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刀神经触激术联合现代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2022-03-18邓少果黄宁霞陆银艳钟志年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3期
关键词:针刀活动度肩关节

邓少果,黄宁霞,靳 康,陆银艳,钟志年

(钦州市中医医院,广西 钦州 535099)

脑卒中是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肩手综合征(shoulder hand syndrome,SHS)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发病率约为12.5%~70.0%[2]。脑卒中后SHS可导致患者出现肩关节及上肢肿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可影响其上肢的功能,甚至可导致其上肢永久畸形[3]。目前,西医临床上主要采用口服抗炎药物、进行局部神经阻滞、物理疗法、康复训练等方法对脑卒中后SHS患者进行治疗,但疗程较长、起效较慢[4]。研究发现,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SHS可取得显著的疗效[5]。本文主要是探讨采用针刀神经触激术联合现代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SHS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钦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SHS患者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其病情符合《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2015)中关于脑卒中后SHS的诊断标准[6-7];合并有偏瘫的症状,且存在肩、肘、手部功能障碍;其病情经颅脑CT检查或MRI检查被确诊;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合并有由其他原因引起的上肢水肿、疼痛及功能受限;存在严重的器官功能衰竭;存在认知障碍或精神异常;合并有传染性疾病。按随机数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患者中有男23例,女9例;其平均年龄为(55.36±3.69)岁;其平均病程为(32.35±7.22)d。对照组患者中有男17例,女11例;其平均年龄为(56.02±3.55)岁;其平均病程为(32.44±8.03)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及现代康复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为:(1)进行良肢位的摆放:将患者的肢体摆放为良肢位,将其腕关节保持背屈位,以防其手部下垂、腕关节屈曲变形,并减轻其手部肿胀的症状。患者手部肿胀的症状若较为明显,可为其使用上翘夹板,帮助其腕关节保持背屈位,并利于静脉血回流。(2)进行关节的主动和被动运动:协助患者进行关节的主动和被动运动、肩部及腕部的肌力训练,同时使用点、按、揉、滚等手法对其患侧肩、肘、腕及指间关节处的穴位进行按摩。(3)进行压迫性向心缠绕:取一条直径为1~2 mm的线,从患者患侧手指的远端向近端缠绕(先在指甲处做一个小线环,然后将线快速有力地缠绕至指根部,直至不能缠绕为止),缠完后,立即从指端拉开线绳。从拇指开始,将每个手指缠绕一遍,最后缠绕手掌。在缠绕手掌时,从掌指节的远端开始向近端缠绕,至腕关节后停止,然后松开线绳。每次治疗40 min,每周治疗6次,共治疗4 周。(4)进行神经肌肉刺激治疗:采用深层肌肉刺激仪(由广州龙之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提供,型号:LGT-1300)对患者进行上肢神经肌肉刺激治疗。按照患者的具体病情为其设计治疗方案,30 min/次,1次/d。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刀神经触激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为:(1)协助患者取仰卧位,用标记笔对其颈丛、腋神经、臂丛神经及正中神经的治疗点进行标记后,对上述部位进行常规的消毒铺巾。(2)医师用左手在治疗点按寻神经干,在扪及条索状物、且患者有麻胀感后,用手指对该部位进行加压,并分离神经,将其拨向一侧,用右手执小针刀,从加压的手指指甲旁快速刺入,深至骨面。在刺入针刀后,需使针刀的刀刃与血管、神经保持平行,然后横行快速摆动针刀5~6次,以患者上肢出现麻胀痛、触电感为宜。(3)拔出针刀,对穿刺点进行5 min的压迫止血,然后粘贴创口贴,以保护创面。治疗期间,患者若出现心慌、心悸等不适感,应立即停止治疗,并采取对症处理措施。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4次。

1.3 观察指标

(1)肩关节疼痛程度:治疗前及治疗1周、1个月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两组患者肩关节疼痛的程度。画一条长10 cm的线段,线段的最左端为10分,代表剧痛;线段的最右端为0分,代表无痛,总分为10分。患者的VAS评分越高,表示其肩关节疼痛的程度越严重[4]。(2)肩关节活动度: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1个月后,分别采用关节角度尺对两组患者患肩关节的活动度进行测量,包括主动活动度(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和被动活动度(passive joint range of motion,PROM)[8]。(3)手肿胀程度:治疗前及治疗1周、1个月后,分别用2000 mL的量筒盛满水,将患者患侧的手垂直放入筒中,以水面没及其腕横纹为度,筒中溢出水的体积即为其手的体积。利用该方法分别测量1次患者患手和健手的体积,计算其患手的肿胀程度 。(4)生存质量:治疗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BREF,WHOQOL-BREF)对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评估,具体的评估项目包括生理、社会关系、环境、心理,每项的总分均为20分。患者WHOQOL-BREF各项目的评分越高,表示其生存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及手肿胀程度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及手肿胀的程度相比,P>0.05。治疗1周后、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及手肿胀的程度均低于治疗前,其中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及手肿胀的程度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及手肿胀程度的对比(±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及手肿胀程度的对比(±s)

