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子趣话
2022-03-18善俊
文/善俊
椰子,是一种热带水果。椰子里头的汁液鲜甜可口,同时还含有人体不可缺少的蛋白质等多种微量元素。味美而又富含营养的椰子广受人们的喜爱。今人爱椰子,古人也一样。
传说中的椰子
中国古人称椰子为胥耶、胥余、椰栗等。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汉武帝曾在上林苑修建“扶荔宫”,将许多南方奇花异木移植在宫中,当时的文学家司马相如还专门写了一篇《上林赋》,其中提到“留落胥邪,仁频并闾”,胥邪即“胥余”,后世学者考证,这就是椰子。
由于椰子是热带水果,喜欢阳光、高温、雨水,因此,汉武帝移植椰子是否成功人们不得而知。不过,椰子在当时是很珍贵的。清代人李调元在《南越笔记》里就记载了一个故事:赵飞燕被立为皇后时,她的妹妹赵合德送了许多珍宝,其中就有椰叶席。可见,当时以椰叶为材料做成的生活用品也算得上是珍宝了。
李调元在广东为官多年,但他生活的年代和赵飞燕的年代相差了一千七百多年,这个故事或许也只是他从民间听来的一个传说,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交通不发达的汉代,北方人想见到椰子一定不容易,因为当时的大部分典籍中都没有椰子的身影。直到东汉时期,《异物志》中才有了对椰子的详细描述。
魏晋时期的文学家左思在《三都赋》里的《吴都赋》也有“槟榔无柯,椰叶无阴”的说法,意思就是槟榔树没有枝丫,椰树叶没有树阴。的确,椰树树干笔直,无枝无蔓,叶子都集中生在树干顶端,叶片呈分散的羽毛状,确实难以成荫。《吴都赋》描写的是三国时期东吴首都建业(今南京)的风物景象,那么,当时的长江流域有椰子不成?
不排除那时长江流域比现在更温暖的可能性,然而,左思因为不爱出门,他是否到过南方还是个谜,所以说那时长江流域有椰树,这一说法还得打个问号,但东吴境内是肯定有椰子的,《三国志》就记载。三国时的交阯太守士燮每年都会派人送蕉、邪、龙眼之类的热带水果去建业,让孙权和底下的吴国贵族们尝鲜,其中的“邪”就是椰子。
当然了,椰子还有个奇特的外号—“越王头”。西晋植物学家嵇含在《南方草木状》中的“椰树”一条便提到了“越王头”的传说,说的是古时候南方的林邑王与越王有怨,就派遣刺客刺杀了越王,并将其首级悬挂在树上,后来演化成为椰子,越王被刺杀时正值醉酒,所以,椰子的汁水便犹如佳酿。
显然,“越王头”这个传说并不真实,古代便有人曾提出质疑,比如,宋代诗人赵升之就说:“当时曾挂将军首,此说荒唐未可量。”(《椰子》)椰汁甜美如佳酿,但要说它是“越王头”,这也太不可靠了吧!
椰子自古受欢迎
椰子自从被人们认识以来,就受到了许多人的欢迎。唐代诗人沈佺期曾经被流放到驩州(治所在今天的越南境内),驩州地处热带,生长了许多的椰子树。
一定是驩州的椰子给沈佺期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于是,他专门写过一首《题椰子树》。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卓尔不凡的椰树风姿与那琼浆玉液般润口的椰浆。不过,沈佺期在末尾写道:“不及涂林果,移根随汉臣。”感慨椰子这么好的水果,却无法栽植在朝廷重心所在的区域,这是多么遗憾的事情呀!
