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的修养根植于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
2022-03-18刘少奇
刘少奇
我们共产党员不能把理论学习和思想意识修养互相割裂开来。我们共产党员,不但要在革命的实践中改造自己,锻炼自己的无产阶级思想意识,而且要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过程中改造自己,锻炼自己的无产阶级思想意识。
在一些共产党员中,有一种比较流行的想法:就是认为坚定而纯洁的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的立场,对于一个共产党员了解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是没有关系的。他们认为一个人的无产阶级立场虽然不很坚定,思想意识虽然不很纯洁(即还残留着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也可以彻底了解和真正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他们认为,只靠书本学习,只靠书本知识,就可能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科学,是工人阶级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科学。只有彻底站在无产阶级立场的人,以无产阶级的理想为理想的人,才能彻底了解和掌握它。没有坚定纯洁的无产阶级的立场和理想,是不能彻底了解和真正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这门科学的。如果他不是真正的革命者,不是无产阶级的彻底的革命者,不是要在全世界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他不想革命,或者不想坚持革命到底,而想半途而废,那么,马克思列宁主义这门科学,对他也是没有用处的,或者是用处不大的。
…………
所以,我们可以说:一个共产党员如果没有明确而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没有正确而纯洁的无产阶级思想意识,要彻底了解和真正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并使之成为自己的革命斗争的武器,是不可能的。这也就是说,一个共产党员要有比较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修养,就必须有崇高的无产阶级的立场。
同时,我们也应该说,一个共产党员如果不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如果不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他要在一切革命斗争中坚持无产阶级的立场,体现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这也是不可能的。
在一些共产党员中,还有这样一种想法:就是认为只要自己革命坚决,斗争勇敢,就完全行了,学习不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进行不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修养,都没有什么关系。有的同志甚至认为,只靠家庭出身好,本人成分好,用不着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也能够成为无产阶级的先进战士。有的同志,虽然一般地承认理论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在工作和斗争中,却从来不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所有这些想法,显然都是不对的。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是我们观察一切现象、处理一切问题的武器,特别是观察一切社会现象、处理一切社会问题的武器。如果我们不能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器,我们就不能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在革命斗争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就有迷失方向、背离无产阶级革命立场的危险,甚至可能自觉地或者不自觉地成为各种机会主义者,成为资产阶级的俘虏和应声虫。
【题解】
本文选自1939年7月刘少奇在延安发表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演讲。在这篇演讲稿中,针对当时党员队伍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刘少奇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学说史上第一次使用了“共产党员的修养”的概念,系统回答了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为什么要以及怎样增强党性原则和党性修养的大问题,完善了中国共产党建党思想,被称为“培养合格的成熟的共产党员的教科书”。
本文着重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学习与无产阶级思想意识修养并非相互割裂开的两张皮,而是共产党员加强自身修养所要同时依靠的两个有机方面。刘少奇驳斥了当时较为流行的两种极端观点:一是认为坚定纯洁的无产阶级立场对于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方法没有作用,仅靠书本学习即可掌握;二是认为即使不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也可以照样做到革命坚决,斗争勇敢,甚至以为能否成为先进的无产阶级战士只与家庭出身相关。对此,刘少奇旗帜鲜明地指出:一方面,“没有坚定纯洁的无产阶级的立场和理想,是不能彻底了解和真正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这门科学的”;另一方面,“如果不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要在一切革命斗争中坚持无产阶级的立场,体现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这也是不可能的”。
这篇著名讲演稿丰富了党的建设理论,80多年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当前,我们党面临的党情国情世情虽发生了新的变化,但广大党员干部要永远牢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把锤炼党性作为一辈子的必修课。
小故事
齐桓公的独特奖励之道张珠容
位于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会带队伍,会用人才。齐桓公最重用的人才,非管仲莫属。管仲被齐国任用为相后,推行改革,齐国逐渐强盛,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国。
管仲为齐国做出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但每次管仲做出了成绩,齐桓公第一个重奖的,不是管仲,而是管仲的启蒙老师,理由是他为国家培养了一个优秀的人才;第二个重奖的,仍不是管仲,而是发现并推荐管仲的那个人,理由是他为国家发现了人才;直到第三个,才轮到管仲。
为何齐桓公要推行这种“人才排第三”的奖励制度呢?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向齐国人民表明:自己是不是人才没关系,只要培养出或发现人才,就会获得跟人才一样甚至更高的待遇和奖赏。齐桓公的治国思维在于:当伯乐得到足够的重视,千里马自然就蜂拥而至。由此,齐国人才辈出,国家也越来越强盛,最终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