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老年射血分数下降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2022-03-18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不仅是多种心脏疾病的常见表现,而且还是其终末阶段,近年来,其患病人数呈现逐年增多趋势,无论是病死率还是再住院率,均维持在高位状态。中国心力衰竭患者注册登记研究结果得知[1],心衰多发生在老年人群(≥60岁),平均住院时间为(10.25±1.29)d,病死率达4.5%。伴随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重,致使老年射血分数下降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decreased ejection fraction in the elderly,HFrEF)患病人数大幅增多,且具有诸多特点,如并发症多、预后差等。在治疗此病上,临床多给予常规治疗,如利尿、强心及扩血管,但伴随医疗技术研究的日渐深入,已从传统治疗方式逐渐向抗心肌纤维化及拮抗交感神经系统等转变,但需要指出的是,其仍有比较高的病死率。所以,仍需找寻一种更为妥当且有效的方案来改善患者预后。沙库巴曲缬沙坦实为一种复合制剂,由缬沙坦与前体沙库巴曲依据1∶1比例研制而成,其不仅能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进行阻断,而且还可以抑制脑啡肽酶的活性,以此促进循环当中利钠肽水平的提升,达到疏通血管及排钠利尿的目的[2]。文章针对所收治的老年HFrEF患者,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进行治疗,现就其效果作一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20年1—12月选取本院收治的HFrEF患者,共计90例,将其分成两组(随机数字表法),在A组45例中,年龄60~75岁,平均(64.19±3.33)岁,男26例,女19例;纽约心功能分级(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classification of cardiac function,NYHA):Ⅱ级17例,9例Ⅲ级,Ⅳ级19例。B组中,年龄60~74岁,平均(64.15±3.37)岁,男27例,女18例;NYHA分级:16例Ⅱ级,10例Ⅲ级,19例Ⅳ级。两组数据经综合比对,从中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1)均与《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年)》中此病诊断标准相符[3];(2)NYHA均为Ⅱ~Ⅳ级;(3)肌酐小于221μmo/L。排除标准:(1)对所用药过敏;(2)血钾>5.5 mmol/L;(3)合并有自身免疫、血液性疾病及肿瘤。
1.2 方法
两组都采用常规方案治疗,如洋地黄类药物、醛固酮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及利尿剂等。A组基于此,采用贝那普利(成都地奥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3390,规格:10 mg×10片)治疗,10 mg/次,每日1次;B组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瑞士Novartis Pharma Stein AG,注册证号H20170344,规格:50 mg×28片):初始用量为25 mg,每日2次,每2~4周增加剂量,最终维持在100 mg,每日2次。两组均治疗5个月。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5个月时,对比两组超声心动图数据、心功能与心肌纤维化指标、不良心血管事件情况。(1)二维超声心动图指标。用SC2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西门子),选用4V1C探头,频率设定为1~4 MHz。用双平面Simpson法分别对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LVESV)及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进行测量。(2)心功能和心肌纤维化指标。指标为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oluble growth stimulating expressed gene 2 protein,sST2)、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erminal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precursor,NT-proBNP)及6 min步行试验(6 min walk test,6 MWT)。sST2能反映心衰者的心肌纤维化情况,如果其值>35μg/L,即为超出正常值,水平越高,心肌纤维化越严重[4]。6 MWT用于评定活动耐量。(3)不良心血管事件。即为死亡人数、因心力衰竭再入院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处理各项数据,针对计量资料,表示为(±s),用t检验,对于计数资料,表示为(n,%),用χ2检验,若组间经比对,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二维超声心动图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LVEDV、LVESV、LVEF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DV、LVESV与治疗前相比,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VEF都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较之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二维超声心动图指标(±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二维超声心动图指标(±s)
指标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LVEDV(mL)A组(n=45) 189.34±24.15 174.59±23.17 2.95 <0.05 B组(n=45) 191.83±24.71 162.48±21.26 6.04 <0.05 t值 0.48 2.58 - -P值 >0.05 <0.05 - -LVESV(mL)A组(n=45) 125.47±17.64 108.62±14.37 4.96 <0.05 B组(n=45) 125.69±17.46 102.64±13.71 6.96 <0.05 t值 0.05 2.02 - -P值 >0.05 <0.05 - -LVEF(%)A组(n=45) 35.14±3.26 40.64±4.61 6.53 <0.05 B组(n=45) 35.41±3.57 43.29±5.27 8.30 <0.05 t值 0.37 2.53 - -P值 >0.05 <0.05 - -
2.2 两组心功能与心肌纤维化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sST2、NT-proBNP及6 MW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T-proBNP、sST2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6 MWT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功能与心肌纤维化指标(±s)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功能与心肌纤维化指标(±s)
