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家乡红色文化 颂革命先烈精神

2022-03-18西安翻译学院张子淇贾一晗

成才 2022年11期
关键词:共产党员日记红色

■ 西安翻译学院 张子淇 贾一晗 王 笑

我们对冉庄地道战遗址和中国共产党员日记博物馆这两处红色文化基地进行了调研。此次调研旨在于加强青少年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寻找目前大学生对家乡红色文化认识的不足和差距,增强大家对红色文化活动的理解与弘扬,加深认知,让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通过此次的调查研究使更多的大学生群体了解中国共产党员的伟大事迹,发扬红色精神。

1 红色精神探寻之旅

1.1 红色精神探寻地

1.1.1 红色冉庄

冉庄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西南方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北抗日斗争中一处重要的战争遗址。抗日战争时期,冉庄人民利用地道优势配合武工队、野战军对敌作战157次,歼敌2100余名。冉庄地道战遗址为抗击侵略者,为祖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冉庄地道战遗址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历史见证,是人民战争取得胜利的历史见证,是中华民族英勇斗争精神的历史见证。

作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人民智慧的结晶,红色冉庄凝聚了大量劳动人民的心血,当时的人们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中总结经验,既要应付侵略者的炮击,又要不断挖掘改进地道。冉庄是在战争的艰苦岁月中,中国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最好的见证地。进行实地调研前,我们首先通过互联网查找了冉庄地道战的相关资料,了解相应历史,并对其进行汇总:冉庄地道战,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中部清苑县冉庄民兵挖筑地道对日伪军进行的作战。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的铁蹄踏进华北,冉庄人民为保存自己,抗御外侮,开始挖地洞,逐步由单口洞发展为双口洞、多口洞和战斗地道。

冉庄地道一般宽0.7至0.8米,高约1至1.5米,上距地面2米多。地道以十字街为中心,顺沿东、西、南、北大街挖成4条干线地道,再由干线延伸出20多条支线,直通村外和周边几个村。长2.25公里,还有南北地道支线13条,东西支线11条,通往外村的联村地道4条,全长约15公里最后挖成户户村连、村村相通、四通八达、上下呼应,长达16公里的地道网。在抗日战争时期,冉庄人民和日伪军展开神奇的地道战,曾获“抗日模范村”的光荣称号。

冉庄地道战遗址保护区30万平方米,现仍保留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环境风貌,完整保留着高房工事、牲口槽、地平面、锅台、石头堡、面柜等各种作战工事,并对冉庄抗日村公所、抗日武装委员会等进行了复原陈列。地下完整保留着当年作战用的地道3000米,以及卡口、翻眼、囚笼、陷阱、地下兵工厂等地下作战设施。其次,我们浏览了相关视频内容,梳理了冉庄的布局,并通过一些书籍资料知晓当年战斗的恶劣环境,对地道战的战斗模式有了一定理解。

1.1.2 中国共产党员日记博物馆

保定市中国共产党员日记博物馆由馆长康殿英创办,在博物馆创立不到两年时间里已收集日记本手记两千余册,博物馆主要以展现共产党员日记稿件的形式,来让人们了解不同时期共产党员们的心路历程。日记博物馆有三个展馆:第一展馆收藏了零散的日记本;第二展馆保留了出版的、整理好的日记书籍;第三展馆保存的是日记手稿。其实每一本日记的作者所记录下来的都是生活中的点滴琐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可就是这小事桩桩,更让我们了解了每一位共产党员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为国家所做的贡献。

1.2 实践调研纪实

1.2.1 冉庄地道战遗迹

冉庄名片,高老忠敲钟树。据悉,由于时代久远,现存的两棵树已非当时的树,而是水泥仿制。影片《地道战》中,日寇偷袭高家庄,高老忠冒着生命危险敲响了警钟。足见劳动人民为抵御外辱,实现民族独立和实现建设的为人民奉献自我的奉献精神,这正是艰苦奋斗精神的一部分。

大写的墙体标语“中国共产党万岁”“誓死不做亡国奴”振奋人心,尽管当时日寇来袭,情况恶劣,但面对强大的敌人,人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希望,而是顶住困难,反抗斗争,把祖国放在心中。在坚持艰苦奋斗精神的同时,不忘爱国主义。

