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民道德规范融入小学道法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2022-03-18刘育新

当代教研论丛 2022年6期
关键词:道德规范班规道德

刘育新

(哈尔滨市保国第一小学校 科任组,黑龙江 哈尔滨 150066)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了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对促进社会进步、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所谓“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和谐社会的建立,以及高素质公民的培养均有赖于从小抓起。作为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做名副其实的灵魂工程师,在小学生的心灵深处早早埋入一颗道德理想的优良种子。公民道德规范是一个国家所有公民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规范的总和,包括道德核心、道德原则、道德基本要求和一系列行为规范。我国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思政教师要关注国家教育思想和理念,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注重把公民道德规范融入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去。

一 、适时育人,适法施教

道法课堂重在适时育人,在恰当的时机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德育教育。例如:我校与韩国某小学建立了友好交流学校,韩国小学生被分配到各个班级上课。在我去某班上课时,进入班级听见有两个学生因为彼此桌椅摆放的问题在争吵,两个学生互不相让,我立即让同学们和我一起说“欢迎韩国小朋友!”以示提醒这两个火气很大的同学。结果这两个孩子就像家里有客人知道家长不好意思批评似的,对身边人和事无所畏惧。于是我在黑板上写出一行字——“我是中国人,我今天代表的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并让同学们大声朗读两遍,这两位同学才安静下来。

“爱国守法”是我国公民对国家的最首要的道德义务,这是作为小学生必须从小懂得的道德规范。针对这两个同学的行为,我接下去对学生们及时进行了爱国礼仪教育,告诉他们作为中国少年儿童在外出或任何时候遇到外宾时都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因为你代表的不只是自己,你的行为举止及语言表达代表的都是中国人的形象。如果这种教育说辞不是在上述有外国同学在场的情况下进行的,学生的印象便不会很深刻,也没有切身感受。因而,道德教育的时机很重要。

通过此事,我又借机对学生进行了一次道德规范教育。上课时,我让其他同学进入角色换位,即如果是你该如何处理,让学生们自己体验后总结出启示。四年级的学生最后自己总结出:做为小学生我们要学会宽容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学会忍让、原谅与感恩。教师只有准确把握教材,把身边事务融入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才能体现对教材核心的把握力。

这次课前突发事件的处理,让我感悟到:学生之间的吵架或矛盾事件处理得好,胜过一节课的理论性说教。运用角色换位法,学生自愿地投入活动,让学生们自己思考对与错、是与非,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思想品德,获得知识,实现生活、成长和经验的改造,从小即灌输“明礼诚信、团结友善”这一中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二、潜心设计,涵育善行

道法课堂重在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引导儿童发展其道德自主建构的能力。

教师要想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教学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投入其中,课堂设计必须精准,做到潜移默化。新版《道德与法治》教材遵循“按儿童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生活逻辑为核心”这一设计理念,教材编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呈现了清楚的逻辑顺序,体现了由知到行的提升,引导学生实现道德的自主建构。只有我们理解了教材的编写意图,理清了教材的逻辑顺序,并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课堂教学板块才能清晰,教学环节才能层层递进,课堂教学融入道德规范教育才能真正有效。

教学中我会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分几次讲授,每一环节后留下悬念,下一堂课再继续。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期待着下一堂的精彩内容。例如:在一年级的教学中,我运用绘画板的形式给孩子们讲解“快乐过新年”一节。首先让孩子们画出来以前自己新年的时候都看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自己做了什么。有的孩子画了各种水果,画了鞭炮,得到了红包等等。我问孩子们:“你们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们做了什么?”大多孩子说不上来。于是,我说:“今年过年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要画出自己最满意最喜欢的画,老师会给你们写上批语,你们作为礼物送给家里的长辈们,好不好?因为他们都很辛苦地工作,还要照顾你们的生活和学习,很累,我们应该感谢他们,对不对?”孩子们的热情终于被调动起来了,有的小朋友一次交了三幅画。孩子们的热情蕴含在天真纯洁的基因里,从小学会感恩,学会尊敬长辈,长大才能尊重他人,善于合作。使教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才能联系生活、指导生活,道德规范才能更好地融入道法课堂。

