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立德树人的价值意蕴及其实践路径

2022-03-18梁建兵

当代教研论丛 2022年6期
关键词:树人立德育人

梁建兵

(东北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步伐稳步迈进,这离不开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给予的深切关怀。进入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势如破竹,聚焦这一大势,总书记构建了一系列新思路,作出了许多新论断,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基本问题,形成了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古人将“修身”置于家国天下的首位,表明个人身上的品德修养与整个社会乃至整个国家的内在逻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彰显的是“立德”的重要性,这是实现“树人”的首要前提,也为推动新时期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培养实现民族复兴的优秀人才提供了指南。而要在现实生活中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思想理念,健全德育实践路径则至关重要。

一、新时代立德树人话语的内涵与精髓

教育问题,历来都是党和国家的大事,将其上升为根本问题足以看出我国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事项的重大关切。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第一次正式提出“立德树人”这一概念。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上重申“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对其进行强化便体现出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这无形之中在思想和行动层面为我国未来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完善与发展进步勾画了蓝图,指引了方向,拓宽了比肩乃至超越发达国家优秀教育经验的路径。

(一)新时代要立什么样的德

德育是指在以“德”为总统领、为灵魂的前提下理解道德的内涵和实质,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根据马克思的德育教育原理,习近平总书记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将新时代的社会主义赋予了中国特色,科学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当前教育现状的德育工作理论,使党的德育工作迈入了一个新阶段。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包括立德树人在内的许多精辟且具有独创性的重要论述,阐明了“立德”与“树人”的真谛。我们要时刻谨记,这种德,既是作为个人的美德,又是国家的美德。

1.立尊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德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十九大报告中讲道:“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发展过程中最根本、最持久的力量。”[1]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其独有的魅力,引无数中华儿女竞相传承,以崇高信心大力弘扬,这不仅是人们爱国主义情操养成的必备条件,也是推动民族文明发展、展现我国五千多年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重要手段。青少年是一个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要始终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抱有崇高的敬意,对蕴含“重仁、重民、守信、崇尚正义、崇尚和谐、追求大同”等时代价值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剖析,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三观”。“立德”要立尊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德,“中华文化有着横贯古今的历史。它是中华民族全体儿女在精神层面上的崇高追求,更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充盈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只有做到主动继承,才能实现更好发展。”[2]时代在变,中华传统文化也不甘落后,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同样也为自身注入了更为强劲的发展活力,不断适应社会新的发展规律,助推国家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2.立社会主义信仰之德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1]信仰作为一种更高层次的理想信念,对青少年整个人生成长过程以及价值追寻阶段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道德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为指导,是对古代中国传统文化在经过“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精细加工后的传承与弘扬,是先进文化的精髓。立德首先要立的就是社会主义信仰之德,只有这样才能让青少年虽然身处在如今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但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依然毫不畏缩,能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3]长期以来,我们党一直将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切实将人民内心的满意程度作为自己服务好坏的评判标准。社会主义道德与我国几千年来的优秀文化历来被人们视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被赋予社会主义特色的法律规范的加持下,二者并驾齐驱,有机融合,共同为了“让社会更美好,让人类更文明”的目标而接续驰骋。

3.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融合了国家、社会和公民的价值要求,既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也是当代每个中华同胞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研讨论述,他曾说道:“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是促进一个国家和民族繁荣兴盛、长治久安的源头活水。”[4]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此时,最需要的是给出正确的价值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好似一粒纽扣,作为当代青年必须深刻明白的是:人生的第一颗扣子要从一开始就扣好。因为,如果第一粒纽扣扣错,其他的纽扣也会扣错。”[5]作为新时代“德”的科学内涵,它成为习近平新时代立德树人内涵要义的关键便不足为奇。

(二)新时代要树什么样的人

立德是育人的目标,育人是立德的过程;立德是育人的前提,育人是立德的归宿。二者不可分割,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是“树育人之德”与“育有德之人”的有机统一。[6]新时代,我们针对教育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强化“立德”的同时也要明确“树人”的具体要义。