人民战争大地景观冉庄红色遗址占地面积7.5公顷,用农田技术打造毛主席的题字“人民战争”大地景观,是红色冉庄的主题标志。运用先进技术将毛主席的题字生动还原,既铭刻了时代精神,也体现了我们与时俱进的发展与创新。

冉庄地道战遗迹作为冉庄红色景点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可分为作战用的军用地道和供群众隐蔽用的民用地道两种,以十字街为中心,向四周分散支线。地道内设施完善,可攻可守。据考证,冉庄地道是劳动人民在与日寇的战斗中边打边建的,环境如此之艰难,劳动人民尚且运用自己的智慧,不断与时俱进。艰苦奋斗,也要拥有足够好的成果,把奋斗不断提升上新台阶。

1.2.2 河北省保定市中国共产党员日记博物馆

在日记博物馆令我们一行人印象最深的是一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棋棋盘,近观时才察觉,馆长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分为红蓝两色,参观者可以以比赛的形式,在最短时间内将24个字组合完成,用时最短者获胜。为进一步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中共百年华诞献礼,馆长通过比赛的形式,使人们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棋盘在2019年雄安分赛区的文化创意大赛中获奖并进入全国及海外文创百强项目。

调研过程中,共产党员孔繁森1994年2月20日凌晨3时的一篇日记给予我们极大的触动,他提到:“我在哪里发生不幸,就把我埋在哪里。切记!切记!”整篇日记中丝毫未曾看出他对死亡的恐惧,为国捐躯、以死为荣的决心不禁让我们一行人肃然起敬,孔繁森在面对高原缺氧和艰苦的工作环境时,他总是轻描淡写地说“年纪轻,没关系,大不了多喘几口粗气”,他去世后只有两件遗物,一件是他仅有的8元6角钱,一件是他去世4天前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舍小家、顾大家,计利应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孔繁森用自己的所作所为向我们诠释着一位共产党人的责任和担当。

2 “返家乡”心得体会

2.1 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只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如今一部分青年人不再重视过去的历史,甚至忘却民族记忆。时代固然日新月异,然而没有民族记忆,没有民族精神的民族,终究是难以在世界上立足的。大学生群体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同时也应是红色精神的继承者和发扬者,我们的一切创造活动都应该在坚定红色精神的基础上进行。

2.2 树立革命先辈思想,传承遗志,弘扬红色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此次红色之旅,我们从冉庄和中国共产党日记博物馆两个地点出发,重温先辈经历的日子。不仅实地观察了地道战的艰苦环境,同时也从书籍与日记中感受到了共产党员的日常生活与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呕心沥血和无私奉献。不管是在抗日景点中,还是文化典籍中,我们寻访先辈足迹深刻感受到大量红色精神的痕迹。艰苦奋斗作为中华民族的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巨大精神支柱和推动力量,同样是红色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代新青年来说,传承先辈文化是必要的。相较过去而言,当下环境有所改善,但各行各业的竞争仍然激烈,不奋斗,就难以找到出路,不以艰苦来要求自己,便难以在莘莘学子中展现得出类拔萃。

2.3 创新红色文化,发扬红色精神

时代的洪流浩浩荡荡,与时俱进,才能开辟新道路。将红色精神与时代相结合,与社会命运相结合,方可使它发挥最大的作用。对于当今社会来说,红色精神不应仅仅具有纪念意义,更应成为引导新青年创新创业的旗帜。艰苦奋斗也不仅仅是对于过去的先辈,更应是每一个青年人的必备品质。张昭庆的《试论艰苦奋斗的时代意义》中提到“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有助于培养合格的‘四有’新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既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之一。”把艰苦奋斗精神放到时代环境中,发展新的与时代相适应的东西,推动红色精神,也推动青年人进一步发展。在当下,艰苦奋斗对现代化社会建设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解放思想,勇于革新;知难而进,刻苦攻关;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崇尚节约,克勤克俭这四方面精神赋予了艰苦奋斗新的内涵,也使其在新时代发展当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甚至在建设党风党纪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共产党员日记红色
作答
——献给优秀共产党员
红色是什么
共产党员,上
共产党员,上
红色在哪里?
“因为我是共产党员”
追忆红色浪漫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