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家校共同关注模式,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
——一例辅导员工作案例

2022-03-18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刘晓凤

成才 2022年15期
关键词:学业家校服药

■ 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刘晓凤

1 案例简介

小A,男,本科毕业于国内某重点高校,考入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两年后转为硕博连读。该生两次发病后,重返学校,一边服药一边上学。

1.第一次发病:小A参加完博士开题答辩后,走到楼下突然晕倒在地。辅导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在现场同学的帮助下,一边联系120急救,一边联系学生家长,让家长尽快赶到学校。经了解,该生平时生活不规律,不按时吃饭,一直在服用治疗胆结石的药物。博士开题前过度紧张,一天没有吃饭。导师和学院领导一致认为该生应先回家治病并调整生活习惯,把身体调养好后再返校学习,家长同意并带学生回家治疗。

2.第二次发病:两个月后,该生没告诉导师和辅导员,自己悄悄返回学校,一直待在宿舍。辅导员得知后,和学院副书记一起找他面谈。他体态虚弱,专注力差,害怕遇到熟人,担心别人知道他身体不好,吃饭都跑到校外,一直不与同学、老师联系。导师与辅导员都认为小A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都有问题,需要及时就医。家长也认同了学校的意见,帮助小A办理了休学。休学期间家长带他到某省医院精神科就诊,医生诊断他患有焦虑症,该症引起他肢体化弯曲、身体周围游走性疼痛和电解质紊乱。小A在医院住院治疗一个月后回家休养,出院后一直服药,每半月复查一次。

3.复学后在校服药:半年后该生复学,一直在校服用治疗焦虑症的药物,定期复诊,直到毕业,持续三年半。

2 问题及分析

这是一起博士生焦虑症追踪案例。小A复学后,辅导员通过各种渠道全面了解他的情况。经过梳理,情况如下:

1.小A认为:(1)生活上,他能够遵照医嘱,在宿舍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因服药,容易嗜睡,喜欢每天待在宿舍,不去实验室;每天习惯只吃两顿饭;自身免疫力低,容易感冒。(2)在学业上,他继续学业的意愿强烈,对顺利完成学业充满信心。虽然定期复查、服药,他坚持认为身体完全可以适应博士阶段的学习。

2.小A的父母中学毕业,工作稳定。在小A的幼年阶段,家长工作之余忙于玩乐,对孩子疏于陪伴和管教,小A经常不听他们的意见。他们认为儿子病已治好,身心都已经没有任何问题。

3.导师认为:(1)小A能够如实地讲述自己的病情,不隐瞒。他的身体和心理状况都没有完全达到正常水平。他自控能力较差,个人生活懒散。(2)他对博士阶段的压力和挑战认识不足,认为很容易;经常对导师许诺会按照要求开展实验、准备论文,但都做不到,行动力很差;已经安排了师兄帮他,但他自己不主动努力,半年下来博士课题几乎没有进展。(3)担心他压力大导致病情加重,不敢给他布置太多的科研任务。希望他在首先保证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尽量完成学业。博士毕业的标准不能降低。

综合以上情况,辅导员认识到对小A的追踪和帮扶有一定的复杂性,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如下:

1.小A的身体情况、心理状况和学业进展互相影响,动态变化。他目前已经患有焦虑症,身体状况不算好,虽然没有严重到不能上学,但与学业问题相互影响。学业压力大导致心理压力增大,心理压力过大会引起他的躯体症状,影响身体健康,进而影响学习效率,影响学业进展。

2.辅导员、导师和家长之间需要沟通交流的内容特别多,频次特别高。小A在校服药,辅导员需要一直对他保持追踪,及时掌握他的动态。要及时了解病情有没有变化、心态有没有变化,学业有没有新的困难,进而形成对这个学生病情和学业情况的综合判断。辅导员还需要经常与导师、家长沟通,了解他们各自掌握的情况,判断和分析下一步工作要注意的事项。

3.在对学生身体和心理状况、学习胜任能力的判断上,家长与导师、辅导员认知不同,意见不尽一致。

3 辅导思路和方法

该生复学后,成为学院的重点关注对象。因为小A的父母在外省,没法经常来学校,辅导员与他父母的沟通以电话联系为主。导师、家长、辅导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持续关注他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和学业进展等,相互之间保持经常性沟通。根据小A的情况变化,动态调整导师、辅导员和家长的帮扶措施。

