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管理视角下中韩高校的比较与启示
2022-03-18王磊
王 磊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1 高校学生管理内涵辨析
1)从管理哲学的思想看,学生管理的本质是人的管理,内容是协调学校与学生、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相互关系,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高校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学生管理的内涵与外延各不相同。改革开放后,学业与生涯指导、心理健康调适、就业与创业教育被引入其中,逐渐形成了思想教育和事务管理两大内容,《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是开展管理活动的总纲。中国高校学生管理可以定义为教育者在行政制度范围内,有组织、有计划地教育、指导和服务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活动。
2)儒家思想在韩国教育中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在韩国高校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学生管理定位有很大差异。1948—1960年李承晚统治时期,高校学生管理以养成健全人格、提升自主生活能力为目的;1961—1979年朴正熙执政时期,强调民主精神和爱国爱族教育;1980年以来,随着西方民主的引入,学生管理逐步替代了思想教育,转变成教育咨询、奖助学金申请、健康咨询等事务处理[1]。韩国高校学生管理可以定义为,在学校法令内教育者为促进学生智力、学业和品德修养而向学生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活动。
3)对中韩两国高校学生管理内涵的辨析体现出中国高校学生管理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重点,韩国高校学生管理主要偏向学生事务处理,但双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如表1所示)。
表1 中韩高校学生管理内涵对比
2 生态系统对学生管理的影响
将学校纳入社会生态系统中考量,高校是整个社会生态的组成部分,受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的影响,进而影响学生管理方式。因此,学生管理是社会形态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投射。
1)中国高校大多数是国有公办,日常运作需严格按照教育部门的要求进行,教师和管理队伍较稳定。从经费来源看,根据各学校的隶属等级,国家按照每年招生的数量计算相应的人员拨款并纳入次年的财政预算。从开放程度看,中国高校对社会开放的程度较低。因此,学校的所有制形式、经费来源、独立而封闭的形态决定了学生管理方式的集中统一。
2)韩国高校以私立为主,国立和公立为辅。国立大学是国家财政全额支持的大学,例如首尔国立大学、釜山国立大学等;公立大学一般是社会团体和地方政府创办,比如釜庆国立大学、韩巴国立大学等;私立大学有300多所,如高丽大学、延世大学、成均馆大学等,一般是大企业或者财团支持的院校,师资力量比较雄厚。国立大学的教师身份是教育公务员,享受全额政府津贴;公立大学的教师身份比较特殊,只有少数享受市级公务员补助,还有部分教师是牧师;私立大学的教师都是聘用制,可以在高校之间互聘,但仍属于国家公职人员。韩国高校与社会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人员可以自由出入。因此,自由开放的学校生态决定了学生管理方式是自主松散的。
3)对中韩高校社会生态的比较(如表2所示)可以发现:①从宏观角度看,两国大学都有专门大学和综合性大学,都有公办与民办之分。但中国高校的国有化程度高,私有化程度低,韩国高校恰好相反。究其原因是韩国在二战后为了增强企业的国际影响力,时任政府扶持了一大批如三星、LG、SK等私营企业,这些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并形成了寡头垄断。②从微观角度看,两国学生管理方式上的差异是由学校所有制形式决定的,韩国私立大学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财团的支持,在学生管理的精细化程度方面高于国立高校,公立大学则介于两者之间。还有一些教会学校,例如东国大学、梨花女子大学等则会把教会精神引入学生管理中。
表2 中韩高校社会生态系统对比
3 中韩高校学生管理具体领域对比分析
3.1 目标定位对比
1)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因此,中国高校学生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二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三是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四是落实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组织经济困难学生勤工助学工作。五是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六是以班级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班集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组织力量。七是组织、协调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等共同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学生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八是指导学生党支部和班委会建设,做好学生骨干培养工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鉴于组织结构上的不对称,引用韩国《教育法》中的条款进行对比。韩国《教育法》以“弘益人间”思想为指导,提出了唤醒国民正直人格、具备自主生活能力和公民应有的素质、服务民主国家的发展、实现人类共同繁荣的目标。为实现上述目标提出的七条方针是:①传授维持身体健康和成长所需要的知识,同时使受教育者具有坚忍不拔的气魄;②培养热爱国家、热爱民族的精神,为维持和发展国家的自由独立进而为世界和平作贡献;③继承和弘扬民主文化,为创造和发展世界文化而努力;④培养探索真理的精神和科学的思考能力,开展创造性的活动和合理的生活;⑤热爱自由,有责任感,且以信誉、协同、互敬互爱精神参与社会活动;⑥培养审美情趣,鉴赏和创造高雅的艺术作品,喜欢大自然,有效地利用业余时间,开展文明和谐的活动;⑦勤俭节约,务实,且身体力行,成为有才能的生产者和贤明的消费者,开展健全的经济生活。