1.树德才兼备之人

一个优秀的人,必定是一个道德与才能兼具之人,不仅要以德为先,同时也要有才做辅助,因为才是德的支撑,影响德的作用范围。要想培养出适合我国发展的合格人才,锻炼学生的性格和意志,有意识、有目的的对青少年学生社会责任感予以加强,赋能各种应该具备的精神和能力便显得无比重要。习总书记曾特意强调:“选人才能固然重要,但道德亦不可忽视。应该用什么样的人,不应该用什么样的人,都应把道德放在第一位。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才能实现对优秀人才的精挑细选。”[7]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掌握优秀的技能,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成为一个德才兼备之人,这样的人生才会更有意义,才会更加精彩。总之,德与才必须同时具备,才能真正达到“树人”的目的。

2.树全面发展之人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教育的目的,即为祖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标准人才,助力祖国实现稳步发展。不难看出,“全面发展”是培养“高质量人才”不可或缺的衡量标准。但也要注意的是,这里所强调的“全面发展”是我们的一种向往,一种理想状态,它是一个相对概念,并不是绝对的样样精通,是希望人能够实现多层次、多维度的和谐发展,即使不能做到面面俱到,也不应该在某一方面出现严重缺陷。我们要抓住机遇,充分借助外在条件,搭乘祖国快速发展的列车,进行自我塑造,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3.树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便是我们办教育要达到的目标。”[8]我们应与时代发展同步伐,听党话,跟党走,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争做一个识文字、讲文明、树新风,立志与祖国和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新青年。与此同时,党和国家培养的人才还要适应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把个人命运的未来与国家的未来紧密交织在一起。青年应毫不动摇地把牢教育的发展方向,树立坚强的政治定力,提高思想站位,用心聆听日常所学知识,下苦功夫精通操作技巧,做到知行统一;培养高尚情操,不怕苦,不怕累,勤恳工作,敢于走在时代前列,勇于创新,能担重任。最重要的是,要让爱国之情常驻心间,只有这样,社会主义事业的光芒才会愈发变得闪耀无比。

二、新时代立德树人话语的价值意蕴

当下,世界面临多极化、经济面临全球化,这是世界潮流,无法阻挡,任何逆潮流而上的行为,都是以卵击石。此时此刻,我们更应该加强“四个自信”,相信我们选择的路是正确的,尽管从未有哪个国家这样走过。照搬模仿不是我们的初衷,也不能真正解决我国的问题,只有创新发展模式,给社会主义道路赋予我们的特色,才能够更好地绘制中国发展的蓝图。所以我国坚持立足建设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和人才强国,立德树人理念的落实无论是从国家发展还是个人成长来看,它都是百利而无一害。

1.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选择

培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人才是我党在教育方面的根本任务。中国教育的发展,正是因为在党的领导下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理念,所以才能培养出众多适合我国事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这些人都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由此可知,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我国教育事业在现有基础上取得更为卓越的成就。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保我国办学方向的正确性,努力培养出适合我国发展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只有坚持党对学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引领地位,使中国教育的发展路径有迹可循,才不至于背离潮流,偏离航向。我党还要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根植于学校的意识形态领域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土壤之中。唯有如此,教育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使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得以锤炼,行为得以塑造,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

2.是实现教育强国的内在需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丰硕的发展成果。我国不再将目光仅锁定在成为“教育大国”上,而是开始逐步向“教育强国”稳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应优先发展,明确提出了教育发展的中国战略,还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1]由此可知,培养人才关键还得靠教育,而人才又是国家实现发展的重要基石,优秀的教育方式加上正确的育人理念,方可培养出出类拔萃的人才,进而助力国家发展,构建起真正的教育强国。为了实现教育强国的梦想,学校教育应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做到“立德”和“树人”的辩证统一,对当前和未来的发展都给予更多的关注。不论课堂内外,皆应如此。针对教育教学,提出优化方案,改进授课模式,合理开设课程,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切实将教育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不仅是个体实现自我满足的需要,也是国家为培养适合现代社会迅猛发展、建设新时代教育强国的内在需要。

