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60年代爱国卫生运动研究综述
2022-03-18李丹丹
李丹丹
(西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1952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在全国上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对于此话题的有关研究,长期以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和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中的一项热点问题,特别是近年来,爱国卫生运动成为学术界研讨的重要场域,学术关注度和媒体关注度呈现直线上升趋势,再加上当前疫情防控的现实需要,催促着学术界去认真思考卫生健康工作问题,并从历史中找出应对现实的经验。本文在占有充分资料的基础上,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展的爱国卫生运动进行了深入系统调查和事实的探析,较为全面地、客观地反映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希望为当下更好地进行疫情防控相关研究拓展理路。
一、研究的总体情况
本文以CNKI系列数据库为检索基础,从整体上把握了学术界对爱国卫生运动的研究现状。研究发现,学界对爱国卫生运动的研究成果丰厚,具体情况如下:
从学术著作来看,专门针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爱国卫生运动展开深入探讨的有:张晓丽[1]发表的专著,对爱国卫生运动的历史缘由和开展现状进行了整体性介绍,并对爱国卫生运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阐释;李洪河[2]在著作中,把爱国卫生运动视为国家应对疾病流行采取的重要措施,以时间为界限,论述了爱国卫生运动的不同发展时期,围绕农村、城市、工厂矿山和铁路以及部队等领域的卫生运动具体情况展开讨论;肖爱树[3]在书中,淋漓尽致地呈现了近现代发展史上农村爱国卫生运动的盛况;这些著作从多维度论证了爱国卫生运动的成效,对我们研究爱国卫生运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从学术论文来看,专门研究爱国卫生运动较为丰富,较有代表性为:肖爱树[4]64对二十世纪六十到九十年代开展的爱国卫生运动进行了探析。陈芳芳[5]1重点关注了在政治视域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这项群众性爱国运动开展的境况。孙思逸[6]1对新中国成立的初期,党报对爱国卫生运动的宣传报道方面进行了深入探析。于大泳[7]、李媛媛[8]79分别从山东和沈阳对爱国卫生运动进行了区域性研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洪河[9]、石超[10]创新了研究视角,从更多元角度对爱国卫生运动进行了阐述。诸如此类,大量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对我们当下研究提供了借鉴。
综上所述,学术界针对20世纪50、60年代爱国卫生运动进行了多维度、多视角地研究,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果,这为我们进行下一步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二、20世纪50、60年代爱国卫生运动研究现状评述
经过仔细爬梳剔抉,总体上将当前学界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爱国卫生运动的研究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国内研究现状
1.关于爱国卫生运动的地位研究
爱国卫生运动的地位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热点问题,目前已取得比较一致的观点。江维正[11]5在硕士论文中总结到,爱国卫生运动是中共引领全国人民开展的群众性爱国运动,是在总结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时期开展的卫生防疫运动基础上传承而来的,是将当时的国内中心工作与群众路线紧密结合的生动实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群众性爱国运动。肖爱树[4]55是早期系统探讨爱国卫生运动实践的典型代表,他经研究发现,爱国卫生运动是中共针对当时国内外语境的需要,借助制度优势,以动员群众广泛参与为主要方式,组织实施的成效显著的社会性卫生系统工程。钟冰[12]经研究发现,群众性的卫生运动是中国特色卫生事业的一大亮点,也是第一代领导集体智慧的体现,具有重大的意义。由此可见,爱国卫生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带领全国人民开展的极具中国风格的卫生工作方式,对当时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很多学者都认同了此观点。
2.关于爱国卫生运动的必要性
必要性研究主要是回答为什么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问题。当前学术界对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原因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一致的观点。孙思逸[6]13-16在硕士论文中提到,细菌战的威胁是中共决定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直接导火线;而社会结构、社会秩序的重塑以及改变当时国内落后的卫生防疫状况,特别是促进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是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间接原因。金媛媛从新中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两个方面论述了此项运动开展的原因。朱长友[13]在2019年的硕士论文中,从新中国需要展现新形象、新中国建设需要提升全民身体素质的时代要求和新中国卫生状况较差、新中国民众健康水平较低的现实要求两个方面论述了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必要性。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当时中心工作的繁荣发展,其历史作用不可低估。
3.关于爱国卫生运动措施研究
关于具体运动措施的探究,一直是学界感兴趣的话题,也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如,钟冰主要从建立专门的卫生防疫组织、实行新的现代防疫措施、科普和宣传卫生知识等几个方面对爱国卫生运动的措施进行了研究。江维正[11]27-49以重庆市为例,围绕组织机构、宣传动员、主要活动和检查与评模四个方面阐释了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的方法举措。郭照杰[14]对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爱国卫生运动进行了历史考察,他从大力开展卫生防疫政策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卫生防疫体系的建设、大力开展防疫卫生清洁运动三个方面对爱国卫生运动措施进行了考察。关于爱国卫生运动措施的研究为我们当下有效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4.关于爱国卫生运动成效研究
