业技术更好地应用于生产生活,对此,可通过信息网络、卫星传输、电视广播等多种传播途径充分发挥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作用,加大农业技术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农业工作者意识到新型农业技术的意义与价值,为新型农业技术的推广提供基础[3]。最后则是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管理和咨询服务,依照农村地区的实际发展状况制定发展标准和行为规范,避免不合理行为破坏新农村的建设,具体来说则是在村落局域网的基础上,将不同地区的站点连接起来,打造完善的交互网络,为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奠定基础。与此同时,还应采用现代化的综合信息网代替传统的单一信息网络,扩大信息网络的承载量和传播范围,让农民和农业工作者及时、有效地认识到相关农业政策、市场标准以及经济发展的变化等重要的信息,拉近农业工作者和国家、政府间的距离。
(二)推进农业信息化服务业的发展
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农村居民和农业工作者对于信息化这一概念的理解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在落实相关发展政策时会产生一定的偏差,对于新型信息技术和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也不够娴熟,此时农业信息服务产业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农业信息服务产业主要为农业生产者和农村居民提供相关的科技、经济、社会以及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咨询和服务,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工作指引,而要推进农业信息化服务产业的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构建多层次的服务体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同领域和产业对于市场经济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农业信息化服务应当根据农村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需求提供咨询服务和管理服务,从技术、人才以及市场需求等不同方面予以信息和资源的帮助;(2)提高创新在产业经济发展中的比例。农村信息化为农村地区带来了新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这些资源为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同时也为产品创新和研发提供了保障,因此农业信息化服务业通过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拓宽农民的信息获取渠道,培养农村居民和农业工作者的创新意识,将农村产品的特色充分发挥出来,构建特色的发展模式。
(三)打造良好的信息软环境
农村地区的信息软环境也是影响信息化进程推进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此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政府职能的转变,相较传统农村产业经济,信息化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产生了新的变化,此时,过去的政府职能已然出现了不适应的问题,因此,政府部门应当充分发挥出自身引领者、调节者和供给者的作用,引导农村经济走向正确的发展方向。其次则是推进农村地区信息化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完善与落实,随着农业信息化的推进,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转变,而在此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等方面的漏洞,因此政府应当及时补缺漏洞并出台新的政策法规,适应农村发展需求,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4]。
(四)构建高质量的农业信息化管理团队
打造高质量的信息化团队是推进农村产业信息化的重要保障,人才团队的构建可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外部人才的引进,应重视具有管理能力与掌握信息技术的综合型和创新型人才,对此,我国出台了大量的鼓励和激励政策,加大了对人才的吸引力度;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教育培训和技能训练等方式培养本地的信息化人才,在培训的过程中应当重视电子商务销售和新媒体推广、网络传播等方面的技能训练,打造专业化的宣传团队,提升农产品和新型农业技术的传播效果和推广范围。
四、加快农村信息化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一)深化对农村信息化的认识
目前,大量农村地区的居民和农业工作者尚未正确认识到农村信息化的意义和价值,对于信息化建设的理解还停留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此时,深化农村居民和农业工作者对农村信息化的认识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农业信息化的宣传部门和相关政府单位应当深入到农村生产生活的过程中,从基层进行宣传,由下及上地拓宽传播范围,从而实现农业信息化概念的推广。
(二)推进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农村信息化的进程持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在不断展开,光纤、电缆、服务站等设施都已在部分地区建设完成,但事实上,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基础网络设施构建仍不能满足农村整体的信息化发展需求。对此,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应当从县、乡、村等不同层级中打造基础设施建设团队,予以相应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提高基础设施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范围,推进网络基础设施的构建。此外,还应积极构建农村地区的信息数据库,为农村地区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提供保障[5]。
(三)建立健全信息管理系统
农村信息化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和资源总量是异常庞大的,这对农村的信息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构建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是很有必要的。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应具备信息资源的采集、储存、整理、共享、分析及监控等功能,针对不同的农业生产活动与实时的信息服务,最终通过科学的系统分析打造信息体系,通过数据和信息的反馈制定应急政策和预防措施。
(四)引进并培养农村信息化的专业人才
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应用对相关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要求是十分严苛的,而现有的农村工作者,基本无法达到该类技术应用的水平,人才稀缺的问题十分严重,因此应当加大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和培养力度,打造专业化的人才团队,为农村信息化工作提供基础保障。首先,相关政府部门和单位应当加大对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力度,为其提供接受专业化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如学术交流专家讲座及参观指导等,从不同角度提高信息化建设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其次,调整信息化建设工作人员的标准,提高信用门槛,加大审核力度,在进行人员聘请时注重其创新思维和管理能力等综合素养,确保其在信息化建设中能够起到实质作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新时代下建设新农村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和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手段。在信息时代下,农村信息化建设是对市场经济和时代发展趋势的适应,配合城乡一体化进程,共同打造新型农村,为农村居民和工作者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而要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则应重视基础设施、软环境以及服务管理和人才团队等方面的建设,为信息化的推进提供综合保障,最终实现我国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