3)对比两国教育目标(如表3所示)可以发现:一是实现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的信仰是一致的,都要求服务国家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二是对个人发展的目标是相同的,都需要身心健康和崇尚道德的良好品质;三是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理实训练体系高度趋同;四是培养创新性的复合型人才是两国的殷切期盼;五是中国高校的培养目标以党和国家的使命为根本,而韩国是以探索真理、热爱自由、文明共生为目标,究其原因主要是1968年韩国在振兴经济中大量引进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和教育理念。
表3 中韩高校学生管理目标对比
3.2 组织结构对比
1)中国高校的学生管理机构基本形成由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副书记或副校长分管,学生工作部指导,各二级学院学工办具体落实的工作架构。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学生工作的主要人员,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团学活动、就业指导、创业训练等方面担任指导角色。专职辅导员中有一名担任团委书记,专职负责学生会运转的指导与协调,其余辅导员分工明确,按照工作模块进行有效划分。一般将同专业的50名左右学生划为一个班级,每个班级配备1名班主任或者辅导员,学生会是学生和教师的桥梁,发挥上传下达的作用。班主任和辅导员是班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既要负责学生的学习、考试,也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行为矫正,还要定期关爱学生,可以定义为“一对多”的工作模式,即一名班主任或辅导员要对应多名学生。学生有固定的宿舍,从入学到毕业宿舍基本稳定。
2)韩国高校的学生管理由一名副校长分管,下辖学生事务中心,事务中心的教师分工明确,分别负责学籍档案、招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日常管理等。各二级学院没有专门的学工办,只有一名行政室的教师负责学生日常材料的汇总和上报,一般会在高年级的学生中聘用一名助教,协助行政室教师发布日常通知和进行人员协调。学生会是一个独立于学校管理系统的自发组织,采用自由选举方式确定学生领导,学生会内部设有很多俱乐部,涉及学习、体育、娱乐、社会服务等方面。学生以个人为中心,没有固定的班级,也没有班主任和辅导员。学生选课是自由的,五年甚至八年完成本科学业很正常,韩国学生通常会休学1~2个学期用于找工作、旅行或者出国。学校的宿舍数量非常有限,只有成绩非常优异或者居住地很远的学生才可以入住,大部分学生都要在校外租房。当学生有困难时,需要自主寻求帮助,行政室教师会根据问题的类型及时反馈给学校的相关职能部门,再由职能部门安排教师负责对接学生。这种多个部门对单个学生的解决问题方式可以定义为“多对一”模式。
3)通过两国组织结构的对比(见表4)可以归纳出:一是中国高校的学生管理机构大而全,强调多方协调、齐抓共管,韩国高校的学生管理机构比较松散,人员配备不足;二是中国高校的学生管理主要实施者是班主任,管理方式是“一对多”,而韩国高校学生管理的主要实施者是自身,强调自我管理,形成了“多对一”模式;三是中国学生的自主能力相对缺乏,遇到问题时等待班主任发现,韩国学生善于主动寻求帮助,遇到问题时会依靠自身解决;四是中国高校的学生以班级为单位,住宿、学制都很稳定,而韩国高校以单个学生为单位,没有固定的学制、住所;五是中国高校学生管理有利于形成集体主义,韩国高校学生管理有利于形成个人主义。
表4 中韩高校学生组织结构对比
3.3 实现路径对比
1)思政工作是中国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部分,中国高校的思政建设主要分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第一课堂是通过课程的方式实现,包括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公共必修课主要是毛泽东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就业与创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公选课涉及内容比较广泛,包含人文、社会、科学、政治、经济等,如当代中国外交政策与对外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修身养性、中西文化对比等。第二课堂以主题教育和党团活动的形式实现,主题教育涵盖爱国爱党教育主题、理想信念教育主题、学业与职业生涯主题、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安全教育专题等;党团活动内容与形式不限,可以是党史知识竞赛、团员意识再教育、重温入党誓词仪式、毕业典礼等。第一课堂中,公共必修课的实施者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为主、专职辅导员为辅,采取的教学形式是理实一体化,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公选课的实施者可以是校内教师,也可以是企业经理。第二课堂的实施者主要是辅导员和班主任,通常需要组织和动员,学生参加之后给予相应学分。