经梳理和分析发现,学界对于爱国卫生运动成就是给予充分肯定的。张晓丽认为,爱国卫生运动对彻底粉碎了美国的细菌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初步改善城乡落后的卫生面貌,值得一提的是,较多传染性疾病得到了预防和控制。钟冰认为,这一群众性爱国运动不仅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同时使得城乡卫生环境得到极大地改善,清洁卫生的观念也开始深入人心,很多烈性传染病很大程度上也得到有效控制,更要的是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都有了很大的改善。肖爱树经研究发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引领全国人民开展的爱国卫生运动,不仅大大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还起到了涤荡思想、教化人民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有效彰显了新中国制度的优越性,并为后期进行的卫生防疫事业积累了丰富经验,提供了宝贵的财富。陈芳芳[5]31-42从国民、民族形象的重塑、社会治理的新尝试、合法性资源的补充三个方面论述了爱国卫生运动取得的效果。
5.关于爱国卫生运动经验研究
总结历史经验是开展新研究的出发点。张晓丽[15]主要从爱国卫生运动发展的理论对策、组织对策、管理对策三个方面来分析爱国卫生运动的经验。江维正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群众路线、紧密结合生产和建立健全制度四个方面总结爱国卫生运动的经验。李洪河[16]全面梳理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展的爱国卫生运动,认为加强党政领导是根本保障;走群众路线是关键;同时,爱国卫生运动必须从日常生产出发,服务于生产建设;特别是要把突击开展与专项活动的开展相结合,标本兼治,土洋结合,组合出击,达到移风易俗的效果。李媛媛[8]80-81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东北某地爱国卫生运动开展情况进行了经验总结:坚持党的领导;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使爱国卫生运动彻底成为民众的自觉自愿运动;加强环境管理力度,保证环境治理工作规范化。
6.关于不同学科视角对爱国卫生运动的研究
戴韶华[17]以政治社会学的视角,通过对爱国卫生运动中“小营巷”的变迁进行考察,印证了爱国卫生运动取得的积极效果。石超从国家、社会角度,对建国初期的爱国卫生运动进行了简要概述。陈芳芳在政治史和社会史的框架内,梳理了爱国卫生运动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嬗变的规律,特别研究了公共卫生治理与社会变迁之间的互动,她认为爱国卫生运动起到了积极作用。李洪河从反细菌战的角度,围绕美军细菌战的动机与阴谋、反细菌战的国内防疫决策、反细菌战的国际调查及国家名义下的爱国卫生运动等维度深入探究了反细菌战与爱国卫生运动的关系。
7.关于对各地方及各行业爱国卫生运动情况的研究
肖灵[18]从国家治理效能的角度,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少数民族地区的爱国卫生运动进行了综合研究。她通过研究发现,爱国卫生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治理初期有益探索,主要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本身的组织特点和理论认知,随着这种治理方式的日趋成熟,为我国国家治理独特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张儒子对新中国初期成都市开展的爱国卫生运动进行了历史回顾,探析这一时期内爱国卫生运动发展演变的规律和特点,总结了成功开展的经验教训,为当今成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吴健深入研究了安徽省在1949-1959年间爱国卫生运动开展的整体情况。温唯对1952年南京的爱国卫生运动进行了考察。肖婷婷[19]在硕士论文中对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湖南省的爱国卫生运动进行了探究。
8.关于以报刊为切入点对爱国卫生运动的研究
近年来,有学者创新了研究思路,拓展了研究视角,将报刊与爱国卫生运动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如张红芳,张玲[20]对新中国初期(1952-1955)《四川日报》关于爱国卫生运动宣传报道进行了解析,文章总结道,在新中国刚刚成立这一特殊场域下,卫生防疫、改进民生的作用与意义较为重大,甚至大大超过反“细菌战”的最初目的,这是一场全民全面参与卫生防疫运动的成功尝试。孙思逸在传播学的视域下对1952-1959年这一时期报纸对爱国卫生运动报道的嬗变规律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分析了媒体在我国社会动员和卫生观念建构中的重要作用,对未来大众媒体,特别是党媒进行健康知识的传播提出了有效的建议。由此看出,以党报的角度对爱国卫生运动进行宣传动员的研究文章目前还比较欠缺,《人民日报》是当时中央机关的党报,他的影响力对宣传党的主张具有不可言喻的作用,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爱国卫生运动的成果大多散落在相关著作中,没有专门进行研究。如:法国著名学者谢和耐在《中国社会史》一书中[21],提到全国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但也只是寥寥几笔,并没有对此专门研究。罗芙芸在《卫生的现代性—中国通商口岸卫生与疾病的含义》[22]研究了细菌战和爱国卫生运动。经研究,她得出,爱国卫生运动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抗细菌战的利器。
三、20世纪50、60年代爱国卫生运动研究存在的局限性
通过梳理,我们看到,学术界虽然对于20世纪50、60年代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进行了较为丰富的研究和探索,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就当前而言,不论是研究的学科分布、研究视角、研究载体,还是研究深度等方面,都还有待探讨的空间,值得我们深入开展研究。
(一)从研究的学科分布来
李自典[23]认为学界对这一运动的理论研究还很不够,这与爱国卫生运动这样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很不相称。当前,针对爱国卫生运动的研究绝大多数分布在医药卫生、预防医学、特种医学、人物传记、医学教育等方向,从中国近现代史、政治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学科方向来看,研究成果较少。这和当前这一领域呈直线上升的媒体关注度和学术关注度还不成正比,这需要各学科加大对该主题研究的投入力度,推进融合程度,进而达到多学科对此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二)从研究视角来看
