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结合部家校共育优化策略助力“双减”

2022-03-18武汉市常青树实验学校三店校区

成才 2022年12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双减

■ 武汉市常青树实验学校三店校区 李 进

我们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生源十分复杂,80%以上的学生来自于外来务工、务农的随迁子女,其中还有一部分留守儿童以及近10%来自吴家山地区学校容纳不了的外来务工子女。大部分家长存在家庭教育观念淡漠或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家庭氛围不和谐等不利于孩子成长的问题。并且,一部分家长对“双减”政策的理解有失偏颇,要么是放任孩子不管学习,要么抵触“双减”。因此,立足学校的特殊性和实际存在的问题,我决定从家校共育上下功夫,积极引导家校合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提升家校合作意识,实现“减量”不减“责”

俗话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面对我校的实际,要想实现“减量”不减“责”,需要从根本上提升双方的家校合作意识,明确家和校的责任交集,将家校合作优势发挥到最大。

1.构建平等、双向沟通机制,增进家校间的信任

产生对“双减”政策的认识偏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和教师间没有构建良好的沟通渠道和信任基础。因此,要构建平等、双向的沟通对话机制,增进家长和教师间的理解与信任。一方面,学校、教师可利用各种多媒体信息手段将学生在校的各方面情况反馈给家长,让家长知晓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同时也能了解教师在学校的工作内容和状态,增进家长对教师的理解与信任。另一方面,家长可把子女在家庭的学习状态等各方面表现情况反馈给教师,教师针对家长困扰的子女学习、家庭教育等问题与家长进行交流,给出可行性建议。这样也能让教师全方面地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业状况和学习力,制定针对性的作业,以减少学生的过重压力,减少学习上的挫败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例如,通过科任老师与家长的相互沟通和协商,我根据班上学生的学习力,把他们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分别用“努力作业”“奋进作业”“冲刺作业”三类作业供学生和家长选择,老师和家长可以给学生提出参考意见,但不可以强制学生。对选择不同作业的学生,老师要一视同仁,不得歧视。

这样尝试的结果,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选择作业,学生能力提升后,选择上一级的学生人数反而不断攀升。家长看到成效后,更加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业管理中,更加主动地参与班级管理。因此,他们的责任意识更强,也确保了“双减”的实效性。

2.专家引领,同步提升家校合作能力

学校可聘请专家团队为教师和家长进行定期相关培训指导。以“家长学校”为载体,向家长传播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唤醒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提升家长家校合作意识。考虑到城乡接合部学校家长平时工作相对繁忙,“家长学校”培训可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于教师而言,可开展“每周一学”的活动,聘请专家团队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指导,提升教师的家校共育意识,增强教师的教育理论基础,提高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能力,掌握与家长沟通的多种方式方法。每阶段可为教师提供交流的平台,把好的教育沟通方法和实践操作在校内分享,供大家学习交流,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家校合作意识和实践水平。

3.明确权责边界,促进家校合作良性发展

学生身处于家庭、学校这两个教育场,它们共同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然而学校和家庭要想发挥好他们的最大效能,应遵循儿童成长的客观规律,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互相尊重互相配合,明确双方的权责边界,做到既不“越界”,也不“让界”。

例如,教师的教育场在校内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业知识的传授和掌握情况,抓好不同层次学生的分层辅导。而家长的教育场主要在校外,重点关注的应该是学生的习惯养成和良好性格培养等,只有大家都能坚守自己的责任,共同育人也就不再仅仅是人们口中的“唱词”。

二、把握“双减”政策实质,形成“减负”共识

家长和学校对“双减”的错误认知是造成家校共育出现阻碍的一部分原因,学校可组织相关培训活动,邀请教育专家为教师解读“双减”政策,并给出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和家校沟通合作的可行性建议。再由教师面向家长进行辐射,纠正家长对新的教育政策的错误认知,避免家校共育出现真空或冲突地带。最终达到家长和教师能够形成减负共识,明确教育目标,为良好的家校合作打下基础。

三、科学规划作业,把“双减”落到实处

我在班级学生的作业上很下功夫,通过科学规范的安排学生的作业内容和作业量,让85%的学生可以顺利完成当天的作业,15%的学生可以通过教师辅导在校内完成基础作业。课后则重在布置探究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不仅可以巩固校内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增进了家长和孩子的亲子互动。增强了家长的育人意识和责任意识,

学校还可在以往的家校共育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各方面的优化,紧紧围绕“双减”的政策要求,在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和教师的师德师能上下功夫,真正把“双减”政策落实到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之中,真正让学生、家长、教师受益于“双减”,成长于“双减”。

四、利用家长资源开设班本课程,加强课后服务

在“双减”背景下,学校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组织多种形式的社团活动,如合唱、绘画、剪纸、足球等,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我们班充分运用本班家长资源,在延时服务时间开展课堂知识的巩固和延伸活动。如“趣味数字游戏”“小小建筑工”等班本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和认知在生活中缺少体验的“元角分”“视图”等知识,有效地解决和减轻了学生的学习阻力,增长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充分发挥家委会职能,参与“双减”成效监督

一方面,可借助家委会的沟通力量,以“经验分享”“家庭教育研讨”等为主题的家长交流活动,营造和谐健康的家庭研修氛围。另一方面,在班级的制度建设、学生活动、学生评价机制等方面可邀请家长参与或监督,充分发挥家长的主场地位和家委会的职能。使家校合作不再流于形式,实现更深层次的合作。

在学生的评价上,我从之前的单项教师评价,改革为教师、家长双向评价。把对学业成绩的评价丰富为学习力、生活力、人际交往力、才艺表演力、成长力和运动力六个方面,并赋予每个方面分值,评价分两个场景,校内有教师和同学赋分,校外主要由家长赋分,参与社会活动则有主办方赋分。学生每一次等级(0-50分一个等级;50-70分一个等级;70-90分一个等级)突破都会赋予加分(10、20、30、40)。校内和校外各站50%。一学期对进步大的学生表彰一次。

六、借助社会的力量,多方协助共助“减负增爱”

除了家庭和学校,还可借助社会的力量,共同帮助孩子成长。城乡接合部学校有部分留守儿童,他们缺失家庭的温暖和家长的帮助,学业问题、父母的缺位、隔代教育的错误等等,都极大的困扰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双减”减去的是“负担、压力”,增加的是学生缺失的关爱和帮助。

作为教师,我们可借助社区妇联的力量对留守儿童进行慰问表达关爱,填补家庭教育的部分缺失。或倡仪社区承担家庭教育指导,教育评价等工作。借助社会的力量,共同推进家校共育。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双减
关于发起创建“家校共育实验校”的函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