2)韩国高校的思政建设一般通过三方面得以实现,一是选修课程,二是社会活动,三是宗教礼拜。选修课程中主要是教养课,包括当代世界政治、韩国政治理解、国家与公民、生命伦理与法律等。如果是教会办的高校一般都会要求学习宗教的相关课程,如理解基督教、佛教与伦理道德等。社会活动有校内活动和校外活动,校内主要基于学生会的俱乐部开展,如后辈向前辈献礼、朋辈帮扶团建等。校外活动有以整个年级为单位参加的,也有以研究室为单位参加的,包括社会职业体验、乡村旅游观光、爱心志愿行动等。韩国的宗教礼拜非常盛行,强调宗教对人的教化,通常以个人和家庭为单位参加,常见的有周末礼拜、复活节礼拜、秋收感恩礼拜等,有些教会学校会开展毕业礼拜[2]。
3)通过两国实现路径的对比可以发现(见表5):一是中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辩证理论为统领,而韩国高校的思想基础是儒家文化和宗教教化;二是中国的德育课程以必修和选修的形式设置,韩国把思政课程定义为一种通识选修课程;三是中国高校将理想信念教育充分融入课外活动中,韩国高校偏向于社会德育体验;四是中国高校的思政教育实施主体是学校和教师,韩国高校则充分发挥了家庭和社会的力量。
表5 中韩高校学生管理实现路径对比
3.4 信息传递对比
1)从纵向看,中国高校学生管理形成了信息传递从党委到学生工作部,再到二级学院学工办,然后是班主任,最后是学生的过程。如果职能部门需要向学生发布通知,也是以班主任为立足点,信息传递的过程实质上形成了一种沙漏式结构。从横向看,职能部门之间没有实现资源共享,容易形成信息孤岛。从信息载体层面看,学生资料存储实行纸质+电子形式,用纸质材料的原因与审核签字和盖章有关。从信息传输的角度看,学工部到二级学院学工办,或职能部门到学工办以OA办公系统为主,而班主任到学生以QQ群、微信群为主。
2)韩国高校学生管理依托大数据平台和校园App,每个人都有独立的账号,只要有电脑或者手机,即可在网上完成所有和学生相关联的事务并且能显示任务状态,常用的模块有:身份信息识别、学生选课、图书馆位置申请、学籍注册、奖学金申请等,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或减少模块[3]。相关职能部门发布通知首先会在校园网的首页悬挂,然后把链接推送到学生手机上。如果学生需要纸质材料,可以在校园的自助服务机上输入学号和姓名,即可开具住宿证明、在学证明、成绩单、学费单等,这些材料上带有电子的负责人签名和公章。另外,韩国高校强调事件处理的前后关联性,比如学生只有完成网上缴费,才能进行电子学籍注册;只有完成教学课程评价才能查阅自己的成绩等。
3)从信息传递的对比(见表6)可以看到:一是中国高校学生管理多层级,班主任起到信息上传下达的枢纽作用,韩国高校学生管理依赖高度电子化,推行信息扁平化传输,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二是中国高校学生管理信息传输过程中容易发生偏差和遗漏,韩国高校学生管理信息传输准确性更高,但容易发生信息泄露;三是中国高校学生管理人力资源成本高,班主任或辅导员将大量时间用在材料打印、询问和盖章上,相比而言韩国高校学生管理成本低,工作人员可以把时间用在学生支援和辅导上。
表6 中韩高校学生管理信息传递对比
4 启示
1)坚持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探索学生管理新格局。中国的政治制度以及党在国家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任务,决定了高校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学生管理的覆盖广度和组织动员方面中国有明显优势,但随着中国文化、教育的不断国际化,学生管理也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育人模式。一是稳步推进民主决策。在党委领导下,发挥学生参与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民主功能,在学校和二级学院设立学生参事议事机构,定期组织召开会议,采纳学生对学校的建议。二是统筹优化机构设置。韩国学生管理的扁平化设计提供了借鉴,可以将二级学院学工办整合进学工部,全面推行校园一站式服务,减少信息流转的中间环节。三是提升学生治校能力。选拔、聘用学生党员和优秀学生干部担任学生事务和公寓助教,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后勤服务部门人数,建立学生诚信银行和学生负面清单制度,用制度切实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
2)坚持“三全育人”的教育服务理念,形成学生管理立体化。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韩国学生管理的路径多样化给当前中国高校学生管理提供了借鉴,要适度提高学校对外开放的能力,引入多方力量共同服务学生。一是强化校企合作的育人功能。学习企业先进管理经验,聘请行业劳模和技术能手担任育人导师,将工匠精神以现身说法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二是提高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主动对接社区,将劳动教养课程搬至校外,以班级为单位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三是加强家庭德育的职能。建立家校联席制度,定期召开学生发展研讨会,邀请党员家长讲解形势与政策课。
3)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推进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中国高校要以学生为本,建立一体化的网络服务平台,降低信息传输的偏差,提高办事的效率。一是开发基于学生的PC端和校园服务App,学生仅需账号登录选用相应模块就可以完成学习阶段的所有事务的申请,并且能实时看到处理流程和最终结果,事务办理完还要邀请学生对服务进行评价,提高人员的办理效率。二是引进校园一体化服务器,学生输入学号和姓名就可以打印带有学校印章的各类证明性材料,减少人工操作与复核的时间。成立校级指导与服务中心,开设教授与名师指导日,学生通过手机端即可报名预约并接受知名教授的指导。三是强化学生事件处理的关联,厘清学生事务的流程,提高校园规章的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