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凌云白毫古茶树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2022-03-18王小虎叶柳健蒙健宗叶靖平农孟勋周礼芹

茶叶通讯 2022年1期
关键词:锯齿分枝数目

王小虎,叶柳健,蒙健宗,叶靖平,农孟勋,周礼芹*

1.广西科学院 非粮生物质酶解国家重点实验室,广西 南宁 530007;2. 广西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3.广西广茗投资有限公司,广西 百色 533000;4. 百色市农业农村局,广西 百色 533200

1 调研背景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树原产地,拥有极为丰富的古茶树资源[1]。凌云白毫古茶树是广西最重要的地方茶树资源之一。用其加工生产的白毫茶茶毫满披,内含物丰富,滋味浓烈,香气浓郁,品质独特。此外,凌云白毫是适合制作绿、红、黑、白、青和黄六种主要茶类的全能茶树品种[2]。

云抗 10 号和舒茶早茶树基因组测序的完成[3-4],表明通过对凌云白毫茶种质资源的研究,可以探究引起凌云白毫茶品质差异原因。可更好地保护凌云白毫古茶树和培育出广西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茶树新品种[5]。凌云白毫古茶资源的研究利用尚处于初级阶段,本研究通过对凌云白毫古茶树资源现状进行调查,以期为该资源的深入研究和产业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2 调研方法与内容

2.1 调研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咨询专家和采访当地老人的方法来收集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茶树分布等相关数据,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对凌云的古茶树和古茶园进行记录和拍照,调查茶树的形态特征和对应参数,在古茶园群体中选取10株具代表性的古茶树,最后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2.2 调研区域和内容

本次调查以凌云白毫野生古茶树和古茶园为对象,历时两年(2019—2021年)。调研内容包括古茶树和古茶园的生长条件与种植情况,全面、精准地掌握凌云白毫古茶资源的现状。

3 调研结果

3.1 古茶园 1 号

原国营玉洪茶园(东经106°32'35"北纬24°31'43")有 6.67 hm2保存较为完好的凌云白毫古茶树茶园,命名为古茶园1号(图1),该茶园土质疏松,伴生植物蕨类多,苔藓较少;茶树分枝多、砍伐严重,根部被落叶杂草覆盖。对成熟叶片进行形态学调查,结果表明,叶长12 ~ 15 cm,叶宽 4 ~ 7 cm,锯齿 90 ~ 120 个,侧脉 12 ~ 16 对。

图1 凌云白毫古茶园1号Figure 1 Lingyun Baihao ancient tea garden No. 1

3.2 古茶园 2 号

位于广西百色凌云县加尤镇案相村境内的茶山金字塔地区(东经106°58'60"北纬24°46'19"),有精心管理的有机凌云白毫茶园,命名为古茶园2号(图2),茶园中混有云南大叶青,茶树青苔严重,杂草众多。通过对成熟叶片进行形态学调查发现,其叶长10 ~ 16 cm,叶宽 5 ~ 7 cm,锯齿数目 75 ~ 107 个,侧脉数目12 ~ 16 对。

图2 凌云白毫古茶园2号Figure 2 Lingyun Baihao ancient tea garden No. 2

3.3 古茶园 3 号

广西凌云县岑王老山地区布柳河附近凌云白毫古茶园(东经106°26'42"北纬24°25'42"),命名为古茶园3号(图3),茶园海拔约 700 m,光照充足;苔藓较多,土壤黑红,土质疏松,落叶厚;大部分为凌云白毫古茶树,少部分为云南大叶青。叶长 9 ~ 18 cm,叶宽 5 ~7 cm,锯齿数目87 ~ 126个,侧脉数目13 ~ 16对。

3.4 古茶园 4 号

在泗城镇下辖的白马村(东经106°40'09"北纬24°21'12")发现栽培凌云白毫古茶园,命名为古茶园4号(图4),其中最大一棵茶树,基部围径46.7 cm,一级分枝围径16.3 cm,是典型的白毫茶树,主干均已被砍伐过,但还能发出新枝,对茶园叶片形态进行统计发现,白毫茶树叶长9 ~ 16 cm,叶宽 5 ~ 7 cm,锯齿数目 91 ~ 115 个,侧脉数目 10 ~ 15 对。