指标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NT-proBN(ng/L)A组(n=45) 4 523.67±463.27 2 772.54±546.97 16.38 <0.05 B组(n=45) 4 466.28±445.71 1 987.26±482.64 25.31 <0.05 t值 0.59 7.22 - -P值 >0.05 <0.05 - -sST2(μg/L)A组(n=45) 0.67±0.25 0.42±0.10 6.22 <0.05 B组(n=45) 0.62±0.24 0.34±0.12 7.00 <0.05 t值 0.96 3.43 - -P值 >0.05 <0.05 - -6 MWT(m)A组(n=45) 270.29±44.62 299.04±44.61 3.05 <0.05 B组(n=45) 263.45±41.57 353.47±61.78 8.11 <0.05 t值 0.75 4.79 - -P值 >0.05 <0.05 - -
2.3 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对比
在A组当中,无死亡病例,B组有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P>0.05);B组因心衰再入院率8例(17.78%),B组为1例(2.22%),B组较A组低(χ2=6.05,P<0.05)。
3 讨论
心力衰竭作为一种有着较高短期、长期死亡率的心血管重症,其无论是在发病率上还是在病死率上,均与恶性肿瘤相近,因而对人类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近年,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持续加剧,老年射血分数下降心力衰竭患病人数呈现出逐渐且快速增多趋势。有研究[5]指出,在患心力衰竭的各年龄人群中,50%~59%之间的患病率占1%,而≥80岁的心力衰竭患病率却达到了10%,老年患者在整个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占比达到了75%,因此,心力衰竭实为一种老年病,同时还是诱发老年人死亡的重要诱因。现阶段,在对老年射血分数下降心力衰竭进行治疗上,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以此缓解心力衰竭症状,促进心肌收缩力的提升,尽管醛固酮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ACEI/ARB是治疗心力衰竭的“铁三角”药物,能够对患者预后进行有效改善,但老年射血分数下降的心力衰竭患者仍然有着较高的再住院率、死亡率。所以,研究老年射血分数下降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案,始终是临床的重点、热点。
心室重构实为人体对血流动力学、心肌损伤变化等所作出的反应,其在HFrEF发生、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研究[6]强调,心室重构实为心力衰竭发生、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心室重构当中,神经内分泌的不断激活[比如交感神经系统(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SNS)、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 angiotensin aldosterone system,RAAS)等],能够发挥不良调控作用。HFrEF指南当中所给出的药物治疗方案当中的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可以对心室重构进行有效抑制,促进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的减少,对预后有改善作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实为一种双重阻断剂(脑啡肽酶与RAAS),其作用机制能够重叠互补,且指南中把此药推荐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但有关将其应用于高龄射血分数下降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仍需深究。有报道[7]围绕1 542例HFrEF患者,开展为期12个月的随访,结果得知,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改善患者活动耐力、症状上,效果优于依那普利,住院率降幅达到了22%,心血管死亡率为15%。从文章可知,与A组相比较,B组有助于HFrEF患者运动耐力、左心功能的改善,而且能达到减少由于心衰而再次入院的几率。由此表明,沙库巴曲缬沙坦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左心功能,有助于改善其心室重构,且还能降低再入院率。
有研究指出[8],二维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在对心室心肌各个阶段的时间-容积曲线进行获取时,对左心室几何构型假设没有依赖性,且相比于二维超声,可以更加实时且全面的对动态左心室的协调性、收缩功能进行观察与测量。但有报道[9]强调,LVEF相比于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及早发现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从文章可知,治疗后,B组LVEDV、LVESV均有显著降低,而LVEF有明显升高。表明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改善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方面,有着不错的效果。究其原因,可能与此药可以对左心室重构、心肌纤维化进行有效抑制相关。
sST2、NT-proBNP乃是现阶段公认的对心功能及心衰严重程度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且与远期预后密切相关[10]。有学者指出[11],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HFrEF进行治疗,NT-proBNP会有显著下降,与左心室重构及预后密切相关。从文章得知,与A组相比较,B组NT-proBNP更低。表明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左心室重构及预后改善上,效果更好。sST2实为一种典型的白细胞介素1受体,当心衰或出现心脏负荷增加时,血清当中的sST2便会增加,且与血清白细胞介素3(interleukin 3,IL-3)结合,从而引发心肌纤维化,最终进展成心功能障碍与心肌重构[12-14]。sST2可以对心肌纤维化、心室重构进行早期预测,是预测心衰预后的重要因子。从文章可知,两组治疗后,sST2均有降低,且B组更优。表明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抑制心肌纤维化及心室重构方面,有着更突出的效果。另外,B组6 MWT值高于A组。提示此药能显著提高心肌活动耐量,强化心功能。另从文章得知,B组因心力衰竭再入院率较A组低。表明此药在预防心衰复发方面,有着更突出效果。
综上,将沙库巴曲缬沙坦用于治疗老年HFrEF患者,不仅能改善其左心功能及左心室重构,而且还有助再入院率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