3.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客观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要论生产力中最为积极的因素,唯有人,除此之外,别无他物。”毋庸置疑,国家要想实现发展,人才是最大保障,而人才储备更是关乎国家发展前途的关键。一直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唯分数论、文理分科导致极度偏科等不良做法,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开展,使得全面发展育人理念只能沦为纸上谈兵。同时,“看文凭”“论文至上”等功利现象在教师发展中屡见不鲜,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教师将立德树人理念落到实处的进程,使我国的教育发展质量和水平呈现下滑趋势,对立德树人教育工作的开展也产生了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有待考量。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十九大上明确指出,“新时期的人才培养肩负着民族复兴的责任。”[1]各层次院校要采取恰当合理的手段培养顺应时代发展的新人,这不仅是对青少年的殷切期望,也是对学校和老师提出的要求,要为祖国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爱国爱党、明“四史”、有情怀、树大德的新时代有志青年。

三、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路径

发展教育事业,关乎千秋万代,与学校、家庭和社会息息相关。新时代开展立德树人工作,培养新时代优秀青少年,不能停留在表面空谈,而应立足实践,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以更加高远的站位,更广阔的国际视野,更犀利的眼光审视立德树人工作,建立健全落实体制机制,实现内外联动,家校互动,以此来实现立德树人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结合创新要求,坚定不移的落实立德树人理念在教育教学、培养人才中的引领地位。

1.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协同

扎实全面推进立德树人工作,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所谓全面,是指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涉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方面。从一出生,我们就在父母的陪伴下度过,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孩子良好习惯和正确观念的形成。父母作为一个家庭中的核心成员,要主动承担起孩子的价值观引领工作,通过一言一行达到言传身教的目的。学校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关键场所,这一阶段是学生长大成人、树立正确思想价值观念以及塑造性格和获取知识能力的关键阶段。教师要特别注意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传授学生知识,教授学生技能,真正做到不再以教会学生知识为目标,而是以教会学生学习为导向,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学校教育。要清楚的认识到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应以积极正面的态度制定合理的方案去做好相应的调整。统筹设计大中小学德育目标及德育内容,推进大中小学德育教材体系建设,将课程思政建设有机融入到各科的学科教学中,使学生无时无刻都能接受到思想上的感化以及精神上的洗礼。同时,要引导广大教师树立“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崇高理念,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社会是个大熔炉,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从社会中接受的教育对我们的成长至关重要。但是,社会中学到的不一定都是好的方面,所以,要充分发挥立德树人在各个岗位中的作用,各级党组织要时刻做到以身作则,带动社会全体成员。最后,积极组织开展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吸纳更多热心公益的爱心人士参与进来,让立德树人理念得以真正落实。社会教育的影响貌似微乎其微,但我们绝不能低估其巨大隐性力量。就目前来看,校园、家庭和社会的联系较为松散,无法形成合力进而很好地达到育人的目的。因而,应建立并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同育人机制,采用适合学生发展的方案推进立德树人教育实施。家庭、学校与社会教育要协同发展,就必须实现责任共担、资源共享、活动共建,实现各方教育的优势互补、有机统一。健全法律法规,增强对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约束力,借助法治手段明确家庭、学校与社会的立德树人边界,将三方的协同发展约束在制度的笼子里,以保障协同效果实现最大化。

2.引导个体逐步从意识上深化对立德树人的主观认识

立德树人教育不仅要靠外部力量加以把控,个人也要主动在意识层面加以理解强化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新时代青少年要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形成道德感,从宏观上把握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从微观上明晰其实质所在,严格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时刻谨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当然,对于师者来讲,要真正发自内心认同与接受立德树人教育的使命,采取“实践加反思”的模式恪守自己的职业底线,对日常的德育实践进行完善。同时,也要常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对立德树人教育的实践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静下心来在日常生活中思考和感悟并付诸行动。扎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渗透到课程教材、运用到各科课堂、融入到学生头脑。自身必须高度自觉,提高思想站位,把立德树人的理念常记心间,要用思想理论去指导实践,用实践去检验思想,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加强劳动教育,发扬劳动精神,形成崇尚劳动的观念;坚持将全民健身理念融入教育的各个环节,在家做好锻炼,在校上好体育课,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拥有健康的体魄,形成健全的人格。

猜你喜欢

树人立德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