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培养工匠精神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路径研究
2022-03-18车太杰
车太杰
[摘 要] 技工院校以培养未来社会技术劳动者为目标,因此,在技工院校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工匠精神极为关键。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学生未来进入社会的基本能力,同时也是未来学生工作与生活中的必备品质。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以工匠精神歌颂具有职业素养的高素质人才,任何行业、任何领域人才,都应以工匠精神胜任自己的职业。工匠精神是一种对职业精益求精的精神,体现出对工作尽善尽美的态度。技工院校教师为人师表,应以自己的崇高职业理想和精神影响学生,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组织学生刻苦钻研。通过对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希望借助工匠精神教学理念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关 键 词] 技工院校;工匠精神;职业素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0-0151-03
培养技工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有助于提高未来社会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感。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下,各国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现在世界经济萧条,各国许多企业面临破产清算的局面,不仅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还对国家经济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失。培养技工院校学生独具匠心的工匠精神对其未来从事各种工作都会有所帮助,能够培养学生潜心研究的精神,培养新一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而使学生的整体素养得到有效提高。
一、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
现阶段,技工院校教学中教学质量有待提高,教师自身缺乏对课程的深入研究,更多的是将教材与课件进行结合授课,课件内容没有及时更新,往往是一个课件使用多年,容易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停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但是由于人们对技工院校的偏见,导致技工院校学生和教师出现了自暴自弃的心理,往往认为只需要了解相关技术即可,对理论知识的研究不够深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国家对高职院校学生有了更多的关注,未来进入社会从事生产生活需要国家培育出高素质的劳动者,这样才能保证未来社会经济繁荣稳定。技工院校教师没有摆正教学态度,缺乏教育理念的及时更新,往往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只对相关知识进行传授,而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以及课堂教学效果却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导致技工院校课堂教学缺乏活力,教学质量不高。同时,教师授课方式比较单一,缺乏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的教学,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脱节,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抑制了学生的成长。教师对工匠精神的渗透教学比较薄弱,更多的是流于形式,并没有对学生的内心起到震撼作用,这就难以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人们对各行各业都有更高的要求,生活质量水平不断提升,导致人们的上层需求逐渐提高,对各种事物的质量要求也在逐渐增加。这就会导致现在社会市场中只有那些精益求精、质量有保证的行业才会得到稳定发展,而投机取巧、缺乏工匠精神的行业则很快会被时代的潮流淹没,必将会走向灭亡。这就要求技工院校教师能够认识到这一现状,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和课后实践中不断践行工匠理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整体职业素养。
二、技工院校培养工匠精神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策略
(一)更新教师自身教育理念,培育优秀师资教育团队
技工院校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首先要从教师自身做起。教师需要不断更新个人的教育教学理念,樹立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通过自身的言语和行为影响学生,才会使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极高的威信。从而才能够使班级形成以教师为核心的吸引力,不断吸引学生向教师看齐,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都能够尽力做到最好,并且不断培养精益求精的精神,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在今后步入社会时更加具有竞争力。高素质的学生不论今后在哪个岗位上,都会取得一定的成绩,获得更好的发展。
例如,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总结教学经验,通过线上线下学习的方式不断补充个人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认识,并且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做好为学生服务的工作,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尽职敬业影响学生,从而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态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综合素养。与此同时,学校也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开展讲课评比活动,通过给教师施加一定的压力,激发教师的潜能,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才能保证工匠精神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勇于钻研,不怕苦、不怕累,精益求精地完成各项工作和任务。
(二)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加深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由于现阶段技工院校教师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更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倦的情绪,无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随着各种高科技教学设备的广泛渗透,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融合多种现代化教学设备,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从而使课堂教学能够起到实际的效果。教师教学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在日常学习以及实践活动中都要给学生渗透工匠精神,让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
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将抽象、枯燥的知识转化为形象化的视频或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提高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巧妙地结合各种工匠精神的模范视频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心灵上产生震撼,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突破,坚守个人职责,任劳任怨地完成个人的任务,保证工作质量,进而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三)端正学生的學习态度,渗透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培养首先需要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任何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都需要学生摆正态度,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拓展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丰富个人的知识储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能力。工匠精神在课堂教学内容中的渗透必须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不断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创新性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
