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改善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作用研究

2022-03-18陈永清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5期
关键词:阿替普酶丁苯酞作用研究

陈永清

摘  要:目的  研究阿替普酶聯合丁苯酞改善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收治的10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体患者入院后均采取控制血脂、血压、神经营养、清除自由基等常规治疗方法,根据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每组54例。参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阿替普酶药物进行溶栓,研讨组患者则采取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药物进行溶栓,主要就其脑血管储备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作用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治疗后,研讨组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指标值高于参照组,研讨组患者梗死区平均脑血流量、平均脑血流速等血流动力学指标高于参照组,而特性阻抗、脑血管阻力指标则低于参照组,研讨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低于参照组,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水平则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改善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作用明显,有效减轻患者氧化应激损伤,有利于神经功能改善与日常生活能力提升,此治疗方案具备可行性。

关键词:阿替普酶;丁苯酞;脑梗死;脑血管储备功能;血流动力学;作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2)-5-000-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alteplase combined with butylphthalide on cerebral vascular reserve function and hemodynamics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108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dmitted to Laiyang Central Hospital from May 2019 to May 2021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fter admission,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s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Both groups were given routine treatments, such as blood lipid, blood pressure control, neuronutrition, free radical elimination, etc. Each group included 54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antithrombotic regimen of alteplase and th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ntithrombotic regimen of alteplase combined with butylphthalid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erebral vascular reserve function and the role of hemodynamic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s, the indexes of cerebrovascular reserve function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dexes of mean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mean cerebral blood flow velocity in the infarcted area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Hemodynamics group, the indexes of specific impedance and cerebral vascular resistance were lower in the study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egree of neurological impairment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level of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Alteplase combined with butylphthalid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erebral vascular reserve function and hemodynamics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It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oxidative stress injury of patients, and is beneficial to the improvement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ability of daily living, with feasible treatment.

Keywords: alteplase; butylphthalide; cerebral infarction; cerebrovascular reserve function; hemodynamics; function research

脑梗死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致残率。由于患者的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量中断或减少而引起相应组织产生缺血、缺氧性损伤[1-2]。一旦血流阻滞时间过长,脑部细胞会产生不可逆的坏死性损伤。因此,疾病发作后应当尽快恢复患者脑组织供血动脉的血流供应,最大程度地挽救受损脑细胞,对于患者的预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3]。临床治疗脑梗死疾病的关键在于溶栓,阿替普酶作为特异性的纤维蛋白溶解剂,可对患者体内的纤维蛋白原实现选择性激活[4-5]。丁苯酞可对患者的脑组织代谢予以改善,从而增加梗死部位的血流量,减少梗死面积,明显减轻疾病对神经的损伤[6]。本文围绕2019年5月~2021年5月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对其分组开展阿替普酶及其联合丁苯酞药物溶栓治疗方案,主要就其脑血管储备功能及血流动力学作用进行研究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收治的10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每组54例,参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阿替普酶药物溶栓方案,研讨组患者则采取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药物溶栓方案。参照组患者中,男32例,女22例;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56.72±11.17)岁;脑梗死部位分为前循环、后循环、穿支动脉、皮层动脉各有患者11例、18例、13例、12例。研讨组患者中,男31例,女23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57.13±11.06)岁;脑梗死部位分为前循环、后循环、穿支动脉、皮层动脉各有患者10例、19例、12例、1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灶部位等数据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充分了解研究相关内容后,自愿签署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与我国2018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7]中对于脑梗死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相符合者;②通过头颅MRI、CT等检查结果进一步确诊;③发病到入院时间在6 h以内;④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可正常表述者。

排除标准:①近期曾发生心脑血管意外者;②具有严重休克表现者;③曾接受骨科或其他外科重大手术者;④近30 d内使用过免疫抑制剂或抗凝药物者;⑤近15 d进行动脉穿刺者;⑥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缺陷者;⑦对于本研究使用药物存在过敏史者。

1.3  方法

全体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血脂、血压控制、神经营养、清除自由基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参照组54例患者运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方案,将阿替普酶(生产企业:德国勃林格英格尔海姆公司,国药准字S20160055)與100 mL浓度为0.9%氯化钠注射液充分混合,阿替普酶剂量控制在0.9 mg/kg,先取10 mL混合液1 min内静脉注射完毕静脉注射,剩余90 mL采取微量泵泵入的方式进行溶栓治疗,1 h泵完。溶栓治疗24 h内对于患者的情况密切关注,之后对其头部实施CT复查,明确无出血,继续接受抗凝、抗血小板治疗。连续治疗半个月。

研讨组54例患者运用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溶栓治疗方案,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丁苯酞(生产企业: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130067)进行治疗,2次/d,每次0.1 g与100 mL氯化钠注射液混合后,使用微量泵泵入时间超过50 min,连续治疗半个月。

1.4  观察指标

对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局部脑血流量脑血管储备及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等脑血管储备功能指标运用脑血管MR灌注成像进行检测与记录。首先经人工搬运方式明确感兴趣区(一般为梗死区域边缘2 cm范围内),然后放置于rCBF参数图的缺血区域,经影像方式放置于ROI对侧,取其平均值。