4 采取措施

4.1 以辅导员为枢纽的沟通阶段

在这个阶段,辅导员是与学院副书记、家长、导师沟通的枢纽,关于小A的所有信息都集中到辅导员这里来。辅导员定期与学生谈心谈话,把掌握的情况向学院副书记汇报,并把学院的意见转达给学生家长;辅导员跟导师沟通学生的情况,再把沟通情况汇报给学院副书记;导师与家长有时沟通不畅,希望辅导员再设法与家长继续沟通,辅导员再把导师提供的信息和意见转达给家长。

在这种模式的沟通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1)沟通效率不高。这个学生的情况,各方需要沟通的内容很多,持续时间又很长。同一个问题,辅导员要向各方转述,再把各方的反馈意见转达给其他各方,需要耗费很多精力和时间,辅导员感觉很疲惫。(2)在转述过程中,信息准确性难以保证。辅导员在转述各方意见的过程中,虽然想做到尽量全面和准确,但是难免会有信息的遗漏、过滤或理解不到位,而导致信息转达不准确、不完整。信息的传递中,当事人身份和角色不同、语音语调不同,表达出不同的信息,会有不同的效果。

4.2 建立“共同关注”平台沟通阶段

为改变以上局面,辅导员建立了“共同关注XXX”微信群。这是家校合作的沟通平台,导师、家长、学院副书记、辅导员都在群内,各方将自己对学生的追踪情况、反馈、意见和建议都及时发布到这个群里。

这个平台建立起来以后,不仅减轻了辅导员的工作量,整个沟通变得越来越顺畅。它的优点是:(1)信息传递内容同步、时间同步,所有的人能即时看到所有信息,不再通过辅导员转来转去,这种全通道式全方位沟通的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沟通的效率。(2)导师和分管领导都在群里,家长充分感受到学校对他孩子的重视。(3)拉近了家长和学校之间的距离,家长可以直接和导师、分管副书记对话。(4)家长增加了对学校的信任和理解。导师和辅导员都及时把各自掌握的情况发到群里,包括他在课题研究每一个环节上的表现和进展、在实验室里的日常表现,每一次与他的谈话,他在校的身体状况等,如实呈现给家长,学院副书记也会及时发布学院的意见。家长切实感受到学校对学生各个方面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5)追踪该生持续时间比较长,群内的聊天内容可以作为历史记录长时间留存。

在这种沟通模式下,家长对小A的在校整体情况做到了心中有数。从最初坚持认为他身体、心理状况和学习能力都没有任何问题,到逐渐接纳他身体和心理状况没有那么好、学习能力没有那么强,再到与学校达成一致认识:孩子的身心健康最重要。家长越来越认同学校的工作,也越来越配合学校,主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引导孩子。小A学业压力一直很大,病情后来又发生过变化。例如他后来出现严重的惊恐现象,导师及时发现,在沟通平台里与各方快速沟通后,家校合作快速联动,没有耽误病情。

5 辅导效果

小A在校服药三年半,除了定期去医院看病开药,没有再住过院,也没有请假回家休养。“共同关注”平台建立以来,学院和家长一直在这个平台上交流和协商,消除了隔阂,达成了共识,共同努力。在家校的共同呵护下,他平稳地渡过一个又一个挑战,直至毕业没有发生危机事件。小A没有达到博士的毕业要求,申请转成硕士,毕业时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6 经验与启示

6.1 对于心理问题学生的关注,需要家校协同合作

近年来,研究生心理问题呈现多发趋势。他们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往往可以追溯到童年或青少年时期,很多与原生家庭的养育有关。学校想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必然需要通过他们的父母了解他们的原生家庭和成长经历。“家庭对学生心理危机状况的形成、发展与改善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家校合作是心理危机干预中的重要环节”。家长是学生的重要他人,也是学生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学校需要他们一起配合开展工作,同心同向形成帮扶合力,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保驾护航。

6.2 “共同关注”平台是非常有效的家校沟通方式

家校之间的协同配合的前提,是充分的沟通。家校之间有时候会有认识上的偏差和意见上的分歧。如果相互沟通不顺畅不充分,双方容易产生误解,不容易合作,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不利。家校之间的协同,需要通过有效的沟通模式,构建全新的伙伴关系,形成一个团队。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本案例中以辅导员为信息传递中心的模式是一种链式沟通模式,“共同关注”平台是一种全通道式沟通模式。这种沟通模式确保了信息的及时、无损和完整,大大提高了沟通效率和沟通效果,还在感情上拉近了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家庭、学校统一思想和认识,同心同向而行。如果学校与家长之间一旦出现纠纷,聊天记录也可以作为凭证。

猜你喜欢

学业家校服药
家校距离
被这病赖上得终身服药,变胖还没劲儿?千万别忽视
服药禁忌
艰苦的学业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服药先分阴阳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