实际上,沈佺期这一句诗是在发牢骚,他觉得自己满腹才华却得不到朝廷的赏识,内心自然苦闷惆怅。不过,这也说明,唐代的椰子树基本种植于南方的热带区域,北方的中原地区是无法栽培椰子树的。
宋代诗人梅尧臣有一位朋友,有一回,这位朋友从另一位岭南好友手中得到了几个椰子,梅尧臣也有幸品尝到了这样岭南佳果:“割鲜为饮器,津浆若美酒。”(《李献甫於南海魏侍郎得椰子见遗》)他吃椰子,应是直接割开椰壳作杯,很是畅快!至于椰汁,如同美酒般鲜甜。其实,椰子汁本来就能酿酒,所以人们也常常将椰树称之为“酒树”。
政策中明确了计算机软件是指所有的计算机程序(包括但不限于微码系统、子程序系统和操作系统)、不依赖于运行形式或状态、连同使用手册和其他说明材料以及任何计算机的数据库。属于以下情况时,要通报科技专利与许可办公室。
宋代大文豪苏轼也曾被流放到海南岛,如今人们知道苏轼喜欢吃荔枝,但让他喜上眉梢的可远不止是荔枝,还有椰子。“天教日饮欲全丝,美酒生林不待仪。”(《椰子冠》)喝着椰汁,他似乎连远谪的烦恼也能忘却了。
在交通不便的古代,椰子可是个贵重的水果,普通人一般很难有机会吃到。明代大臣韩雍曾经得到了皇帝赏赐的三个椰子,于是他便赋诗一首:“剖开玉椀光偏润,泻出琼浆味独真。”(《二月二十九日蒙恩赐椰子三枚赋此志感》)剖开椰壳,露出来的是圆润光滑的椰白,而椰汁馨香浓郁、沁人心脾,喝完之后令人回味无穷。
明代的时候,海南本土文化也非常昌盛,不少本土的文人雅士写下不少咏椰诗,比如被誉为“有明一代文臣之宗”的海南文学家丘濬便写过一篇《椰林挺秀》。这首诗所写的是当时琼山(今属海口)城东的一处著名景点,在丘濬笔下,椰子林有了一种特别的风味和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的确,外地人可能往往倾慕于椰汁的甜美,而在海南长大的丘濬,自然更加了解椰林,透过他的诗句,人们也更加真切地体会到了椰林之美。
古代椰子用处多
椰子浑身是宝,古人便知道。早在唐宋时期,人们便逐渐发现了椰子的药用价值。宋代的《开宝本草》里便记载了椰子瓤气味苦平无毒,主治益气,浆服之消渴等功效。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述:“椰子瓤益气、治风。而椰子浆止消渴,治吐血水肿、去风热。”
至于椰壳,可以制作手工艺品,民间甚至还出现了“椰雕”技艺。南宋时候有一位叫作项安世的官员,有一回,他的一位好朋友过生日,他便请人用椰壳雕成了两个花瓶和一个香炉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朋友,而且还附赠了一首诗(《以椰子香炉花瓶为大人寿》)。
椰壳还可以制作帽子,名为“椰子冠”,苏轼被贬海南时便用椰壳来制作椰冠,苏轼的儿子苏过还给自己的叔叔苏辙寄去了一顶。苏辙收到了这个颇具新意的帽子后说:“垂空旋取海棕子,束发装成老法师。”(《过侄寄椰冠》)颇有点自嘲之感。苏轼父子收到了苏辙的回复后,也各自和了一首《椰子冠》,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苏轼那超脱与豁达的情怀。
除了做帽子,椰壳还有其他用处,最简单实用的,就是将椰子壳劈成两半做成瓢。椰瓢结实耐用,连古代皇帝赏赐也喜欢用椰瓢。明朝永乐年间,大臣王绂就得到了御赐的椰瓢,于是马上写了一首《赋椰瓢》,对皇帝赏赐的这把椰瓢大赞特赞。
其实,明代的椰瓢是上得朝堂,下得江湖的一种实用型生活用品,当时的小说家还把椰瓢写进了小说。比如施耐庵的《水浒传》里就有椰瓢的戏份。话说第十回里,林冲经过山神庙大战后进了林子深处,他进了一间草屋避雪,屋里还有几个热酒的庄客。林冲本想买点酒喝,庄客不肯反而恶语相向,被激怒的林冲将众庄客都赶走了,然后道:“都走了!老爷快活吃酒!”且问林冲如何喝酒?便是从土坑上取了一个椰瓢下来喝酒的。
当然了,《水浒传》里的椰瓢最闪耀的时刻还是在第十六回里,话说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七人为了智取生辰纲伪装成了卖枣贩子,他们取枣用的便是椰瓢,后来,他们正是在椰瓢里下了蒙汗药,从而把杨志和运送生辰纲的官军给迷晕了,然后夺走了生辰纲。
除此之外,椰子还能酿酒。宋末元初的学者周密写过一本《武林旧事》,追忆了南宋都城临安的城市风貌,里头便提到了椰子酒。椰汁可酿酒,椰子花也可以酿酒,周密在自己编写的另外一本《齐东野语》中说:“今人以椰子浆为椰子酒,而不知椰子花可以酿酒。”
事实上,很多人早就知道了椰子花是能酿酒的,比如唐代诗人殷尧藩便曾写道:“椰花好为酒,谁伴醉如泥”(《醉赠刘十二》),而且在古代,椰子酒还是好酒,能用椰子酿酒是不容易的事情。在古典小说《西游记》当中,椰子酒便常常出现。
《西游记》里的第一回就出现了椰子酒的身影:“胡桃银杏可传茶,椰子葡萄能做酒。”在吴承恩的笔下,花果山物产丰饶,胡桃银杏、椰子葡萄都能生产,不愧是个福地。
不过值得玩味的是,孙悟空大闹了蟠桃会之后回到花果山,它的猴子猴孙安排酒果接风,满满斟了一碗椰酒奉上,结果孙大圣喝了一口便呲牙咧嘴道:“不好吃!不好吃!”看来,椰子酒比玉液琼浆似乎还是逊色了一些。当然了,这只是吴承恩笔下的神话。
如今,随着交通进步以及保鲜技术日渐发达,人们要吃椰子已经不是什么难事儿了。人们吃椰子的花样也多了起来,椰子饭、椰子奶、椰子冻……但无论如何变化,人们对于椰子的喜爱,从古至今却不曾有丝毫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