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分子医学实验教学与医学本科生科研诚信意识的培养
2022-03-18夏李群陈祎王明超李恭会
夏李群 陈祎 王明超 李恭会
近年来,我国医学论文因涉嫌伪造篡改实验数据、论文抄袭剽窃以及伪造同行评审等学术不端行为而被国际期刊撤稿的现象屡见不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医务人员的职业形象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医学本科生是未来医学事业的接班人,在本科阶段医学生不仅要学习临床基本知识,同时还要进行基本的研究能力培养,因此在这一阶段强化科研诚信意识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分子医学实验是一门集生物化学、免疫学、生物化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基本实验、科研探索和医学应用于一体的全新的综合性实验课程[1]。它是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各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旨在巩固理论知识,强化实践能力,提升科学素质。分子医学实验的教学中要求学生遵循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认真地观察实验现象,客观规范地记录实验数据,严谨地处理图像以及分析数据。通过分子医学实验教学渗透正确的科研态度,普及学术规范有助于临床医学本科生在接触科研初期形成科研诚信意识。文章将挖掘医学本科生分子医学实验教学中涉及的科研诚信元素,探讨在分子医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研诚信意识的重要性及可行性。
1 加强医学本科生科研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临床医学科学家是连接临床医学与基础科学的桥梁,他们在推动临床医学发展中发挥中重要的作用[2]。临床医学科学家不仅要做好诊疗工作,同时也要能从临床实践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就对临床医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8 年教育部和原卫生部联合发布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中提出,医学院校必须将科学研究活动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经,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为学生创造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与条件。《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2016 版进一步要求医学院校应当为学生提供科学研究经费,以满足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需要。临床医学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的比例不断扩大,深度日益加深。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触及科研诚信和学术规范问题。
科研诚信是指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科研工作者要实事求是、不欺骗、不弄虚作假,还要恪守科学价值准则、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活动的行为规范[3]。医学科学研究通过对疾病本质及其规律的研究,旨在为临床医学中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只有本着实事求是的宗旨进行医学科学研究,才能真正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并造福人类。因此医学本科生作为未来临床医学科学家的苗子,在接触科学研究伊始便树立良好的科研诚信意识对未来医学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医学院分子医学实验教学现状
分子医学实验是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各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不同院校课程具体内容的设置大同小异,均包含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基础实验技术,如生物样本中蛋白质的提取和含量测定,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量,基因表达检测的相关实验技术和蛋白印迹技术,真核生物基因组DNA 提取、含量和纯度测定,层析技术等,和密切结合临床实际的模块如人类外周血染色体标本制备、核型分析以及DMD 基因突变检测,人类染色体C 分带制备及遗传病基因突变分析,以及自主设计性实验项目模块,将临床科学问题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基本实验技能有机整合[4-5]。分子医学实验中要求学生科学、客观、规范地记录实验数据、处理图像以及分析数据,符合科研诚信的原则。通过这门实验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相关分子医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增强实验操作能力,掌握实验设计和实验报告书写能力等,为今后从事医学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分子医学实验教学中科研诚信意识培养的可行性分析
为了在分子医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研诚信意识,我们对照科学技术部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发布的《科研活动诚信指南》以及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医学科研诚信和相关行为规范》,挖掘了分子医学教学过程中涉及的科研诚信元素,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渗透和强化科研诚信的观念。
3.1 强调规范的实验记录原则
