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校本美育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以武汉市青山区钢城第四小学为例

2022-03-18武汉市青山区钢城第四小学朱雅莹

成才 2022年10期
关键词:剪纸双减美育

■ 武汉市青山区钢城第四小学 朱雅莹

武汉市青山区钢城第四小学是一所流动儿童占比半数以上的公办学校,坐落于华中最大的棚户改造区——青宜居小区内,如何把这些流动花朵培养为“乐观自信知博行雅的阳光少年”,一直是我们追求的方向。学校以“融和”文化为背景,以“融汇砺新,谐和致远”这一教育理念为指导,致力于打造“融彩”体艺,发展素质教育,积极为学生开发更多更好的艺术课程。值此“双减”背景下,学校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用以“立美育人”来促进“立德树人”。为此,学校开展了“课后服务+美育课程”模式的尝试,加强“五项管理”,落实“双减”工作,拓展了美育校本资源。

一、以课程为载体,拓展多彩美育课程

美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可以通过各种艺术、自然界以及社会生活中美的事物来实践。学校融和社会资源开发:红色研学课程、绿色生态课程、蓝色水源课程等让学生走出校园,感悟家乡之美好、祖国之强大。

学校利用红色研学活动,带领学生一起走进武汉博物馆、辛亥革命纪念馆、武汉二七革命纪念馆等红色场馆,让学生感受那段风起云涌的历史,勿忘昨日的苦难,珍惜今日的辉煌。研学活动之后,引导学生通过简报、主题手抄报、参观日记等多种形式,内化感受,升华思想。利用政治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结合,将红色文化运用于学校德育,从而实施美育教育,引航学校发展,既是传统继承与创新发展的统一,也是加强和改进德育、美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切实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学生能够深刻地感受到革命传统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与教育魅力,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

充满希望的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是生命的象征。目前,绿色生态课程在学校初具规模,学校在与之相邻的戴家湖公园成立了学生“察颜阅色”生态观测体验基地,充分发挥戴家湖公园的育人功能,丰富了学校“生态德育”“美育”的育人体系,搭建学生发展的平台。在老师的带领下观察公园梅花,用毛笔书写“梅”字;欣赏菊花,用国画描绘花朵;探究水生植物,图文并茂的制作自然笔记等。除此之外,青山公园、和平公园、青山江滩等都是学校育人的生态基地。生态美育既是生态文明新时代的需要,又是学校美育育人的重要体现。

水是生命之源,生命之本。学校积极开展蓝色水源课程,通过地域资源来引导学生对保护水资源的关注和思考。学校所在的青山区之前是一个重工业区,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为了让学生直观了解污染环境的危害,感受现在绿水青山的美好,学校带领学生来到武汉市北湖污水处理厂。该厂是武汉市“四水共治”的一个重点项目,是我国国内一次性建成且规模最大的污水处理工程。学生在这里了解到建成的北湖污水处理厂会从根本上解决大东湖地区的污水处理等难题。然后,再用手抄报和绘画作品等形式表达自己对保护水资源的思考与感受。

因园林绿化与生态修复项目而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戴家湖公园,其前身是一汪碧水,上世纪50年代因为武钢、武汉热电厂的兴建,戴家湖变成粉煤灰堆场,日积月累,堆成了一座巨大黝黑的“戴家山”,终日尘土飞扬,让附近的居民窗户都不敢打开。而现在,“生态原貌”还原的戴家湖公园,满目苍翠、波光粼粼,生动地展现了戴家湖回归的故事。学校带领学生走进戴家湖公园,了解它的前世今生——从湖到山,再从山变湖的历史变迁。这里变化的是环境,更是我们的发展理念。

以美育人,以美化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帮助学生正确树立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情操,厚植家国情怀,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以双减为契机,开发融和美育模式

学校尝试“课后服务与美育课程”相融和的模式。为惠及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学有所长,人有所爱,真正做到“红花朵朵开,朵朵都精彩”,学校大力推进走班社团课程,即周一和周三下午课后服务时间,分学段采用学生走班形式,周一是三四年级走班,周三是五六年级走班,分别开展剪纸、衍纸、绘画、国画、书法、合唱、舞蹈、非洲鼓、锣鼓、乒乓球、足球、篮球、柔力球、花样跳绳、园艺、编程等课程。每个学生都有一份像菜单一样的选课表,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课程,离开自己的教室来到指定的上课地点,实行走班上课。除学校综合学科教师全部参与其中之外,还另外聘请了足球、篮球、柔力球、舞蹈等社会专业团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课程体验。菜单式课后服务项目和内容,将各学科内容有机整合,形成育人合力。丰富多彩的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走班课变成了最令人期待的课程。课程开始前,整个学校都动起来了,学生带着各式各样的工具,急切而又快乐的奔赴目的地,成为了学校最亮丽的风景线。

