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版高中课程标准与相关《音乐鉴赏》教材研究
2022-03-18扬州大学侯雪晴
■ 扬州大学 侯雪晴
1 2017版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1.1 核心素养的提出
2017年新版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核心素养”一词,也是此次普通高中课改集中使用的关键词汇。
“核心素养”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目标在于培养学生音乐修养层面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通过听觉体验音乐、感受与亲身参与不同形式的音乐艺术表演活动,奠定可以终身发展的审美感知力和可以终身使用的艺术表现力。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增长文化方面的理解力,培育艺术修养,丰富人文素养。
1.2 教学、学习的选择拓展
此次,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改革的新变化之一是必修课程的选学和各模块由学生自主选择修习。修订后的高中音乐课程,在课程设计上采取必修课程选学和学校现有资源所能开出的教学模块供学生选修的方式,对于已有九年学习经历和一定音乐基础的高中生来说,在满足其对多种音乐艺术形式的兴趣爱好和未来音乐素养的发展需求方面,迈出了巨大的一步。
自1996年我国普通高中恢复艺术课程以来,音乐课程的固定模式就是按照班级的模式,一位教师教全班,全体同学学习同一门课程,同样的教材在一个年级通用。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打破了这样的固定学习模式:必修课程可以选择性的学习;由学校根据各地各校资源情况开发的校本选修课程可以由学生自行根据兴趣选修,这一模式增加了高中音乐课的选择性,拓宽了音乐学习的选择空间。
1.3 分类、分层的班级形式
高中各个学科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即是实施分层、分级教学。音乐课程设置和学生选课模式的多样性,涉及许多与以往不同的教学组织模式。对此,“新课标”做出了新的安排:(1)根据教学模块开设和学生选课,必修模块按班级开课,或跨班级、跨年级组成教学班,以“走班”形式组织教学。(2)根据学校条件及学生选课的情况,选修模块中的四个表演实践性模块,分为班级表演组合、跨班或年级表演组合及学校艺术社团三个层次组织教学。(3)选修一中的两个基础理论模块及选修二课程,根据学生选课的情况灵活组织教学。
上述涉及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变化重点在于可以跨班甚至跨年级的学习模式,按照学生兴趣和现有学习程度分班,是前所未有的。与过去一个年级学习一个课程一本教材的教学组织形式相比,是一种新的尝试和发展。
1.4 分段、分级的学业要求
“新课标”对学生在不同模块学习中达到的学业质量标准水平也提出了明确的分段、分级要求。例如,六个必修模块的学业质量水平被分为三个等级:水平一是基本要求(学生完成十八个学时);水平二和三为等级要求(学生完成三十六个学时)。完成十八个学时的学习,通过水平一的测试,可以获得一个学分;完成三十六个学时的学习,通过水平二、三的测试,可以获得两个学分。
此外,学业水平综合评价是高中阶段音乐课程学习的终端评价,依据日常学习表现及所选模块学业质量评价记录,任课教师按照优秀、良好、合格三个等级进行评价。校教研组按所属地区教育部门制定的测评方案进行学生成绩评定,计入高中学业成绩。
综上所述,这样的等级要求大大减少了不同基础水平学生学习效果不均衡的情况,学校现按照现有情况开设班级,学生再按照兴趣和基础选择班级,达到基础要求可以再继续学习。既增加了学生兴趣,也减少了教师教学的难度。但唯一缺口或许是不同地方教学资源的不均衡与学校教师需求量的增加。
2 2017新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分析
2.1 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鉴赏》
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鉴赏》以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和文化理解素养为目标,紧扣“立德树人”总要求,以“不忘初心”拉开序幕,引导学生对音乐社会功能的认识,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2.1.1 基本框架
教材分为序篇、上篇与下篇,共计十八个单元。序篇与上篇相当于一个学期十八个学时所需要学习的内容,下篇相当于下一学期需要学习的内容。“修订而不是重编”是本次教材编写的定位。
2.1.2 教材设计特点
从设计理念上来看,2019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改革主要是以教育部提出的“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顺应了从“双基和三维”转向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
曲目选择典型也是这版教材的一大特点。曲目体裁由中国创作音乐、民间音乐、西方音乐以及亚非拉音乐这四个板块组成,体现了选曲编纂的多元化理念。在内容方面,选取典型的音乐题材和体例,能够代表各地各民族不同的音乐风格与特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事件和相关人物,能够充分展现音乐历史。
2.2 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鉴赏》
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音乐鉴赏》根据教育部的统一部署,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导向,以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主线,选择近十年来社会经济、科技在艺术方面的最新成果。教材分为上下两篇,共计七个单元。
2.2.1 基本框架
教材一共七个单元。从目录中即可看出此版本教材学习进程明确。第一单元《学会聆听音乐》,四个方面呈现了音乐欣赏的基本方法,其意图是想教给学生欣赏音乐的方法。二到七单元的标题分类清晰、指向明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
2.2.2 教材设计特点
湖南文艺出版社的教材第一单元从“学会学习”这个出发点出发。教材内容集中、针对性强,有利于学生紧扣学习目标,抓住学习要点。另外,教材设置了“听赏参与”活动,创设学习情境,把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经验与艺术实践紧密结合。注重情境教学,有利于师生创造性地组织教学。以往教材虽然也注重“情境教学”这一模式,但是学生的参与感薄弱,“听赏参与”强调了“参与”,学生能够在情境学习中参与甚至创造,能够获得更多欣赏体验与欣赏经验。
3 对新版课程标准与教材使用的思考
3.1 新版课程标准让学习更加全面
从“双基教学”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音乐课程标准,越来越具体化,越来越落实到音乐这个学科上。音乐课最重要学习的还是音乐,学习相关音乐的技能。“以审美为核心”这一标准,在以往的音乐教育中作为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哲学基础。但近年围绕“审美核心论”这种音乐教育观在我国学术界也受到了一些质疑和反对的声音,为了取得更大共识,新音乐课程标准不再“以审美为核心”,但仍然重视审美的重要性,并将“音乐审美”升级为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文化理解”。“文化理解”作为音乐课程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音乐素养的,而非单方面的“审美”。
3.2 核心素养让音乐更加实用
知识的“外化”就是能够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运用到具体的生活实例中。未来我们的学生不一定从事音乐行业,我们教学的目的是能够增加他们的音乐知识,拓宽他们的音乐素养,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能够真正运用。核心素养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当学生在忘记知识、技能后仍然具有能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能将知识“外化”。学生减少了需要反复练习的内容,将目标着眼于参与认知、思维以及社会性的建构活动,在开放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终身理解并能够良好使用音乐的能力,使学习到的音乐知识更加实用。
3.3 新版《音乐鉴赏》教材使用思考
3.3.1 选择于地方特色有利的教材
教材各有千秋,在选择上应该根据地方特色以及学校本土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且新版本的课程标准也在校本课程上给予了很大空间,这就说明教材的选择和使用并不拘泥于某一个版本,结合地方情况与特色选择相应的教材,适合的才是最优的。
3.3.2 灵活利用教材真正落实核心素养
优秀的音乐教师既可以带领学生走进音乐,学会技能,也能使学生将知识外化,将音乐课上学到的学习技巧、面对生活的能力伴随他们的终身。作为教师,则是能够灵活运用教材、擅用筛选与删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教材再怎么编辑都是一本书,但老师和学生都是可以灵活应变的,教师的教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法,所以教材的灵活利用就非常重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灵活利用教材,将音乐融入学习、进入生活,将音乐素养教给每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