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货联运模式下农村公交运营管理策略探析
2022-03-18钟剑锋徐凤军
□ 钟剑锋 徐凤军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纵深推进,农村地区经济水平提升,“新零售”等电子商务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地区物流量的快速增长。据商务大数据监测显示,2020 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1.79 万亿元,相比较2014 年的1 800 亿元人民币规模,6 年间扩大了近10倍。为了提升农村地区物流服务水平,促进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许多地区先行先试,积极发展农村客货联运。农村客货联运是指,在农村地区利用农村公交在保证客运的前提下,在公交上开展货物运输,将货物安全可靠地运送到目的地,以方便农村地区的居民享受便捷的物流服务。
国外有学者于2010 年就提出将客运和货运流量整合到现有城市交通系统中的客货共享城市物流系统,主要用于解决城市内小件货物的运输问题。国内学者研究发现在乘车需求分布广且需求密度低的农村地区,公交车辆的载客率往往较低,若在农村地区进行客货联运,将能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率,减少车辆使用数。“公交+物流”以低成本、高时效、高可靠性,满足了居民生活性、生产性小件物品在城乡间流动的现实需求,对于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和助力乡村振兴有重大意义。笔者在分析客货联运模式下农村公交运营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通过SWOT分析法进一步论证了客货联运模式下农村公交运营管理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客货联运模式下农村公交运营管理策略,旨在提升农村公交运营管理水平,实现以货补客、客货共赢的目标。
一、客货联运模式下农村公交发展现状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物流服务业发展迅速,但与城市物流发展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农村地区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备、行业人才缺乏等问题,导致农村物流配送成本高,服务效率较低。农村物流已逐渐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瓶颈”。近年来,为打破农村物流发展“瓶颈”,江苏省溧阳市和太仓市、浙江省安吉县、山西省泽州县等地积极推进农村公交客货联运发展模式,将农村公交闲置运力应用于农村物流末端配送,实现“以客带货”,对缓解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
农村地区区域经济和需求分布特征导致农村公交普遍存在空载率高、资源浪费等问题,公交运营企业通常采用增大发车间隔、减少车辆投入等方式降低运营成本,导致农村公交服务水平低,对出行需求吸引度较低。客货联运模式下,农村公交闲置运力得到充分运用,公交车辆发车频率提升,大幅提升农村地区乘客出行满意度和物流配送服务水平,实现货运和客运双赢。但客货联运模式仍旧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客货联运模式下农村公交发展仍存在较多制约因素。
二、客货联运模式下农村公交发展SWOT 分析
SWOT 分析是分析研究对象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reats),从而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并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及对策。客货联运模式下农村公交发展SWOT分析见表1 所列。
表1 客货联运模式下农村公交发展SWOT 分析
1. 优势分析
(1)农村公交企业运输经验丰富。相较于农村物流运营企业,农村公交运营企业一般具有多年的客运输送经验,具有良好的品牌效应,区域居民对农村公交运营企业有着较高的信任度,出行吸引力更高。客货联运模式下,区域内居民对农村公交“以客带货”的现象认可度更高,适应性也更强。
(2)农村公交与物流运营企业运营成本降低。客货联运模式充分利用了农村公交客运输送过程中的闲置运力,大幅提高了农村公交的满载率,可缩短公交车辆的发车间隔,提升农村公交与物流服务水平,强化了农村公交对客货运出行需求的吸引力。客货联运模式降低了农村公交与物流运营企业运营成本,整体效益得到提升。
(3)农村客货运出行需求特征具有相似性。农村客运出行与农村物流出行特征都具有分散性、季节性及多样性的特点,同时二者的出行需求特征也具有较高的互补性。例如,在农忙时节,农村居民忙于种植或收获活动,出行需求较小,公交满载率较低,而此时正是农产品丰收和对外输出的时节,客货联运模式可弥补公交在此时节满载率低的问题。
(4)客货联运模式具有较强的理论优势。理论优势是指在现有的相关理论研究中,已有针对客货联运模式的相关研究,如客运快件、客货共享等理论,能够为客货联运模式下农村公交运营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2. 劣势分析
(1)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现有农村公交车辆多在固定站点停靠,农村公交停靠站一般较为简陋,仅配备站牌、雨篷及长凳等设施,不具备货运存储的功能,公交车辆装卸货物仅能在固定的公交场站内进行,灵活性较低。部分地区允许车辆沿途带货,带货地点与时间不固定,易造成车辆晚点,对公交车辆的运营管理带来困扰。