当下的研究集中分布在各省、市、区等局部领域和个别行业,从学者本身所处地域角度和所从事的行业等单一视角来研究爱国卫生运动的背景、开展情况、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成果也较为丰富。但是,从宏观角度、国家视野、整体视角来研究得还不够丰富。如,可以站在国家的立场上,从国家、民族的视角对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情况进行总体探析,这有利于我们总整体上把握新中国成立伊始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战略意义。
(三)从研究载体来看
当前的学界关于此话题的探讨着眼点较为局限,研究载体比较单一,思路不够开阔,史料不够丰富。可以从报纸,特别是党报的角度,来探析和爱国卫生运动的关系。然而,事实上,学术界关于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报纸和爱国卫生运动二者关系方面的研究涉及还很少。通过仔细梳理发现,当前专门研究此话题的相关论文总共为两篇,分别为期刊一篇,硕士论文一篇,单单从研究数量上看,这一领域的研究还亟须加强,持续发力。
(四)从研究时间段来看
绝大多学者主要分析研究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如,有些学者集中研究了新中国伊始爱国卫生运动的相关情况,有些学者研究了五十年代后期的爱国卫生运动。但是对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展的爱国卫生运动研究较少,当前,专门集中系统研究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爱国卫生运动的著作更是寥寥无几。仅有的两篇主要是从地方区域的视角来研究的,没有从全国的视野来考虑。
(五)从研究的理论深度来看
毛泽东同志关于卫生运动的思考和研究,是贯穿了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期这一全过程的,关于卫生防疫思想的思考更是当时毛泽东同志以及当时第一代领导集体集中智慧的结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卫生思想对中国的影响,对此研究意义重大。但是当前,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中共历代领导人等关于群众卫生方面的思想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挖掘、提高。
四、深化20世纪50、60年代爱国卫生运动研究的路径选择
下一步有待学术界从更多元的角度,更宽广的视野,更丰富的载体进行深入的探究和诠释,路径如下:
(一)多学科系统研究
在研究中,不仅可以从医学单一角度来开展研究,更要从多学科、交叉学科、多元视角着手研究,如,从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多学科开展总体研究,这样才能碰撞出新的学术火花,为爱国卫生运动注入新的活力。如,可以从中国近现代史学科方向来研究,在这一历史语境下,以宽宏的视野深入系统了解爱国卫生运动的历史渊源、现实状况、取得的成效等来龙去脉,尤其是对当下开展疫情防控的启示方面值得深入研究。也可以从社会学的角度,从普通老百姓这一微观个体的角度来探究当时气势恢宏的爱国卫生运动。这种通过对处于时代裹挟中个体、局部的变迁来研究爱国卫生运动历史意义和价值的做法,更能够让我们对当时中共领导人作出爱国卫生运动这一伟大的决策产生共情。
(二)拓展研究视角
目前除了局部、地方性、行业性对爱国卫生运动开展研究之外,还需学界进一步拓展研究思路,深化研究视角开展研究。如,可以从国家视角来研究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通过社会动员、通过何种动员方式来对人民群众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的,为什么需要对民众开展宣传动员,上层的决策是如何变成下层自觉自愿的行为实践的,这一方面对新时代我们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另一方面再次印证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积极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其中对中共凝聚资源和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丰富研究载体
借助新的载体,发现新的学术观点。特别是从党报党刊的角度来看待爱国卫生运动,使这一运动呈现出新的生命力,如,《人民日报》作为机关党报,它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和人民性原则,及时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研究《人民日报》是如何对爱国卫生运动开展宣传动员的,动员的过程中蕴含着怎样的动员机制和动员策略,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全面了解深入揭示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开展宣传动员的,这一研究可以为当下新媒体对重大活动开展宣传动员提供参考。
(四)全方位、全阶段地研究爱国卫生运动
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国内的主要矛盾不一样,爱国卫生运动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因此,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参与其中的方式也有所区别。所以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爱国卫生运动进行整体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群众性爱国卫生防疫活动是如何一步步由临时性的社会动员,演变成新中国的一项卫生制度,融入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延续至今,这对当前我们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常态化制度化建设和党史学习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五)深入挖掘理论深度
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都对爱国卫生运动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血,但是学界对此进行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比较欠缺,需要我们深入挖掘爱国卫生运动蕴含的理论意义。如,可以从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关于卫生思想、爱国卫生运动的思考和实践进行研究,因为毛泽东首先发出:“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的倡议,周恩来担任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主任,深入探究参与其中的国家领导人关于爱国卫生运动的思考和实践有助于我们探寻历史真相,还原历史全貌,这正是一项历史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