三、躬行实践 润物无声

道法课堂重在让学生从实践参与中增强体验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典型案例进行表演、游戏、想象续编等环节,以儿童的世界为核心让孩子们充分表现自我,做学习的主人,在表演、游戏等过程中探究知识,自己领悟案例中和游戏中的道德与法治理念。例如,在一年级“上学路上”一课,我们采用了表演法:一位“家长”一边看手机一边过马路,另一位“家长”开车在预定的位置刹车,造成了一次有惊无险的事故。然后让孩子们谈谈谁错了,为什么错,应该告诉爸爸妈妈怎样过马路才是正确的。同时,我们请学生表演交警叔叔,给其他学生讲解一些交通知识和交通信号的识别,体验交警工作,这在学生心中既强化了交通法规,又让他们学会从小知法守法,做合格公民的意识。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实践,我不拘泥于科任课室内教学,经常带学生们走出教室。在“课间十分钟”一课,我首先表扬合理安排课间生活的那些学生,然后给孩子们提出思考的问题。在行为上运用对比方法,回到课堂上让学生当主持人,对课间活动的实际观察作总结,最后教师归纳,让孩子们感受到校园生活的快乐与文明。在“我们的校园”教学活动中,针对刚刚走进校园生活的6周岁小学生对校园缺乏了解甚至还会迷失方向的情况,我采取了走出课堂带学生参观的方法,对学校的每个功能室的作用进行讲解,让学生从实践中了解学校空间布局,寻找到自己在学校喜爱的空间。在参观过程中,给学生讲解在学校生活需注意的事项,传授在校日常行为规范,建立学生与学校的感情,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共生。

四、课以植德 知行合一

道法课堂重在走进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经验中获得知识,加强道德修养。学生们都是带着学习的本能和幼儿时期积累的生活经验走入小学生活的,他们先天的潜能和家庭环境各有不同,生活经验也大相径庭。小学教育不能只是采用简单刻板的说教式方法,不能强制灌输,特别是德育教师一定要走近孩子的生活,因材施教。

我利用教学生活情境化,在“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一课的讲授中,提前给学生布置“做一天的家庭主人”周末实践日任务,让学生体验安排家里的一日三餐,安排家里周末应该做的所有事情和家务劳动,写出自己的家庭实践报告,上道法课时做汇报交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意识和责任感,使他们感受到在承担家庭事务的过程中要负起责任,坚持到底,懂得为父母分担。同时,对学生传授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家庭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道德观念。

在四年级“我们的班规我们订”一课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小学三年的学校生活,整理已有的班级生活点点滴滴,总结经验,设计“查找自己班级的优缺点”“查摆自己在校行为上的不足”这两个板块,使学生在回忆、回味中感受班级活动取得成绩时的激动、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时的感动,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感觉与自己无关的一课上得趣味十足。最后我又针对学生们的年龄特点,运用儿歌、拍手歌的形式制订自己的班规,学生创作出的作品让听课的领导和同行赞叹。制定班规不仅让学生体验到班规制定过程的民主意识,同时会让学生自己接受班规的约束,培养了他们的规则意识。有明确的法制观念,这是现代社会文明教养,即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结语

深挖教材的内在规律,把握孩子们个性,掌握教与学的辩证规律,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变成孩子们鉴赏、识别、表达、辨析的天地,将学生才艺表现作为课堂的资源,与各学科进行整合,这些都是我作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的感悟和做法。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不能拘泥于教材,而要站在儿童的角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资料。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现实社会的变化,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体验、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丰富经验,培养自身的素养,成为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小学思政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学校日常生活中坚持贯穿、融入公民道德规范教育,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小规范学生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润物无声地传播和弘扬崇高的道德理想。

猜你喜欢

道德规范班规道德
如何有效地落实班规?
My New Year Wishes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如何进行班规的制订和实施
班规要科学合理
孔祥渊:“我”的出现有助于提升个体道德认同
素质教育的可行性实施细节研究
国家治理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