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素联合盐酸利多卡因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2022-03-18侯春丽
侯春丽
(北京市西城区平安医院耳鼻喉科,北京 100035)
神经性耳鸣是患者自觉耳内有鸣响,但周围环境并无相应声源的一种疾病。罹患此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部分患者甚至会发生耳聋[1]。有研究指出,神经性耳鸣主要是由听觉中枢病变、耳蜗病变、神经传导通路病变所致[2]。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血管扩张剂、神经营养剂、高浓度氧疗等治疗神经性耳鸣,但疗效不够理想。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04例神经性耳鸣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用天麻素联合盐酸利多卡因穴位注射法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04例神经性耳鸣患者(共140只患耳)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1)病情符合《耳鼻喉科治疗学》和《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中关于神经性耳鸣的诊断标准;2)年龄为20~75岁;3)能够积极地配合检查和治疗;4)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1)存在由肿瘤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耳鸣;2)存在由外伤、感染引起的耳部器质性损伤;3)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4)无法正常地配合完成治疗。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2例,共70只患耳)和试验组(52例,共70只患耳)。对照组52例患者中有男24例(共34只患耳),女28例(共36只患耳);其年龄为21~72岁,平均年龄(52.88±4.15)岁;其病程为10 d~24个月,平均病程(4.35±0.23)个月。试验组52例患者中有男25例(共35只患耳),女27例(共35只患耳);其年龄为21~ 74岁,平均年龄(52.91±4.18)岁;其病程为8 d~25个月,平均病程(4.29±0.21)个月。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方法是:1)为患者静脉滴注4 mL的复方丹参注射液和250 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1次/d。2)让患者口服维生素B1,10 mg/次,3次/d。3)让患者口服甲钴胺片,0.5 mg/次,3次/d。治疗10 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在此基础上,为试验组患者采用天麻素联合盐酸利多卡因穴位注射法进行治疗,方法是:将2 mL的天麻素和0.5 mL的利多卡因注射于患者的患侧听宫穴、听会穴、翳风穴内。双侧耳鸣者双侧同时治疗,每周治疗2次。治疗10次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3]。该量表包含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时间、睡眠效率、辅助药物、日间功能障碍等评价维度,评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2)耳鸣严重程度。采用耳鸣严重程度评估量表(TSIS)对两组患者耳鸣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4]。该量表包含耳鸣出现的环境、耳鸣持续的时间、耳鸣对生活、工作、睡眠、情绪的影响程度6大部分,评分越高表示耳鸣越严重。3)焦虑抑郁状态。采用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估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5]。该量表可分为HADS-A、HADS-D两部分(分别用于评价抑郁状态、焦虑状态),评分越高表示焦虑抑郁状态越严重。4)不良反应。观察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治疗后,患者无自觉耳鸣出现,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显效:治疗后,患者耳鸣的严重程度下降≥2个级别以上,其自觉耳鸣症状明显减轻;有效:治疗后,患者耳鸣的严重程度下降1个级别,其自觉耳鸣症状有所减轻;无效:治疗后,患者的疗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6]。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耳鸣严重程度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TSI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TSI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PSQI评分、TSI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PSQI评分和TSIS评分的对比(分,±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PSQI评分和TSIS评分的对比(分,±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PSQI评分 TSIS评分组别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n=52) 10.98±2.23 6.12±1.65* 13.73±3.42 6.45±1.59*对照组(n=52) 10.82±2.26 7.09±1.74* 13.68±3.39 8.14±1.68*t值 0.363 2.917 0.075 5.629 P值 0.717 0.004 0.940 <0.001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抑郁焦虑状态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DS-A评分、HADS-D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DS-A评分、HADS-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HADS-A评分、HADS-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ADS-A评分、HADS-D评分的对比(分,±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ADS-A评分、HADS-D评分的对比(分,±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HADS-A评分 HADS-D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n=52) 9.48±1.35 7.26±0.93* 8.61±1.24 6.39±0.67*对照组(n=52) 9.51±1.32 8.07±1.14* 8.58±1.29 7.27±0.84*t值 0.115 3.970 0.121 5.096 P值 0.909 <0.001 0.904 <0.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对比
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8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对比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神经性耳鸣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7]。但多数学者认为,此病的发生可能与感染、自身免疫、血管病变、肿瘤、外界刺激等因素有关,其病因复杂。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采用药物疗法治疗此病。近年来,此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如何有效地治疗此病是现阶段临床上研究的热点。中医认为,神经性耳鸣的发生与五脏有关[8],其主要病机为心血不足、肾精亏虚、肝火上逆引起脾胃虚弱、气血瘀滞、耳窍失养、耳脉闭塞。治疗此病应从活血化瘀、益髓填精、疏通经气、开窍安神等方面入手。听宫穴、听会穴、翳风穴等穴位是临床上治疗耳鸣的主要穴位。其中听宫穴为手太阳小肠经穴,听会穴为足少阳胆经穴,翳风穴为手少阳三焦经穴,针刺上述诸穴可疏通耳部经络之气,改善耳部组织的新陈代谢及血运,修复耳蜗神经元的功能,减轻耳鸣症状。利多卡因是一种局部麻醉剂,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耳鸣的治疗中[9-10]。此药能够阻滞Na+通道,消除耳蜗或前庭遭受的病理性刺激,扩张血管,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和耳蜗部位的血液循环,消除内耳毛细胞的异常兴奋,从而可起到减轻或消除耳鸣症状的作用。天麻素是中药天麻的主要有效成分。此药具有改善脑循环,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11],并且还能够提高脑细胞的抗缺氧能力,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从而可缓解因供血不足导致的眩晕、耳鸣等症状。有研究指出,采用传统的给药方式难以使药物穿过血迷路屏障作用于内耳[12]。近年来,有研究发现采用耳后注射药物法治疗内耳疾病可取得显著的效果。采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内耳疾病主要是使用注射器将药物注入听宫穴、听会穴、翳风穴等穴位,使药物渗透进内耳。有研究指出,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内耳疾病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较高。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8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用天麻素联合盐酸利多卡因穴位注射法治疗神经性耳鸣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PSQI评分、TSIS评分、HADS-A评分和HADS-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用天麻素联合盐酸利多卡因穴位注射法治疗神经性耳鸣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减轻其耳鸣的严重程度,缓解其负面情绪。
综上所述,用天麻素联合盐酸利多卡因穴位注射法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效果显著。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