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生实践活动与思政教学的创新整合探索
2022-03-18吕德馨王淑艳向敏吴泽洋翁志武聂鑫
吕德馨 王淑艳 向敏 吴泽洋 翁志武 聂鑫
医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环节,包括校内的实习教学和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具体表现形式有:社会调查、参观考察、课题研究、专题调研、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门,了解社情国情、培养组织协调与创新意识、完善个性品质品格,增强服务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活动作为环境影响的基本要素,通过医学生的积极组织与参与,可以有效地解决思政教育理论与现实社会环境相分离的问题,但目前在医学生的社会实践中如何融入思政教育没有一定的认知。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的现状是思政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产生的环境影响并未很好地结合,由于缺乏系统的、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个人认知水平、价值观念等诸多原因,无论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缺乏深刻的认识,导致思政教育脱离实际需求,在临床实习、社会公益及创新创业等实践活动中缺乏时效性[1]。而如何解决思政教育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问题,社会实践与思政教育融合创新无疑是最好的解决途径,通过精心组织的实践活动,医学生通过不断磨砺训练,有利于培养优良的品质和行为习惯[2]。医学生思政教育应该是一项需要课内外相衔接、线上下全覆盖的系统工程。医学生的思政教育应包括课程思政和实践思政两个环节,在校学习期间可以接受系统规范的课程思政,通过理论学习初步形成较为清晰和正确的道德理念。但在社会实践中,由于医患矛盾导致社会人员对医务工作的误解、医患关系的持续紧张,部分医疗单位人员信念缺失衍生的腐败现象、社会不良风气导致的红包、变相受贿等现象,由于理论与现实的差距难免会出现一些道德困惑,甚至对医学核心价值观产生动摇,势必影响其职业理想信念的动摇和人生价值的抉择。同时,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传媒工具,已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多元文化的价值冲突、不良媒体的错误导向导致部分医学生在道德认知、道德实践、价值取向的紊乱、道德评价的失范和道德理想的迷失[3-4]。以上问题都是对思政教育的严峻挑战,需要认真反思,推进思政教学的改革。
1 实践活动是思政教育践行的重要平台
与常规思政教学方式相比,社会实践教学也给医学生提供了道德实践的现实平台,通过慈善与公益活动,让他们能近距离服务大众,了解群众的疾苦并解决现实问题,在实践中通过思政教育,使其更具有现实性和说服力,有助于巩固和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想觉悟[5]。“流动的口腔医院”公益项目为偏远患者免费进行有针对性的口腔知识宣教、口腔检查等口腔医疗服务。医学生通过协助医务工作,医患沟通交流、患者心理辅导及陪护志愿服务,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社会奉献精神。目前口腔专业开展的实践性教学唇腭裂医疗公益活动已成立10 年,通过公益活动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契合,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通过医务人员的技术让唇腭裂畸形儿童恢复了正常面容,融入了正常社会活动,在学生随访中,当看到患者自信的笑容,感受到贡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有助于培养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坚持下乡送医送服务,深入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地区,消除城乡卫生资源不平衡,建立新型创新合作模式。通过帮扶偏远地区群众,解决口腔疾病诊疗,使医学生关注弱势群体的医疗需求,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形成正确的道德规范和原则体系。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在潜影默化中使医学生感受到职业的自豪感、使命感,要以“悬壶济世”为人生宗旨,有为国家医学事业贡献的信念[6]。
2 实践活动模式下思政教育的基本思路
根据目前实践活动中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探索建立一个与思政教育紧密衔接、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教育质量体系。我们以改变思政教学理念为核心,将思政教学的有效性作为教学的评价标准,探索实践活动环境下思政教育的实施策略,充分利用学科优势资源与实践教学平台,通过思政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作为研究内容。在思政教学观念上,着眼于从单一的知识教学体系向理论知识-人文素质-价值取向的育人体系进行融合创新[7]。实践教学需要从增强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能力以及人文素质建设方面入手,深刻认识到加强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同时需要结合新形势的要求,遵循相应的原则,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及合理的评价机制[4]。我们将思政教育作为改进实践活动教学方式方法的重要内容进行了积极探索。针对不同实践中的公益活动与创新创业,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在组织机构上着眼于独立的教学向系统教学思考,让医学生作为实践活动的主体并积极参与其中。在教学内容上,着眼于由传统的单一的学问性知识教学向学生自身实践获得的体验性知识教学的转变。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充分挖掘实践教学中的思政德育元素,为培养合格医学人才,为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贡献一份力量。
3 实践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创新
既往思政教育多偏重理论性,实践性较少,并且理论系统性有余,现实针对性不足。我们要在实践教学和思政教育中推进改革与创新,真正实现思政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全面发展医学生素质教育。
3.1 思政教育与人文素质的融合创新