(2)农村公交车辆运输组织不合理。农村公交定点定线的运营模式难以适应农村客货运出行需求分散广、密度低等特点。例如,在节假日期间,外出居民返村人数激增,而在“双十一”等电商活动时间,货运需求较大,运营公司依然按照常规的发车班车数和发车间隔组织运营,容易造成公交车辆的爆满,对客货运出行需求带来较大的不良影响。
(3)农村物流管理与技术人才匮乏。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及高等教育的普及,农村地区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尤其是具有一定知识技术的青少年人才。农村物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无论是仓储、运输、配送,都需要大量的人力作为支撑。客货联运模式下,乘客与货运处于同一空间内,如何合理安排二者的组织管理更是亟待解决的难点,对专业的技术管理型人才的要求更加严格。
(4)客户、车辆与调度中心间信息沟通不畅。传统的“以客带货”中,司机与客户之间一般通过联通软件或电话等进行联系,缺乏稳定的联系途径。客货联运模式下,“以客带货”的规模较大,“司机-客户”的联系方式存在效率低下、稳定性差等缺点,同时客户也不能实时查询货物的物流状态。构建客户、车辆与调度中心间快速联系平台是客货联运模式下农村公交企业面临的难题之一。
3. 机会分析
近年来,国家与地方大力促进农村物流行业发展,出台大量政策性文件支撑物流业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健全县、乡、村寄递服务体系,补齐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短板,到2025 年,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有服务,农产品运得出、消费品进得去,便民惠民寄递服务基本覆盖。各地方也结合自身特征提出农村物流发展的新思路,如浙江推出的农村客货邮深度融合发展,为客货联运模式下农村公交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与发展机会。
4. 威胁分析
现阶段,农村客运出行需求对公交服务水平的要求较高,尤其是对出行时间的敏感性较高。客货联运模式下,如何平衡好客运需求与货运需求的服务水平是实施该运输模式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三、客货联运模式下农村公交运营管理策略
1. 强化农村公交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在农村地区发展以公交为运输载体的客货联运模式,首先要完善农村公交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1)配合物流服务增设农村智慧物流柜,推进公交站台装卸组织改造,强化农村物流发展仓储功能,便于客户存取,提升农村物流的时效性。
(2)完善农村公交物流装卸点以及公交车辆内部的货物安检设施,保障运营公交车辆及车内乘客的出行安全。
(3)对农村公交进行改造,划分乘客与货物占用空间,避免二者间交互影响。同时,可在车辆顶部安装货架,强化对大件物流的运输,以此提高农村车辆的物流运载能力。
2. 优化农村公交车辆运营组织
客货联运模式下,合理优化农村公交车辆运营组织,做好与城乡公交的有机衔接,做到“错峰联运”,有效提升客货联运模式下农村公交的运营效率。
(1)优化公交运营线路,引入动态规划理念,实时调整公交行驶线路,综合考虑乘客与货物的经济效益与时效需求,打造客货公交一体化班线,实现农村公交运营企业效益最大化。
(2)优化公交发车间隔,在早晚及节假日期间,客货出行需求大,可缩减发车间隔,减小客货出行需求的等车时间,提高公交出行服务水平和满意度。
(3)引入柔性公交、定制公交等公交运营新模式,以“出行即服务”为目标,扩大农村公交服务覆盖面。
3. 培养专业技术管理人才
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是实现农村物流与农村公交结合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
(1)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放宽人才引进政策,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竞争机制,提高农村地区物流与公交从业人员的待遇,吸引更多的人才投入农村地区建设。
(2)大力培养专业技术骨干和管理型人才,吸引高等级院校的专业人员进入管理岗位,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客货联运模式下农村公交的技术支撑与管理效率。
4. 构建客货联运信息一体化平台
近年来,智能交通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诸多地区都建立了可提供公交信息查询的线上出行服务平台。客货联运模式下,可进一步优化现有农村公交信息查询平台,增设货运物流查询板块,打造客货一体化信息平台。客货信息一体化平台可实时查询车辆行驶线路及时间等基本出行信息,同时可实时查询物流配送相关信息。客货信息一体化平台的构建可进一步提升客户的出行服务满意度,强化农村公交对乘客与货物的搭载吸引力。客货联运信息一体化平台信息交互过程如图1 所示。
图1 客货联运信息一体化平台信息交互过程
四、结语
针对客货联运模式下农村公交发展现状,分析农村公交运营管理现状及不足,通过SWOT分析明确了客货联运模式下农村公交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提出农村公交运营管理策略旨在为农村公交与农村物流运营企业提供改进方向,提升“公交+物流”下的农村公交运营管理水平,实现以货补客、客货共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