例如,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找准教材内容的切入点,防止硬性结合使学生对课堂学习产生厌倦情绪,这样就会使教学产生相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前要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所在,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进取。同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提高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一旦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建立,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工匠精神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也会让学生欣然接受,从而能够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反省,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使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努力弥补个人的不足。
(四)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意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知识,同时能够潜移默化地将个人所学知识与自己的经验建立联系,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建构和重组,能够快速同化所学知识甚至在所学知识基础之上进行知识的创新。课堂教学必须与实际建立联系,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将工匠精神传达的相关知识和信息同化为个人的理想和信念,成为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中坚守的基本原则,从而使课堂教学起到实际的教育效果。教学的成功就是要能够起到对人的教育和影响作用,倘若仅仅是通过暂时的知识记忆取得一时的成绩,却没有给今后的生产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和作用,那么这样的教育是毫无意义的教育,是一种机械化的教育,是不会受到学生欢迎的教育。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做各种调查研究,通过和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在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巧妙地融合多种生活因素,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融入课堂学习中,让学生主动对相关问题发表个人的观点和看法,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和优化。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敢于进行创新,并且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从而提高探究能力,帮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
(五)理论与实践有效融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各种知识的学习必须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结合实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兴趣所在以及教材内容的性质特点开展可对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在实践中进行运用,一方面巩固学生的课堂所学原理知识,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保证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通过实践能够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使学生敢于探究。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组织学生到企业中开展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进行结合,让学生感受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且能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进行知识的优化和整合,进而提升操作技术和知识理解能力。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让学生树立精益求精的实践态度,提高学生的重视度,进一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个人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六)不断发散学生的学习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
时代更迭速度之快,使学生在课堂中所学习的知识往往在今后进入社会时就会感觉到所学知识的落后,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具有前瞻性,能够意识到今日所学知识在明日毕业后也许就会落伍。因此,在学习中要形成创新意识,在学习任何一个知识点时,都要能够发散个人的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相关问题,找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学生只有提高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会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有所创新,使工匠精神能够落实到个人的学习和生活中,这对学生未来的进步和成长具有指导意义。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某一个问题向学生发问,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生之间智慧的火花相互碰撞,有助于产生新的思想,开阔个人的视野,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相关问题的扩展也可以落实到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刻苦钻研,教师也要指导学生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通过不同的方法实现问题的解决。从而能够帮助学生产生创新性思维,使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主动进行创新性思考,在实践操作以及课堂学习中找到自信心和成就感,端正个人的学习态度。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指正,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的偏差,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态度以及严谨的实践态度,提高个人的实践操作水平。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提出高难度问题,鼓励学生进行钻研、探究,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精神,有助于学生在今后能够持之以恒、敢于进取。
三、结语
技工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深远的意义。学生未来将要进入社会,在社会各种各样的职业中承担自己的责任,假如没有职业精神,那么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将会是一盘散沙,不利于学生的进步和成长,甚至会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各种问题和麻烦。工匠精神是培养学生严谨态度的一个途径,通过让学生理解工匠精神的含义,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工匠精神,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日常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任芬.高职教育培养工匠精神,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路径[J].现代职业教育,2017(1):1.
[2]李璐.工匠精神融入技工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路径探析[J].就业与保障,2020(17):2.
[3]黄丽娟.工匠精神视域下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路径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7(8):248,250.
[4]唐环.工匠精神视域下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路径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7,8(11):40-41.
[5]黄金华.将工匠精神融入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推进途径探索[J].新一代(下半月),2018(6):55-56.
[6]谷金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以技工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为例[J].职业,2018(33):2.
[7]迟姗姗.“工匠精神”视角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研究[J].南国博览,2019(1):1.
[8]周继苗.以“工匠精神”为核心全面培育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养[A].中国职协2017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C],2018.
◎编辑 郑晓燕
1231501186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