对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运用迈瑞DC-8(生产企业:四川西美平行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颈动脉彩色超声仪进行检测与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梗死区平均脑血流量、脑血管阻力、特性阻抗及平均脑血流速等。

对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别运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NIHSS量表、Barthel指数量表进行评价,其中NIHSS评分介于0~25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Barthel评分分值介于0~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强。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字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局部脑血流量脑血管储备及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等脑血管储备功能指标值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讨组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指标值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值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讨组患者梗死区平均脑血流量、平均脑血流速等血流动力学指标高于参照组,而特性阻抗、脑血管阻力指标则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分值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讨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低于参照组,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水平则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增加,人们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近年来脑梗死患者日趋年轻化,发病率逐年增长,情况严重,不仅给患者本人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痛苦,也为整个社会的医疗资源带来沉重的负担[8-9]。有相关研究资料指出,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与患者自身基础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等因素存在密切关联[10]。脑梗死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快等特点,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极为重要[11]。阿替普酶是第二代溶栓药物,它的成分主要是糖蛋白,能够选择性激活纤维蛋白原,从而有效预防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在安全性、特异性方面作用明显。有专家评价阿替普酶药物能够较大程度地增加梗死区域的血流量,改善患者脑细胞凋亡情况,对损伤的脑细胞进行挽救,有益于患者的预后[12-13]。丁苯酞的主要成分是从芹菜籽中提取的,能够提升患者脑血管NO水平,并对血管收缩、血小板异常聚集予以抑制,促使缺血区域毛细血管的再生,使得脑部组织局部的血流量增加,达到保护线粒体、提升其ATP活性的作用,且可维持其稳定性。有专家评价丁苯酞能够抑制脑水肿以及血栓的形成,并缩小梗死面积[14-15]。以上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能够减轻患者脑部组织的过氧化损伤,实现神经功能的保护,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康复。

脑梗死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为脑血管储备功能、血流动力学异常,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能够明显改善局部脑血流量、脑血管储备及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等脑血管储备功能指标,梗死区平均脑血流量、脑血管阻力、特性阻抗及平均脑血流速等血流动力学这4个指标的改善,能够起到保护线粒体、提升ATP活性、维持其稳定的作用[14]。有专家评价丁苯酞能够抑制脑水肿以及血栓的形成,并缩小梗死面积[1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讨组患者的脑血管储备功能指标值高于参照组,研讨组患者的梗死区平均脑血流量、平均脑血流速等血流动力学指标高于参照组,而特性阻抗、脑血管阻力指标则低于参照组,研讨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低于参照组,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水平则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阿替普酶是一种血栓溶解剂,可结合赖氨酸基与纤维蛋白,有效发挥溶栓作用,有利于血液流动。丁苯酞可降低花生四烯酸水平,从而提升脑血管内皮细胞水平,由此产生抗脑血栓形成与抗血小板聚集的功效,达到改善缺血脑区的微循环,改善血流量。

综上所述,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改善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血流动力学的作用明显,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氧化应激损伤,有利于神经功能改善与日常生活能力提升,此治疗方案具备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石锴,玛黎清,于楠楠,等.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改善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作用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16(5):97-99.

[2]曾宏亮,曾祥俊.阿替普酶聯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23):148-150,154.

[3]苗培栋,姜宇东,李颖.丁苯酞与阿替普酶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9,19(4):341-343.

[4]郑燕霞,庄顺芝,李才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对脑梗死患者梗死灶体积、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21,16(8):44-47.

[5]宋艳玲,李婧.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17):48-51.

[6]范磊,刘星亮,岳秉宏,等.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J].临床误诊误治,2020,33(7):49-53.

[7]彭斌,刘鸣,崔丽英.与时俱进的新指南——《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解读[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9):657-659.

[8]王妮妮,魏孟丽,邢燕蒙,等.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应用于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效果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11):52-53.

[9]叶静,姜爱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J].广西医学,2019,41(12):1509-1513.

[10]马红彦,刘翠青,李桂德,等.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对IGF-1、CRP、BNP水平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25):2796-2799.

[11]穆永芳,郭永力,蒋召芹,等.丁苯酞与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神经功能、凝血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影响[J].临床军医杂志,2021,49(7):806-808.

[12] 宋赫沛.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4):704-706.

[13]曲民强,刘继汉.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血清炎性因子分析[J]. 临床研究,2021,29(3):46-47.

[14]苗培栋,姜宇东,李颖.丁苯酞与阿替普酶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9,19(4):341-343.

[15]董明安,李素彩.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26):4926-4927.

[16]余正阳,路凯.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研究[J].中外医疗,2021,40(4):10-12.

2472500511289

猜你喜欢

阿替普酶丁苯酞作用研究
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丁苯酞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丁苯酞治疗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的疗效观察
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rt—PA与尿激酶在大面积肺栓塞溶栓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超早期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的临床观察
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学校体育对城市群众体育的积极影响及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