另外,我们还积极为学生搭建美的平台,创造更多的展示机会。如学校元旦迎新活动时,把剪纸、衍纸、绘画、国画等社团学生作品做成展板,向全校展示,并把优秀作品送到上级部门去参加各种评选,提升学生自信,激发学习兴趣。我们利用六一主题活动、建队日、运动会等契机给社团学生更多的展示平台,如舞蹈节目、歌曲合唱、球操、非洲鼓、威风锣鼓等,多彩的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生活,更给学生带来了美的体验和身心的愉悦。

在活动中感受美、认识美、表现美、创造美。只有真正有效发挥好艺术教育的作用,推进“减负”,才能让学生享受到“减负”给他们带来的实惠。

三、以传承为基石,整合美育校本课程

根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要因地制宜,积极开发和编写校本课程和教材,开展更多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武汉拥有一大批优秀的剪纸艺术家,其中,省级非遗文化传承人毛明月在距我校一墙之隔的青和居社区成立了剪纸工作室。学校邀请剪纸毛明月、衍纸丁桂娣两位老师进入校园,在我校担任剪纸、衍纸教师。学校通过校园选拔,成立校级剪纸、衍纸社团,利用中托时间,每周授课两次,深受学生喜爱。

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汉市青山区青和居社区考察工作,毛明月向习近平总书记送上了剪纸作品《青山新江滩》,习总书记殷切嘱托他“把它(剪纸)传承下去,要后继有人”。他牢记总书记嘱托,全身心地投入到非遗进校园活动,带领学生参加了各级各类活动,获得了一致的好评。2016年6月13日,我校衍纸班登上《长江日报》超级课堂封面明星班级,成为最精巧班:小小衍纸拼出五彩世界。2018年9月19日,我校剪纸、衍纸再次登上《长江日报》“校园风采”栏目——青山区钢城四小:“指尖艺术”传承民族文化。2021年11月,我校依托“剪纸、衍纸”传承项目,成功入选了第三批国家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在坚持了多年的剪纸、衍纸教学探索后,专家团队和学校教师共同努力,研发了《剪纸》《衍纸》这两种校本课程,通过普及、推广,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了解和学习这两种艺术形式。

四、以课改为内涵,拓展美育资源空间

学校广泛开展“体艺2+1”活动,希望每位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两项健身锻炼的体育技能与一项艺术技能,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此项活动不仅依托学校艺术和体育课程,更与走班课程完美结合。目前,学校已经高标准的落实了此项工作。

此外,学校还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积极促进学生参加课外文体活动,着力推动体育、艺术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如利用节日主题活动、开学典礼、运动会等形式,推进课程改革,整合资源。

在我们国庆节主题实践活动时,我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一二年级学生开展“爱国歌曲我来唱”活动,同学们传唱爱国歌谣,录制成小视频,在线上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三四年级开展“童心共筑强国梦”书画创作比赛,同学们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一笔笔画在了纸上。五六年级开展“红色体验我参与”活动,在父母的陪伴下,他们参观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红色影片,将自己的体验感受制作成了一篇篇图文并茂的“我的红色游记简报”或“红色影片观后感”。

每学期的开学典礼,都是我们非常好的教育阵地。在2021~2022学年度秋季开学典礼上,新进教师和学生代表们共同表演了配乐诗朗诵《强国有我,共筑辉煌》,铿锵有力的声音让同学们深受鼓舞,师生们不禁齐声高呼: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在这次的开学典礼上,还有一个十分生动的教育环节,学校法治副校长与同学们合作演出了一个反电诈情景剧——《布娃娃的诱惑》。该剧将街头因扫二维码免费领布娃娃而上当受骗的一幕活灵活现地呈现了出来,滑稽夸张的表演,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但笑过之后,却开始对电诈进行了思考。该活动还被大武汉客户端进行了报道。

2020年10月27日,惠基金雏鹰运动会在武汉市钢城第四小学举行,女排奥运会冠军、惠基金发起人惠若琪来到赛场,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运动会。开幕式的方阵上,有花式排球、花式足球、花式篮球、柔力球等项目,最吸引眼球的还是纸艺方阵,同学们灵巧地运用剪刀,很快就将手中的彩纸变成一幅幅精彩的剪纸作品。孩子们还在老师的带领下为惠若琪送上精心制作的剪纸肖像。

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将美育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各方面,做到将德育、美育、智育、体育相融合,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结合。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八个统一”精神,丰富和发展了学校美育资源的内涵,拓展了各学科美育资源开发与整合空间。

以美为媒,美育未来。“双减”及素质教育背景下更加要求我们学校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构建以美育核心课程为主体的美育校本课程的研发,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猜你喜欢

剪纸双减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剪纸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