医学人文精神是医学道德的核心,对生命的尊重是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所在。“我们看的不是病,而是病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将其作为从医生涯的感悟,也表达了对在现今医疗环境下开展医学人文的思考。人文素质教育可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培养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培养。医学人文精神是实现现代医学模式的助推器,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学人文的重要性会日益凸显。传统教学实践侧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培训,忽视了医学生人文素质和医德品质的培养。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既往教育模式的结果必然造成医学生模式患者需求,“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这句医学格言概括了人文精神在医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8]。在思政教育与人文素质的创新融合上,通过系列教学实践与思政教育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培养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理解、关注患者的权利和需求,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在思政教育讲授中将医务工作者的先进事迹融于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多渠道为医学生提供真实而丰富的人文素质学习资源,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中榜样的力量,通过与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护人员共同参与,通过榜样的感人事迹,引起医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产生鼓舞、教育和鞭策作用,使外在的榜样转化为催人上进的内在力量[9]。
3.2 思政教育与医学伦理融合
医学伦理学是解决医疗卫生实践和医学发展过程中的医学道德问题和医学道德现象的学科,它是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的同时带来的社会问题、伦理问题如何解决?克隆人到底是社会医学的进步还是伦理道德的丧失。从医学技术的发展可以看到医疗技术的发展不断打破传统伦理道德约束,同时又产生了新的道德观念。在医疗改革的大趋势下,课程思政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通过思政教育在专业伦理层面进行价值引领[10]。思政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入来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了解没有伦理道德约束的科学技术必然会走向极端。通过人工代孕、活体器官移植、细胞克隆技术和安乐死等伦理的关注点,采用思政教育促进他们对专业伦理的认识,使之胸怀虔诚与敬畏之心,严格遵守医疗行业规范。思政教育与专业伦理相结合,在思政教育中让医学生明晰动机与效果、目的与手段等之间的关系与冲突,有一些原则问题作为医学生必须清楚,这些是医务工作者的禁区与红线[11]。因此,融合教学模式必须能明确地反映正确的道德规范,医学伦理和实现自我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专业伦理范畴包括:权利、义务;情感、良心;审慎、保密等。医学生需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医师职责,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4 实践活动中思政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给医学生提供了真实而丰富的道德学习平台[12]。通过多年的社会实践过程,教研室与学工部联合开展了多种社会实践活动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后依托暑期志愿者活动、依托“乐伢派”学生实践活动、依托世界温州人唇腭裂慈善项目、依托温州医科大学“流动的口腔医院”实现思政教学方式的多样化,通过公益活动增强奉献社会的意识,通过辅助慈善手术也促进了颌面外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在思政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中,获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思政教育工作室还与学工部相结合,针对学科特色与学生特点,形成“以赛代学,以展促学”的发展思路,设计创业创新主题,使学生在创新实践的过程中,更深入了解生活、了解社会,让创新活动与现实紧密结合,充分挖掘医学生的创新潜质,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其中《天使之吻——贫困唇腭裂儿童及家庭关怀公益服务》获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一等奖。
4.1 建立规范化思政教育病例库
临床实践活动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医学知识的积累和医学技能的提高与熟练,更要在实践中培养思想道德和塑造价值情怀。建立规范化思政教育病例库是将德育元素与知识元素完美融合的重要环节。目前医学教育者更热衷于临床病例库的建立,而对于建立思政教育病例库心存疑虑。建立好规范化思政教育病例库首先要充分剖析自身课程特点,如何在教学中将学科知识体系与思政教育体系交汇点,如从学科特色谈到知行合一,从颌面部肿瘤谈到人文关怀,从颌面部创伤谈到爱伤观念,通过典型病例的案例分析来挖掘其中的思政德育元素,实现课程教书育人的双重功能[13]。具体措施上确立医学生课程思政的具体方案与教学理念,撰写教学设计,将思政教育内容列入教学计划。通过疑难病例讨论、典型案例分析、教学查房等形式在实践教学中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在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基础上,将思政教育与知识教育完美融合。
4.2 建立思政教育个人工作室
由于医学领域的特殊性,教师都在潜移默化间结合本专业课程渗透人文素质和伦理教育,但需要更加系统化和理论化。在教学队伍与师资建设过程中,院校引入并建立思政教育个人工作室机制,作为引领学生思政教育的新形式与新动力。思政教育个人工作室的设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社会环境因素和工作室所创设的教育情境,对学生进行感染和熏陶,培养其正确的思想政治品德。对于社会实践期间的医学生除专业教育外,工作室还负责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文伦理教育和就业指导等[14]。通过不同形式的交流与沟通,深入了解学生成长发展诉求,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困惑[15]。思政教育个人工作室创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沟通氛围,使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产生一种良性的互动,不知不觉地接受思政教育的影响,工作室还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播积极思想,引导学生思考,形成价值认同[16]。
综上所述,思政教育是一项需要贯穿医学生培养全过程的系统工作,如何做好医学生实践活动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等医学教育体系的重要课题;实现社会实践活动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也是医学生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17]。通过教学思路与教学观念的革新,坚持正确导向,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思政教育工作机制和体系;通过实践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创新,帮助医学生完成正确认知和各种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和职业素养;通过丰富的思政教学形式,构建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将实践活动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才能培养出具有扎实的基础医学理论知识和崇高的思想政治觉悟、职业道德的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