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双减落地”实战演练
2022-03-18徐建华
材料解读
通读材料后,我们可将其分为两层:
第一层是问卷调查,列举了“双减”政策落地后首个黄金周孩子们的去向,这是现象罗列。
第二层是家长评论,“减负不减质,减负是为了优化教育,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通过家长发言,明确“双减”的积极意义:回归教育初心,促进孩子更好地成长。
材料提供的情景真实鲜活,限定了写作范围,即“双减”背景下对教育的思考,它不是国家层面、社会层面的思考,而是结合自身实际,如何借助“双减”的东风,让学生寓学于乐,实现自我管理,自主教育,促进自我成长。
材料之后,沒有明显的驱动任务,如实用文体要求和情境、对象、场合等。但“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实则暗含典型任务,即不能围绕材料,简单扩写或同构,应该思考教育的真谛,思考人的发展等深层次命题。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关注现实的意识,作为2021年的高频热词“双减”,学生必须有所了解。“双减”不是减掉学业和素养,而恰好是在学业和素养方面巧妙地“做加法”,便于因材施教,使学生学会学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创新人才。
围绕材料可立意如下:
从孩子角度,“双减”有利于孩子的自主发展和全面发展,如践行运动、阅读、审美、研学、实践等开放性、探究性学习方式,构建立体的全方位的育人体系,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健全人格,重视五育并举等。“双减”符合孩子们心智发展规律,让孩子们身心自由、健康成长。
从家长角度,“双减”有利于引导家长真正认识教育,从而培养有格局、有见识、有智慧的家长,使家长也成为教育的主体之一。构建孩子、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良性生态环境。
也可从社会层面来评析,“双减”有利于缓解教育焦虑,促进教育公平。
还可以从国家层面切入,“双减”是教育改革的一声惊雷,必将促进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培养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
但权衡思考,从孩子和家长视角来看“双减”,更易写出真切见解,言之有物。
写作时,考生可充分展开联想,打开思路:
如可通过今昔对比来展开,“双减”实施以前,教育的内卷加剧,家长焦虑情绪普遍存在,名目繁多的培训班层出不穷;“双减”之后,孩子们利用节假日旅游、参观、观摩、体验、劳动、运动……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寓学于乐,获得真正全面的知识体系。
还可由刚刚闭幕的冬奥会,联想到如何利用全民体育,促进更加全面的教育。“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让体育成就教育,让体育启迪人生,让体育伴随一生,在体育锻炼中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才能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本文虽无文体要求,但适合写成时事、现象评论。从现象入手,剖析原因,揭示实质,思考“双减”之后的变化,并联系现实和自身,准确中肯的评论。
参考立意
1.“ 双减”落地,教育归来
2. “ 双减”,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
3. “ 双减”,让孩子精神自由舒展
素材链接
“双减”后的第一个黄金周,博物馆成亲子教育课堂
2021年10月4日下午3时,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的当日预约全部满额,长长的队伍需要等候15分钟才能入场。在排队队伍中,带着孩子来博物馆的家庭不在少数。
这个黄金周是“双减”后的第一个国庆长假,在博物馆的人流中,孩子的数量明显增加了。博物馆逐渐成为素质教育的热门选择,许多市民认为在看展看秀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审美能力,融洽亲子关系。
黄浦外国语小学二年级鲍同学跟随父亲一起来观展。父亲透露,他们原先是看到了《丁丁与埃尔热》的海报为丁丁而来,却又附带参观了富有哲学深度的展览。在展厅内,艺术家呈现了蚕从出生到吐丝,从结茧到破茧的自然生命的变形记,创造了一个充满光影和声色的生物环境,形成蚕与自己相互纠缠的天地,让孩子感到新鲜。
另一边,凌女士正在和爱好绘画的儿子讨论当代艺术的作画工具并不局限于画笔和纸,竹子和蚕丝同样可以做出别具一格的诗意创造。艺术家梁绍基的创作感悟也引发了观展者的思考,艺术是用自己的慧眼,去打开别人的天眼。
为什么要带孩子来博物馆?面对记者提问,很多家长回答:上海有那么多的美术馆博物馆资源,票价适中,不来太可惜了。许多家长也并不将博物馆之行视为日常学业加码,而是作为综合素质日积月累的提升、潜移默化的带教。
下水作文
“双减”落地 教育归来
徐建华(湖北省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
“双减”后的首个黄金周,“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神兽”出笼。作业少了,辅导班停了,没有出现很多人担心的“荒于嬉”和“躺平”;我们欣喜地发现,家长和孩子们反而做起了教育的“加法”。“双减”落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正在回归。
曾几何时,孩子们学业方面“压力山大”——书包越来越重;镜片越来越厚,身体越来越孱弱。很多孩子,在书山题海中,春花秋月等闲度,可怜辜负好韶光。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但家事国事天下事,漠不关心。他们不辨菽麦,甚至“不知今夕是何年”,常有“何不食肉糜”的无知。羸弱的身体撑不起梦想,作为高分低能的巨婴,只能成为新时代装满知识的“移动硬盘”、知识时代不会学习的“新文盲”。
而家长们,也是笃信闻鸡起舞、秉烛夜读,更有“虎爸虎妈”和“鸡娃”,加剧了教育的内卷,使“伟大的孩提王国正在沦陷”。孩子们的童年,不再有百草园,不再有绿茵场,不再有春天里的风筝和竹马秋千,有的只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无止无休的英才培训。
教育难道一定是失乐园?这样的童年,透支人生,泯灭天性,孩子们无法行稳致远的。
这不是真正的教育。多年以来,“钱学森之问”、诺奖之殇,如一颗苦胆,高悬在教育的天空,需要我们苦尝。而要培养新时代的创新人才,必须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走出,而“双减”政策的落地,无疑正当其时。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双减”政策,无疑是教育的一缕春风,吹开冰冻的河流,吹向大地,吹拂教育的一方乐土。
你看,孩子们和父母一起旅游,绝不是晒晒照片和美食,而是跋涉在文化乐旅之中,扩大他们的精神地图;你看,孩子们沉浸在图书馆里,博览群书,在诗和远方中遇见更好的自己,让图书馆真正成为天堂的模样;你看,从晤言一室之内,到大山中,到博物馆、科技馆里,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观风明俗,格物致知……读懂自然、山川、人生、生活这些“大书”,而不只是教科书。
诚如一句教育金句“除了知识,剩下的便是教育”所言,正是这些课本知识之外的、看似对于提升应试成绩无立竿见影之效的体育、旅游、审美、游历、实践等活动,恰恰可以开阔视野,涵养心志,扩大格局,塑造人格……成为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养分。这就是真正的教育。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双减”落地,使孩子们减掉沉重的学业负担,沐浴在阳光春风之中,让每一个孩子精神自由舒展,让教育成为“一种优美、健康、不悖乎人性的人生”(沈从文语),成为大写的人。
1307500783265