图4 凌云白毫古茶园4号Figure 4 Lingyun Baihao ancient tea garden No. 4

3.5 古茶树风香 1 号

在凌云县风香坪地区(东经106°26'33"北纬24°25'35")发现1株野生白毫古茶树,命名为风香1号(图5),其基部围径64 cm,一级分枝围径为21cm,典型的白毫茶树。由于常年没有得到管护,原生境土壤流失严重,古茶树根部裸露,还有不同程度的病虫害,导致茶树濒于死亡。对白毫茶树成熟叶片形态进行调查发现,叶长12±2 cm,叶宽6±1 cm,锯齿数目82 ~ 105 个,侧脉数目 13 ~ 16 对。

图5 野生凌云白毫古茶树风香1号Figure 5 Lingyun Baihao ancient tea plant No. 1 in Fengxiangping

3.6 古茶树先锋 1 号

在青龙山脉先锋岭区域(东经106°32'19"北纬24°32'4")发现4株典型野生凌云白毫古茶树,分别命名为先锋1号(图6),主干130 cm之上被砍,红色根,基部围径81 cm,一级分枝围径40 cm,一级分枝离地50 cm;叶长12±2 cm,叶宽 6±2 cm,锯齿数目 91 ~ 116个,侧脉数目12 ~ 16对。先锋2号,基部围径130 cm,一级分枝围径 44 cm;叶长 16±2 cm,叶宽 6±1 cm,锯齿数目 121 ~ 146个,侧脉数目13~17对。先锋3号,基部围径105 cm,一级分枝围径 50 cm;叶长 13±2 cm,叶宽 6±2 cm,锯齿数目 91 ~ 116个,侧脉数目12 ~ 16 对。先锋4号,基部围径100 cm,一级分枝围径31 cm;叶长9±3 cm,叶宽6±1 cm,锯齿数目86~ 105 个,侧脉数目 11 ~ 14 对。

图6 野生凌云白毫古茶树先锋1号Figure 6 Lingyun Baihao ancient tea plants No. 1 in Xianfeng mountain

根据地理分布和茶树生长状况以及当地老人介绍,这些野生凌云白毫古茶树就是近代、现代栽培凌云白毫茶的种子源头。

4 讨论

4.1 资源现状

本项目实地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凌云白毫野生古茶树零散分布于岑王老山和先锋岭等地,但由于分布较零散,具体数目不详;所调查之地古茶树因常年没有得到管护,罹患不同程度的病虫害,加上土壤流失严重,导致古茶树根部裸露,有些野生古茶树甚至与其它物种缠绕共生,濒临死亡。近年来,随着古茶树分布区域人口不断增长,人类在原始山林频繁活动,一些野生茶树生长的环境成了当地牛羊的放养场所,专家学者考察和游客来访,对野生古茶树的生长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外,由于商家对野生古茶的大肆炒作,在经济利益驱使下,一些野生茶树被过度采摘。

4.2 保护建议

凌云白毫野生茶树是广西主要的野生茶树代表之一,数目较少且濒于死亡。建议可由当地政府主导并建立凌云野生古茶树保护机制[6],建立起野生古茶树、过渡型古茶树、栽培型古茶树以及现代茶园的立体生态区域,保护现有凌云白毫茶树种类。改善茶园保护区的环境,清除园内杂草并把受虫害病严重的古茶树及时清除,腾出古茶树的生存空间并科学种植人工栽培茶树[7];定期检查古茶树病虫害现象,若发现相关问题,需要及时处理,并请教专业人员调查研究,采用生物防治或者药物防治等措施降低其病虫害率。同时,对生长状况良好的古茶树进行适当修剪,避免其自然生长后导致茶叶产量降低影响经济效益。通过广告、下乡宣传等方式对当地居民科普有关古茶树的知识,使其不仅能够了解古茶树对于中国茶文化的重要性,而且能够充分科学地认识到古茶树的价值,让当地居民能自觉承担起保护古茶树的责任与义务。

猜你喜欢

锯齿分枝数目
分枝大苗建园苹果树当年如何修剪
猛犸杀手——锯齿虎
一株吊兰
伤口多了就是锯
移火柴
兴化市油菜新品种评比试验总结
氮水平对小菊“东篱秋心”分枝和开花的影响
牧场里的马
伤口多了就是锯
趣味数独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