按照《科研活动诚信指南》要求,规范的实验记录应当保证数据的原始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应当在有连续页码的实验或调查记录本上记录研究过程和相关数据,不得涂改数据或撕掉记录本中的任何一页。严禁编造、改动原始数据,或有选择地记录数据以获得特定的结果[6]。有的学生因实验过程中的疏忽漏记数据,便自己随意编造实验结果;有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得出的结果不理想,为了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和高分而篡改实验结果;甚至有学生直接抄袭同学的实验报告。这些是分子医学实验教学中常出现的违背科研诚信的现象。因此,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细致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及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杜绝学生在实验课上边闲聊或边玩手机的行为,以避免漏记现象。在实验报告批改的过程中,教师应严肃指出学生实验记录中的不规范之处,告诫学生不要以追求完美的实验结果为目标,而应以真正理解实验的原理、掌握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实验结果分析能力为目标,引导学生养成规范的实验记录习惯。
3.2 强调规范的图像处理原则
图片造假是目前科研造假的重灾区,也是甄别是否存在科研造假的要点之一。据撤稿观察统计,截止12 月15 日,2020 年我国撤稿数已达779 篇,其中因为图片问题被撤稿的文章就高达270 篇,占总撤稿数的34.7%。图片造假造成撤稿的主要原因总共有5 个,而图像复制以156 篇的数量位居榜首,图片处理54 篇,图片错误31 篇,图像剽窃21 篇,以及其他图像相关问题85 篇。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图像处理的原则进行教育。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对图像的处理原则作具体的讲解,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不要对一张图片的局部区域进行增强、模糊、移动、移除或插入新内容等操作;(2)可对整张图片的亮度、对比度或色彩平衡进行调整,不能隐藏、消除或歪曲原图的信息;(3)允许从同一凝胶上不同部位,或从不同的凝胶、区域、曝光区取得图像并进行图片拼合,但须使用明确的分割线表示它们来自不同的原图,并在图注中予以说明;(4)务必妥善保管原始图片。通过联系具体实验案例,使学生对规范的图片处理原则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3.3 强调规范的文献引用原则
引用参考文献是科技论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方面说明自己研究课题的来龙去脉,另一方面是尊重前人和他人的研究成果[7-8]。《科研活动诚信指南》指出,科研人员在论文或专著中,应当明确区分自己的和他人的研究成果;在引用他人的观点或研究成果时,应当力求准确,并列入文后的“引用文献”或“参考文献”[8]。目前,大学生对论文引用规范多是一知半解,大学生的学位论文中参考文献引用中涌现出诸多问题,主要包括参考文献的虚列、隐蔽,参考文献来源面狭窄、参考文献引用质量不高以及参考文献的著录不规范等等[9-11]。论文参考文献的规范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作者的学术道德和治学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论文的学术质量[12-13]。在分子医学实验教学中,“设计性实验项目”旨在培养学生文献查找、课题设计以及论文撰写能力。在此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将文献引用规范及原则自然地融入到论文撰写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真正领会引用参考文献的意义和恰当引用文献的重要性。
3.4 其他科研诚信相关方面的教育
除了上述提到的几个方面,其他方面如:(1)涉及人、实验动物的医学研究要符合伦理审查办法的相关规定;(2)科技论文的署名原则;(3)涉及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和已知病原体改造等研究中的公共卫生和实验室生物安全意识等等也可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案例中进行普及。
4 对授课教师的要求
在分子医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推进医学本科生科研诚信意识的培养,对作为科研诚信教育实施者的授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授课教师自身需具备较高的诚信思想和道德水平才能真正做到言传身教。其次,在学生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异常现象或实验失败的原因应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让学生真正从实验学习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实验报告批改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对实验结果虽然不完美但撰写认真、态度诚实,尤其是能深入分析实验因果的学生予以肯定。最后,教师也需要加强自身的科研诚信相关内容的学习和培训,完善自身科研诚信相关知识,才能更好地教育引导学生。
5 结语
近年来,科研诚信建设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2018 年5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科研诚信是医学科学研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医学科学研究结果对临床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人民的健康密切相关,容不得弄虚作假。医学本科生作为我国未来医学事业发展的引领者和主导者,医学本科生的科研诚信意识培养已势在必行。然而,我国相当一部分高校尚未开设专门针对科研诚信教育、科研行为规范、科研伦理道德等相关的课程,科研诚信教育主要依赖学生自学、科研座谈会、经典案例分析等形式[14-16]。而以分子医学实验为代表的各类实验性课程教学过程中涵盖了大量的科研诚信元素,与科研诚信意识培养的需求高度契合,是最佳的实施科研诚信教育课堂。实验教学可以从实验预习、课堂问答、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图像处理、实验报告及科技小论文等多方位、多角度地实现对医学生科研诚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