组别VAS评分(分) 手肿胀程度(mL)治疗前 治疗1周后 治疗1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1周后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n=32) 8.43±1.01 5.32±1.27 2.12±1.15 23.43±2.71 15.32±2.28 12.12±1.05对照组(n=28) 8.42±1.09 6.21±1.25 5.71±1.39 23.42±2.59 19.21±2.30 16.71±1.49 t值 0.037 -2.736 -10.899 0.015 -6.579 -13.792 P值 0.971 0.008 0.000 0.098 0.000 0.000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患肩关节活动度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患肩关节的AROM与PROM相比,P>0.05。治疗1周后、1个月后,两组患者患肩关节的AROM、PROM均大于治疗前,其中观察组患者患肩关节的AROM、PROM均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患肩关节AROM及PROM的对比(°,±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患肩关节AROM及PROM的对比(°,±s)

AROM组别 组别PROM前屈 后伸 外展 内收 前屈 后伸 外展 内收观察组(n=32)治疗前 80.32±5.10 21.58±3.79 79.58±6.32 10.23±2.69 89.65±8.22 26.58±5.02 83.12±5.26 13.56±2.09治疗1周后 106.35±7.23 31.69±3.88 100.25±4.85 26.51±4.70 103.62±10.2237.21±5.00 100.95±10.0620.69±4.26治疗1个月后 135.09±6.52 41.25±4.51 139.24±5.00 39.58±4.02 146.85±11.0946.08±4.59 147.06±10.5939.65±4.58对照组(n=28)治疗前 81.12±5.12 20.96±4.10 80.12±4.59 10.55±2.71 89.99±7.96 28.62±3.98 82.56±5.19 11.63±2.74治疗1周后 91.32±5.00 25.69±3.55 89.66±4.81 15.63±4.02 96.39±9.59 32.06±3.37 93.62±8.59 15.63±3.89治疗1个月后 113.56±2.65 30.22±4.05 103.52±5.16 21.62±3.96 115.84±10.4239.62±3.59 102.39±9.36 21.09±4.17

2.3 治疗后两组患者WHOQOL-BREF评分的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WHOQOL-BREF各项目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3。

表3 治疗后两组患者WHOQOL-BREF评分的对比(分,±s)

表3 治疗后两组患者WHOQOL-BREF评分的对比(分,±s)

组别 生理评分 社会关系评分 心理评分 环境评分观察组(n=32) 18.59±1.04 17.26±1.52 18.03±2.04 18.69±1.04对照组(n=28) 14.63±2.05 15.63±2.47 16.36±2.47 15.59±2.04 t值 9.612 3.120 2.867 7.553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SHS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明了。相关的研究表明,SHS的发生可能与交感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局部存在炎症反应及关节结构异常等因素有关[9]。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采用针刀神经触激术联合现代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SHS患者进行治疗,可增加其肌肉及韧带的稳定性,取得良好的疗效。在对该病患者进行现代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协助其保持良肢位有助于减轻其疼痛,加速其血液循环,减少指关节和腕关节屈曲对其神经血管的压迫,从而可改善其局部的血液循环。协助患者进行关节的主动和被动运动有助于缓解其关节痉挛的症状,改善其关节的活动度,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其康复。对患者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可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在对脑卒中后SHS患者进行针刀神经触激术治疗时,针刀触及神经根鞘膜引发的逃避反应和超限抑制可加速其神经的血流供应,达到减轻水肿及解痉的目的。用针刀对神经周围进行强烈的触激可将信息传入患者的中枢神经,通过中枢神经的调节作用,减少致痛因子的释放,从而可促进中枢神经对外周关节的整合,减轻疼痛的症状,改善其关节的活动功能[10-11]。此外,利用针刀的摆动松解局部组织及神经干粘连,可促进关节活动度的恢复,维持肩部生物力学的稳定,从而可有效地增强关节的活动能力,改善肌肉痉挛的现象[12]。

综上所述,采用针刀神经触激术联合现代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SHS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确切,治疗后其患侧肢体疼痛、肿胀的程度均减轻,其肩关节的活动度明显改善,其生存质量明显提高。不过,本次研究尚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例如,试验样本的数量较少、观察的时间较短等,故后续的临床研究可纳入更多的样本数量,并延长观察的时间,以提高研究结果的精确性。

猜你喜欢

针刀活动度肩关节
肩关节镜术后进行肩关节置换术感染风险高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针刀疗法治疗屈拇指肌腱鞘炎验案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重新认识肩关节骨折脱位
针刀针刺治疗中并发急性咽部出血死亡1例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
肩关节生物力学
辨证治疗肩关节周围炎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