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学校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青海牧区M县3所中学为例

2022-03-18青海民族大学

成才 2022年11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师生学校

■ 青海民族大学 彭 露

教育部于2006年4月颁布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把学校文化的重要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全新高度。青海省教育厅于2019年8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对青海省各级各类学校的学校文化建设工作做出更加详尽的指导。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学生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牧区民族构成较多,由于地理环境、历史、交通等原因导致教育发展稍微滞后,初中学校文化建设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牧区初中校园文化建设迫在眉睫。

1 牧区M县3所中学简介

M县3所中学均处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因以游牧为主而简称“牧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气候高寒,雪山林立,冬季漫长寒冷长达八九个月。果洛藏族自治州属于青海省自然条件较差、社会发育程度较低、工作难度较大的边远地区,M县藏族人口占总数90%以上,是单一民族成分比重最大的少数民族自治州。

2 M县3所中学学校文化建设现状

2.1 不断完善学校文化建设,致力于个性化发展

(1)运用先进办学理念,推动学校文化建设。M县Z校长自2020年任职至今,一直秉持“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办有温度的教育”的办学理念,把该办学理念渗透到学校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Z校长打破以往单一的学校文化建设模式,推进学校文化朝着特色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以下是笔者就“您是如何建设个性化的学校文化的?”与Z校长的访谈摘录。

Z校长:“我从入职以来一直长期参与到学校的学校文化建设,也去参观了一些国内的名校,有苏州的、上海的也包括西宁的学校。我们的建设目标是让学生‘行走在故事里,栖居在诗意中’!打造静雅的学校文化,用精致的做事教会孩子们精致的做事,这是我们的用心。”

(2)构建评价体系,提升学校文化内涵。M县3所学校共同构建了“五彩青春”综合测评系统,形成了涵盖学业水平、运动素养、审美情趣、社会实践、品德情操这五个方面的综合评价体系,为建设学校文化提供了一个全新考核评价制度,根据学生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表现来进行整体的评价。M县3所学校还开发了校本课程,通过架构爱国爱家、体育技能、本土文化、音乐鉴赏、创客实践、健康自护等一系列的校本课程体系,让“五彩青春”的综合测评系统找到了实施的载体,以引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校文化的内涵。

2.2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构建和谐学校文化

(1)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创建工作。国家民委于2019年命名果洛藏族自治州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M县于2019年顺利入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第六批示范区。M县3所中学,一是成立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领导班子,健全工作机制;二是建立规章制度,制定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制度规划,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三是紧密结合校情,根据“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主题,有重点、有针对地开展活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扎实高效地推进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2)切实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一是结合民族区域优势,M县3所中学根据主体民族的舞蹈特点编排成特色舞蹈,既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又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团体意识。二是打造特色学校文化,提升青少年校园足球等课外活动的品质和水准,2018年M县A中学举办分年级“民族团结杯”足球赛。三是深入开展以“传唱红色经典”为主题的喜迎国庆合唱团大赛、关爱女生“护花”行动、“红领巾手拉手”的少先队活动、“民族风情文化月”等系列活动。四是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实行了“两免一补”、学生营养计划等。

2.3 客观地理环境造就吃苦耐劳的校园精神

(1)艰苦的条件限制学校文化建设。M县3所中学校园绿化面积少,以灌木为主,呈点状分布,物种较为单一。冬季水资源缺乏,且户外桶装水冬季容易结冰,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非新鲜饮用水对师生的身体健康存在危害。城市规划不合理是造成M县3所中学的厕所为旱厕的主要客观原因,旱厕容易产生病菌、滋生蝇虫、传播疾病且异味难闻。师生以顽强的毅力推动教育教学发展,为学校文化增添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色彩。

(2)教育脱贫攻坚的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精神支撑。2016年以来,全州教育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经过五年来不懈努力,全州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76.6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31%,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0.23%,贫困家庭无因贫而辍学学生。为加深脱贫攻坚给学生带来的正面影响,学校还组织同学们赴雪山乡陶振华纪念馆实地学习观摩。通过参观学习弘扬了“努力拼搏、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学生在思想上得到洗礼和升华,更加明确自身权利和义务,积极主动投身于各类学习活动中去提高自我。

3 加强M县3所中学学校文化建设的策略

3.1 加强制度建设,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1)坚持民主管理,完善管理体系。M县3所中学应该坚持培养民主决策的文化,如吸收师生参与决策,充分听取师生意见,集思广益,调动师生参与积极性。如进行“校务公开”,建立健全学校内部监督约束机制,让学校文化建设公开、透明。不仅做到学校文化建设中重大决策及执行情况公开,还要做到公选人才,例如选团干部、班干部也要做到公开透明。学校文化建设还需要完善的管理体系,通过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并执行,确保学校文化建设每一项工作都权责明确。

(2)坚持团队完善,引导文化建设。首先,要形成以校长领导队伍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建设共同体。其次,共青团是学生团体中最重要的组织,学校文化建设要提高共青团组织在学生中的影响力。M县3所学校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共青团干部与团员的考核评价制度,通过其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成绩来加以考核,鼓励优秀干部,激励其他同学。坚持团队完善,增加师生参与度,凸显师生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师生的认同感、归属感,使师生认可学校文化并积极实践。

3.2 加强学生组织建设,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人力保障

(1)发挥学生社团的独特作用。学生社团、学生会等组织在广大中学生中有着较大影响力,他们来自学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设立学生督导队,可在每个班每次任用两名自主管理人员,实行轮班制,每天会对学校的环境卫生、课间活动、师生行为举止、班级上课状况等方面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这种学生管理方式可以锻炼团干部、学生干部的能力,作为榜样对于其他学生是无言的激励。

(2)给予学生充分自主权。学校应积极倡导学生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鼓励学生自主创作,融入学生情感与智慧,抵及学生的内心,让学生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动建构者、坚定捍卫者。如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设计班级板报、班级条幅标语等;各年级可从学生实际出发听取学生意见举办全校性的定期活动,充分反映学生的内心意愿,呵护学生的热情,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心灵的愉悦、精神的成长,让学生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3.3 加强人文素养培养,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1)重视学校环境文化建设。学校环境文化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与启迪作用,学校环境文化建设包括自然环境文化和人文环境文化。前者可以通过重视校园自然景观、物质设施等设计来实现,后者则需要全校师生一起努力创造,如校园行为礼仪,要求师生在校相互尊重,平时交流多使用国家通用语言、礼貌用语等,待人接物彬彬有礼等。

(2)让师生共同参与创造学校环境文化建设。学校环境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发挥师生个性。如把师生的作品、成果、事迹展示出来,设计成定期更换的框架或者展板,学生会积极成为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小小践行者,更会从学校文化建设中受益。学校亦可组织师生体验亲手创造的美好学校文化环境,如每个班级在学校内分管一块土地,定期清理杂草或进行装饰,独特的成就感为学生留下永恒的记忆。师生用共同作品点缀校园,既倡导了节约又丰富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师生学校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民族团结之歌
学校推介
麻辣师生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创民族团结和谐之先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